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环状病毒属Palyam亚群的一个新成员Chuzan病毒的致病性
1
作者 Miura,Y 朱其太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89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环状病毒属 Chuzan病毒 致病性
下载PDF
环状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亮 《福建畜牧兽医》 2007年第S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环状病毒属 BTV 蓝舌病毒 呼肠孤病毒 易感动物
下载PDF
蓝舌病毒HbC_3对几株人和动物肿瘤细胞的感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安涛 董长垣 +3 位作者 Joseph K.-K.Li 陈冬娥 刘军 张蔚英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用BTV-HbC3感染人肺癌SPC-A-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星型胶质瘤U251细胞,小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及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BTV-HbC3对各种不同肿瘤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的感染性;... 用BTV-HbC3感染人肺癌SPC-A-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星型胶质瘤U251细胞,小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及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BTV-HbC3对各种不同肿瘤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的感染性;并用RT-PCR技术检测蓝舌病毒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BTV-HbC3对正常HEL不感染,但能在不同来源的某些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增殖,产生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及调亡现象,终致肿瘤细胞死亡。其中以人肺癌SPC-A-1细胞对其最为敏感。因此,初步认为BTV-HbC3株能靶向性杀死某些肿瘤细胞,从而为深入开展BTV-HbC3靶向性抗肿瘤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 呼肠孤病毒 环状病毒属 动物 肿瘤细胞 感染特性 细胞病变效应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BTV)单克隆抗体研究一报——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4
作者 张开礼 吴德兴 +4 位作者 李志华 胡玉玲 李根 彭克高 张念祖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34-36,共3页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v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蓝舌病毒亚群(Subgroup)的成员。目前已发现有24个血清型。在通常的群特异性定性检测中,该病毒各型之间,以及与其相关的病毒(如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v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蓝舌病毒亚群(Subgroup)的成员。目前已发现有24个血清型。在通常的群特异性定性检测中,该病毒各型之间,以及与其相关的病毒(如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茨城病毒(Ibaraki 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BTV 茨城病 环状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 杂交瘤细胞系 单克隆抗体 定性检测 型特异性 血清型
下载PDF
呼肠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颖 辛绍杰 貌盼勇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呼肠病毒科包括7个病毒属,其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有呼肠病毒属、轮状病毒属和环状病毒属。呼肠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呼肠病毒属,它对于动物具有广泛的致病性。通常认为绝大多数人在感染呼肠病毒后是无症状的,少数人感染后可引起胃肠道疾病... 呼肠病毒科包括7个病毒属,其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有呼肠病毒属、轮状病毒属和环状病毒属。呼肠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呼肠病毒属,它对于动物具有广泛的致病性。通常认为绝大多数人在感染呼肠病毒后是无症状的,少数人感染后可引起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较少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呼肠病毒与人类某种疾病的确切关系尚未最后确定,但早在1967年Tillotson等就曾报道呼肠病毒可导致人类致死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并在SARS流行期间,一些研究显示SARS的发病可能与呼肠病毒的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生物学特征 SARS流行期间 呼肠病毒 病毒 神经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疾病 环状病毒属 轮状病毒 胃肠道疾病 间质性肺炎 疾病相关 人类 无症状 感染后 并发症 致死性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雷 姚俊 +5 位作者 孟锦昕 李楠 高林 何于雯 李华春 朱建波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5期11-13,共3页
