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95Ma基性岩浆活动——印度板块北缘晚白垩世伸展作用
1
作者 王亚莹 曾令森 +5 位作者 邸英龙 赵令浩 董汉文 唐灼 费镕泽 宋昱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99-3716,共18页
自从晚侏罗世由东冈瓦纳超大陆裂解以来,印度板块经历了长距离的北向漂移直至与亚洲大陆南缘碰撞。作为印度板块的最北缘,喜马拉雅地区在随着印度板块漂移过程中经历的构造事件和动力学机制至今仍未明确。本文报道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 自从晚侏罗世由东冈瓦纳超大陆裂解以来,印度板块经历了长距离的北向漂移直至与亚洲大陆南缘碰撞。作为印度板块的最北缘,喜马拉雅地区在随着印度板块漂移过程中经历的构造事件和动力学机制至今仍未明确。本文报道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部拉轨岗日和东部打隆地区出露的两处辉绿岩体,它们均具有~95Ma的锆石U-Pb年龄,共同揭示出喜马拉雅中、东部地区晚白垩世统一的一期伸展事件。系统的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它们均属于板内拉斑系列,然而东部和中部样品的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如下差异:(1)东部打隆岩体具有高Ti含量(TiO_(2)>3.5%),微量元素呈OIB型特征,与卡达地区同时期玄武岩类似,为未受地壳混染的软流圈物质熔融形成;(2)中部拉轨岗日地区基性岩具有低Ti含量(TiO_(2)<2.0%),稀土元素类似MORB型,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源区为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根据PRIMACALC2软件恢复的原始岩浆组成显示东部样品熔融源区较浅,而中部样品熔融源区较深。我们认为在~95Ma印度大陆北缘伸展减薄过程中,东部薄弱岩石圈伸展引起了软流圈物质的直接熔融,而中部由于岩石圈较厚,在大陆伸展过程中软流圈物质上涌加热岩石圈底部,引起上覆富集岩石圈物质熔融。结合冈底斯岛弧带晚白垩世岩浆峰期指示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异常事件,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约95~90Ma基性岩浆和大陆伸展可能由俯冲的特提斯板块回撤产生的对印度北缘增强的板片拉力引起。这期被动大陆边缘伸展事件与印度板块~90Ma加速北移耦合,与前人提出的地幔柱推动等机制不同,本文数据表明俯冲板块拉力可能在印度板块北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被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 晚白垩世 印度板块 特提斯动力学
下载PDF
西藏和云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洋盆演化历史的古地磁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李朋武 高锐 +1 位作者 崔军文 管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7-404,共18页
通过对华南、思茅、保山、缅泰、印支、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分析,以确定西藏和云南西部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相应的特提斯洋盆演化时限。结果表明:①分隔保山和思茅地块的古特提斯... 通过对华南、思茅、保山、缅泰、印支、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分析,以确定西藏和云南西部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相应的特提斯洋盆演化时限。结果表明:①分隔保山和思茅地块的古特提斯洋可能于早志留世张开;②保山与思茅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然后继续和华南地块、缅泰地块一起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③古特提斯洋年龄范围在早志留世至晚二叠世之间;④中特提斯洋年龄范围在早二叠世至早白垩世之间,在晚三叠世达到其最大纬度宽度,约42°;⑤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于晚三叠世张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特提斯 特提斯 特提斯 滇缅泰马(Sibumasu) 特提斯 演化历史 三江地区 云南西部 洋盆
下载PDF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效应”专辑征稿启事
3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10,共1页
新特提斯洋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大洋,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欧亚大陆南缘特提斯构造域的诞生。其间,既形成了与大洋俯冲过程相关的成矿作用,在大洋消亡后,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与大陆碰撞造山相关的成矿作用,实现了... 新特提斯洋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大洋,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欧亚大陆南缘特提斯构造域的诞生。其间,既形成了与大洋俯冲过程相关的成矿作用,在大洋消亡后,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与大陆碰撞造山相关的成矿作用,实现了显著的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富集。因此,对新特提斯构造域形成和演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是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域 冈瓦纳大陆 构造演化过程 特提斯 形成和演化 欧亚大陆 国家战略需求 大陆碰撞造山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拉轨岗日辉绿岩碳酸盐化作用
4
