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环境审美规划的历史延续——与俞孔坚教授商榷“景观”等问题 |
姚亦锋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2
|
环境审美融入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思考 |
钟顺清
刘沛林
申秀英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2
|
|
3
|
论环境审美体验与场所感的关系 |
宋艳霞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4
|
“欸乃一声山水绿”命题的环境审美思想 |
王萌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5
|
城市建设中大众环境审美意识的缺位与文化孕育 |
赵跃庆
|
《鄱阳湖学刊》
|
2013 |
1
|
|
6
|
环境审美向度下的高知群体介入景观建设途径 |
张玉芝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7
|
唐人环境审美的野趣取向 |
刘堂春
|
《城市学刊》
|
2017 |
0 |
|
8
|
环境审美教育的产生、定位及其实现途径 |
赵红梅
孙瑞
|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9
|
环境审美模式研究的当代意义 |
张超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4 |
0 |
|
10
|
论环境审美特性与审美愉悦价值 |
史修媛
|
《环球首映》
|
2019 |
0 |
|
11
|
试论易学“生生不息”的环境审美 |
窦炎
|
《美术大观》
|
2008 |
1
|
|
12
|
当代西方环境审美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论析 |
程相占
庄媛
|
《美学与艺术评论》
|
2021 |
1
|
|
13
|
环境审美的生物学基础和文化影响及其设计应用 |
徐纹艳
赵警卫
|
《风景园林》
|
2018 |
2
|
|
14
|
论以“连续性”为起点的环境审美 |
冯佳音
胡友峰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5
|
环境审美模式与审美经验的重构 |
张超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6
|
伯林特与卡尔松环境审美模式的内在特质及其论争 |
史建成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7
|
当代环境审美模式下乡村人居空间环境美学新拓展 |
王一涵
诸葛诗棋
|
《建筑与文化》
|
2022 |
0 |
|
18
|
关于陶瓷装饰与环境审美的刍议 |
余俊贤
|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
2012 |
0 |
|
19
|
同情与想象力在环境审美中的作用——围绕亚当·斯密的讨论 |
何敏(译)
|
《新华文摘》
|
2024 |
0 |
|
20
|
环境审美的时代性发展——再论“生态文明美学” |
陈望衡
陈露阳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