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分析及非运动症状差异
1
作者 罗晓晨 张志华 +1 位作者 薛亚男 刘继洲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145-149,共5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患者震颤分析、非运动症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2例纳入帕金森组,特发性震颤患者68例纳入特发性震颤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一般资料、震...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患者震颤分析、非运动症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2例纳入帕金森组,特发性震颤患者68例纳入特发性震颤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一般资料、震颤分析及非运动症状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0岁、震颤部位单侧肢体、谐波现象、嗅觉减退为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P<0.05),姿势震颤频率、周围波为帕金森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患者震颤分析、非运动症状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较多,可为其临床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震颤分析 非运动症状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鉴别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辅助检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熊亦璇 唐玮婷 游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714,共8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发性震颤与其临床症状部分相似,早期帕金森病与震颤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但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研发的新型分子探针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3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发性震颤与其临床症状部分相似,早期帕金森病与震颤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但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研发的新型分子探针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31碘-间碘苄胍心肌显像等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二者。因此,本文总结影像、经颅超声和电生理等相关检查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鉴别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分子影像 电生理 经颅超声检查
下载PDF
从震颤分析评估特发性震颤与ET-PD进展
3
作者 亓爱芹 刘烨辉 贺凤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IPD)患者、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developed from esential tremor,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的差异。方法分别纳...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IPD)患者、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developed from esential tremor,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的差异。方法分别纳入IPD患者30例、ET30例及ET-PD患者20例,比较3组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收缩型式及有无谐波的差异。结果IPD组、ET组和ET-PD组3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essential tremor,UPDRS)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D组、ET组和ET-PD组3组患者静止性震颤平均震颤频率、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震颤频率、静止状态下出现交替性震颤比率、姿势状态下出现交替性震颤比率、静止状态下谐波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姿势状态下谐波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D组、ET组与ET-PD组分别具有明显差异的震颤特点。ET-PD组兼具二者的特点,又有其独特性,震颤分析有助于该病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震颤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汤丹丹 张勋 +6 位作者 符益纲 陈松洁 孙鼎明 周笑 朱明明 徐杭 何国军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帕金森病(PD)与特发性震颤(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5例早期PD患者(PD组)、14例ET患者(ET组)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帕金森病(PD)与特发性震颤(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5例早期PD患者(PD组)、14例ET患者(ET组)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1H-MRS检查,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苍白球(GP)、丘脑(Th)、黑质(SN)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NAA/肌酸(Cr)、Cho/Cr比值。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PD和ET患者1H-MRS比值与性别、年龄、病程、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之间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PD组和ET组症状重侧和对侧及对照组左侧和右侧GP、Th、SN的NAA/Cho、NAA/Cr、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组GP、Th和SN的NAA/Cho、NAA/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ET组GP和Th的NAA/Cho、NAA/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和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与对照组SN的NAA/Cho、NAA/Cr、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GP、Th、SN的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组和ET组NAA/Cho、NAA/C、Cho/Cr与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D组GP、Th、SN的NAA/Cho、NAA/Cr与UPDRS-Ⅲ呈负相关(r<0,P<0.05),Th的Cho/Cr与UPDRS-Ⅲ无明显相关性,GP和SN部位的Cho/Cr与UPDRS-Ⅲ呈正相关(r>0,P<0.05)。PD组和对照组中SN的NAA/Cr及PD组和ET组中GP的NAA/Cr鉴别诊断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884和0.888。结论1H-MRS对PD和ET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特发性震颤1例分析
5
作者 李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83-85,共3页
冠心病属于缺血性心脏病,好发于老年人,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特发性震颤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征,是运动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特发性震颤以西药为主,但远期疗效一般。该文报告1例冠心病合并... 冠心病属于缺血性心脏病,好发于老年人,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特发性震颤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征,是运动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特发性震颤以西药为主,但远期疗效一般。该文报告1例冠心病合并特发性震颤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特发性震颤 天麻钩藤饮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下定量参数对比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6