作者 邱添 曾令森 王亚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17-3733,共17页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拉轨岗日地区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体/墙,研究表明这些辉绿质侵入岩至少经历了两阶段变质作用:(1)早期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变质,形成钠长石-绿泥石-黑硬绿泥石-钛铁矿或钠长石-绿泥石-钠云母-金红石组合...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拉轨岗日地区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体/墙,研究表明这些辉绿质侵入岩至少经历了两阶段变质作用:(1)早期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变质,形成钠长石-绿泥石-黑硬绿泥石-钛铁矿或钠长石-绿泥石-钠云母-金红石组合;(2)晚期叠加含CO_(2)流体的交代变质,形成不同碳酸盐化程度的黑硬绿泥石钠长片岩和碳酸盐化辉绿岩。黑硬绿泥石钠长片岩中的含碳矿物为方解石(含量约4.6vol%),当交代流体中CO_(2)浓度较低,榍石交代钛铁矿优先结晶,形成榍石-黄铁矿-方解石组合。碳酸盐化辉绿岩中的含碳矿物相包括铁白云石和方解石(约29.7vol%),是辉绿岩在富CO_(2)流体作用下发生充分碳酸盐化交代的产物。黑硬绿泥石钠长片岩和碳酸盐化辉绿岩保留辉绿岩原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分别显示OIB和N-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其经历的碳酸盐化交代变质反应主要为等化学变质过程,交代流体携入CO_(2)、H_2O和流体活动元素,而主量元素(例如Ca)、REE以及HFSE元素(例如Ti)则源自辉绿岩原岩,并在交代变质过程中重新分配富集,结晶方解石、榍石和金红石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拉轨岗日地区辉绿岩经历的碳酸盐化交代变质作用,认为辉长-辉绿质侵入岩也可成为矿化碳汇的潜在地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碳酸盐化交代 元素迁移 矿化碳汇 特提斯喜马拉雅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陆热地区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5
作者 刘宗昊 康志强 +3 位作者 杨锋 乔泽东 马诚佑 申妍菲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本文首次开展了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陆热地区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陆热地区酸性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和流纹岩,样品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41.1 Ma±1.3 Ma、135.... 本文首次开展了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陆热地区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陆热地区酸性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和流纹岩,样品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41.1 Ma±1.3 Ma、135.3 Ma±6.6 Ma两个年龄值;稀土元素分配图呈明显的右倾模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壳源岩浆的特征。陆热地区中性火山岩为安山岩,样品锆石的U-Pb年龄为133.9 Ma±4.9 Ma,样品稀土元素分配图呈明显的右倾型模式,且没有明显的Eu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样品无Nb、Ta负异常,且其Mg^(#)值较高(42.9),相容性元素Ni、Co、Cr、V等含量相对较高,显示出一定的幔源岩浆特征。本研究认为,陆热地区酸性火成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拉伸环境以及Kerguelen地幔柱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幔源岩浆底侵使上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中性火成岩则是与Kerguelen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基性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并沿着构造裂缝上涌喷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火山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陆热地区 西藏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岩浆作用与成矿
6
作者 杨志明 冷成彪 +1 位作者 朱经经 高剑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显生宙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长期演化的特提斯洋,在新生代最终闭合形成了现今横穿欧亚大陆、全球规模最宏大的特提斯碰撞造山带。该带西起欧洲阿尔卑斯山,经土耳其-伊朗高原、巴基斯坦、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东至中南半岛... 显生宙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长期演化的特提斯洋,在新生代最终闭合形成了现今横穿欧亚大陆、全球规模最宏大的特提斯碰撞造山带。该带西起欧洲阿尔卑斯山,经土耳其-伊朗高原、巴基斯坦、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东至中南半岛,全长超过12000 km,是与太平洋、古亚洲洋齐名的全球三大构造成矿域之一。根据演化历史,特提斯通常又被划分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阶段,分别代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期间的大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瓦纳大陆 伊朗高原 特提斯构造域 欧亚大陆 演化历史 特提斯 特提斯 长期演化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新世煌斑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7
作者 孙敏佳 魏震 +3 位作者 刘晓强 刘桂萍 宫相宽 郭瑞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9,共17页
