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亚凤凰岛造礁石珊瑚迁移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浴阳 刘骋跃 +4 位作者 俞晓磊 罗勇 周天成 练健生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造礁石珊瑚既是构成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生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数量的快速衰退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近年来我国对造礁石珊瑚以及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正在逐步加强。海岸工程易对周边的珊瑚礁造成严重影响,实施保护... 造礁石珊瑚既是构成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生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数量的快速衰退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近年来我国对造礁石珊瑚以及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正在逐步加强。海岸工程易对周边的珊瑚礁造成严重影响,实施保护性迁移是降低工程对造礁石珊瑚影响的重要手段。为研究海南热带海域造礁石珊瑚迁移方法以及迁移保护的效果,我们对三亚凤凰岛二期项目拆除工程影响海域内的造礁石珊瑚实施了保护性迁移及监测。迁移造礁石珊瑚个体共计16634株,包括鹿角珊瑚属、牡丹珊瑚属、滨珊瑚属等18属造礁石珊瑚种类。迁移个体分别迁移至鹿回头海域6210株与西岛海域10424株。迁移珊瑚采用了三种移植方法,分别为铆钉移植、小型移植礁体移植与直接摆放。在迁移至鹿回头和西岛两地8个月后,迁移珊瑚平均存活率均在80%以上,两地迁移珊瑚的总存活率为86.24%。调查的结果显示,铆钉移植的方法存活率最高,小型移植礁体和直接摆放的两种移植方法存活率稍低。迁移至西岛的珊瑚8个月平均生长了3.03cm,的增长率为23.31%,而鹿回头迁入的珊瑚平均生长了6.15cm,增长率为58.74%,高于迁移至西岛的珊瑚。迁移采用的三种移植方法的8个月的存活率均高于75%,并且珊瑚的生长速率较好,说明珊瑚适应迁入区环境。由以上结果来看,此次保护性迁移珊瑚数量多,涉及的珊瑚种类广,在迁移后经受过两次台风的影响,迁移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中,珊瑚迁移的效果达到了保护受拆除工程影响的造礁石珊瑚的目的,可为未来的珊瑚迁移性保护提供重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珊瑚礁保护 珊瑚迁移 三亚珊瑚 凤凰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研究与编制
2
作者 杨永康 杨武 +2 位作者 谢书领 王影 冯春燕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适应和满足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要,使珊瑚岛(礁)岩土工程勘察有据可依,总结了西沙群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研究,编制了《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J46—060—2022... 为适应和满足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要,使珊瑚岛(礁)岩土工程勘察有据可依,总结了西沙群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研究,编制了《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J46—060—2022)。介绍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的工作流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研究内容,探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岛(礁) 珊瑚碎屑砂土 珊瑚礁灰岩
下载PDF
珊瑚骨骼形成的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奎栋 梁延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801,共15页
珊瑚碳酸钙骨骼作为珊瑚礁或珊瑚林的结构基础,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生物矿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体内有机基质、晶体自身生长调控,以及外界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调控作用,迄今对珊瑚骨骼钙化过程中... 珊瑚碳酸钙骨骼作为珊瑚礁或珊瑚林的结构基础,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生物矿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体内有机基质、晶体自身生长调控,以及外界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调控作用,迄今对珊瑚骨骼钙化过程中生物调控的认识仍相当有限。文章从不同珊瑚类群的骨骼结构特征及演化历史、有机基质的调控机制、珊瑚钙化模型和环境因素对珊瑚钙化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八放珊瑚与六放珊瑚的造礁石珊瑚钙化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组织-骨骼界面的钙化细胞结构和离子运输途径,并梳理出了初步的珊瑚钙化模型。从不同碳酸钙晶型的骨骼结构、有机基质蛋白组成上的低共有率和生物控制下的钙化过程差异性表明八放珊瑚与造礁石珊瑚可能采用了不同的珊瑚钙化策略。未来珊瑚生物矿化研究需融合多学科技术进一步探究骨骼形成机制,结合海洋环境变化记录,揭示驱动珊瑚骨骼形成的环境因素,为理解珊瑚如何应对当今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事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放珊瑚 珊瑚 珊瑚生物矿化 骨骼有机基质 钙化模型
