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还田下深松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王晨 张巩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结合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CK(不深松+不秸秆还田)、NFG(不深松+每年秸秆还田)、EFG(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TFG(隔两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和...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结合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CK(不深松+不秸秆还田)、NFG(不深松+每年秸秆还田)、EFG(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TFG(隔两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和SFG(连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EFG处理0~10 cm土层的SOC、HA含量和PQ值分别显著增加25.23%、16.19%和4.27%,FA含量降低4.55%。10~20 cm土层,EFG处理的SOC含量最高,较CK增加13.18%;SFG处理的HA和FA含量较CK提高最多,增幅分别为13.27%和32.74%。通过HA三维荧光图谱发现,与CK(Ex/Em=270/455,270/460)相比,EFG(Ex/Em=280/455,270/465)处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的HA荧光峰波长均有红移现象。土壤胡敏酸中包含两个组分,C1(Ex/Em=270/280)和C2(Ex/Em=440/515)同为类腐殖酸物质,胡敏酸整体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其中EFG和TFG处理的C2组分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8.59%和31.38%。各处理的C1和C2组分F_(max)值均较CK有所增加,即腐殖化程度增加。综上所述,EFG处理(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通过提升土壤有机碳及腐殖酸类物质含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强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为黑龙江黑土区较佳的耕作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深松 土壤有机碳 胡敏酸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的生态效益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悦 赵静红 +1 位作者 王菁菁 杨晓庭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玉米秸秆常被当作农业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秸秆资源化利用逐渐被重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主要的秸秆资源再利用方式,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固定和保存土壤中的碳氮等元素... 玉米秸秆常被当作农业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秸秆资源化利用逐渐被重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主要的秸秆资源再利用方式,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固定和保存土壤中的碳氮等元素,促进养分有效转化和利用。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本文作者对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秸秆还田方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土壤环境 农业生态 问题 措施
下载PDF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文华 陈涛 +6 位作者 韩严竞 卢隆瑞 李海滨 况帅 田鹏 颜石 王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50 cm处理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土壤碳氮比提升效果最好;各处理烟叶氮、磷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深松与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量较高;粉垄50 cm处理烟株上等烟比例最大,深松、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值较高。因此,粉垄50 cm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提升烟叶品质,显著增加烟叶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化学性质 有机质 产量
下载PDF
德州市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4
作者 张艳玲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8期120-122,共3页
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壤管理技术,对于提升土壤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为有效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探讨山东省德州市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对土... 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壤管理技术,对于提升土壤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为有效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探讨山东省德州市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健康管理的影响,并基于当地实际情况,介绍直接还田法、堆沤还田法、过腹还田法等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可持续农业 土壤管理 山东省德州市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玉米秸秆还田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5
作者 刘敏 孙霞 +3 位作者 武占敏 乌音嘎 杭欣宇 王伟妮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9期72-73,共2页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市的玉米秸秆还田效果,该文总结了当地玉米秸秆还田现状,针对还田积极性不高、氮肥施用不足、粉碎质量不达标、田间管理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健全投入机制、完善田间管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等建议,以期达到较好...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市的玉米秸秆还田效果,该文总结了当地玉米秸秆还田现状,针对还田积极性不高、氮肥施用不足、粉碎质量不达标、田间管理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健全投入机制、完善田间管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等建议,以期达到较好的玉米秸秆还田效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粉碎质量 农机农艺融合 鄂尔多斯市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何小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072-075,共4页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玉米秸秆还田作为一种环保且高效的农田管理措施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系统分析,结合玉米生长发育指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研究发现玉米秸秆还田能够...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玉米秸秆还田作为一种环保且高效的农田管理措施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系统分析,结合玉米生长发育指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研究发现玉米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并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生长,最终实现增产目标。同时,玉米秸秆还田还能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土壤质量 玉米产量 影响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种植山药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7
