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推进剂燃烧气体释放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小龙 Andreas Kroll +4 位作者 许菲 张国防 邵重斌 Johannes Rangel 樊学忠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5,71,共6页
为建立固体推进剂燃烧气体检测的测试装置,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计算了不同参数对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装置腔室体积应大于2.7×10~5 mm^3,风口直径应为Φ100mm,温度变化对气体释放影响较小。球形障碍物和立方体障... 为建立固体推进剂燃烧气体检测的测试装置,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计算了不同参数对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装置腔室体积应大于2.7×10~5 mm^3,风口直径应为Φ100mm,温度变化对气体释放影响较小。球形障碍物和立方体障碍物对气体三维模型有显著影响。根据以上模拟结果和参数,设计了固体推进剂燃烧气体模型测试装置原理图,设定了测试装置的具体参数。模拟和设计的测试装置可用于下一步红外遥测谱仪对燃烧气体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燃烧气体 甲烷 测试装置
下载PDF
预混燃烧气体层流燃烧速度和马克斯坦长度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俊 李格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年第3期565-568,共4页
介绍了利用纹影高速摄影技术,在定容燃烧弹内获得氢气和空气层流火焰无拉伸层流燃烧速度和马克斯坦长度(Markstein)的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说明建立的定容燃烧弹实验系统和采用的测量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预混燃烧气体 层流燃烧速度 马克斯坦长度 测量方法
下载PDF
甲烷燃烧气体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兴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用自行研制的采样装置和气相色谱联用分析甲烷燃烧气体。色谱柱固定相为PoraparkQ,柱温范围-99~250℃,氦气作载气。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迅速精确地分析确定甲烷燃烧气体的成份和浓度。采用校正归一法定量,相对误差... 用自行研制的采样装置和气相色谱联用分析甲烷燃烧气体。色谱柱固定相为PoraparkQ,柱温范围-99~250℃,氦气作载气。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迅速精确地分析确定甲烷燃烧气体的成份和浓度。采用校正归一法定量,相对误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燃烧气体 采样器 甲烷
下载PDF
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志华 《现代计量测试》 1999年第5期47-52,共6页
分析了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的误差来源,对测定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气体容量法 碳量测定 燃烧气体
下载PDF
火药燃烧气体的密封材料探讨
5
作者 杨雁 崔四则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6-67,共2页
用钢材作为高温高压气体密封材料是一种创新。采用相应的配合技术,实现了高压气体的很好密封,这对于从事高压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压密封 密封技术 火药 燃烧气体 铜材料
下载PDF
酸溶-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提温剂中碳化硅
6
作者 卢艳蓉 张素兰 周春玲 《包钢科技》 2018年第5期75-78,共4页
将试样在800℃左右灼烧除去游离碳,经酸溶解碳酸盐,过滤、洗涤后以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提温剂中碳化硅含量w(SiC)。对测定条件如碳化硅开始分解温度、碳化硅完全分解温度、预热时间及称样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选出最佳工作条件。确定... 将试样在800℃左右灼烧除去游离碳,经酸溶解碳酸盐,过滤、洗涤后以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提温剂中碳化硅含量w(SiC)。对测定条件如碳化硅开始分解温度、碳化硅完全分解温度、预热时间及称样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选出最佳工作条件。确定本方法的测定范围:w(SiC)在1. 00%~45. 00%。用本方法分别对4类提温剂样品进行11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 952%、0. 446%、0. 590%、0. 490%。本方法与其它方法对照,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气体容量法 提温剂 碳化硅 分解温度 测定
下载PDF
超声速流动燃烧气体比热比的集成传感测量技术(英文)
7
作者 王铁进 陈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9,共7页