后碰撞幔源岩浆是示踪深部地球动力学和地幔动力学过程的最直接指针。印度-亚洲碰撞缝合带南侧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规模可观的煌斑岩岩墙群,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整体侵位时代介于15~10 Ma。煌斑岩具有中等的SiO_(2)... 后碰撞幔源岩浆是示踪深部地球动力学和地幔动力学过程的最直接指针。印度-亚洲碰撞缝合带南侧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规模可观的煌斑岩岩墙群,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整体侵位时代介于15~10 Ma。煌斑岩具有中等的SiO_(2)含量(50.0%~52.9%),较高的K_(2)O(2.30%~4.77%)和Na_(2)O含量(3.04%~4.23%),属于钙碱性煌斑岩。其高MgO含量(5.64%~7.63%)和Mg^(#)值(70~74)以及高Cr(363×10^(-6)~465×10^(-6))、Co(24.7×10^(-6)~31.2×10^(-6))、Ni(128×10^(-6)~269×10^(-6))等过渡族元素丰度,显示显著的幔源岩石特征,未受明显地壳混染。煌斑岩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Th、U、Ba、Pb、Nd),贫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Nb、Ta、Ti),来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是在石榴石稳定域含金云母二辉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墙群呈东西向平行展布,指示该区域中新世处于南北向伸展背景,可能是撕裂的印度大陆岩石圈板片局部地区发生断离,软流圈上涌,导致富集印度岩石圈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中新世 煌斑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特提斯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 被引量:81
8
作者 张洪瑞 侯增谦 杨志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33,共21页
作为全球三大巨型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成矿域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特提斯构造带是欧亚大陆南部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带,夹持于东欧、哈萨克、塔里木、华北、扬子、印度支那地块和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之间,由若干个小陆块,... 作为全球三大巨型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成矿域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特提斯构造带是欧亚大陆南部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带,夹持于东欧、哈萨克、塔里木、华北、扬子、印度支那地块和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之间,由若干个小陆块,如Anatolides、外高加索、Alborz、伊朗中部、鲁特、阿富汗、帕米尔、南羌塘、北羌塘、拉萨、保山、中缅马苏、西缅甸等,及陆块中间的造山带组成,是在晚古生代到新生代期间,古、新特提斯洋扩张与闭合过程中,历经两次大规模的板块俯冲、碰撞形成的。这一过程可主要概括为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以及欧亚大陆的增生,其中欧亚主动大陆边缘和冈瓦纳被动大陆边缘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特提斯成矿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注定了其成矿具多金属、多类型的特征,漫长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其金属堆积的连续成带性,其中的一些重要成矿带全球著名。文章在特提斯成矿域中识别出了6种主要的成矿作用,分别形成斑岩型Cu-Mo-Au、与岩浆热液有关的Sn-W、岩浆型铬铁矿、VMS型Cu-Pb-Zn、浅成低温热液型Au-Hg-Sb及与沉积岩有关的Pb-Zn等矿床。这些矿床都是在洋盆扩张、洋陆俯冲、大陆碰撞等地球动力学背景中形成的。与环太平洋、古亚洲等增生型造山带相比,特提斯成矿域中也保存了众多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矿产,如斑岩矿床、浅成低温矿床、VMS矿床等。另外,特提斯成矿域中还有大量矿床的形成与碰撞环境密切相关,如东南亚锡多金属成矿带、Sahand-Bazman铜矿带,以此区别于典型的增生型成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特提斯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成矿背景 地球动力学 特提斯成矿域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2,共7页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二叠纪火山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有成生联系,中生代火山事件则主要与印度大陆北缘不同时期的伸展活动有关。新近发现的中—基性火山岩的科学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查明印度大陆北缘二叠纪—白垩纪长达225Ma时间跨度范围内的大地构造属性;了解印度大陆北缘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重建特提斯的构造演化格架,为全球对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中-基性火山岩 二叠系 白垩系 大地构造 火山活动 特提斯 中生代 火山事件
下载PDF
试论地幔柱构造与川滇西部古特提斯的演化 被引量:25
10
作者 肖龙 徐义刚 何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全地幔对流(MOMO模式)提出的地幔柱构造理论将人们对地球深部的认识延伸到核幔边界。它和主要揭示地球表层构造的板块构造理论一起,为认识地球深部过程和大陆裂解等提供了新思路。在早古生代时期川滇西部古特提斯域几个大陆地块从... 基于全地幔对流(MOMO模式)提出的地幔柱构造理论将人们对地球深部的认识延伸到核幔边界。它和主要揭示地球表层构造的板块构造理论一起,为认识地球深部过程和大陆裂解等提供了新思路。在早古生代时期川滇西部古特提斯域几个大陆地块从位于赤道附近的冈瓦纳联合古大陆上裂解后又拼合到一起。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地幔柱活动产物和引起的浅表地质响应与特提斯的演化有很好的时空耦合关系,证明其间可能存在一个特提斯超级地幔柱,它可能是导致特提斯演化的原动力。根据古地磁资料和地幔柱活动的火成岩记录,认为特提斯超级地幔柱开始活动于晚志留世,结束于晚二叠世,历时约170 Ma。其幕式活动造成了3个陆块先后裂解脱离扬子地块,形成3个特提斯大洋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特提斯超级地幔柱 大陆裂解 特提斯演化
下载PDF
南海及周边部分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4
11
作者 颜佳新 周蒂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9,共7页