作者 浦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0155-0158,共4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玉米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农作物副属产品,其处理与利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玉米秸秆还田种植山药的栽培技术逐渐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玉米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农作物副属产品,其处理与利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玉米秸秆还田种植山药的栽培技术逐渐兴起,并在石屏县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玉米秸秆还田种植山药栽培技术通过将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秸秆中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促进山药的生长和产量提高。基于此,本文将对玉米秸秆还田种植山药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山药栽培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小麦种植中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
8
作者 姜南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9期116-118,共3页
全球每年大约产生3.5亿吨的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副产品,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秸秆的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核心议题。玉米秸秆富含有机物质,能为土壤注入养分,提升土壤肥力,特别有利于小麦的成长发... 全球每年大约产生3.5亿吨的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副产品,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秸秆的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核心议题。玉米秸秆富含有机物质,能为土壤注入养分,提升土壤肥力,特别有利于小麦的成长发育,并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本文深入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小麦种植中的关键作用,旨在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小麦种植 应用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被引量:162
9
作者 李少昆 王克如 +2 位作者 冯聚凯 谢瑞芝 高世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3-465,i0004,共4页
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出苗率下降的原因可归纳为播种过浅、播种过深、秸秆或根茬物理阻碍、种子霉烂及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湿不均等5方面。影响出苗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翻耕方式下(对照)依次是土壤水分不足... 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出苗率下降的原因可归纳为播种过浅、播种过深、秸秆或根茬物理阻碍、种子霉烂及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湿不均等5方面。影响出苗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翻耕方式下(对照)依次是土壤水分不足、播种过浅、根茬阻碍;在秸秆粉碎还田后翻耕播种方式下为土壤水分不足、秸秆阻碍、播种过浅;在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方式下为秸秆阻碍、土壤水分不足、播种过浅;在秸秆粉碎还田直播方式下为秸秆阻碍、播种过深、种子霉烂、播种过浅、土壤水分不足;在秸秆立秆直播方式下为秸秆阻碍、种子霉烂、播种过浅、土壤水分不足、播种过深。在后两种种植方式下秸秆还田量与小麦出苗率可分别用y=402.67x-0.7192和y=509.4x-1.0597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冬小麦 出苗率 影响因素 耕作方式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 被引量:236
10
作者 武志杰 张海军 +2 位作者 许广山 张玉华 刘春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辽北地区玉米根茬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或间接还田的 3年微区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无机肥的增产效果特别明显 ,而施用有机物料 ,更主要的作用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培肥地力 .与无肥对照相比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使土壤有机... 辽北地区玉米根茬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或间接还田的 3年微区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无机肥的增产效果特别明显 ,而施用有机物料 ,更主要的作用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培肥地力 .与无肥对照相比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使土壤有机质提高 3.0 6 %~ 2 7.78% ,各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提高的顺序依次为 10 0 %秸秆 >5 0 %秸秆 >土粪 >牛粪 >33%秸秆 >根茬 .在含C量相等的条件下 ,秸秆对土壤有机质的保持和提高好于土粪 ,土粪好于牛粪 .同时 ,与单施化肥比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增加 10 .91%~ 2 0 .6 7% ,使浸提腐殖酸提高 1.4 3%~ 14 .2 8% ,使结合态腐殖酸的松 /紧比值提高0 .0 7~ 0 .19,HA/FA比值提高 0 .0 7~ 0 .2 4 ,并且能改善土壤的N、P、K营养状况、土壤水分和土壤孔隙状况 ,这标志着土壤有机质活性的提高和土壤肥力状况的改善 .因此 ,应该大力提倡玉米秸秆秋季直接还田 ,其最佳施入量应为当年生产量的 30 %~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培肥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葛立立 马义虎 +3 位作者 卞金龙 王志琴 杨建昌 刘立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以中熟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年(2009—2011)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2)在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产... 以中熟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年(2009—2011)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2)在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了18.9%~32.0%;3)在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施氮量下降了7.4%~16.7%,但产量提高了0.5%~11.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8.0%~31.7%;4)在不施氮或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玉米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无显著影响。在不施氮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上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水稻施氮量,提高产量和改善米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单鹤翔 卢昌艾 +2 位作者 张金涛 王金洲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了解华北潮土区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15N标记氮肥和15N标记玉米秸秆的双标记方法,在两种肥力水平土壤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氮素分... 