蓝舌病最早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主要存在于南纬40°至北纬53°之间的地区,包括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我国自1979年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以来,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8)、山西(1993)、广西(1985)等... 蓝舌病最早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主要存在于南纬40°至北纬53°之间的地区,包括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我国自1979年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以来,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8)、山西(1993)、广西(1985)等省份分别报道发现了蓝舌病,此后蓝舌病普查中有29个省(市、地区)发现该病〔1〕。2006~2008年蓝舌病相继出现在荷兰、卢森堡、丹麦、瑞士、捷克以及英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 标准品 标准曲线 标准毒株 试剂盒 阳性样品 序列测定 非结构蛋白 环状病毒属
下载PDF
蓝舌病毒Hbc株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柯荣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B08期10-10,共1页
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Genus Orbivirus)的代表种,主要感染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引起动物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中国动物蓝舌病毒湖北株(BTV-Hbc)是从湖北省分离得到的病毒... 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Genus Orbivirus)的代表种,主要感染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引起动物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中国动物蓝舌病毒湖北株(BTV-Hbc)是从湖北省分离得到的病毒株,为动物病毒,不感染人正常细胞,不引起人体任何疾病。但是它和人源的其它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肿瘤细胞 正常细胞 人体 疾病 环状病毒属 蓝舌病毒 动物 相互作用 野生
下载PDF
绵羊和牛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离和特性
8
作者 Thom.,LH 秦云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89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绵羊 EHDV 环状病毒属 病毒分离
下载PDF
一株新型云南牛环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兴 李占鸿 +5 位作者 廖德芳 高翔 胡忠燕 谢佳芮 李华春 杨恒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57-1970,共14页
【目的】为加深云南省动物虫媒病毒多样性的认知。【方法】在云南省景洪市设立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与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分离病毒进行初步鉴定;扩增分离病毒的基因节段2(Seg-2)与基因节... 【目的】为加深云南省动物虫媒病毒多样性的认知。【方法】在云南省景洪市设立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与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分离病毒进行初步鉴定;扩增分离病毒的基因节段2(Seg-2)与基因节段3(Seg-3)全长序列进行分析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明确病毒的分类地位;通过q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对病毒在动物上的感染进行回溯分析。【结果】2019年7月,从哨兵牛上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1株可在BHK-21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7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病毒基因组由双链RNA组成,呈现“3-3-3”的带型特征。分离毒株的Seg-2编码环状病毒属病毒保守的T2蛋白,与Mobuck virus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72.8%与84.0%;分离毒株的Seg-3编码决定环状病毒属病毒血清型的OC1蛋白,与Mobuck virus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仅为60.2%与56.5%;在T2与OC1蛋白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上,分离毒株形成独立于Mobuck virus的进化分支。对哨兵牛血液中的病毒核酸与血清中和抗体回溯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毒感染哨兵动物至监测期结束的17周内,动物血液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核酸;动物感染病毒1周后,开始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随后上升至最高水平(抗体效价1:226),至监测期结束,中和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抗体效价1:113)。【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种新型Mobuck virus在云南省哨兵牛上的分离与感染特性。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我国环状病毒属病毒的认知,为开展病毒的诊断、流行病学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病毒属病毒 Mobuck 病毒 病毒分离与鉴定 进化分析 感染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非洲马瘟的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翠 刁鹏翔 +4 位作者 李海燕 郑聪 于钦磊 胡泽宇 王楠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77-77,共1页
1 病原学非洲马瘟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目前发现有9个血清型,无囊膜,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不同。病毒37 ℃下可存活37 d,而50 ℃3 h或60 ℃15 min可将其灭活。在pH6.0~10的环境下相对稳定,而在pH为3.0时迅速死亡。能被0.4%β... 1 病原学非洲马瘟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目前发现有9个血清型,无囊膜,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不同。病毒37 ℃下可存活37 d,而50 ℃3 h或60 ℃15 min可将其灭活。在pH6.0~10的环境下相对稳定,而在pH为3.0时迅速死亡。能被0.4%β-丙烯内脂及乙醚灭活。2 流行病学该病毒的传染源为病马、带毒马及其血液、内脏、精液、尿、分泌物及所有脱落组织。马、骡、驴、斑马是该病毒的易感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瘟 呼肠孤病毒 流行病学 病马 血清型 环状病毒属 毒力 病原学