对全球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特提斯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标志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北巴拉望地块卡拉棉群岛科龙岛的晚三叠世沉积中发育反映较干燥古气候特征的鲕状灰岩,因此在古气候特征方面,北巴拉望地块晚三叠世... 对全球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特提斯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标志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北巴拉望地块卡拉棉群岛科龙岛的晚三叠世沉积中发育反映较干燥古气候特征的鲕状灰岩,因此在古气候特征方面,北巴拉望地块晚三叠世地层不能与华南和印支地块同期地层对比,而应该与印度地块北缘喜马拉雅地区(向西)和琉球群岛(向东)对比。根据该古气候分析,北巴拉望地块在晚三叠世时应该位于南部亚热带较干燥气候带内,其晚三叠世的古地理位置比印支地块更靠南。对南海及南海周边部分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区相关构造带的性质及正确恢复南海扩张之前该区的地质发展历史。南海北部陆缘区也是研究解决特提斯构造向东延伸问题以及特提斯构造-太平洋构造时空转化问题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北巴拉望地块 晚三叠世 特提斯构造遗迹 古气候 特提斯缝合成
下载PDF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显生宇的超层序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1期10-13,15-20+22-32,共21页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显生宇的超层序1李祥辉王成善(成都理工学院)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显生宙地层相当于二级旋回的超层序可划分出11个(SU1—SU11)。这些超层序顶底界面均属Ⅰ型(区域不整合),除泥盆系、侏罗系及白垩系超...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显生宇的超层序1李祥辉王成善(成都理工学院)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显生宙地层相当于二级旋回的超层序可划分出11个(SU1—SU11)。这些超层序顶底界面均属Ⅰ型(区域不整合),除泥盆系、侏罗系及白垩系超层序外,其它超层序均与相应年代(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 超层序 珠穆朗玛峰地区 特提斯 显生宇 青藏高原 石炭系 有孔虫 生物屑灰岩 西藏南部
下载PDF
特提斯龙 亚瓜拉龙——初具龙形,吞波逐浪
13
作者 我自己掰一个(文/图)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4年第3期46-47,共2页
中文名:特提斯龙分类:沧龙超科·沧龙科拉丁学名:Tethysaurus发现地:非洲·摩洛哥释义:来自特提斯体长:3米洋的蜥蜴特提斯龙的化石出土自非洲的摩洛哥,它们生活在9300到89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目前古生物学家已发现了多具较完... 中文名:特提斯龙分类:沧龙超科·沧龙科拉丁学名:Tethysaurus发现地:非洲·摩洛哥释义:来自特提斯体长:3米洋的蜥蜴特提斯龙的化石出土自非洲的摩洛哥,它们生活在9300到89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目前古生物学家已发现了多具较完整的特提斯龙化石,足以还原出它们的样貌:特提斯龙作为一种原始向进步过渡的沧龙类动物,它们的四肢还未特化为鳍状肢,仍保留有趾爪。特提斯龙的口中长有数十颗锋利的牙齿,是捕鱼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家 沧龙 拉丁学名 特提斯 蜥蜴 晚白垩世 中文名 摩洛哥
下载PDF
全球洋-陆转换中的特提斯演化 被引量:68
14
作者 潘桂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X期23-40,共18页
全球洋-陆转换中的特提斯演化潘桂棠(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一、引言自奥地利著名地质学家徐士(E.Sness)在100年前推测在欧亚与非洲、印度之间,在地质历史上存在过横贯赤道附近的大洋,并以希腊神话中一位... 全球洋-陆转换中的特提斯演化潘桂棠(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一、引言自奥地利著名地质学家徐士(E.Sness)在100年前推测在欧亚与非洲、印度之间,在地质历史上存在过横贯赤道附近的大洋,并以希腊神话中一位女神(海神的妻子Tethys)的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冈瓦纳大陆 青藏高原 地质出版社 构造演化 造山带 大地构造 中生代 中国西部 特提斯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区两套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对古特提斯洋演化的约束
15
作者 朱经经 胡瑞忠 +4 位作者 钟宏 毕献武 陈恒 胥磊落 刘月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45-445,共1页
西南"三江"地区地处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结合带,是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东延部分。伴随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区域内自西向东形成了澜沧江缝合带、昌宁-孟连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及甘孜-理塘缝合带,其中昌宁-孟连缝合带被认为是古特... 西南"三江"地区地处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结合带,是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东延部分。伴随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区域内自西向东形成了澜沧江缝合带、昌宁-孟连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及甘孜-理塘缝合带,其中昌宁-孟连缝合带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主洋盆闭合后的残余。作为古特提斯洋的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岛弧玄武岩 金沙江缝合带 特提斯构造域 冈瓦纳大陆 成因 形成与演化 区域内 欧亚大陆 澜沧江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晚二叠世酸性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怡红 曾令森 +2 位作者 高利娥 王亚莹 侯可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5-3047,共13页