作者 程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S)下定量参数对比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S下定量参数的检查;以最...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S)下定量参数对比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S下定量参数的检查;以最终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TCS下定量参数在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最终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39例纳入帕金森组,特发性震颤患者45例纳入特发性震颤组;上述两组患者的TCS定量参数对比结果显示,帕金森组患者的黑质强回声面积显著高于特发性震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脑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患者的黑质强回声/中脑面积高于特发性震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黑质强回声面积与中脑面积与黑质强回声面积/中脑面积水平均能够为帕金森/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鉴别诊断发挥一定的评估作用,其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以及0.717,黑质强回声面积诊断帕金森病的灵敏度为74.40%,特异度为71.79%;采用黑质强回声面积/中脑面积诊断帕金森病的灵敏度为61.50%,特异度为77.80%。结论:TCS定量参数能够为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等多方面指标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患者NOTCH2NLC基因动态突变筛查
7
作者 张忻怡 赵熙萌 +4 位作者 杨英麦 万新华 崔丽英 张学 柳青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2期1778-1783,共6页
目的对110例特发性震颤(ET)患者进行致病基因变异鉴定。方法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0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三引物PCR(TP-PCR)对ET患者进行NOTCH2NLC动态突变检测,由于ET与多... 目的对110例特发性震颤(ET)患者进行致病基因变异鉴定。方法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0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三引物PCR(TP-PCR)对ET患者进行NOTCH2NLC动态突变检测,由于ET与多种神经变性病机制相关,因此通过定制的二代测序筛查子组(panel)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基因的罕见变异进行筛查。结果在110例ET患者队列和187名匹配的对照个体中,ET患者组发病年龄为(36.30±17.64)岁,有家族病史者占74.8%。未发现NOTCH2NLC异常三核苷酸重复扩增,ET患者(GGC)n重复次数在10~47(平均18.6±5.4)次内。变异负荷分析显示ET与PLA2G6罕见变异有相关性;在4例PLA2G6患者中发现了3个罕见的意义未明变异。结论NOTCH2NLC动态突变在ET患者中罕见,提示需要筛选ET多重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NOTCH2NLC 遗传筛查
下载PDF
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脑灌注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邵暇荔 张泳 +1 位作者 金莉蓉 王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2-548,共7页
目的探讨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脑灌注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5例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和2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并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9例对照者,采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 目的探讨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脑灌注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5例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和2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并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9例对照者,采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测定脑血流量。结果3组受试者双侧额中回、尾状核、小脑后叶,左侧额上回、海马旁回、枕叶舌回、枕下回、楔前叶,右侧眶部额中回、楔叶、枕上回、枕中回脑血流量存在差异(均P<0.05,AlphaSim校正)。帕金森病组左侧额上回(t=4.891,P<0.05)、左侧额中回(t=4.993,P<0.05)、左侧枕下回(t=4.403,P<0.05)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右侧眶部额中回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t=4.162,P<0.05);以及左侧(t=5.471,P<0.05)和右侧(t=4.798,P<0.05)额中回、左侧枕叶舌回(t=4.972,P<0.05)、左侧顶下回(t=4.532,P<0.05)、左侧尾状核(t=5.001,P<0.05)、右侧小脑后叶(t=3.852,P<0.05)脑血流量低于特发性震颤组。结论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存在不同的脑灌注模式,提示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脑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浅析胡跃强教授基于扶阳理论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理论次第治疗特发性震颤
9
作者 詹晨阳 黄秋霞 +4 位作者 张婷 袁莉 阮晶 苏梓健 胡跃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4期120-124,共5页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和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特发性震颤属于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与家族、情志等个人因素有关。临床上特发性震颤虽不同于帕金森病会造成严重不...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和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特发性震颤属于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与家族、情志等个人因素有关。临床上特发性震颤虽不同于帕金森病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绝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微症状,少部分能够通过药物加以控制,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西药的耐药性,特发性震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主生活能力,从远期来看其危害性仍不容小觑。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治疗特发性震颤显得尤其重要。中医扶阳学派又称“火神派”,治病立法强调以阳气为主导,其倡导的扶阳医学理论以“阳主阴从”为核心思想,立足“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论,在当今中医学术流派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胡跃强教授师承扶阳学派大师唐农,认为特发性震颤的病机以阳虚为本,其发病本质在于阴阳不同程度偏离“内阳外阴”之本位。临证上提出“扶阳为主,次第治疗”的治则,先以桂枝法宣通中焦和上焦,再以四逆法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使患者从“内阴外阳”的病理状态渐变为“内阳外阴”的正常状态,恢复人体的阴阳平和,从而使疾病向愈。文章从治法出发,结合临床验案,阐述胡跃强教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经验,将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本体结构 阴阳 扶阳 三焦次第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崔若瑾 周庆博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049-7055,共7页