下载PDF
蓝舌病地方毒株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玉玲 彭克高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26-27,共2页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ede)环状病毒属(Qrbiriruses)B群的成员,Ver Weord (1969)确定,蓝舌病毒群为双股RNA病毒,基因组由10个RNA片段组成。由于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具有分子筛及电泳效应,广泛应用于病毒蛋...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ede)环状病毒属(Qrbiriruses)B群的成员,Ver Weord (1969)确定,蓝舌病毒群为双股RNA病毒,基因组由10个RNA片段组成。由于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具有分子筛及电泳效应,广泛应用于病毒蛋白分析,并成为BTV核酸研究的基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 舌病 蓝舌病毒 病毒蛋白 环状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 电泳效应 基础方法 凝胶电泳 病毒形态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单克隆抗体研究与应用进展
12
作者 吴德兴 张开礼 《云南畜牧兽医》 1990年第3期40-42,共3页
动物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传染病。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亚群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其粒子由7个多肽及10个RNA片段组成。外层由衣壳蛋白VP<sub>2</sub>、VP组成,内层由V... 动物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传染病。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亚群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其粒子由7个多肽及10个RNA片段组成。外层由衣壳蛋白VP<sub>2</sub>、VP组成,内层由VP<sub>3</sub>、VP<sub>7</sub>两个主要蛋白和三个较小的蛋白VP<sub>1</sub>、VP<sub>4</sub>和VP<sub>6</sub>组成。核心为10个双股RNA片段组成。大量实验证明VP<sub>2</sub>为主要的型特异性抗原,VP<sub>7</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蓝舌病病毒 衣壳蛋白 环状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特异性抗原 沉淀抗体 非结构蛋白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云南地方毒株的电镜形态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瑞华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28-29,共2页
动物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s)为库蠓传播的绵羊和其他反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颊部粘膜和胃肠粘膜严重的损伤,表现为发热,舌、齿龈、颊部粘膜充血、肿胀、瘀血呈青紫色,故此得名。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 动物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s)为库蠓传播的绵羊和其他反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颊部粘膜和胃肠粘膜严重的损伤,表现为发热,舌、齿龈、颊部粘膜充血、肿胀、瘀血呈青紫色,故此得名。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riruses)成员的代表蓝舌病病毒(Blue tongue virus,B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蓝舌病病毒 环状病毒属 库蠓 呼肠孤病毒 形态观察 颊部 胃肠粘膜 病毒粒子 膜充血
下载PDF
绵羊蓝舌病的诊断及防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第4期63-64,共2页
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病原和发病机理... 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病原和发病机理本病病原蓝舌病毒(BT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为双股R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其核衣壳的直径为53~60nm,由32个壳粒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蓝舌病 蓝舌病毒 环状病毒属 二十面体对称 蹄叶炎 核衣壳 库蠓 病毒性传染病 心肌变性 蓝紫色
下载PDF
云南环状病毒(Yunnan orbivirus,YOUV)在牛与蚊上的分离鉴定
15
作者 杨恒 王怡丹 +7 位作者 董双平 姚萍芬 付余飞 周明 王宵 王斌 牛保生 陈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2-763,共12页
云南环状病毒(Yunnan orbivirus, YUOV)为环状病毒属新成员,病毒于1997年首次从我国云南省采集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中分离。随后YOUV相继在秘鲁的发病马(1997)、日本的哨兵牛(2018)以及美国病死的白尾鹿(2019)中分离... 云南环状病毒(Yunnan orbivirus, YUOV)为环状病毒属新成员,病毒于1997年首次从我国云南省采集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中分离。随后YOUV相继在秘鲁的发病马(1997)、日本的哨兵牛(2018)以及美国病死的白尾鹿(2019)中分离,提示该病毒分布广泛,可能是一种危害动物健康的虫媒病毒。2022年我们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的牛血液与蚊样本中分离出三株在白纹伊蚊细胞(C6/36)上引起明显细胞病变的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具有环状病毒属病毒的形态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由多节段双链RNA组成。