下载PDF
珊瑚礁海岸沉积物输运及珊瑚砂岛演变研究综述
4
作者 姚宇 韩秀琪 +1 位作者 陈龙 许从昊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珊瑚礁海岸沉积物的输运及珊瑚砂岛的演变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同时南中国海的珊瑚砂岛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核心利益,开展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综合分析了推移质和悬移质碳酸盐沉积物输运... 珊瑚礁海岸沉积物的输运及珊瑚砂岛的演变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同时南中国海的珊瑚砂岛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核心利益,开展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综合分析了推移质和悬移质碳酸盐沉积物输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短波、低频长波和海流对沉积物输运的驱动机制,以及粗糙珊瑚对沉积物的遮蔽效应。总结分析了珊瑚砂岛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重点介绍了珊瑚砂岛在长期海平面上升和短期风暴潮增强时的演变规律,并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珊瑚 沉积物输运 珊瑚砂岛 海岸演变
下载PDF
基于天然指状蔷薇珊瑚礁结构的仿生珊瑚修复材料
5
作者 潘浪 鞠光旭 +4 位作者 张馨月 吴川良 柯韶文 刘亚星 尹学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1-1518,共8页
在对天然指状蔷薇珊瑚礁(Md CR)进行了全面化学成分、物理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以白水泥(WCE)为基底,通过添加发泡剂(LG-2258)和壳聚糖(CS),模拟Md CR的化学组成及物理结构,制备了3种Md CR仿生材料。通过SEM、FTIR、EDS、ICP-OE... 在对天然指状蔷薇珊瑚礁(Md CR)进行了全面化学成分、物理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以白水泥(WCE)为基底,通过添加发泡剂(LG-2258)和壳聚糖(CS),模拟Md CR的化学组成及物理结构,制备了3种Md CR仿生材料。通过SEM、FTIR、EDS、ICP-OES和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Md CR及Md CR仿生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学成分测定和性能测试,并将Md CR移植到仿生材料上,放置于模拟海水中进行了为期6个月人工培育。结果表明,Md CR仿生材料具有与Md CR相似的孔隙结构、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珊瑚虫可附着在仿生材料表面生长出新的珊瑚组织,Md CR在仿生材料表面培育平均增长10.3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珊瑚 珊瑚修复 仿生材料 指状蔷薇珊瑚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海水酸化和升温对两种造礁石珊瑚生长和钙化的影响
6
作者 周伟华 李颖心 +6 位作者 郭亚娟 霍嘉欣 宋严 朱晴 袁翔城 刘胜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以海南岛三亚鹿回头两种常见的造礁石珊瑚(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究海水酸化和升温两种联合因子对造礁石珊瑚生长和钙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珊瑚受海... 以海南岛三亚鹿回头两种常见的造礁石珊瑚(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究海水酸化和升温两种联合因子对造礁石珊瑚生长和钙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珊瑚受海水酸化的影响显著,丛生盔形珊瑚在pH 8.1下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pH 7.7和7.4环境,鹿角杯形珊瑚在pH 7.4下的钙化速率显著低于pH 7.7和8.1环境。且鹿角杯形珊瑚的生长速率与钙化速率显示各温度和pH因子之间均出现拮抗现象,能有效缓解珊瑚白化;相同的拮抗现象也出现在丛生盔形珊瑚的钙化速率上,但在其生长速率则表现出协同作用,加速珊瑚白化。鹿角杯形珊瑚与丛生盔形珊瑚的生长速率和钙化速率对海水升温和酸化的响应存在种间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杯形珊瑚 丛生盔形珊瑚 酸化 升温 生长 钙化
下载PDF
三种角孔珊瑚的形态学鉴定及辅助特征分析
7
作者 沈城 黄文靖 +1 位作者 陈庆鑫 刘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6-735,共10页