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对于评估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岩浆作用极为关键。我们对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的哲古错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60.3±2.8Ma,并... 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对于评估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岩浆作用极为关键。我们对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的哲古错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60.3±2.8Ma,并且被一约146Ma的闪长岩侵入。该花岗闪长岩属于高K钙碱性、偏铝质系列,其A/CNK和A/NK分别为0.74~0.76和1.87~2.72,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有明显的Nb、Ta和Ti的负异常,Zr和Hf正异常,ε_(Nd)(t)值为+1.1~+2.3;岩相学也显示出碱性花岗岩特征。以上所有特征揭示了该花岗闪长岩和A2型花岗岩相似,但其与典型的弧岩浆岩不同,而是与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岩类似。哲古错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是为经亏损地幔物质改造过的沉积岩或变沉积岩,基于本研究数据及已有数据表明,本研究中的晚二叠世酸性岩浆作用是一次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和新特提斯洋开启有关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特提斯 冈瓦纳大陆北缘 伸展构造环境 特提斯喜马拉雅
下载PDF
西藏南部二叠纪和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演化:新观点 被引量:138
17
作者 朱弟成 莫宣学 +4 位作者 赵志丹 牛耀龄 潘桂棠 王立全 廖忠礼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共20页
西藏高原前新生代时期的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时期的高原隆升历史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两个长期被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但迄今对西藏高原自身的物质组成和前新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直接限制了对新生代时期西藏高原隆升历史... 西藏高原前新生代时期的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时期的高原隆升历史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两个长期被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但迄今对西藏高原自身的物质组成和前新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直接限制了对新生代时期西藏高原隆升历史的更深入研究。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早—中二叠世时俯冲背景和伸展背景共存于现今的冈底斯带和喜马拉雅带,中二叠世末期(大约263Ma)侵位的皮康过铝质S型花岗岩以及同期发生的松多榴辉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和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指示现今的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在那时经历了同碰撞造山事件。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表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带存在以古元古代甚至太古宙物质为特征的古老基底物质,而北冈底斯带和南冈底斯则分别以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和显生宙新生地壳为特征。已有高质量年龄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指示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在大约110Ma发生了带状岩浆大爆发并伴随着幔源物质显著增加。新的可靠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喜马拉雅带东部措美(Comei)地区大面积出露的白垩纪火成岩侵位于132Ma左右,代表了新近在藏南和澳大利亚南西部识别出的经历了强烈变形和深位侵蚀的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残余。以这些新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西藏南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特提斯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早白垩世 构造岩浆作用 特提斯演化 西藏南部
下载PDF
特提斯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185
18
作者 吴福元 万博 +2 位作者 赵亮 肖文交 朱日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7-1674,共48页
特提斯是地球显生宙期间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巨型海洋,它在新生代期间的闭合形成现今东西向展布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土耳其-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根据演化历史,特提斯可划分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 特提斯是地球显生宙期间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巨型海洋,它在新生代期间的闭合形成现今东西向展布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土耳其-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根据演化历史,特提斯可划分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阶段,分别代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期间的大洋。大约在500Ma左右,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张裂,裂解的块体向北漂移,并使其与塔里木-华北之间的原特提斯洋在420~440Ma左右关闭,产生原特提斯造山作用,与北美-西欧地区Avalonia地体与劳伦大陆之间的阿巴拉契亚-加里东造山作用基本相当。