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欢化视角下的主旋律动画叙事创新——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
1
作者 柴玥 郝延赫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1期135-137,共3页
在“唱响昂扬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主旋律动画作品的叙事路径和艺术风格迈向创新,其中现象级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融合狂欢化理念,依托虚拟场景构建狂欢广场;以符号化形式呈现角色,达成对角色原型的主动降格;通过广场语言化的声音... 在“唱响昂扬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主旋律动画作品的叙事路径和艺术风格迈向创新,其中现象级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融合狂欢化理念,依托虚拟场景构建狂欢广场;以符号化形式呈现角色,达成对角色原型的主动降格;通过广场语言化的声音语言贴近观众生活。该作品以庄谐结合的复调风格,将革命历史题材转喻为直观的第二种生活,并依托网络实现与观众的开放互动,进而筑造主旋律的情感共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 动画 狂欢化 叙事创新
下载PDF
“底部”的颠覆:《秀拉》的狂欢化书写
2
作者 刘卓 范依烨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创造了一个主流社会主宰下的黑人社区——“底部”,书写了“底部”的黑人勇士秀拉、伊娃、夏德拉克等挣脱白人压迫、建构主体身份的艰辛努力。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域下,小说《秀拉》的三个狂欢化特征...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创造了一个主流社会主宰下的黑人社区——“底部”,书写了“底部”的黑人勇士秀拉、伊娃、夏德拉克等挣脱白人压迫、建构主体身份的艰辛努力。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域下,小说《秀拉》的三个狂欢化特征——狂欢化的“边沿”时空、狂欢化的怪诞人体和狂欢化的死亡形象,深化了作品的批判性主题,彰显了作家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拉 底部 狂欢化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民族文化与王蒙小说“狂欢化”语言风格的形成
3
作者 邓永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王蒙在新疆生活了十六年,并通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深入多民族文化内核。这段经历成为王蒙新时期“思想和文学创作新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王蒙新时期创作主题的拓展、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他的“新...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王蒙在新疆生活了十六年,并通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深入多民族文化内核。这段经历成为王蒙新时期“思想和文学创作新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王蒙新时期创作主题的拓展、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他的“新疆经验”,尤其是维吾尔语言文化经验。例如,王蒙在《这边风景》中,就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汉/维双语混合思维下的汉语叙事特征,使其小说语言呈现出了“多声部”的现象。这一创作经验为其“狂欢化”语言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语言风格 维吾尔语 狂欢化 《这边风景》
下载PDF
笑谑的力量:论《月球皇帝》中的狂欢化世界感受
4
作者 郑伟 蔡起田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月球皇帝》在阿芙拉·贝恩的所有剧作中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漫游者》。一些学者认为该剧不过是迎合观众低俗趣味的平庸之作。《月球皇帝》兼具景观戏剧和闹剧的特征。混合的体裁特征让研究者困惑不已。我们从巴赫金的狂欢化世界... 《月球皇帝》在阿芙拉·贝恩的所有剧作中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漫游者》。一些学者认为该剧不过是迎合观众低俗趣味的平庸之作。《月球皇帝》兼具景观戏剧和闹剧的特征。混合的体裁特征让研究者困惑不已。我们从巴赫金的狂欢化世界感受视角理解《月球皇帝》文本内蕴的严肃思想不失为有效的途径。贝恩在《月球皇帝》中以解构景观戏剧和梅尼普体集中展现了狂欢化世界感受,这是她之前的作品中没有出现的现象。对比约翰·德莱顿机械的、非辩证的形而上学缺陷,贝恩在《月球皇帝》中的狂欢化感受使之真正克服了独断的权力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皇帝》 景观戏剧 闹剧 梅尼普体 狂欢化世界感受
下载PDF
论布尔加科夫的狂欢化戏剧《卓伊卡的住宅》
5
作者 马嘉仪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7期3-6,共4页
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三幕悲剧性滑稽剧《卓伊卡的住宅》具有鲜明的狂欢化色彩。个人追求与外部世界的戏剧冲突围绕赌博情节展开,骗子与小丑、双重和怪诞的人物汇集于公私不分、虚实难辨的广场,上演了荒诞的悲喜剧。... 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三幕悲剧性滑稽剧《卓伊卡的住宅》具有鲜明的狂欢化色彩。个人追求与外部世界的戏剧冲突围绕赌博情节展开,骗子与小丑、双重和怪诞的人物汇集于公私不分、虚实难辨的广场,上演了荒诞的悲喜剧。该剧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苏联的社会问题,以狂欢化创作反思狂欢现实,讽刺丑恶与虚无,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加科夫 《卓伊卡的住宅》 狂欢化 俄罗斯戏剧
下载PDF
“土味”短视频中的丑角形象与狂欢化现象反思
6