对环状病毒属高度保守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2/T2)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毒株在系统发生树上与YOUV聚为一簇,序列相似度在82.7%/98.1%~96.7%/99.8%(nt/aa)之间,表明分离三株病毒为YOUV成员;对决定环状病毒属血清型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3/OC1)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毒株与已知YOUV毒株的序列相似度在84.5%/97.4%~90.3%/95.7%之间,提示目前世界范围发现YOUV均属同一血清型。为分析YOUV在当地牛羊中的流行情况,采用本研究建立的YOUV qRT-PCR方法对45份采集至师宗县牛羊血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羊上的感染率为5%(1/20),在牛上的感染率达24%(6/25);感染动物血清中YOUV的中和抗体效价在1:16至1:215之间。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的蚊与牛血液中同时分离出YOUV,证实了病毒在师宗县牛羊中的流行。我国流行YOUV的遗传特征、感染动物宿主范围与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病毒属 云南环状病毒 序列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牛羊蓝舌病的监测和预防
16
作者 韩英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6-36,共1页
由病毒引起的牛羊蓝舌病,早在五十年代前,就发生于西南非洲,后来则见于塞浦路斯、以色列、美国、葡萄牙、瑞典、德国等国家。发病率很高(100%),死亡率也相当高(20~40%),曾因这种病引起一些国家牛羊重大经济的损失。随着从国外输入牛羊... 由病毒引起的牛羊蓝舌病,早在五十年代前,就发生于西南非洲,后来则见于塞浦路斯、以色列、美国、葡萄牙、瑞典、德国等国家。发病率很高(100%),死亡率也相当高(20~40%),曾因这种病引起一些国家牛羊重大经济的损失。随着从国外输入牛羊,现在在我国境内有本病的初次发生。据农业部动检所从安徽省徐州市发病的绵羊身上,分离出的病毒系双股PNA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蓝舌病 病毒性腹泻 病牛 环状病毒属 五十年代 二十面体对称 蓝舌病病毒 恶性卡他热 消化道粘膜 传染性鼻炎
下载PDF
世界养羊业的大敌——蓝舌病
17
作者 杨承谕 《世界农业》 1984年第3期38-38,共1页
蓝舌病最早发现于非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蔓延到中东、美国、西班牙半岛、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发现“类蓝舌病”(茨城病Ibaraki disease),并检出蓝舌病的抗体,也就是说非、欧、亚、澳、北美五大洲都有蓝... 蓝舌病最早发现于非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蔓延到中东、美国、西班牙半岛、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发现“类蓝舌病”(茨城病Ibaraki disease),并检出蓝舌病的抗体,也就是说非、欧、亚、澳、北美五大洲都有蓝舌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养羊业 澳大利亚 二次世界大战 茨城病 巴基斯坦 核糖核酸病毒 理化特性 环状病毒属 死亡率
下载PDF
蓝舌病
18
作者 肖履中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40-42,共3页
蓝舌病又名绵羊卡他热病,嘴疼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粘膜的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病原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简称BTV)引起的。 BTV是呼肠孤病毒... 蓝舌病又名绵羊卡他热病,嘴疼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粘膜的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病原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简称BTV)引起的。 BTV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核酸是双股RNA, 衣壳为立体对称的20面体, 上有32个大型壳粒,核衣壳的直径为53-60毫微米,有假囊膜,能抵抗氯仿、乙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核衣壳 蓝舌病病毒 环状病毒属 吸血昆虫 胃肠道粘膜 呼肠孤病毒 卡他 去氧胆酸钠 壳粒
下载PDF
滁县地区蓝舌病的调查研究
19
作者 周维翰 万友仁 +1 位作者 崔守龙 刘生保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安徽滁县地区,笔者对1986—1989年间发生蓝舌病的12点进行了调查,调查存栏绵羊1528只次,发病797只次,发病率52.2%,病死率11.4%。同群饲养的山羊30只以及水牛、乳牛等未见发病。通过对371只绵羊、45只山羊、12头水牛。1头乳牛采血进... 在安徽滁县地区,笔者对1986—1989年间发生蓝舌病的12点进行了调查,调查存栏绵羊1528只次,发病797只次,发病率52.2%,病死率11.4%。同群饲养的山羊30只以及水牛、乳牛等未见发病。通过对371只绵羊、45只山羊、12头水牛。1头乳牛采血进行蓝舌病琼扩试验证实,其中阳性率分别为:绵羊17%,山羊31.1%、水牛25%、乳牛100%。采集琼扩阳性的25只高温期绵羊抗凝血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确认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编号为CAC—8707。对蓝舌病的传染媒介库蠓进行调查发现,滁县地区有尖喙库蠓C,Schultzei。原野库蠓C.homotomus、日本库蠓C.nipponensis、荒川库蠓C.zrzkzwze和大熊库蠓C.okzmensis五个种,其中尖喙库蠓已被确认为蓝舌病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库蠓 环状病毒属 蓝舌病病毒 群饲 病毒分离鉴定 传染媒介 呼肠孤病毒 真胃 高温期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补体结合试验操作程序(草案)
20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44-48,42,共6页
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B群(Orbivirus B)的蓝舌病及其相关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传染性疾病。补体结合试验是用以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补体结合试验具有群特异性。
关键词 补体结合试验 舌病 呼肠弧病毒 环状病毒属 接触传染性 细胞抗原 犊牛血清 滴度 共同抗原 抗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