为了解华北潮土区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15N标记氮肥和15N标记玉米秸秆的双标记方法,在两种肥力水平土壤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氮素分配和氮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等氮肥用量条件下,与不配施玉米秸秆相比,施用玉米秸秆则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高肥力土壤上的冬小麦子粒氮素累积量高于低肥力土壤,冬小麦秸秆氮素累积量则以低肥力土壤为高;氮肥配施玉米秸秆使得氮肥回收率下降9.6%~15.7%,土壤残留率增加12.2%~16.4%。2)氮肥用量为N 150和300 kg/hm2时,玉米秸秆氮素的当季回收率达到22.8%~33.1%,冬小麦子粒氮素约7%~10%来源于还田的玉米秸秆。3)等氮肥用量和相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配施玉米秸秆对冬小麦子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在氮肥用量为N 150和300 kg/hm2条件下,影响冬小麦子粒产量的主要是土壤肥力水平,该试验结果还有待于田间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冬小麦 氮素累积量 氮素分配 氮肥回收率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3 位作者 李金才 黄钢 陈尚洪 刘定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淮北砂姜黑土区,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CK)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翻埋还田(HM)、旋耕还田(HX)、覆盖还田(HG)4种处理方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和...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淮北砂姜黑土区,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CK)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翻埋还田(HM)、旋耕还田(HX)、覆盖还田(HG)4种处理方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麦成熟期籽粒是干物质和养分的主要积累器官,其次为茎秆和叶片;在成熟期,籽粒积累的干物质、氮、磷、钾素分别占地上部总积累量的43.31%~46.13%、75.14%~76.83%、75.79%~77.99%、12.37%~12.82%。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和养分的转运量以叶片最高,其次为茎秆和颖壳;营养器官转运干物质和氮、磷、钾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30.40%~36.54%、81.86%~86.10%、65.34%~74.83%、98.91%~125.85%。(2)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处理的小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与营养器官转运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玉米秸秆还田后不同耕作方式中,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处理的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方式,但氮、磷、钾的积累量和转运量在各耕作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砂姜黑土区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处理更有利于小麦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不同耕作方式 冬小麦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景贵 王明辉 +1 位作者 姜亦梅 徐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94-1400,共7页
采用红外示差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激光解吸质谱对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HA)的谱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变化具有阶段性,在开始的60d,主要是以秸秆含有的类胡敏酸物质(秸秆HA)... 采用红外示差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激光解吸质谱对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HA)的谱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变化具有阶段性,在开始的60d,主要是以秸秆含有的类胡敏酸物质(秸秆HA)为基础,腐解产物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的与秸秆HA相类似的HA,并且秸秆分解形成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与土壤原有的HA发生作用而进入HA结构中。而在施入60d后,碳水化合物和酰胺化合物以木质素分解的残体为核心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HA,且在90d后进入HA中的亚甲基成分发生了转化,并伴随有甲氧基和甲基的产生。玉米秸秆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与土壤HA发生聚合反应,一部分形成为亚稳态的聚合体。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芳香度降低,芳香碳减少,而烷基碳和烷氧碳增加,HA的脂肪族特性增强,同时,羧基碳减少,土壤HA的氧化程度下降,HA的平均分子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玉米秸秆还田 土壤 谱学研究 核磁共振波谱 聚合作用 中间产物 秸秆分解 酰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平均分子量 动态变化 谱学特征 激光解吸 聚合反应 氧化程度 HA 阶段性 相类似 小分子 素分解 亚甲基 甲氧基 聚合体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不同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晓 李亚鑫 +3 位作者 张娟霞 黄冬琳 郑险峰 王朝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162,共7页
以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包括玉米秸秆还田(S1)和不还田(S0)2个处理,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0、84、168、252 kg·hm^(-2)... 以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包括玉米秸秆还田(S1)和不还田(S0)2个处理,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0、84、168、252 kg·hm^(-2)和336 kg·hm^(-2)。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分别低于99 kg·hm^(-2)和79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小麦产量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施氮量较高时则相反;两条氮肥肥效曲线呈相交规律。施氮252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产9.5%和2.1%,施氮336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产7.0%和5.6%。冬小麦冬前分蘖期土壤硝态氮主要累积在0~40 cm土层;施氮量高于84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有高于相同施氮量下不还田处理的趋势,其中0~20 cm土层N336+秸秆还田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比不还田处理提高25%(武功试验地)。冬小麦返青期土壤硝态氮较冬前分蘖期大幅降低,此期秸秆还田处理0~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有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的趋势。周至县连续三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有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的趋势,不施氮肥处理0~1 m土层秸秆还田比不还田处理累积量显著提高43.4%。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与施氮量有关,施氮量较低时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返青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引起作物速效氮供应的短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前)缺乏,影响小麦生长,进而导致小麦减产。连续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小麦收获期2 m土壤硝态氮累积,减少向下淋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6