介绍了为测量燃烧气体的比热比而设计的包含了皮托管和激光光束跟踪系统的集成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压力比和穿过皮托管前正激波的激光折射角来获得比热比,从而免使用复杂而昂贵的光相色谱仪器。激光光束折射角通过两台CCD摄像头和... 介绍了为测量燃烧气体的比热比而设计的包含了皮托管和激光光束跟踪系统的集成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压力比和穿过皮托管前正激波的激光折射角来获得比热比,从而免使用复杂而昂贵的光相色谱仪器。激光光束折射角通过两台CCD摄像头和移动空间坐标测量系统(MScMS)来准确记录激光光束折射角。密度比通过Gladstone-Dale关系和Snell律来获得。由此,通过所获得的跨激波的压力比和密度比可以定量确定比热比。这一技术可有效降低比热比测量时间。本文对激光光束跟踪系统和皮托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总温不超过1000K时系统不确定性低于5.5%。可行性分析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但仍有部分技术问题需要在实施前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热比 燃烧气体 超声速流动 皮托管 激光
下载PDF
高温滤料用纤维燃烧气体释放的测试研究
8
作者 许明珠 沈恒根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3,共4页
燃烧气体是评价耐高温纤维阻燃性能指标之一,通过设计燃烧试验装置对四种袋式除尘器常用高温滤料纤维(聚苯硫醚纤维、间位芳纶、聚酰亚胺纤维和芳砜纶)进行高温燃烧,利用烟气分析仪器测定其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结果显示,燃烧... 燃烧气体是评价耐高温纤维阻燃性能指标之一,通过设计燃烧试验装置对四种袋式除尘器常用高温滤料纤维(聚苯硫醚纤维、间位芳纶、聚酰亚胺纤维和芳砜纶)进行高温燃烧,利用烟气分析仪器测定其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结果显示,燃烧气体成分与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燃烧温度有关。CO是四种纤维的主要燃烧产物,其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近似于抛物线;含有酰胺基的纤维燃烧气体中含有NOx,其浓度随温度呈阶梯状变化;芳砜纶和聚苯硫醚纤维燃烧气体中含有SO2,其浓度随温度呈波浪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式除尘器 过滤材料 耐高温纤维 阻燃性能 燃烧气体
下载PDF
G系列两级燃烧气体燃烧机程控器的研究
9
作者 龚金科 易磊 +3 位作者 成志明 董喜俊 梅本付 袁文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9,共4页
阐述一种自行研制并已小批量生产的以89C51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G系列两级燃烧气体燃烧机程控器.在对该系列气体燃烧机控制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电子式程控器来取代机电式程控器.给出电子式程控器的硬件结构图、主要输入... 阐述一种自行研制并已小批量生产的以89C51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G系列两级燃烧气体燃烧机程控器.在对该系列气体燃烧机控制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电子式程控器来取代机电式程控器.给出电子式程控器的硬件结构图、主要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图及控制软件的主程序流程图.针对可能出现的干扰提出相应的抗干扰措施.结果表明,用电子式程控器来取代机电式程控器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气体燃烧机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燃烧 电子控制 89C51微处理器 硬件 软件 抗干扰
下载PDF
浅析纺织品的发烟燃烧及燃烧气体的毒性与危害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才 唐菊梅 《化纤与纺织》 1996年第4X期1-6,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纺织品的发烟燃烧及其抑制方法,并着重分析了燃烧气体的毒性及其危害。
关键词 纺织品 发烟燃烧 燃烧气体 毒性 危害 防火整理
下载PDF
地下煤炭直接转换成可清洁燃烧气体
11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5-385,共1页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将把埋于地底深处的煤炭直接转换成可清洁燃烧气体,直接导出地面,此举避免了破坏性的开采方式。不过,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燃烧气体 直接转换 阿尔伯塔 开采方式 早期阶段 加拿大 破坏性
下载PDF
井下燃烧物的燃烧气体研究
12
作者 羽田博宪 章远荣 朱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3-61,28,共10页
一、前言煤矿井下等地下场所如果发生火灾,将会蒙受巨大损失,直至失去人的宝贵生命。据井下火灾事例集报道,井下火灾的发生次数仅占煤矿全部事故次数的0.0047%,是非常少的,每次伤亡人数也只有3.3人。
关键词 煤矿 井下 燃烧 燃烧气体 瓦斯
下载PDF
氮化硅及碳化硅在高温高速燃烧气体中的氧化特性
13
作者 梅林正气 胡国连 《河北陶瓷》 1993年第4期24-27,共4页
1.前言氮化硅及碳化硅作为汽轮机部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速燃烧气体中,预料其氧化行为与在静条件下显著不同。可能由于评价该材料的耐久性需要特殊装置等原因,直至目前对其研究尚少,以至不能达到实用阶段。氮化硅及碳化硅作为汽轮机部... 1.前言氮化硅及碳化硅作为汽轮机部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速燃烧气体中,预料其氧化行为与在静条件下显著不同。可能由于评价该材料的耐久性需要特殊装置等原因,直至目前对其研究尚少,以至不能达到实用阶段。氮化硅及碳化硅作为汽轮机部件并达到实用化,重要的是评价该材料的烧结体在高温高速燃烧气体中的耐久性,并掌握在该环境下的氧化行为,从而开发性能更为优越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氮化硅 碳化硅 燃烧气体 氧化
下载PDF
燃煤炉改成燃烧气体燃料锅炉有关技术分析
14
作者 詹欲生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2000年第3期45-47,共3页
