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物理降温策略
1
作者 黄晓飞 宫玥 +5 位作者 张瑞华 杨志强 王封霞 吴天佑 金宜全 赵金鹏 《广东饲料》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奶牛经受热应激会降低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并提高呼吸速率,以维持体内温度。温湿度指数(THI)是一个无单位定值,用于衡量奶牛经受热应激的程度,在实际生产中可指导热应激管理工作。当奶牛受到热应激时应当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奶牛... 奶牛经受热应激会降低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并提高呼吸速率,以维持体内温度。温湿度指数(THI)是一个无单位定值,用于衡量奶牛经受热应激的程度,在实际生产中可指导热应激管理工作。当奶牛受到热应激时应当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奶牛能够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牧场盈利。本综述对减少奶牛热应激负面影响的相关物理降温措施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奶牛 温湿度指数 物理降温措施
下载PDF
链球式冰袋在四肢骨折部位物理降温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瑞迪 李静 葛茜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70-0173,共4页
进行四肢骨折部位链球式冰袋使用后物理降温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数表法分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传统冰袋40例(对照组),链球式冰袋40例(研究组)。比较疼痛程度。比较肿胀程度。比较冰袋使用效果。比较患者对物理降温的满足度。比较生活质... 进行四肢骨折部位链球式冰袋使用后物理降温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数表法分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传统冰袋40例(对照组),链球式冰袋40例(研究组)。比较疼痛程度。比较肿胀程度。比较冰袋使用效果。比较患者对物理降温的满足度。比较生活质量。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疼痛程度,研究组VAS评分低(P<0.05)。两组中肿胀程度研究组比对照组轻微(P<0.05)。冰袋使用效果对比更好的是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对物理降温的满意度高(P<0.05)。SF-36评分研究组增分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链球式冰袋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有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物理降温 链球式冰袋
下载PDF
物理降温联合小剂量双氯芬酸钠栓剂对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发热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杜先技 龙福燕 +1 位作者 叶倩兰 袁敏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175-178,共4页
目的评价物理降温联合小剂量双氯芬酸钠栓剂对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发热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贵航贵阳医院收治的11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 目的评价物理降温联合小剂量双氯芬酸钠栓剂对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发热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贵航贵阳医院收治的11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7)。观察组采用物理降温联合小剂量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物理降温。比较两组降温疗效、起效时间、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温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4.21%,退热起效时间为(2.25±1.79)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2±2.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物理降温联合小剂量双氯芬酸钠对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发热患者的体温控制效果更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降温 双氯芬酸钠栓剂 重症颅脑损伤 发热
下载PDF
医用物理降温仪在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4
作者 梁雅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53-56,共4页
为了更好的探讨医用物理降温仪在临床高热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23年1月-2023年5月的124例高热患者,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高热患者需要对其实施医用物理降温仪的方法,而对照组... 为了更好的探讨医用物理降温仪在临床高热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23年1月-2023年5月的124例高热患者,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高热患者需要对其实施医用物理降温仪的方法,而对照组的高热患者将实施普通的冷敷的物理降温方法,通过对两组高热患者的降温时间、降温有效率以及降温后体温情况的对比分析,进而更好的观察物理降温仪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通过研究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实验组当中采用医用物理降温仪的方法,患者的平均降温时间为0.45±0.11h,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降温时间为2.17±0.24h,要远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的患者降温有效率能够达到96.7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降温有效率只有69.35%,要远低于实验组。在降温2h、6h、12h、24h后,实验组患者的体温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来看,医用物理降温仪在高热患者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能够缩短降温时间,还能够有效促进降温有效率的提升,更好的提升临床的降温护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物理降温 高热患者 临床应用及护理
下载PDF
物理降温在骨折术后发热患者中的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纯玲 杜如 +3 位作者 李俊风 白淋芳 张建芝 赵燕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1153-1153,共1页
关键词 发热患者 骨折术后 物理降温 高热降温 退热效果 高热患者
下载PDF
两种物理降温方法对于ICU低热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琼 杨嘉丽 +2 位作者 周春燕 范佩玲 陈静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降温方法 患者 改良法 机械通气治疗 物理降温 基础体温 低热 常规法 效果比较 冰敷
