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时空结构——特提斯大洋地质及演化问题 被引量:34
1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5 位作者 耿全如 尹福光 王保弟 王冬兵 彭智敏 任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19,共19页
班公湖—双湖—怒江(中北段)—昌宁—孟连对接带广泛出露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洋板块构造地层系统、增生混杂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可识别出增生的远洋沉积岩、海... 班公湖—双湖—怒江(中北段)—昌宁—孟连对接带广泛出露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洋板块构造地层系统、增生混杂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可识别出增生的远洋沉积岩、海沟浊积岩、古生代—中生代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洋岛-海山消减增生楔、洋底沉积增生杂岩,基底残块以及以蓝片岩、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记录了青藏高原原古特提斯大洋形成演化的地质信息。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是青藏高原中部一条重要的原古特提斯大洋自北向南后退式俯冲消亡的巨型增生杂岩带,构筑了冈瓦纳大陆与劳亚-泛华夏大陆分界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大洋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 洋板块地质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中段多岛弧-盆系及其演化 被引量:81
2
作者 李光明 冯孝良 +1 位作者 黄志英 高大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46,共9页
夹于班公湖 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带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陆块 ,而是一个经历有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的多岛弧 盆系演化历史 ,可以划分出多个次级地质构造单元的碰撞造山带。自晚古生代以来 ,冈底斯构造带... 夹于班公湖 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带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陆块 ,而是一个经历有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的多岛弧 盆系演化历史 ,可以划分出多个次级地质构造单元的碰撞造山带。自晚古生代以来 ,冈底斯构造带经历了从洋 陆转换 (D—T2 ) ,盆 山转换 (T3—K)和壳 幔转换 (E—Q)三次构造体制的转换及复杂的演化历史。班公湖 怒江板块结合带是特提斯大洋消减、碰撞闭合的主缝合带 ,雅鲁藏布江洋盆则代表了特提斯大洋南侧的弧后扩张小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构造带 多岛弧-盆系 特提斯大洋
下载PDF
大陆边缘增生造山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四化 潘桂棠 +4 位作者 王立全 江新胜 尹福光 张万平 卓皆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8,共18页
文章评述了增生造山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认为增生造山作用贯穿地球历史,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方式。用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出巨型造山系的形成与长期发育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制约的两侧或一侧的多岛弧盆系密切相... 文章评述了增生造山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认为增生造山作用贯穿地球历史,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方式。用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出巨型造山系的形成与长期发育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制约的两侧或一侧的多岛弧盆系密切相关。在多岛弧盆系演化过程中的弧-弧和弧-陆碰撞,弧前和弧后洋盆的消减冲杂岩的增生,洋底高原、洋岛/海山、外来地块(体)拼贴等一系列碰撞和增生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边缘增生造山系。大洋岩石圈最终消亡形成对接消减带,大洋岩石圈两侧的多岛弧盆系转化的造山系对接形成造山系的联合体。拼接完成后往往要继续发生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陆内汇聚(伸展)作用,后者叠加在增生造山系上,使造山过程更加复杂。对接消减带是认识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关键。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经历的各种造山过程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一个增生造山过程。多岛弧盆系研究对于划分造山带细结构非常重要,是理解造山系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基础,并制约了造山后陆内构造演化。大陆碰撞前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及陆缘系统更完整地记录了威尔逊旋回,记录的信息更加丰富。根据多岛弧盆系的思路对特提斯大洋演化提出新的模式,认为西藏冈底斯带自石炭纪以来受到特提斯大洋俯冲制约,三叠纪发生向洋增生造山作用,特提斯大洋于早白垩世末最终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造山作用 多岛弧盆系 造山带 造山系 对接消减带 特提斯大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