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庙堂与江湖之间——苏轼和王守仁的仕途与文思
1
作者 徐圻 Liu Huawen(译) Jordan B.Martin(校)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1期59-69,168-177,共21页
苏轼(苏东坡)和王守仁(王阳明),这是两个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顶级影响力的名字。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相差400余年,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一个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一个是明代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生活道路、政治生涯、文化... 苏轼(苏东坡)和王守仁(王阳明),这是两个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顶级影响力的名字。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相差400余年,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一个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一个是明代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生活道路、政治生涯、文化贡献、历史影响都很不相同。但苏轼和王守仁,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比如他们的社会背景、政治抱负、人生遭遇、思想倾向、文化情怀等等。比较苏轼和王守仁的相同与不同,对于认识、反思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态和文化走向是有启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和王守仁 政治境遇 文学高峰 哲学宗师 历史回声
下载PDF
王守仁与夸美纽斯儿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2
作者 庞宇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178-181,共4页
王守仁和夸美纽斯,这两位中国封建社会教育者和捷克民主主义教育者,以及西方近代家庭教育学说的奠定者,都非常重视孩子品德发展,他们强调要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且在实践中引导他们走上自然主义的道路。由于王守仁和夸美纽斯在文化背... 王守仁和夸美纽斯,这两位中国封建社会教育者和捷克民主主义教育者,以及西方近代家庭教育学说的奠定者,都非常重视孩子品德发展,他们强调要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且在实践中引导他们走上自然主义的道路。由于王守仁和夸美纽斯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他们在孩子品德实施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本文将深入探讨王守仁和夸美纽斯关于孩子顺其自然的观点,以及中西式孩子品德中的差别,从而为我们发掘传统道德资源,合理科学借鉴西方先进顺其自然主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夸美纽斯 顺其自然教育思想 比较
下载PDF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3
作者 叶伶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王守仁是明朝中叶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总结自身多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教育思想体系。本研究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探析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应用价值,并得出了五点启示,分别是: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 王守仁是明朝中叶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总结自身多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教育思想体系。本研究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探析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应用价值,并得出了五点启示,分别是: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要给予儿童选择的权利、要对儿童有适度的期望、要重视培养儿童良好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和要给儿童树立优秀的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儿童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
下载PDF
《明史·王守仁传》编纂考论 被引量:6
4
作者 段润秀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7,共6页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王守仁传》主要取材于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尤侗《王守仁传》、万斯同《明史稿.王守仁传》、王鸿绪《明史稿.王守仁传》。《明史.王守仁传》的成书符合清官修《明史》的一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王守仁传》 王守仁
下载PDF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小学德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庆庆 冯文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在他整个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了德育为先、教育要顺其自然、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及教育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等观点。他的这些主张,对于今天我国方法简单、脱离生活、情感缺失的学校德育来说,仍然...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在他整个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了德育为先、教育要顺其自然、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及教育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等观点。他的这些主张,对于今天我国方法简单、脱离生活、情感缺失的学校德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给我们诸多启示:德育要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要善于启发、寓德于行、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儿童教育思想 小学德育
下载PDF
王守仁从祀孔庙之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融 朱加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王守仁 祀孔庙 明朝时期 哲学思想 历史研究
下载PDF
知识、方法与智慧——对王守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学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92,共10页