下载PDF
高龄发热病人口服降温药与物理降温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吴育云 霍世英 +2 位作者 支晨 赵美娜 陈敬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2期628-629,共2页
为了解高龄发热人群不同降温治疗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对采用口服药或物理降温的高龄发热病人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龄发热病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min,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min,口服... 为了解高龄发热人群不同降温治疗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对采用口服药或物理降温的高龄发热病人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龄发热病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min,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min,口服柴桂解表颗粒降温的最佳复测体温时间为120min;冰毯降温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60min,温水、乙醇擦浴后复测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min,冰袋冷敷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1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高龄病人 降温 口服药物 物理降温 复测体温 最佳时间
下载PDF
不同温度酒精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鑫 张乐乐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027-2028,共2页
目的比较温热酒精与常温酒精对住院老年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效果。方法分别使用温热酒精(38~39℃)与常温酒精(30℃)对30例住院老年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在擦浴30min及60min后的降温效果。结果温热酒精对住院老年高热患... 目的比较温热酒精与常温酒精对住院老年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效果。方法分别使用温热酒精(38~39℃)与常温酒精(30℃)对30例住院老年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在擦浴30min及60min后的降温效果。结果温热酒精对住院老年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效果在30min后明显优于常温酒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60min后两组的降温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温热酒精擦浴对高热患者可在30min后达到快速物理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擦浴 物理降温 护理
下载PDF
物理降温后测量体温的最佳时间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倩 姜岚 +2 位作者 杨佳红 谭玲 马红波 《西部医学》 2011年第3期570-571,共2页
目的探讨物理降温后测量体温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0例T≥38.5℃的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接受小儿温水擦浴(CW组)、成人温水擦浴(AW组)和成人酒精擦浴(AA组),测量并记录基础体温(T0)及擦浴结束后30分钟(T1)、45分钟(T2)、60分钟(T3)、75... 目的探讨物理降温后测量体温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0例T≥38.5℃的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接受小儿温水擦浴(CW组)、成人温水擦浴(AW组)和成人酒精擦浴(AA组),测量并记录基础体温(T0)及擦浴结束后30分钟(T1)、45分钟(T2)、60分钟(T3)、75分钟(T4)患者的体温。结果与T0~2时间点体温比较,患者在T3时间点上体温降至最低(P<0.01);在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3组体温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降温后测量体温的最佳时间为60分钟,采取酒精或温水擦浴对降温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降温 测量体温 最佳时间
下载PDF
基于物理降温静态爆破防喷孔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解北京 严正 赵泽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为了解决静态爆破水化过程中因周围介质散热太慢导致的喷孔问题,基于物理降温原理,利用水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和钢质材料导热性能好的特点,吸收水化产生大量的热,研制一种静态爆破防喷孔装置,对静态爆破过程中破碎剂的温度和膨胀力进... 为了解决静态爆破水化过程中因周围介质散热太慢导致的喷孔问题,基于物理降温原理,利用水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和钢质材料导热性能好的特点,吸收水化产生大量的热,研制一种静态爆破防喷孔装置,对静态爆破过程中破碎剂的温度和膨胀力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未加防喷孔装置,破碎剂反应迅速,破碎剂的温度和膨胀力剧增,能量集聚,容易发生喷孔;加防喷孔装置,破碎剂水合温度增加缓慢,膨胀力增加稳定,且不影响最终膨胀力值,达到防喷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爆破 物理降温 喷孔 温度 膨胀力
下载PDF
热射病患者物理降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晓静 李亚洁 李燕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2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热射病 物理降温 技术
下载PDF
麦杰克冰袋用于物理降温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军华 肖曼莉 +1 位作者 黄菊九 张静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5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麦杰克冰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热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麦杰克冰袋降温;对照组50例使用橡胶冰袋降温,比较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操作时间。结果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 目的观察麦杰克冰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热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麦杰克冰袋降温;对照组50例使用橡胶冰袋降温,比较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操作时间。结果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麦杰克冰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效果好,节省操作时间,患者容易接受,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麦杰克冰袋 物理降温 效果评价