由于传统形态学鉴定参考资料不足,近缘种在分子分类学地位上接近,使角孔珊瑚属常发生同种异名、异种同名的现象。因此,为了准确区分团块角孔珊瑚Goniopora lobata(Milne Edwards,1860)、扁平角孔珊瑚Goniopora planulata(Ehrenberg,1834... 由于传统形态学鉴定参考资料不足,近缘种在分子分类学地位上接近,使角孔珊瑚属常发生同种异名、异种同名的现象。因此,为了准确区分团块角孔珊瑚Goniopora lobata(Milne Edwards,1860)、扁平角孔珊瑚Goniopora planulata(Ehrenberg,1834)、诺福克角孔珊瑚Goniopora norfolkensis(Veron et al,1982)三种近缘种,利用电子显微镜、正置荧光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对三种角孔珊瑚宏观形态特征及辅助特征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宏观结构特征、微观骨骼形态、细胞结构特征、刺丝囊形态。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虫黄藻共生系群种类、qPCR测定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团块角孔珊瑚杯直径为(3.32±0.06)mm,隔片数量为(21.71±2.36)个;扁平角孔珊瑚杯直径为(4.80±0.4)mm,隔片数量为(21.10±1.8)个;诺福克角孔珊瑚杯直径为(3.20±0.63)mm,隔片数量为(14.00±2.81)个。(2)团块、扁平、诺福克角孔珊瑚隔片刺形状分别为匀称、平缓、弯曲稀疏;诺福克角孔珊瑚隔片刺数量最多,扁平角孔珊瑚最少;诺福克角孔珊瑚隔片刺无颗粒。(3)刺丝囊囊长、刺长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扁平角孔珊瑚、诺福克角孔珊瑚、团块角孔珊瑚;囊宽三者无明显差异。三种珊瑚共生虫黄藻系群组成无明显差别。团块角孔珊瑚的绿色荧光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珊瑚,紫蓝非荧光色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另外两种珊瑚。研究表明三种角孔珊瑚骨骼微观结构是角孔珊瑚属内物种鉴定的重要特征,而刺丝囊形态和荧光蛋白表达量可作为辅助的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块角孔珊瑚 扁平角孔珊瑚 诺福克角孔珊瑚 形态鉴定 虫黄藻 荧光蛋白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挑战与希望
8
作者 刘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共2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以造礁石珊瑚等造礁类生物为框架生物,兼具极高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分布面积占全球海域面积不足0.25%,却养育了全球超过1/4的海洋生物,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我国珊瑚礁面积约3.8万km2...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以造礁石珊瑚等造礁类生物为框架生物,兼具极高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分布面积占全球海域面积不足0.25%,却养育了全球超过1/4的海洋生物,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我国珊瑚礁面积约3.8万km2,主要分布于南海,是全球珊瑚礁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礁生态系统在保护海岸线、提供渔业和旅游资源产出、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几乎所有的南海岛礁都为珊瑚礁,因此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更是我国保卫蓝色国土的天然生态防线,具有无法替代的国家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造礁石珊瑚 南海岛礁 生态服务功能 蓝色国土 热带雨林 海洋生态系统 珊瑚
下载PDF
南海北部珊瑚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海洋热浪事件的响应
9
作者 许莉佳 廖芝衡 +5 位作者 陈辉 王永智 黄柏强 林巧云 甘健锋 杨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1,共14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造礁石珊瑚大规模白化的频度和强度日益加大,其生存也面临严峻的危机。南海北部海域被认为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造礁石珊瑚生存的避难所。综合分析该海域珊瑚群落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及其对夏季高温的响应,有利于深入... 全球变暖背景下,造礁石珊瑚大规模白化的频度和强度日益加大,其生存也面临严峻的危机。南海北部海域被认为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造礁石珊瑚生存的避难所。综合分析该海域珊瑚群落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及其对夏季高温的响应,有利于深入认识我国造礁石珊瑚的适应性及相应的保护与养护。本研究于2020年夏季对大亚湾、涠洲岛、徐闻和三亚鹿回头的珊瑚礁/珊瑚群落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生态调查,并追踪了2020年海洋热浪的效应。结果显示,珊瑚群落的优势种组成、物种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活珊瑚覆盖度在三亚鹿回头和大亚湾相对更高(分别为37.78%和17.97%);珊瑚白化率和白化死亡率在徐闻海域最高(84.78%和10.68%),其次是涠洲岛海域(65.52%和0.70%),大亚湾和三亚鹿回头海域均未监测到珊瑚白化。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表明,南海北部海域珊瑚群落的活珊瑚覆盖度自1980年代以来发生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趋于稳定并呈现出恢复的态势;珊瑚群落结构演变上整体呈现出热耐受型物种和热中度适应型物种占比增加(大亚湾除外)的趋势。总体而言,目前南海北部海域的珊瑚群落对海洋热浪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加强珊瑚礁区的保护和管理对于促进珊瑚群落的恢复和热敏感珊瑚物种避难所潜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珊瑚 物种多样性 珊瑚白化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热带海洋环境下珊瑚混凝土研究综述
