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目涡虫咽部焰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德明 陈广文 +2 位作者 傅山岗 孙晓娟 李鹏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sp.nov.)咽壁内焰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涡虫咽壁长柱状肌细胞间存在很多焰细胞;焰细胞横切可以看到两种形态结构:一种是焰细胞形成一个空腔,内含很多纤毛;另一种焰细胞形成...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sp.nov.)咽壁内焰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涡虫咽壁长柱状肌细胞间存在很多焰细胞;焰细胞横切可以看到两种形态结构:一种是焰细胞形成一个空腔,内含很多纤毛;另一种焰细胞形成两个偶连的空腔,内含纤毛,两个偶连的空腔通过孔窗相连,在孔窗上可见微绒毛.细胞外围伸出很多很长的突起,在肌细胞间延伸;焰细胞内存在与胞外基质和腔相通的狭长毛细管,管的起始部膨大,内有微绒毛,末端开口于焰细胞围成的腔内.因此,可以确定焰细胞有一个很大的表面积,焰细胞的结构特点反映了其除了过滤和排泄功能之外,可能还有吸收和细胞内消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 sp.nov.) 焰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带绦虫焰细胞及排泄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喜凤 周贞 徐敏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本文对Taeniasolium,T.saginata,T.pisiformis和Cyslicercuscellulosae的焰细胞和排泄管进行了TEM观察。结果显示焰细胞常3~5成群,分布于实质内,分为胞体,纤毛和漏... 本文对Taeniasolium,T.saginata,T.pisiformis和Cyslicercuscellulosae的焰细胞和排泄管进行了TEM观察。结果显示焰细胞常3~5成群,分布于实质内,分为胞体,纤毛和漏斗三部分。胞体呈不规则形,表面有许多鹿角状突起,内含线粒体,囊泡,光面内质网,游离型多聚核糖体。一个较大的核位于焰细胞的一端,核的前方有成排的根丝体,上有横纹。焰细胞的纤毛由基板发出,纤毛的外周,在近基部的1/4围绕以外杆和内杆,它们源于细胞体,围绕纤毛向前延伸,至纤毛的中部形成一漏斗状结构,其末端与初级排泄管相连。焰细胞横断面,可见纤毛呈典型的“9+2”结构,纤毛的数目不等,在我们观察的样品有为42~118根。排泄管分三种:初级排泄管,收集管和集合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绦虫 焰细胞 排泄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谈焰茎球与焰细胞
3
作者 许恒龙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8-38,共1页
无脊椎动物中有不少类群,如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头索动物和一些原始的环节动物,以及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幼虫等,具有原肾管。原肾管的基本功能是排除动物体内过多的分,调节渗透压。在结构上。它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具多... 无脊椎动物中有不少类群,如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头索动物和一些原始的环节动物,以及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幼虫等,具有原肾管。原肾管的基本功能是排除动物体内过多的分,调节渗透压。在结构上。它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具多分支的管状渗压调节系统(Osmoregulatory system)或称排泄器官。曲型的原肾管,在每个小分支的盲端具有一个球茎状的末端器,由于其顶端向腔内发出一束或几根鞭毛。不停地摆动犹如火焰.故称为焰球或焰茎球(flame bulb)。体内多余的水分是从这里进入管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原肾管 茎球 焰细胞
下载PDF
涡虫焰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力行 杨琰云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涡虫 焰细胞 结构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扁弯口吸虫Clinostomum complanatum(Rud.)的生物学(I.生活史)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翔华 《武夷科学》 1992年第1期99-134,共36页
本文研究一种鸮形吸虫—扁弯口吸虫—的生活史。这种吸虫在广东顺德和南海县一些渔场曾引起流行性疾病,给幼鱼培育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对吸虫生活史各个时期的描述以动态形态学的观点追踪从一个时期到另一时期的连续变化,并探讨吸虫各... 本文研究一种鸮形吸虫—扁弯口吸虫—的生活史。这种吸虫在广东顺德和南海县一些渔场曾引起流行性疾病,给幼鱼培育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对吸虫生活史各个时期的描述以动态形态学的观点追踪从一个时期到另一时期的连续变化,并探讨吸虫各个时期的形态对特殊生活方式的适应。研究着重探索螺体内雷蚴的繁殖力,雷蚴在生长过程中焰细胞数目的增长,尾蚴尾干肌肉系统的结构与雌雄生殖系统的发育。讨论涉及下列各问题:扁变口吸虫种群的建立和环境的关系;雷蚴在螺体内的繁殖策略和种群的延续性;生活史的研究与分类学、行为学及种系发生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 动态形态学 雷蚴繁殖力 焰细胞增长 尾蚴尾干肌肉系统 雌雄生殖系统发育
下载PDF
虹鳟复口吸虫病的研究——Ⅰ一种新的复口吸虫及其早期发育史观察
6
作者 潘金培 王伟俊 +1 位作者 郑小英 W.阿尼 《水产学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1-11,共11页
一种新的复口吸虫在中国虹鳟养殖场饲养的虹鳟(Salmo gairdneri)眼内发现,定名为山西复口吸虫新种(Diplostomulum shanxinensisn.sp)。虹鳟被严重感染后能引起角膜破裂或玻璃体脱落,即所谓“寄生虫性白内障病”,小鱼可导致消瘦或死亡,... 一种新的复口吸虫在中国虹鳟养殖场饲养的虹鳟(Salmo gairdneri)眼内发现,定名为山西复口吸虫新种(Diplostomulum shanxinensisn.sp)。虹鳟被严重感染后能引起角膜破裂或玻璃体脱落,即所谓“寄生虫性白内障病”,小鱼可导致消瘦或死亡,成鱼则可能影响性腺发育。胞蚴和尾蚴在萝卜螺(Lymnaea auricularia)内发现。尾蚴钻入鱼宿主的皮肤后到达鱼眼球水晶体内。尾蚴在虹鳟眼内发育成囊蚴阶段需时80天,而在白鲢(Aristichthys nobilis)眼内发育则只需要3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蚴 尾蚴 后囊蚴 焰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