本文就燃煤锅炉改成燃烧气体锅炉进行了一些技术分析
关键词 燃煤 锅炉 燃烧气体燃料锅炉 改造 技术
下载PDF
燃烧气体产物的收集与分析
15
作者 黄霭莲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燃烧气体产物 收集与分析 三角烧瓶 品红溶液 气体燃烧 U型管 燃烧 演示实验 清晰度 初中化学
全文增补中
原木楞堆燃烧过程及释放气体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伟 辛颖 张彩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3-766,共4页
通过对原木楞堆进行火灾试验以及对楞堆燃烧温度和对周围辐射温度的记录,分析原木楞堆燃烧过程中各个测点的温度曲线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各个阶段燃烧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伴随着楞堆温度的升高,生成气体中的CO2、CO... 通过对原木楞堆进行火灾试验以及对楞堆燃烧温度和对周围辐射温度的记录,分析原木楞堆燃烧过程中各个测点的温度曲线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各个阶段燃烧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伴随着楞堆温度的升高,生成气体中的CO2、CO两种气体的含量明显提高;空气中O2、N2两种气体的含量逐渐下降;楞堆燃烧温度和温度场的分布明显受到外界风速的影响;楞堆燃烧可明显分为4个阶段;楞堆由初始阶段到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时间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木场 原木楞堆 燃烧气体 燃烧特性
下载PDF
自动检测故障的远红外燃烧气体检测器
17
作者 塔尔维斯 《西方国家的加工工业》 2002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气体检测系统 燃烧气体 工作原理 远红外燃烧气体检测器
原文传递
双旋流气体燃烧器冷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琼 刘鸣 +1 位作者 车得福 曹子栋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7-481,共5页
利用IFA300型二维恒温热线风速仪系统对双旋流气体燃烧器模型的冷态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流场内不同位置瞬时速度分布及湍流强度特性。研究表明,该燃烧器能够组织合理的空气动力场,对负荷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对比不同扩口结构下... 利用IFA300型二维恒温热线风速仪系统对双旋流气体燃烧器模型的冷态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流场内不同位置瞬时速度分布及湍流强度特性。研究表明,该燃烧器能够组织合理的空气动力场,对负荷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对比不同扩口结构下的流场,发现安装一定结构的缩放扩口可以更好地促进燃料稳定、高效、清洁燃烧。异向旋转射流不利于燃料与空气的均匀混合,还会使回流区长度大大缩短,在设计燃烧器时应避免这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 气体燃烧 热线风速仪 冷态 缩放扩口
下载PDF
复杂结构气体燃烧器三维流场和燃烧状况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德飞 毛羽 +5 位作者 江华 王娟 仇性启 王宗明 孙毅 蒋元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7,共5页
以美国JohnZink公司一种瓦斯燃烧器为几何原型 ,保持燃烧器和稳焰旋流器附近的三维复杂形状 ,生成了包括燃烧器和炉膛的结构化网格。以甲烷为燃料 ,采用标准的k ε湍流模型、双δ混合燃烧模型和蒙特卡洛辐射换热模型对燃烧器内的流动及... 以美国JohnZink公司一种瓦斯燃烧器为几何原型 ,保持燃烧器和稳焰旋流器附近的三维复杂形状 ,生成了包括燃烧器和炉膛的结构化网格。以甲烷为燃料 ,采用标准的k ε湍流模型、双δ混合燃烧模型和蒙特卡洛辐射换热模型对燃烧器内的流动及燃烧状况进行了全尺寸数值模拟 ,计算了旋流器附近的复杂流场 ,预测了燃烧器流场、温度场以及各组分的分布状况。计算结果表明 ,标准的k ε湍流模型、双δ混合燃烧模型和蒙特卡洛辐射换热模型能够用于计算复杂结构内的流动和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结构 气体燃烧 三维流场 燃烧状况 数值模拟 燃烧模型 辐射模型 结构化网格
下载PDF
气体燃烧辐射加热炉的换热效率与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中柏 张林进 +1 位作者 叶旭初 尤靖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2,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燃烧加热炉模型装置,研究液化石油气直喷燃烧中换热管空间位置、热负荷(燃气流量)及换热介质流量等因素对换热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炉内温度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理想的热负荷条件下(0.88 kg/h),距离燃烧... 采用自行设计的燃烧加热炉模型装置,研究液化石油气直喷燃烧中换热管空间位置、热负荷(燃气流量)及换热介质流量等因素对换热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炉内温度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理想的热负荷条件下(0.88 kg/h),距离燃烧中心愈近,辐射换热效率愈大;随着换热介质流量的增加(>40 L/h),换热效率有下降的趋势;CFD数值预测的温度分布规律与实测吻合较好,火焰形状是影响辐射换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燃烧 辐射加热炉 换热效率 CFD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