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下载PDF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金缕玉衣和镶玉漆棺的玉料组分特征及产地来源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谷娴子 李银德 +3 位作者 丘志力 张尉 王黎琳 李榴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4期54-63,共10页
为了解西汉玉器的组分特征及玉料来源,利用显微放大观察结合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LA-ICP-MS技术,对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片(玉衣片和玉棺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显微放大观察发现:出土玉片样品... 为了解西汉玉器的组分特征及玉料来源,利用显微放大观察结合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LA-ICP-MS技术,对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片(玉衣片和玉棺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显微放大观察发现:出土玉片样品均含石墨包裹体,不可能来自不含石墨包裹体的福建南平闪石玉和江苏溧阳小梅岭闪石玉。2)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出土玉片样品为透闪石;出土玉片样品的ω(FeO)/%范围为0.287~0.925,不可能来自富Fe的玛纳斯闪石玉及贫Fe的的青海闪石玉;ω(Al_2O_3)/%远远高于河南栾川软玉。3)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出土玉片样品为透闪石,与电子探针结果相符;玉片样品的M-OH伸缩振动谱带位置集中在3674cm^(-1)附近,说明玉料Mg含量较高。4)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出土玉片样品具有和透闪石矿物共同的特征拉曼谱峰,为透闪石质软玉,与电子探针及红外光谱结果相符。5)LA-ICP-MS分析显示:出土玉衣片样品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及分馏情况与辽宁岫岩闪石玉、四川汶川龙溪闪石玉及河南栾川闪石玉有所不同;Cr、Ni、Co含量较低,指示玉料来自热液交代型镁质大理岩型软玉矿床;Sr含量较低,排除了来自江苏溧阳小梅岭闪石玉的可能。分析结果表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玉料来源主要和新疆和田地区玉料有关;新疆和田地区的闪石玉至西汉早期已覆盖到楚文化区域,并且成为宫廷玉料的主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 玉片 玉衣 玉棺 电子探针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LA—ICP—MS 玉料来源
下载PDF
浅说满城汉墓中的金缕玉衣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雅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3期38-39,共2页
文章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玉衣的起源发展及制作过程,旨在进一步反映汉代葬玉及厚葬习俗的丰富内容。
关键词 满城汉墓 金缕玉衣 玉衣制作
下载PDF
“玉匣”与“玉衣”义项再考——兼与王仙波先生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勇 梁辰霄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5-68,共4页
关于"玉匣"与"玉衣"的义项,学界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物,纠正"玉匣"仅为"盛玉之匣"的观点,补充梳理"玉匣"义项为:1.汉代皇帝、王侯所用的玉制葬... 关于"玉匣"与"玉衣"的义项,学界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物,纠正"玉匣"仅为"盛玉之匣"的观点,补充梳理"玉匣"义项为:1.汉代皇帝、王侯所用的玉制葬服;2.玉制之匣,用以贮藏珍物;3.盛玉之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匣 玉衣 义项 葬服
下载PDF
洛阳发掘的四座东汉玉衣墓 被引量:35
5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8,共22页
50年代以来,随着洛阳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先后发掘了几座东汉玉衣墓。现把洛阳主干线商业局M4904、洛阳机车工厂M1、C5M346以及洛阳铁路杨文编组站C10M575四座玉衣墓的发掘情况报告如下。图一主干线商业局... 50年代以来,随着洛阳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先后发掘了几座东汉玉衣墓。现把洛阳主干线商业局M4904、洛阳机车工厂M1、C5M346以及洛阳铁路杨文编组站C10M575四座玉衣墓的发掘情况报告如下。图一主干线商业局M4904平、剖面图(1: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工厂 尺寸相同 长方形 铁路编组站 玉衣 方形砖 墓葬形制 主干线 鎏金 随葬器物
下载PDF
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1