10
作者 袁冰涛 侯雯丽 +2 位作者 梁一鸣 李豪 李铭 《土木工程》 2024年第7期1285-1291,共7页
我国在热带海洋环境和中南海岛礁基础上仍缺乏我国大陆最常见到的天然砂石,其中珊瑚礁岛(砂)化石资源较丰富。珊瑚混凝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在海洋环境和特定工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其耐久性能特别是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 我国在热带海洋环境和中南海岛礁基础上仍缺乏我国大陆最常见到的天然砂石,其中珊瑚礁岛(砂)化石资源较丰富。珊瑚混凝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在海洋环境和特定工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其耐久性能特别是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碳化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表明,珊瑚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在抗氯离子渗透性方面存在不足,但添加偏高岭土(MK)等添加剂可以显著增强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此外,珊瑚混凝土中的钢筋容易受到氯离子渗透导致的腐蚀影响,而掺入氨基醇类阻锈剂或采用抗硫酸镁水泥等措施可以有效减缓钢筋的锈蚀速率。养护龄期的延长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也有助于降低珊瑚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及其增长速率。在抗碳化性能方面,珊瑚混凝土通常不如普通混凝土,但添加偏高岭土等添加剂可以提高其抗碳化性能。冻融循环对珊瑚混凝土的性能有不利影响,而添加粉煤灰等添加剂可以减少冻融循环带来的损失。这些研究为珊瑚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耐久性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洋环境 珊瑚礁(砂) 珊瑚骨料 珊瑚混凝土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及储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晖 袁翔城 +3 位作者 宋严 李颖心 周伟华 龙爱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潜在的蓝色碳汇,我国珊瑚礁总面积约占全球的11%,每年的固碳量大约在3.5×10^(6)~4.5×10^(6)t之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总储碳量非常巨大,同时珊瑚礁生...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潜在的蓝色碳汇,我国珊瑚礁总面积约占全球的11%,每年的固碳量大约在3.5×10^(6)~4.5×10^(6)t之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总储碳量非常巨大,同时珊瑚礁生态系统作为碳库在碳交易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固碳过程及储碳机制,包括碳酸盐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阐述了三种碳泵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南海岛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生态系统 固碳 碳酸盐泵 生物泵 微型生物碳泵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司运辉 蒋凯 +2 位作者 钱立全 陈永顺 别会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8-924,共7页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c)调节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周期蛋白B1(CCNB1)/Polo样激酶1(PLK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Auc低、中、高浓度组(Auc-L、Auc-M、Auc-H组...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c)调节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周期蛋白B1(CCNB1)/Polo样激酶1(PLK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Auc低、中、高浓度组(Auc-L、Auc-M、Auc-H组,20、40、80μmol/L的Auc),Auc-H+pcDNA-NC组(80μmol/L的Auc+转染pcDNA-NC质粒),Auc-H+pcDNA-CDK1组(80μmol/L的Auc+转染pcDNA-CDK1质粒),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能力,凋亡情况及周期分布,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CDK1/CCNB1/P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以BALB/c裸鼠为对象,通过皮下接种MCF-7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Auc组(每组12只),检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