特发性震颤是以动作性震颤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特发性震颤通常是家族性的,具有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模式,并且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最常见。近年来,关于特发性震颤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表明,其非运动症... 特发性震颤是以动作性震颤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特发性震颤通常是家族性的,具有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模式,并且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最常见。近年来,关于特发性震颤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表明,其非运动症状是运动症状的伴随特征,甚至是早于运动症状的原发疾病症状,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加重,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感觉障碍(如听力、嗅觉异常)等,正确认识特发性震颤非运动症状的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有助于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特发性震颤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及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认知障碍 焦虑 抑郁 淡漠 睡眠障碍 听力异常 嗅觉异常 综述
下载PDF
酒精与特发性震颤
11
作者 李习 陈涛 +2 位作者 蔡奔驰 钟丽凡 许文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是以双上肢6~12 Hz的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随着疾病进展,头部和声音肌群(腿部、下颌、面部和躯干较少见)也可能受累。特发性震颤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大约一半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另...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是以双上肢6~12 Hz的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随着疾病进展,头部和声音肌群(腿部、下颌、面部和躯干较少见)也可能受累。特发性震颤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大约一半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另一部分则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有研究表明,酒精对特发性震颤具有治疗作用,但是酒精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还存在争议性与临床异质性,故本文就酒精与特发性震颤可能存在的机制联系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酒精 治疗
下载PDF
王桂玲运用温督安神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经验
12
作者 邓越 李宝珍 +2 位作者 王宇航 洪秋阳 王桂玲(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42-744,共3页
王桂玲教授认为,特发性震颤发生发展与督脉失充、脑髓失养关系密切,治疗重视阴阳,督任同调;以火针温通之力温督益髓、柔筋止颤,以毫针微通之力健脑定志、安神止颤;主张选取多种针具、多种刺法以达到温督安神的治疗目的,根据病情将毫针... 王桂玲教授认为,特发性震颤发生发展与督脉失充、脑髓失养关系密切,治疗重视阴阳,督任同调;以火针温通之力温督益髓、柔筋止颤,以毫针微通之力健脑定志、安神止颤;主张选取多种针具、多种刺法以达到温督安神的治疗目的,根据病情将毫针刺法与火针刺法有机结合运用,重视针刺浅深,临证因病、因人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颤证 温通法 微通法 王桂玲
下载PDF
震颤分析对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增强的生理性震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晓静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增强的生理性震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为震颤的分类诊断提供客观的判断标准。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病患者15例(PD组),及同... 目的 探讨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增强的生理性震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为震颤的分类诊断提供客观的判断标准。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病患者15例(PD组),及同期收治的1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ET组)和17例增强的生理性震颤患者(EPT组)为研究对象。用肌电图仪进行震颤测定,分析在静息、姿势、负重500 g、负重1000 g下的震颤峰频率、收缩模式。结果 在PD、ET和EPT组中,静息、姿势和负重500 g和1000 g时的震颤频率分别约为4~6.5 Hz、5~8 Hz和8~10Hz。PD组、ET组和EPT组在静息、姿势和负荷后的震颤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同步肌电图交替性收缩13例,同步性收缩2例,ET组和EPT组均为同步性收缩。结论 在PD、ET和EPT患者中,震颤频率和肌肉收缩模式是震颤分析中有价值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震颤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增强的生理性震颤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莹莹 张天元 崔书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4期17-20,共4页
特发性震颤是在临床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疗效显著。现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研究进展。特... 特发性震颤是在临床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疗效显著。现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研究进展。特发性震颤多辨证为风阳内动、肾阳不足、肝郁脾虚以及肝肾阴虚等证型,主要运用和镇肝熄风、疏肝健脾、滋补肝肾、温肾助阳等方法治疗。单味中药、复方辨证治疗、中医外治法等均在治疗特发性震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稳定有效的成方制剂及具体的药理作用、药效机制,以及临床研究的规范化有待提高,需加强相关经验研究,以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特发性震颤 病因病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对特发性震颤患者身体活动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展莉莉 郑坤 +1 位作者 顾蔼洁 沈玉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对特发性震颤患者身体活动和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8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告知常规药物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风险和收益,将43例自愿... 目的分析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对特发性震颤患者身体活动和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8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告知常规药物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风险和收益,将43例自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3例自愿采用常规药物联合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和治疗完成后1 d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睁眼站立及闭眼站立时重心移动速度、脚-前-后站立时重心移动速度及动态稳定时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升高,睁眼站立及闭眼站立时重心移动速度、脚-前-后站立时重心移动速度及动态稳定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静态及动态平衡能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及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磁共振 聚焦超声 身体活动 认知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价利用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系统进行单侧丘脑切开术治疗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疗效