作者 李东筱 《东南传播》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土味”短视频是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土味文化,它以短视频为传播载体,以原生态、乡土、市井文化为传播内容,以更加贴近民间生活的特征而受到普通大众的热烈追捧。近年来,“土味”似乎成为了流量密码,在资本的逐利... “土味”短视频是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土味文化,它以短视频为传播载体,以原生态、乡土、市井文化为传播内容,以更加贴近民间生活的特征而受到普通大众的热烈追捧。近年来,“土味”似乎成为了流量密码,在资本的逐利下,一些斗怪争奇的丑角形象频频走入互联网瞩目的中心。巴赫金(Бахтин)的狂欢化理论似乎对这一现象有所指示,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土味”短视频中呈现出的丑角形象和狂欢化内涵又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理论 “土味”短视频 丑角
下载PDF
边缘上的文化--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与卡米尔的中世纪艺术研究
7
作者 吴振宇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59-66,87,88,91,共11页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作为其对话哲学的重要组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科学的治学格局。本文聚焦巴赫金有关“边缘文化”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巴黎的吆喝”与“白边绘画”,将其文艺表现形式视为一条独特的线索,借此...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作为其对话哲学的重要组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科学的治学格局。本文聚焦巴赫金有关“边缘文化”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巴黎的吆喝”与“白边绘画”,将其文艺表现形式视为一条独特的线索,借此在巴赫金与当代艺术史家迈克尔·卡米尔之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巴赫金考察拉伯雷的创作采用一套与传统的追求“中心化”迥异的文化运转机制,以“离心力”思维揭示文学创作所遵循的另一种逻辑——“边缘文化”的创造力。卡米尔接受这种文化逻辑,在中世纪艺术研究中指出,文艺的边缘性暂时会因弱小而敌不过现实主义的清醒,但有朝一日边缘亦会走向中心。狂欢化诗学在英美学界俨然成了释读中世纪绘画、抄本艺术、市场言语艺术以及能够帮助还原中世纪文化面貌的一把锐利解剖刀,以其为代表的俄罗斯诗学的国际影响由此亦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上的文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 迈克尔·卡米尔 边缘图像 中世纪艺术研究
下载PDF
浅谈俄语词汇系统发展的狂欢化趋势
8
作者 赵怡萱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兴起,俄语网络用语蓬勃发展并呈现出“狂欢化”的趋势。语言系统的狂欢化表现为:在较为严肃的事务性或中性文本中使用俗语、黑话、方言等修辞色彩较为低俗的词汇或表达。本文以俄语动词“заход...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兴起,俄语网络用语蓬勃发展并呈现出“狂欢化”的趋势。语言系统的狂欢化表现为:在较为严肃的事务性或中性文本中使用俗语、黑话、方言等修辞色彩较为低俗的词汇或表达。本文以俄语动词“заходить-зайти”及其同根词“заходящий”“заход”、动词“залетать-залететь”和动词“оторваться-отрываться”的语义发展为例,论述俄语词汇系统“狂欢化”这一转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现代俄语 词汇 语用学
下载PDF
狂欢化理论视角下海南省村VA应用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9
作者 刘东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乡村振兴是当下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改善乡村社区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村VA现象在海南乡村地区兴起,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海南省村VA活动,以狂欢化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将其应用于乡村振兴的研究领域,... 乡村振兴是当下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改善乡村社区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村VA现象在海南乡村地区兴起,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海南省村VA活动,以狂欢化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将其应用于乡村振兴的研究领域,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分析探讨,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狂欢化理论 村VA 海南省
下载PDF
《马戏团之夜》中狂欢化建构的女性主义世界
10
作者 李严合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6-19,共4页
《马戏团之夜》是狂欢节化小说的一个典例,它充满了狂欢的特征,从一开始破坏传统的性别结构和性等级观念,狂欢化在此成为安吉拉·卡特实现颠覆性女性主义的工具。在既定的狂欢世界里,破坏二元对立,尤其是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卡特在... 《马戏团之夜》是狂欢节化小说的一个典例,它充满了狂欢的特征,从一开始破坏传统的性别结构和性等级观念,狂欢化在此成为安吉拉·卡特实现颠覆性女性主义的工具。在既定的狂欢世界里,破坏二元对立,尤其是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卡特在《马戏团之夜》中建构了一个狂欢的新女性主义世界,新世界充满了梦幻的非同寻常的地点、人物和事件,为重建传统二元论中的不平等提供可能。小说通过对飞飞等女性角色和其他男性角色的描述,挑战了固有的性别结构,重构了新的异性关系。用狂欢化的颠覆力量,将被压抑的边缘角色引入核心地位,建构新的女性主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马戏团之夜》 狂欢化 女性主义