质量及肿瘤组织中CDK1/CCNB1/P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uc各浓度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增殖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G1/G0期和S期细胞占比以及B细胞淋巴瘤2(Bcl-2)、神经钙黏素、纤维连接蛋白、CDK1、CCNB1、PLK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占比以及Bcl-2相关X蛋白、上皮钙黏素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Auc-H+pcDNA-NC组细胞相比,Auc-H组细胞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uc-H+pcDNA-CDK1组细胞上述指标则显著逆转(P<0.05)。与对照组裸鼠相比,Auc组裸鼠肿瘤体积、质量以及肿瘤组织中CDK1、CCNB1、PLK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u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EMT进程,该作用可能与抑制CDK1/CCNB1/PLK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叶珊瑚 乳腺癌 恶性生物学行为 CDK1/CCNB1/PLK1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形状的珊瑚砂颗粒沉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杰 蒋超 +1 位作者 蒋昌波 姚震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珊瑚砂在液体中的沉速是反映泥沙运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珊瑚砂形状多样,套用现有的珊瑚砂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针对珊瑚砂颗粒开展形状分析,将珊瑚砂颗粒分成枝棒状、片状和块状3种形状,然后开展单颗粒沉降试验。基于试... 珊瑚砂在液体中的沉速是反映泥沙运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珊瑚砂形状多样,套用现有的珊瑚砂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针对珊瑚砂颗粒开展形状分析,将珊瑚砂颗粒分成枝棒状、片状和块状3种形状,然后开展单颗粒沉降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形状珊瑚砂颗粒的沉降特性,与各家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选取经典的珊瑚砂颗粒沉速公式,引入颗粒形状系数进行公式修正,从而推求了枝棒状、片状和块状珊瑚砂颗粒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不规则珊瑚砂颗粒形状的影响,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颗粒形状 沉降速度 阻力系数
下载PDF
南海西沙典型珊瑚砂岛礁场地地震响应模拟与监测研究
14
作者 毕研栋 郭桢 +3 位作者 卢劲锴 王清 陈慧娥 黄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3-1731,共9页
南海珊瑚砂岛礁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地震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南海西沙某典型珊瑚砂岛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该岛礁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及非饱和带水文地质特征的岛礁场地地震响应分析二维有限元数值... 南海珊瑚砂岛礁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地震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南海西沙某典型珊瑚砂岛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该岛礁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及非饱和带水文地质特征的岛礁场地地震响应分析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基于南海岛礁现场监测地震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数值分析了不同输入地震信号的岛礁场地非线性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受岛礁岩盆效应影响,岛礁边缘处的PGA放大效应较为显著;沿高程方向,受地层岩性变化及地下水饱和度的影响,PGA放大因子曲线表现出明显的界面转折特征,并且松散珊瑚砂层的PGA放大效应较基岩更为显著;②岛礁场地加速度反应谱的卓越周期与输入地震动基本吻合,但岛礁场地的地表地震动显著持时与输入地震动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延长;③全饱和与否对PGA放大因子和Arias强度有一定影响,但对PSA反应谱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南海西沙类似珊瑚砂岛礁场地的地震安全研究及场地抗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岛礁 岛礁实测地震数据 场地地震响应分析 非饱和珊瑚
下载PDF
聚焦退化珊瑚礁关键造礁石珊瑚类群的补充与恢复——以三亚 西岛为例
15