6
作者 龚良 孟强 耿建军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龚良,孟强,耿建军汉代是我国古代葬玉之风比较盛行的时代之一,以玉衣敛葬则更是空前绝后,成为汉代丧葬制度的显著特征。玉衣是汉代上层贵族为显示其地位和追求死后不朽而穿着的一种葬服,其起源可追溯... 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龚良,孟强,耿建军汉代是我国古代葬玉之风比较盛行的时代之一,以玉衣敛葬则更是空前绝后,成为汉代丧葬制度的显著特征。玉衣是汉代上层贵族为显示其地位和追求死后不朽而穿着的一种葬服,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地区 玉衣 西汉早期 面罩 西汉中期 玉片 徐州博物馆 使用制度 墓主身份 贵族墓葬
下载PDF
试析周代的葬玉对汉代玉衣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兰英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随着汉代王侯、贵族墓的不断被发现、发掘,大批珍贵的随葬品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镂玉衣,[1]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丝缕玉... 随着汉代王侯、贵族墓的不断被发现、发掘,大批珍贵的随葬品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镂玉衣,[1]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丝缕玉衣[2]。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汉代 葬玉 玉衣
下载PDF
汉代玉衣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倩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年第12期97-98,共2页
本文是探讨作为汉代葬玉制度的玉衣综述,通过对前人成果的梳理,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汉代玉衣,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首先探讨它的起源,认识有歧义,一种认为《吕氏春秋》记载的所谓"鳞施",可能就是汉代"玉衣"的前身,另... 本文是探讨作为汉代葬玉制度的玉衣综述,通过对前人成果的梳理,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汉代玉衣,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首先探讨它的起源,认识有歧义,一种认为《吕氏春秋》记载的所谓"鳞施",可能就是汉代"玉衣"的前身,另一种观点认为至少在西汉文景时期,玉衣已发展成熟;其次,玉衣使用的制度:是西汉、东汉的皇帝、分封的诸侯王等贵族的敛具,而且对金、银、铜缕的使用也有规定;再次,对玉衣的制作地认识比较统一,即除了宫廷作坊外,外地诸侯国也可以制造玉衣原料;第四,认为汉代玉衣是为了保持尸体不朽,即是汉代升仙思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玉衣 葬俗
下载PDF
浅说金缕玉衣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成荣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1-83,共3页
汉代是我国玉器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时,用于丧葬的玉制品有了明显的发展。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即玉衣,是颇具特色的汉代玉制品。玉衣之作,兴于东周,盛于两汉,衰于魏初。玉衣仿照人体形状而作,以便盛放死者。玉衣的使用... 汉代是我国玉器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时,用于丧葬的玉制品有了明显的发展。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即玉衣,是颇具特色的汉代玉制品。玉衣之作,兴于东周,盛于两汉,衰于魏初。玉衣仿照人体形状而作,以便盛放死者。玉衣的使用,从不完备到逐渐完备,经历了较长时间,才最终形成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形状 使用制度
下载PDF
“滇王玉衣”名称及相关问题驳正
10
作者 梁英旭 董晓京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7,共6页
云南省博物馆藏一组玉片,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大墓,名之“滇王玉衣”。揆诸史料,无论是从数目、工艺、面积还是出土状况来看,其与汉代敛葬玉衣都存在显著差异,然与文献中记载的“鳞施”高度相似。本文对石寨山6号墓出土玉片的产地... 云南省博物馆藏一组玉片,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大墓,名之“滇王玉衣”。揆诸史料,无论是从数目、工艺、面积还是出土状况来看,其与汉代敛葬玉衣都存在显著差异,然与文献中记载的“鳞施”高度相似。本文对石寨山6号墓出土玉片的产地及定名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其为滇国本土所制,且坯片部分宜称“鳞施”而非“玉衣”。“鳞施”的出现,是彼时厚葬之风与贵玉观念在滇地盛行的体现,亦是古代云南边疆与中原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晋宁 滇文化 滇王大墓 玉衣 鳞施