原特提斯造山带之南、早古生代即已存在的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在380Ma向北俯冲,使早期闭合的康西瓦-阿尼玛卿洋重新张开,并由于弧后扩张形成金沙江-哀牢山洋。330~360Ma左右,特提斯西部大洋由于南侧非洲板块和北侧欧洲板块的碰撞而关闭,形成欧洲华力西造山带。而特提斯东段的上述三条古特提斯洋在250Ma左右基本同时关闭,华北、华南、印支等块体聚合形成华夏大陆。该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劳亚大陆和华力西造山带一起围限形成封闭的古特提斯残留洋,并一直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水才全部退出。此后,南侧冈瓦纳大陆在三叠纪晚期重新裂解形成新特提斯洋,该洋盆在新生代初期由于印度和亚洲的碰撞而关闭。原、古、新特提斯三次造山作用基本代表了中国大陆显生宙期间的地质演化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特提斯域金属成矿作用。广布的被动陆缘和赤道附近的古地理位置,以及后期的造山作用同时也成就了特提斯域内巨量油气资源的形成;塑就的地貌与海陆分布格局,也对当时的古气候与古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与原、古、新特提斯洋消亡相关的三次弧岩浆活动与显生宙地球历史上三次温室地球向冰室地球的转变,在时间上高度吻合。上述演化历史同时还表明,特提斯地质演化以南侧冈瓦纳大陆不断裂解、块体向北漂移并与劳亚大陆持续聚合为特征,其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俯冲板片的拖拽力,而地幔柱是否对大陆的裂解与漂移有所贡献,则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单向裂解与汇聚 板片拖拽 弧后扩张 地幔柱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 被引量:189
19
作者 许志琴 李思田 +5 位作者 张建新 杨经绥 何碧竹 李海兵 林畅松 蔡志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共22页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特别是受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的近程效应和远程效应影响,使塔里木盆地周缘发生强烈的隆升、缩短及走滑变形,形成了现今复杂的环型造山系,完成了古亚洲体系和特提斯体系与塔里木地块的最终对接。塔里木地块与周缘两大构造体系的焊接是从早古生代开始的。研究表明,早古生代末期塔里木已与西昆仑-阿尔金始特提斯造山系链接一起。此时,塔里木地块东段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而西段在晚古生代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存在早古生代中期和早古生代晚期的两次造山事件,致使塔里木盆地内映现两个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志留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和中晚泥盆世与早古生代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早古生代台地位于盆地的中西部,盆地东部为陆缘斜坡和深海/半深海沉积盆地,与南天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链接。印度/亚洲碰撞导致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与不断推进,使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古亚洲构造体系在西构造结处靠拢及对接,终使塔里木盆地最后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陆块 古亚洲构造体系 特提斯构造体系 对接
下载PDF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62
20
作者 邓军 侯增谦 +3 位作者 莫宣学 杨立强 王庆飞 王长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育与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盆山转换,到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 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育与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盆山转换,到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与叠加改造,完好地记录了超级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和大陆动力学过程,可谓是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典型缩影。复合造山和叠加转换导致了三江特提斯域复杂的成矿演化,主要表现为:①在构造转换阶段,于元古代刚性基底基础上发育大量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独特的金属组合(Sn-Cu,Sn-Pb-Zn,Fe-Cu等);②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伴随特提斯岩石圈演化,连续发育于陆缘裂谷(Cu)→初始洋盆(Cu-Zn)→大洋岛弧(Cu-Zn-Pb)→弧间裂谷或弧后盆地(Pb-Zn-Ag)→弧-陆碰撞裂陷盆地(Cu-Pb-Zn)等阶段及诸环境;③特提斯阶段的岛弧型斑岩Cu矿被碰撞造山阶段的大陆型斑岩Cu矿所取代;④世界级规模的金属成矿带和巨型矿床,在新生代碰撞造山期"爆发式"产生。尽管已有的研究从整体上勾画出了三江特提斯域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成矿面貌,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①三江复合造山带构造叠加、增生汇聚、碰撞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精准时限及内在关联;②地质环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③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对矿集区形成和成矿元素超常富集的制约作用;④典型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物质结构与矿床成因类型;⑤成矿系统发育机制和大型矿床的形成机理。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导致三江复合造山带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研究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复合造山 构造体制转换 成矿作用 三江特提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