作者 梁宇娴 刘骋跃 +4 位作者 俞晓磊 张浴阳 练文科 陈伦举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海南三亚西岛的珊瑚礁正处于退化状态。造礁石珊瑚群落以团块状为主,分枝状珊瑚严重退化,对环境敏感的鹿角珊瑚属占比降低,且数量、种类明显减少。基于此,本研究聚焦关键物种—鹿角珊瑚属(Acropor...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海南三亚西岛的珊瑚礁正处于退化状态。造礁石珊瑚群落以团块状为主,分枝状珊瑚严重退化,对环境敏感的鹿角珊瑚属占比降低,且数量、种类明显减少。基于此,本研究聚焦关键物种—鹿角珊瑚属(Acropora sp.)的补充和恢复,利用无性培殖的珊瑚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试验。期望通过补充鹿角珊瑚属种类和数量,改善西岛造礁石珊瑚群落,促进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维护西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稳定,本研究首先通过苗圃培育技术,利用珊瑚树形苗圃和浮床式苗圃共培育鹿角珊瑚种苗2500株,经6个月的培育后,获得6221株大小为(13.1±1.7)cm的珊瑚用于底播移植;随后采用铆钉法将上述珊瑚移植至西岛近岸原生礁石。结果表明:移植8个月后,移植珊瑚的存活率高达98%,珊瑚平均大小为(19±0.17)cm,平均生长速率为(0.73±0.17)cm·month^(−1)修复区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提高至43.83%,其中鹿角珊瑚属的覆盖率为10.55%;移植20个月后,移植珊瑚的存活率为93%,珊瑚平均大小为(26.2±5.7)cm,平均生长速率为(0.60±0.28)cm·month^(−1)修复区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提高至61.49%,其中鹿角珊瑚属的覆盖率为15.93%。总体来说,本研究选择的珊瑚种类合适,采用的珊瑚苗圃培育技术和铆钉法珊瑚底播移植技术可靠,西岛退化珊瑚礁区鹿角珊瑚恢复效果显著。本研究可为我国典型近岸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并为未来我国珊瑚礁修复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西岛 珊瑚 修复 关键类群 鹿角珊瑚
下载PDF
两种造礁石珊瑚固碳能力初步研究
16
作者 赵贺 张峻菱 +4 位作者 王浩 柯景召 朱铭 王爱民 李秀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4,共9页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产力水平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碳循环受珊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钙化作用三大代谢过程的共同调节,过程十分复杂。为探明珊瑚固碳能力,明确其在光照和黑暗下固碳能力的变化过程,本研究以取自三亚蜈支洲岛健康风信子鹿...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产力水平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碳循环受珊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钙化作用三大代谢过程的共同调节,过程十分复杂。为探明珊瑚固碳能力,明确其在光照和黑暗下固碳能力的变化过程,本研究以取自三亚蜈支洲岛健康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为研究对象,基于碳酸盐体系分析方法,通过设置光照、黑暗两种处理方式,测定试验前后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并根据CO_(2)体系计算软件得出水体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和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含量。结果显示:在光照条件下,两种珊瑚所处水体总碱度(total alkalinity,TA)和酸碱度(pH)下降,水温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上升,DIC和CO_(2)被持续消耗,产生碳汇效应;黑暗条件下,水体TA、pH和温度上升,DO下降,DIC和CO_(2)持续释放,产生碳源效应;比较光暗处理结果后,计算得出风信子鹿角珊瑚固碳率为0.00576mol··m^(-2)·h^(-1);丛生盔形珊瑚固碳率为0.00022mol··m^(-2)·h^(-1),风信子鹿角珊瑚固碳效率显著高于丛生盔形珊瑚(P<0.05);两种珊瑚光合作用吸收CO_(2)的量大于自身所产生的,属于CO_(2)的汇。综上所述,两种珊瑚最终降低了水体TA、DIC和pCO_(2),能够促进大气CO_(2)向海水转移,形成碱度汇和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鹿角珊瑚 丛生盔形珊瑚 溶解无机碳 固碳能力
下载PDF
小兴安岭地区两株野生珊瑚猴头菌的驯化栽培研究
17
作者 张鹏 史磊 +3 位作者 于海洋 盛春鸽 王菲 王延锋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以采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2个猴头菌属真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通过种质分离纯化、ITS分子鉴定、驯化栽培和农艺性状评价,发掘野生菌株的优异性状,以期为良种选育提供优质材料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株RT29、RT30与珊瑚猴头菌(H.cora... 以采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2个猴头菌属真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通过种质分离纯化、ITS分子鉴定、驯化栽培和农艺性状评价,发掘野生菌株的优异性状,以期为良种选育提供优质材料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株RT29、RT30与珊瑚猴头菌(H.coralloides)为同一种属,均具有遗传特异性。与对照菌株RT24相比,RT29菌丝长势好、生育期短、子实体个头大、外型美观,单袋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可达60%以上,具有高产优质菌株的特点,而RT30菌丝生长速度慢、出菇晚,产量且生物学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猴头菌 驯化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增强珊瑚混凝土韧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易金 王磊 +2 位作者 李增 张继旺 池俊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3-921,共9页