下载PDF
我国立体裁剪技术的起源性探究:汉代玉衣结构数据分析
11
作者 邢琳 《纺织报告》 2016年第12期46-48,共3页
将满城汉墓刘胜金缕玉衣衣片结构图导入COREL DRAW制图软件中,进行数据测量,将所得数值带入现代成衣制作普遍运用的日本文化式男装原型中,以验证其结构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从而推得,我国最早的服装立体裁剪版型制作技术的出现或不晚于... 将满城汉墓刘胜金缕玉衣衣片结构图导入COREL DRAW制图软件中,进行数据测量,将所得数值带入现代成衣制作普遍运用的日本文化式男装原型中,以验证其结构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从而推得,我国最早的服装立体裁剪版型制作技术的出现或不晚于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结构数据 立体裁剪 起源
下载PDF
两汉玉衣研究综述
12
作者 孔书馨 《文教资料》 2021年第7期50-52,共3页
两汉时期,玉衣是皇帝及高级贵族的特殊丧葬敛服,以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死后尸体不朽、灵魂永存的目的,是最重要的殓葬用玉之一。本文结合玉衣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通过玉衣的形制结构、发展演变、等级制度等内容,探讨玉衣背后所反... 两汉时期,玉衣是皇帝及高级贵族的特殊丧葬敛服,以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死后尸体不朽、灵魂永存的目的,是最重要的殓葬用玉之一。本文结合玉衣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通过玉衣的形制结构、发展演变、等级制度等内容,探讨玉衣背后所反映的两汉的政治经济及先民的丧葬观念习俗,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物质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玉衣 丧葬观念 物质文化
下载PDF
浅谈汉代玉衣的发展历程
13
作者 梁晗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第9期84-84,共1页
汉代会出现用玉衣作为敛服的高潮,首先缘于汉代社会思想的变迁,其次是汉代经济的发展。西汉初年,并未建立完整的用玉制度,东汉建立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礼制的完备,用玉制度严格。东汉末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佛... 汉代会出现用玉衣作为敛服的高潮,首先缘于汉代社会思想的变迁,其次是汉代经济的发展。西汉初年,并未建立完整的用玉制度,东汉建立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礼制的完备,用玉制度严格。东汉末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产生,人们开始从神的微笑中寻找慰藉,东汉末年的经济思想也限制了玉衣的使用,用玉制度只延续到东汉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社会思想 经济思想 用玉制度
下载PDF
复制千年金缕玉衣(续)
14
作者 王恺 《图形科普》 2003年第4期42-45,共4页
把玉片分别处理之后.按理说可以开始玉衣的修复工作了,但又遇到了玉衣大小的问题。这件玉衣大小尺幅怎么办?是大是小?因为玉衣已被盗墓者拆散,玉衣片破碎较多.也不免丢失一些。如何处理玉衣大小.我们就把在发掘过程中采集的两死... 把玉片分别处理之后.按理说可以开始玉衣的修复工作了,但又遇到了玉衣大小的问题。这件玉衣大小尺幅怎么办?是大是小?因为玉衣已被盗墓者拆散,玉衣片破碎较多.也不免丢失一些。如何处理玉衣大小.我们就把在发掘过程中采集的两死者的骨髂请徐州医学院专家帮助鉴定.找出楚王的头骨、股骨等.测出其身高、年龄通过测试复原了这位楚王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片 玉衣 修复工作 考古学 修复方案 楚王 春秋战国时期 金缕 中国
下载PDF
玉衣和玉面饰——徐州近年来考古的重要发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孝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59-62,共4页
(一) 在云龙山的北麓,徐州博物馆的后面,有一座黄土堆成的土丘,当地人们也就习惯地称它为“土山”。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主事岳东升曾表其墓,有立碑题名“楚亚父范增之墓,故土山又称“亚父冢”,亦称范增墓。它的位置,徐州府志和铜山县志... (一) 在云龙山的北麓,徐州博物馆的后面,有一座黄土堆成的土丘,当地人们也就习惯地称它为“土山”。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主事岳东升曾表其墓,有立碑题名“楚亚父范增之墓,故土山又称“亚父冢”,亦称范增墓。它的位置,徐州府志和铜山县志都有明确的记载:“范增墓在城南里许,古名亚父冢”。水经注也称:“今彭城南,项羽掠马台(或作凉马台,今作戏马台——笔者)之西南山麓上即亚父冢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重要发现 徐州博物馆 铜山县 考古发掘 水经注 我国古代 徐州地区 出土文物 汉墓
下载PDF
西汉诸侯王墓敛葬玉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尊志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5,共7页