下载PDF
狂欢化世界观、体裁、时空体和语言 被引量:18
11
作者 梅兰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6,共7页
本文认为 ,狂欢化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我与你”的关系世界。狂欢化理论表达了关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乌托邦理想。狂欢化理论的核心是狂欢节世界感受 ,它贯穿于狂欢化的体裁。
关键词 巴赫金 狂欢化世界感受 狂欢化体裁 狂欢化语言 狂欢化时空体
下载PDF
监狱中的复仇风暴:《女巫的子孙》中狂欢化特征探究
12
作者 吴琳 杨雨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通过渗透在文本中的狂欢仪式、狂欢化场景和狂欢精神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特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菲利克斯和托尼的命运经历与脱冕加冕的狂欢仪式高度契合,小说中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场所弗莱...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通过渗透在文本中的狂欢仪式、狂欢化场景和狂欢精神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特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菲利克斯和托尼的命运经历与脱冕加冕的狂欢仪式高度契合,小说中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场所弗莱彻监狱是一处充斥着浓厚的狂欢化色彩的场景,而小说隐含的狂欢精神,即狂欢节及其仪式中蕴含的颠覆与更新、摧毁与重构精神,则通过监狱囚犯和托尼等人演绎现实版莎剧《暴风雨》的过程来展现。《女巫的子孙》体现出的狂欢化特征反映了作者阿特伍德对官方等级秩序及主流话语的批判和颠覆,以及对边缘群体生存状态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女巫的子孙》 狂欢化特征
下载PDF
喧嚣的世界——以狂欢化理论解析睢景臣之《高祖还乡》
13
作者 高黎 杨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8-81,90,共5页
本文以俄国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元代散曲名家睢景臣的作品《高祖还乡》,认为作者以戏谑的手法将庄严盛大的皇帝出巡仪式演化为一出混乱、粗鄙的民间闹剧,以狂欢化手法———降格、狂欢化人物———乡野村夫、狂欢化的笑构筑了... 本文以俄国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元代散曲名家睢景臣的作品《高祖还乡》,认为作者以戏谑的手法将庄严盛大的皇帝出巡仪式演化为一出混乱、粗鄙的民间闹剧,以狂欢化手法———降格、狂欢化人物———乡野村夫、狂欢化的笑构筑了一个戏谑的、笑闹的、众声嘈杂的狂欢世界,而在这狂欢景观之后隐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清醒把握。这才是景臣"新奇"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狂欢化手法——降格 狂欢化人物——骗子、小丑 狂欢化的笑
下载PDF
乔伊斯作品中的“狂欢化”
14
作者 韦晴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乔伊斯作品中的狂欢与拉伯雷的有很大不同,他将狂欢的场景塑造成历史记忆,用夸张的手法来营造真实意图的反面,从而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些狂欢化很典型地体现在以喜写悲的死刑场景、布卢姆的盛衰和皮尤福依太太经历的“黑弥撒”等场景中。
关键词 乔伊斯 狂欢化 历史记忆 反讽
下载PDF
狂欢化视域下的《一朵浮云》
15
作者 郑雨婷 《文存阅刊》 2023年第4期80-82,共3页
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征。《一朵浮云》是他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办事员小钱德勒赴八年未见的好友加拉赫之约,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像好友一样摆脱现实的困境,去伦敦实现梦想,却未能如愿... 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征。《一朵浮云》是他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办事员小钱德勒赴八年未见的好友加拉赫之约,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像好友一样摆脱现实的困境,去伦敦实现梦想,却未能如愿。小说叙述了小钱德勒经历“幻想—幻想破灭—顿悟”一系列过程。文中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怪诞离奇的人物形象、加冕和脱冕结构以及狂欢化的空间和语言等,解读《一朵浮云》中的狂欢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浮云》 狂欢化 狂欢化色彩
下载PDF
中国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悖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文婷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5-37,共3页
中国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作为重要的艺术表征,不仅局限于狂欢行动、狂欢语境的建构上,更多还体现在人物形象、视觉表达和叙事结构的狂欢化呈现上,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流... 中国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作为重要的艺术表征,不仅局限于狂欢行动、狂欢语境的建构上,更多还体现在人物形象、视觉表达和叙事结构的狂欢化呈现上,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流于表层甚至无用,出现了具有意义悖论的文本内容。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悖论进行系统审视,寻找症结所在,以明确未来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狂欢化叙事 艺术表征 意义悖论
下载PDF