采用聚丙烯纤维(PPF)对珊瑚混凝土进行增韧和降脆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PPF的掺量或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珊瑚混凝土的抗弯强度与抗拉强度;当PPF长度过长或掺量过大时,PPF卷曲或聚团会引起珊瑚混凝土的局部缺陷,降低增韧效果;PPF增... 采用聚丙烯纤维(PPF)对珊瑚混凝土进行增韧和降脆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PPF的掺量或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珊瑚混凝土的抗弯强度与抗拉强度;当PPF长度过长或掺量过大时,PPF卷曲或聚团会引起珊瑚混凝土的局部缺陷,降低增韧效果;PPF增强珊瑚混凝土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符合三线性本构模型,极限拉应变提升了52%~333%,延性指数高达10.89;尽管PPF能显著提升珊瑚混凝土的韧性,但也可能导致其密实度和抗压强度有所降低,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精确控制PPF的掺量和长度,以确保珊瑚混凝土既能获得所需的韧性,又能保持适当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抗拉强度 韧性 应变
下载PDF
珊瑚海岛包气带中氮磷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
19
作者 李莉 张盼 +3 位作者 赵志伟 张赛 龚星 许庭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76-5787,共12页
珊瑚海岛包气带中氮磷的迁移转化直接影响海岛地下水质量和土壤结构.通过XRD和SEM分析,明确了珊瑚砂特殊的CaCO_(3)物相成分和多孔形貌特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明确了珊瑚砂对N、P的吸附机理;通过短期连续降雨和长期间歇降雨模拟柱实验分... 珊瑚海岛包气带中氮磷的迁移转化直接影响海岛地下水质量和土壤结构.通过XRD和SEM分析,明确了珊瑚砂特殊的CaCO_(3)物相成分和多孔形貌特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明确了珊瑚砂对N、P的吸附机理;通过短期连续降雨和长期间歇降雨模拟柱实验分别研究了N、P在珊瑚砂中的运移机制和不同深度剖面N的转化和P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珊瑚砂对NH_(4)^(+)和DIP的平均吸附量为192mg/kg和2051.75mg/kg,吸附模型分别符合可逆线性吸附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NH_(4)^(+)的运移机制可由线性平衡CDE模型解释,低浓度DIP的运移过程符合含衰减项的双点位化学非平衡模型;而高浓度DIP的运移过程无法由模型拟合,结合pH值推测了其与CaCO_(3)发生的溶解沉淀平衡反应.长期降雨条件下,结合微生物分析得出土壤中存在N_(2)→NH_(4)^(+)→NO_(2)^(-)→NO_(3)^(-)→N_(2)/DON的氮转化路径,存在地下水氮污染的风险,而DIP则以非溶解态磷形式被固定,其长期累积可能对土壤结构不利.简言之,N、P在珊瑚海岛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累积方面具有特殊性,明确其规律可为海岛生态建设中的环境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静态吸附 氮磷运移 HYDRUS-1D 微生物
下载PDF
CO_(2)升高对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钙化速率和 基因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袁翔城 梁宇娴 +3 位作者 宋严 俞晓磊 黄晖 周伟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本文以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以三亚珊瑚礁海域自然海水培养的珊瑚样本为对照组,模拟本世纪末海水酸化状况,并开展珊瑚模拟培养试验。以此探究海水酸化对A.hyacinthus钙化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酸化胁迫下,A.hy... 本文以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以三亚珊瑚礁海域自然海水培养的珊瑚样本为对照组,模拟本世纪末海水酸化状况,并开展珊瑚模拟培养试验。以此探究海水酸化对A.hyacinthus钙化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酸化胁迫下,A.hyacinthus净钙化速率显著下降,基因表达受到显著影响,其中有机物运输、阴离子运输、化学应激等通路上调,动物器官发育、脂质转运、细胞生物合成、细胞表面受体信号等通路下调。与钙化相关的基因中,碳酸酐酶和溶质运载蛋白下调,但是Ca^(2+)-ATP酶和钙离子运输相关的基因上调。结果表明,高CO_(2)影响了A.hyacinthus的钙化和多个生物过程的基因表达,海水酸化可能通过抑制珊瑚碳酸酐酶等基因表达,减少HCO–3运输,最终降低钙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酸化 风信子鹿角珊瑚 基因表达 钙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