西汉诸侯王死后使用玉衣敛葬是其身份地位的体现,也反映出保护尸身,以求不朽和追求升仙的丧葬思想。综合考察,西汉诸侯王墓的敛葬玉衣具有继承和发展特点,并日趋完善。西汉诸侯王墓使用敛葬玉衣具有相对严格的制度,异姓诸侯王及谋反的... 西汉诸侯王死后使用玉衣敛葬是其身份地位的体现,也反映出保护尸身,以求不朽和追求升仙的丧葬思想。综合考察,西汉诸侯王墓的敛葬玉衣具有继承和发展特点,并日趋完善。西汉诸侯王墓使用敛葬玉衣具有相对严格的制度,异姓诸侯王及谋反的同姓王一般不用玉衣敛葬,而使用者的分级制度也在西汉中期逐渐确立,这与以往的认识有所不同。与敛葬玉衣相配套,西汉诸侯王墓还使用其他一些敛葬用玉,但基本是以玉衣为主,其他为辅的使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诸侯墓 玉衣 敛葬
原文传递
西汉南越王“丝缕玉衣”的清理与复原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荣金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4-70,88,共8页
1983年秋,发掘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时,在主室棺内发现了一套玉衣。这套玉衣与已往汉墓出土的玉衣不同,玉片用丝线或丝带缀联组合,有別于"金缕"、"银缕"或"铜缕",我们称其为"丝缕玉衣"。可以说,... 1983年秋,发掘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时,在主室棺内发现了一套玉衣。这套玉衣与已往汉墓出土的玉衣不同,玉片用丝线或丝带缀联组合,有別于"金缕"、"银缕"或"铜缕",我们称其为"丝缕玉衣"。可以说,这是一套首次发现的玉衣新品种。由于缀联丝线易于腐朽,这套玉衣出土时散乱十分严重。因此,修复起来比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困难得多。加上玉衣与人骨及玉璧、佩饰等迭压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清理工作的复杂性。这套玉衣的清理复原工作时断时续,历经数载才得完成,但也积累了新经验。现将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衣片 满城汉墓 玉片 清理工作 复原 丝线 越王 修复 人骨
原文传递
染山汉墓出土“玉衣”讨论——也谈汉代墓葬中的“玉席” 被引量:1
18
作者 焦阳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将染山汉墓出土的"玉衣片"与青岛土山屯汉墓及尹湾汉墓M9出土"玉席"进行对比,发现染山汉墓的"玉衣片"当为玉席片。无论从玉片的纹饰、形制和数量还是墓葬等级来看,染山汉墓墓主使用玉衣殓葬的可能性较小... 将染山汉墓出土的"玉衣片"与青岛土山屯汉墓及尹湾汉墓M9出土"玉席"进行对比,发现染山汉墓的"玉衣片"当为玉席片。无论从玉片的纹饰、形制和数量还是墓葬等级来看,染山汉墓墓主使用玉衣殓葬的可能性较小。总观汉代墓葬,类似的玉片并不是个例,以往均认作为"玉衣片"。玉席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早中期,作为较低等级的美石葬具,常以琉璃片制成,但依然属于汉代葬玉系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山汉墓 玉衣 玉席 葬玉
原文传递
再论两汉的玉衣 被引量:30
19
作者 卢兆荫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0-67,共8页
汉代是我国玉器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用于丧葬的玉制品有了明显的发展,最具特色的汉代葬玉就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玉衣。"玉衣"之名,始见于《汉书》,或作"玉柙";《后汉书》多作"玉匣",亦有作"... 汉代是我国玉器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用于丧葬的玉制品有了明显的发展,最具特色的汉代葬玉就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玉衣。"玉衣"之名,始见于《汉书》,或作"玉柙";《后汉书》多作"玉匣",亦有作"玉衣"、"玉柙"的。注家刘昭、颜师古、李贤注"玉柙"、"玉衣"或"玉匣",皆据卫宏《汉旧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衣片 汉代 后汉书 西汉墓 玉器 使用制度 玉片 出土 满城汉墓
原文传递
试论两汉的玉衣 被引量:41
20
作者 卢兆荫 《考古》 1981年第1期51-58,共8页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殓服。在汉代文献中,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或"玉框"。《韵会》:"匣,通作柙。"《辞通》:"柙、匣,古今字;框字俗。""玉匣"、"玉...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殓服。在汉代文献中,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或"玉框"。《韵会》:"匣,通作柙。"《辞通》:"柙、匣,古今字;框字俗。""玉匣"、"玉柙"和"玉(木匣),都是"玉衣"的同义词。 "玉匣"一辞,虽早见于文献,但其形状如何,从汉代以后便不为一般人所知道了。完整的玉衣是一九六八年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的墓中首次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片 汉代 满城汉墓 西汉前期 考古资料 两汉 出土 长方形 考古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