新世纪东北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苟迎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新世纪以来,东北喜剧电影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生成狂欢化叙事的倾向。狂欢化叙事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的东北喜剧创作范式,与喜剧电影的天然性质、“反机械性”的艺术功能密切相关。新世纪东北喜剧电影的狂欢化体现在单线、多线、拼接的叙... 新世纪以来,东北喜剧电影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生成狂欢化叙事的倾向。狂欢化叙事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的东北喜剧创作范式,与喜剧电影的天然性质、“反机械性”的艺术功能密切相关。新世纪东北喜剧电影的狂欢化体现在单线、多线、拼接的叙事范式条陈之中,并且,其对白的错位式诙谐和视觉的具身化狂欢创造了新的叙事话语模式。总体而言,新世纪东北喜剧电影既保有东北地域的特色,又在狂欢化叙事话语呈现方面做出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东北喜剧电影 狂欢化叙事
下载PDF
LOFTER平台标签化与狂欢化的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西贝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在以LOFTER为代表的趣缘群体聚集平台中,用户往往通过“标签”筛选和建构小众茧房,并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进行狂欢化传播。标签化手段中体现出的信息茧房、互动仪式链与符号话语,以及狂欢化手段中体现的狂欢效应、水波效应以及情感劳动现... 在以LOFTER为代表的趣缘群体聚集平台中,用户往往通过“标签”筛选和建构小众茧房,并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进行狂欢化传播。标签化手段中体现出的信息茧房、互动仪式链与符号话语,以及狂欢化手段中体现的狂欢效应、水波效应以及情感劳动现象,都对新媒体环境中的用户自驱情感消费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于广告与营销,但对互联网环境和用户权益有所侵害。平台、资本方与用户在参与传播的过程中都应当坚守底线,共同维护良好的共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签 狂欢化 LOFTER 内容传播
下载PDF
“狂欢化”视域下的“三言二拍”
19
作者 杨歌 武全全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17,共5页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艺术评价法则,它作为超越传统历史理性束缚的文学批评,与中国本土化小说“三言”“二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艺术上的联系。“三言”“二拍”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展演形式两个方面实现了狂欢的自觉:从...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艺术评价法则,它作为超越传统历史理性束缚的文学批评,与中国本土化小说“三言”“二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艺术上的联系。“三言”“二拍”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展演形式两个方面实现了狂欢的自觉:从作品内容层面来说,它将国外的狂欢节与“三言”“二拍”中涉及的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等)相互对照,进而阐释出节日背后相通的变易色彩;从艺术形式上来看,作品主要通过语言、人物、性描写三个方面分析传统的狂欢化理论与“三言”“二拍”的相通之处,并由此揭示出“三言”“二拍”这种狂欢化的写作手法来源于明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底层民众身上的“乐感”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三言 二拍 颠覆
下载PDF
狂欢化理论视域下《老生》叙事结构及人物形象与语言探析
20
作者 吴静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1期98-100,共3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以诗性的想象和传奇的笔法讲述了秦岭河畔四个村镇的四个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几百年的历史图景。《老生》中的唱师活了120年,贾平凹在小说的开头就交代了唱师的生命即将到达尽头,循着唱师的口述故事和生活轨迹...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以诗性的想象和传奇的笔法讲述了秦岭河畔四个村镇的四个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几百年的历史图景。《老生》中的唱师活了120年,贾平凹在小说的开头就交代了唱师的生命即将到达尽头,循着唱师的口述故事和生活轨迹慢慢回溯,四个村镇的百年历史才得以串联。贾平凹在小说中特意安排了唱师即将逝去的情节,所要表现的是《山海经》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可能,而且其中包含的民间寓言和传说也即将消失殆尽。把《山海经》的教读作为这部作品中的线索也是贾平凹安排情节的巧妙之处,其以唱师的死亡隐晦地比喻人类的传奇和寓言终于与《山海经》分道扬镳,传统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传达了他为一个文化失落的时代唱起挽歌的感伤情绪,并且揭示人类败坏的传统习俗和虚伪的陈规礼教,批判了违害就利、血腥杀戮的人性之恶。《老生》的叙事风格体现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贾平凹笔下的人物形象没有纯粹的高尚和卑下之分,他们站在历史舞台上,根据个人的利益和欲望,进行着一场场狂欢化的表演,贾平凹将诗学元素中的复调式的叙事结构、狂欢化的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等巧妙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有着众多声音、极为恣意的狂欢化的民间世界,表达了其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悲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老生》 复调 狂欢化 民间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