作者 蒋向 任洪志 贺德先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9-574,共6页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机理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总结和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含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以及下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及...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机理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总结和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含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以及下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及麦田病虫害均有影响。未来该技术应增强增产机理、量化技术及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生长发育 籽粒产量
下载PDF
适应玉米秸秆还田的小麦根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承胤 邢彦峰 +3 位作者 代丽 甄文超 刘雪静 梁春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玉米秸秆还田土中筛选得到对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都有防效的拮抗细菌19株,抑菌率在41.57%~93.36%之间,结合其对玉米秸秆性降解性能,发现菌株F1514即对小麦根病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又对玉米秸秆具...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玉米秸秆还田土中筛选得到对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都有防效的拮抗细菌19株,抑菌率在41.57%~93.36%之间,结合其对玉米秸秆性降解性能,发现菌株F1514即对小麦根病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又对玉米秸秆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和适应性。菌株F1514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92%、90.81%、63.26%;在测定时间内其对粗纤维降解率的为10.92%。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小麦根部病害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内蒙古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萨如拉 杨恒山 +2 位作者 高聚林 宋桂云 李媛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8,共8页
通过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合常规分析手段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初步研究了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 通过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合常规分析手段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初步研究了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含量较高。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一年(SF-Ⅰ)和连续两年玉米秸秆深翻还田(SF-Ⅱ)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除了播种期差异显著外,其余生育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与常规旋耕秸秆不还田(CK)有显著差异;20~40 cm土层SF-Ⅰ、SF-Ⅱ和CK有机质含量除了播种期差异显著外,其余生育期均无显著差异;玉米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SF-Ⅱ>SF-Ⅰ>CK;随着土层的下移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明显增强,表现为SF-Ⅱ>SF-Ⅰ>CK;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增幅较高,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纤维素酶活性随土层的下移逐渐下降,0~20 cm土层中,播种期至大喇叭口期秸秆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CK间差异显著,其余时期无显著差异;20~40 cm土层中,仅播种期秸秆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CK间差异显著。16S rDNA-PCR-DGGE分析可知,秸秆还田后拔节期至灌浆期土壤细菌群落发生较大的变化,拔节期变化最大。SF-Ⅱ、SF-Ⅰ、CK土壤菌属不同,细菌多样性指数SF-Ⅱ>SF-Ⅰ>CK;秸秆深翻还田增加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尤其是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和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半干旱冷凉地区两年秸秆还田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比一年秸秆还田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质 细菌多样性 半干旱冷凉地区 基因文库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和施氮方式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钰 江丽华 +5 位作者 孙哲 石璟 魏建林 王梅 李国生 刘兆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52-558,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不还田(SN)、秸秆还田(SR)、施用缓控释氮肥(SRC)和氮肥条施(SRR)4种处理对小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农田土壤是N2O的排放源,施肥+灌溉会引起N2O的排放高峰,一般会持...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不还田(SN)、秸秆还田(SR)、施用缓控释氮肥(SRC)和氮肥条施(SRR)4种处理对小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农田土壤是N2O的排放源,施肥+灌溉会引起N2O的排放高峰,一般会持续1~2周,N2O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麦季3个生育期中,越冬前N2O的排放量最高,占整个生育期的50%,其次是越冬后,而越冬期排放量最低,约占20%。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SR比SN处理增加48.6%的排放量。施用新型肥料或采用氮肥条施可以降低N2O的排放,并提高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尤其是后者效果最佳,能够起到增产减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施氮方式 N2O排放 环境因素 小麦产量
下载PDF
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宋朝玉 宫明波 +3 位作者 高倩 王圣健 朱丕生 高峻岭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55-59,共5页
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两种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速效磷变化较小,株高、茎粗、穗位叶宽、穗长和子粒... 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两种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速效磷变化较小,株高、茎粗、穗位叶宽、穗长和子粒产量、淀粉含量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降低。在玉米小口期、大口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地上部干重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推荐夏玉米施氮量为207.3 kg/hm2,较秸秆不还田模式增加施氮量17.4 kg/hm2,可以增加子粒产量398.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