下载PDF
自制冰沙混合冰袋在临床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萍 徐明红 +3 位作者 胡月 索宜美 姜永霞 吴慧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4期125-127,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冰袋和自制冰沙混合冰袋对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高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冰沙混合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2组的降温效果及患者舒适度。... 目的比较传统冰袋和自制冰沙混合冰袋对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高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冰沙混合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2组的降温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物理降温30 min及60 min后降温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4 h降温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视觉模拟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冰沙混合冰袋能更好地贴服于患者体表,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袋,且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冰沙混合袋 物理降温 舒适度
下载PDF
自制降温帽在头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如俊 段丽萍 +1 位作者 丁四清 刘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0-1000,共1页
关键词 降温 物理降温 护理
下载PDF
成人重症发热患者体外物理降温方法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侯晓静 章雅青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2期21-22,共2页
发热是住院患者常见的问题,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热的发生率可以达到23%~70%。临床上经常使用体外物理降温方法帮助患者降温,以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或防止发生高热惊厥,如温水或酒精擦浴、大动脉处敷冰袋、使用冰毯等。尽... 发热是住院患者常见的问题,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热的发生率可以达到23%~70%。临床上经常使用体外物理降温方法帮助患者降温,以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或防止发生高热惊厥,如温水或酒精擦浴、大动脉处敷冰袋、使用冰毯等。尽管物理降温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一些综述类文章也回顾了物理降温的好处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降温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 发热患者 临床效果 体外 成人 住院患者 高热惊厥
下载PDF
热应激评估标准、物理降温技术与装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亚洁 张立颖 王秀岚 《护理研究》 2002年第3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热应激 评估标准 物理降温 技术 装置
下载PDF
临床护士运用物理降温技术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俊凤 王纯玲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331-1332,共2页
关键词 物理降温 发热 护理
下载PDF
指导家属做好发热患儿的物理降温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惠珍 陈月花 《职业与健康》 CAS 2001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发热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特有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表现为各系统的机能和物质代谢增强,体温升高,因而产生了临床发热的许多症状和毒性反应.
关键词 发热 家属 物理降温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发热物理降温方法及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静 玄静 马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热的物理降温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物理降温的颅脑损伤发热患者319例,分别采用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袋冰囊降温对其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其中89%患者通过物理降温及时达到降温要求。结论物理降温有多...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热的物理降温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物理降温的颅脑损伤发热患者319例,分别采用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袋冰囊降温对其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其中89%患者通过物理降温及时达到降温要求。结论物理降温有多种方法,对于颅脑损伤发热患者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发热 物理降温
下载PDF
2种物理降温方法应用于新生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饶春梅 杨清花 《护理学报》 2011年第23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2种物理降温法对新生儿的降温效果,探讨适合新生儿的物理降温法。方法 260例体温≥39℃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套凉水袋降温法,对照组采用冰袋降温法,比较两组患儿实施物理降温后0.5 h、1 h、1.5 h、2 h... 目的观察2种物理降温法对新生儿的降温效果,探讨适合新生儿的物理降温法。方法 260例体温≥39℃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套凉水袋降温法,对照组采用冰袋降温法,比较两组患儿实施物理降温后0.5 h、1 h、1.5 h、2 h体温下降幅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手套凉水袋降温法对发热新生儿降温效果1 h后优于冰袋降温法,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套凉水袋降温法应用于高热新生儿物理降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发热 手套凉水袋 物理降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