16
作者 冯哲斌 孔东生 +3 位作者 宗睿 张听雨 潘隆盛 余新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研究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系统(tcMRgFUS)手术对特发性震颤(ET)患者运动网络皮质水平的影响。方法7例ET患者接受了tcMRgFUS单侧腹侧丘脑外侧核切开术。采用临床震颤评估量表(CRST)来评估治疗前后的... 目的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研究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系统(tcMRgFUS)手术对特发性震颤(ET)患者运动网络皮质水平的影响。方法7例ET患者接受了tcMRgFUS单侧腹侧丘脑外侧核切开术。采用临床震颤评估量表(CRST)来评估治疗前后的症状。使用fNIRS分别评估ET患者在进行双侧指鼻任务和书写任务时、tcMRgFUS治疗前后的皮质活动。结果与tcMRgFUS治疗前相比,只有通道6(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和躯体感觉皮质)和通道45(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显著激活[CH6:t(XX)=3.42,P<0.05,Cohen’s d=1.29;CH45:t(XX)=2.47,P<0.05,Cohen’s d=0.93]。结论tcMRgFUS导致患者对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活动增强,fNIRS可为客观评价tcMRgFUS临床疗效提供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功能成像 腹外侧核
下载PDF
小器械抗阻力训练治疗特发性震颤患者上肢震颤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郑发鑫 许多 江沧州 《医疗装备》 2023年第6期66-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器械抗阻力训练治疗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上肢震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就诊的62例具有上肢震颤症状的E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病例组,... 目的 探讨小器械抗阻力训练治疗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上肢震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就诊的62例具有上肢震颤症状的E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病例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器械抗阻力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Bain-Findley震颤评估量表分级、Bain-Findley震颤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以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训练治疗,且Bain-Findley震颤评估量表分级、Bain-Findley震颤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器械抗阻力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ET患者上肢震颤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小器械 抗阻力训练 普萘洛尔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利华 陈勤 陈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给予针刺加西药治疗)和对照组13例(单纯西药治疗),进行6周临床观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震颤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给予针刺加西药治疗)和对照组13例(单纯西药治疗),进行6周临床观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震颤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震颤评分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优于对照组的61.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针灸疗法 特发性震颤/中医药疗法 针药并用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合并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19
作者 马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研究特发性震颤合并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别与特发性震颤(ET)和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比较,从而提高ET-PD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就诊于某医院的ET-PD、ET及PD患者,使用统一综合评定量表... 研究特发性震颤合并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别与特发性震颤(ET)和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比较,从而提高ET-PD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就诊于某医院的ET-PD、ET及PD患者,使用统一综合评定量表(MDS-UPDRS)、抑郁评估量表(HAMD)、焦虑评估量表(HAMA)、智力检查量表(MMSE)、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NMSS)、睡眠评估量表(PDSS)、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均完善了震颤分析及嗅觉检查。比较了ET-PD和ET/PD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与ET组相比,ET-PD组患者入组时年龄及特发性震颤发病年龄更高,更容易出现便秘、快速动眼睡眠行为紊乱(RBD)、嗅觉障碍,头部震颤出现频率更低,NMSS、静止性抖动、运动缓慢、肢体强直、姿势步态异常、UPDRS、UPDRSⅠ、UPDRSⅡ、UPDRSⅢ评分更高,MMSE评分更低。与PD组相比,ET-PD组患者多以双侧起病,其震颤家族史也更常见,更容易出现头部震颤,便秘发生率更低,MMSE和静止性震颤评分更低,而姿势性、动作性震颤以及UPDRSⅠ评分更高。结论 当ET患者出现便秘、RBD、嗅觉减退以及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时需要高度警惕发生PD的可能。ET-PD患者姿势性、动作性震颤及UPDRSⅠ评分高于PD患者,而认知、静止性震颤评分低于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家族性与散发性特发性震颤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红梅 贾蕊 屈秋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777-780,共4页
目的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特发性震颤患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临床确诊的ET患者88例,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性ET和散发性ET。比较两组在性别、起病年龄、起病部位、震颤类型、震颤演变过程、最严重部位、是否对称、加重或减缓因... 目的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特发性震颤患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临床确诊的ET患者88例,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性ET和散发性ET。比较两组在性别、起病年龄、起病部位、震颤类型、震颤演变过程、最严重部位、是否对称、加重或减缓因素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家族性ET 45例和散发性ET 43例。家族性ET患者平均起病年龄早于散发性ET患者平均起病年龄[(33.48±18.87)岁vs(42.19±18.80)岁,P<0.05];两组间震颤类型及起病部位无明显差异;家族性ET患者震颤评分高于散发性者(4.34±2.22 vs 3.37±2.00,P<0.05)。家族性ET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或缓解明显高于散发性者(11/13 vs 4/10,P<0.05)。结论与散发性ET患者比较,家族性ET发病较早,进展较快,震颤较重,饮酒后震颤减轻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家族性特发性震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