王守仁基于“心学”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是对当时教育批判和改造的结果,其目的是革除当时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学风、机械化的培养模式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弊端。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教育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同受教育者自身生活世... 王守仁基于“心学”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是对当时教育批判和改造的结果,其目的是革除当时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学风、机械化的培养模式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弊端。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教育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同受教育者自身生活世界密不可分的自我实践、体验与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过程,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极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知识 教育方法 智慧 特征 获取 知识传播 教育思想 学习方法 人格
下载PDF
王守仁心学视阈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基层社会治理是王守仁心学理论与社会治理有效结合的具体体现。王守仁及其弟子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构建起以心学理论为指导,以乡约、族规、讲学为主要形式,以维系儒家道德观念和基层社会有序运转为根本目的,社会各阶层成员共同参与的基... 基层社会治理是王守仁心学理论与社会治理有效结合的具体体现。王守仁及其弟子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构建起以心学理论为指导,以乡约、族规、讲学为主要形式,以维系儒家道德观念和基层社会有序运转为根本目的,社会各阶层成员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了心学理论与社会治理的有效结合。在构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指出当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应重视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王守仁 国家治理 乡约 族规 讲学
下载PDF
论王守仁对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的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宋荣凯 朱慧敏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2-55,共4页
明朝正德初年,王守仁疏救南京科道官戴铣、薄彦徽等忠良,得罪宦官刘瑾,被谪戍贵州龙场任驿丞。此间,王守仁创建龙冈书院、主讲文明书院,他开启明代贵州创建书院教育之风、通过书院教育培养大批才俊、建立书院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学术上为... 明朝正德初年,王守仁疏救南京科道官戴铣、薄彦徽等忠良,得罪宦官刘瑾,被谪戍贵州龙场任驿丞。此间,王守仁创建龙冈书院、主讲文明书院,他开启明代贵州创建书院教育之风、通过书院教育培养大批才俊、建立书院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学术上为黔中王学的产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书院教育 贵州 贡献
下载PDF
王守仁从祀孔庙之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融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133-135,142,共4页
以王守仁从祀孔庙之争这一典型历史事件为切入点 ,探讨在明代专制统治下 ,王学产生后 ,明皇室对其由禁止、怀疑。
关键词 王守仁 从祀 明代 阳明学派 孔庙 哲学
下载PDF
王艮与王守仁教育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树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96,共6页
王守仁与王艮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两人的教育思想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差异。由于教育目的的差异,在教育对象上,王守仁把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为官之人和官宦子弟,而王艮则主要集中于平民百姓。王守仁与王艮都提倡“乐学”,... 王守仁与王艮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两人的教育思想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差异。由于教育目的的差异,在教育对象上,王守仁把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为官之人和官宦子弟,而王艮则主要集中于平民百姓。王守仁与王艮都提倡“乐学”,但怎样做到乐学,王守仁只注意到了教育的环境和方法,而王艮则认为“乐学”的关键在于消除“私欲”。在“知”、“行”结合的问题上,两人也有差异,王守仁的“知”、“行”结合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的,重在强调“心”的作用,而王艮则重在强调从百姓日用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获取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教育思想 乐学 明代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学习方法 教育观念 中国
下载PDF
王守仁与湖湘屈原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颂成 《武陵学刊》 2011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王守仁因遭贬谪于正德三年春赴贵州龙场驿担任驿丞,至正德五年春离开龙场去江西担任庐陵县令,来去途中都经过了"沅湘"地区的常德,住在城西潮音阁(寓贤阁)。他在这里凭吊屈原,写下了《吊屈平赋》和一批体现迁谪情怀的诗文作品... 王守仁因遭贬谪于正德三年春赴贵州龙场驿担任驿丞,至正德五年春离开龙场去江西担任庐陵县令,来去途中都经过了"沅湘"地区的常德,住在城西潮音阁(寓贤阁)。他在这里凭吊屈原,写下了《吊屈平赋》和一批体现迁谪情怀的诗文作品,从而成为湖湘屈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竖起了湖湘学术文化的一面旗帜。在王守仁及其"王学"的研究中如果忽视这一点,将难以厘清阳明思想及其"王学"形成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常德 潮音阁(寓贤阁) 《吊屈平赋》
下载PDF
王守仁、湛若水心学思想之异同及对明代心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方鹿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28,共3页
一、王、湛心学思想之同(一)两人均提出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把心作为各自哲学的最高范畴,不管双方理论有多少差异,但最终被包括在明代心学思潮之中。王守仁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①为心是宇宙... 一、王、湛心学思想之同(一)两人均提出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把心作为各自哲学的最高范畴,不管双方理论有多少差异,但最终被包括在明代心学思潮之中。王守仁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①为心是宇宙天地的主宰,天地万物皆以心为存在的根据。湛若水亦提出“宇宙内只一心而已”②的命题,认为“心也者,万事万化之大原”。③把心作为宇宙万物及其万般变化的根源。二人都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相似,都具有对朱熹道学修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万物 湛若水 王守仁 道学 明代心学 心学思潮 宇宙本体 思想体系 致良知 心即理
下载PDF
王守仁音乐教育思想浅谈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琴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7-51,共5页
王守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历史上也有其突出的特点。本文在参考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将王守仁教育思想中有关音乐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 王守仁 教育思想 音乐教育
下载PDF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说的伦理学意义及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泗岩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命题主要着眼于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具有伦理学意义,它与中国古代知行观侧重于解决道德建设问题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宋明时期,知行观开始了理论化、本体化的发展,出现重知的趋势,王守仁的&qu...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命题主要着眼于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具有伦理学意义,它与中国古代知行观侧重于解决道德建设问题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宋明时期,知行观开始了理论化、本体化的发展,出现重知的趋势,王守仁的"真知必在于行"说以其实践性意义纠正了这种偏向。"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建立在心学理论基础上的命题未免具有道德先验性的缺憾,与王守仁"一念发动即是行"的表述存在着矛盾,但梁启超等人的研究从为善与去恶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对道德修养过程具有的积极意义。就命题本身而言,"真知必在于行"指出了道德知识与道德认识的区别,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真知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论王守仁的古文献学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钦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2期1-5,共5页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馀姚(今属浙江)人。《明史》卷一五九有传,后人撰有年谱多种,生平事迹详明。其著作由门人编成《王文成公全书》,其中《大学问》、《传习录》为其哲学思想的纲要。 王守仁有一...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馀姚(今属浙江)人。《明史》卷一五九有传,后人撰有年谱多种,生平事迹详明。其著作由门人编成《王文成公全书》,其中《大学问》、《传习录》为其哲学思想的纲要。 王守仁有一整套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思想体系。他在《朱子晚年定论序》中明确讲述了自己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渊源,从中可知,他近承陆九渊,远绍思、孟学派,对程朱理学,摒弃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主体部分,褒扬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次要成分,对佛老,特别是禅宗,吸收其主观主义认识论,否定其出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古文献学 心学 五经 臆说 训释 陆九渊 致良知 心体 《传习录》
下载PDF
明中叶道德危机与王守仁哲学诉求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道房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王阳明哲学是在明中叶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失灵、官场腐败渐滋、士风不端、社会出现深刻的道德危机背景下出现的。他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命题意在救治人心痼疾,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士人道德自... 王阳明哲学是在明中叶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失灵、官场腐败渐滋、士风不端、社会出现深刻的道德危机背景下出现的。他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命题意在救治人心痼疾,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士人道德自律以及社会良善风气的形成。在需要重新确立道德理性的时代,王阳明不仅建构了良知本体世界,高扬心灵主体,而且对存理去欲、净化人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修养方案。阳明哲学是对时代问题的坚强回应,只有从历史的场境着眼,才能深化阳明哲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危机 王守仁 哲学诉求
下载PDF
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宋明理学知行观的共同本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义霞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18,共10页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知行观的核心命题,也是王守仁与朱熹的分歧所在。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包括三层基本内涵:第一,知行并进、不分前后;第二,知行本义合一;第三,知行相互包含。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王守仁对于知行关...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知行观的核心命题,也是王守仁与朱熹的分歧所在。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包括三层基本内涵:第一,知行并进、不分前后;第二,知行本义合一;第三,知行相互包含。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王守仁对于知行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朱熹等人并无本质区别。对于这一点,王守仁和其他理学家凸显知行的伦理维度、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将知行范畴落实到"去人欲,存天理"都是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 知行观
下载PDF
王守仁与杜威学习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叔新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2-54,66,共4页
王守仁是16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两位大师在学习理论上卓有建树。研究他们独特的学习理论内涵,对促进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优化学习理念,拓宽学习视野和途径,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王守仁 杜威 致良知 经验学习
下载PDF
王守仁的唯心史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显清 《浙江学刊》 1985年第4期85-89,共5页
王守仁(1472—1528)的心学体系以“致良知”为核心。他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创造了一切。将这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用到人类社会,便构成了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王守仁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他说: 唐、虞以... 王守仁(1472—1528)的心学体系以“致良知”为核心。他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创造了一切。将这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用到人类社会,便构成了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王守仁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他说: 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致良知 万物一体 历史观 唯心主义 中国历史 世界观 心学体系 人类社会 唯我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