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闲叙幽音琵琶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庄永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91-196,共6页
用《闲叙幽音琵琶谱》与《浦东琵琶谱》相结合的办法,参考其他琵琶古谱来研究这两份古谱。一是推敲这两份古谱抄写的大致年代;二是研究其实质内容,对大小乐曲作些考证;三是从相同或不同的指法符号上来研究乐谱及演奏特色。笔者认为,《... 用《闲叙幽音琵琶谱》与《浦东琵琶谱》相结合的办法,参考其他琵琶古谱来研究这两份古谱。一是推敲这两份古谱抄写的大致年代;二是研究其实质内容,对大小乐曲作些考证;三是从相同或不同的指法符号上来研究乐谱及演奏特色。笔者认为,《闲叙幽音琵琶谱》的抄写年代不可能超越谱本上书写的1860年或甚至更后;《浦东琵琶谱》可能在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与《邱怀德琵琶谱》(1898)之后。这两抄本主要抄自华秋苹《琵琶谱》(1819)中的乐曲,但也抄录了华氏未收的一些乐曲,这些大都是流行于今上海浦东、南汇、崇明、松江、金山及邻近浙江平湖等地区的乐曲,且均表现出自己地区的特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叙幽音琵琶 浦东琵琶 华秋苹琵琶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年代考证
下载PDF
琵琶柴的防风固沙作用数值模拟
2
作者 刘洋 尹忠东 +1 位作者 闫晴 张彩荣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7-1897,共11页
植物固沙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防治风沙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为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半灌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计算平台Fluent对琵琶柴植株附近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风速特征和积沙特征。... 植物固沙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防治风沙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为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半灌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计算平台Fluent对琵琶柴植株附近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风速特征和积沙特征。结果表明:(1)在10 m·s^(-1)初始风速下,植株前后皆会形成涡流,其高度和强度与距植株远近有关,整体低于0.25 m。(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流水平方向速度的变化多呈“N”和“W”型曲线,而垂直方向的气流速度变化则为“V”型曲线。(3)在较低风速下,非生长季琵琶柴的阻风效能要优于生长季,株后防护距离4 m;当风速大于6 m·s^(-1)时,双排生长季琵琶柴株后风速降低幅度可大于94.45%。(4)琵琶柴具有良好的阻沙效果,在初始风速为6 m·s^(-1)时,大部分沙粒堆积在植株前后底部;当风速增至10 m·s^(-1)时,生长季琵琶柴阻沙良好,沙粒主要沉积在株后1.5~3 H,沙粒堆积高度小于0.1 m;当初始风速为15 m·s^(-1)时,生长季琵琶柴株后积沙主要分布在株后2~3.5 H,而非生长季琵琶柴沙粒堆积范围则在株后1~10 H。无论何种生长季琵琶柴均能有效降低风场内气流速度,并对气流所携带的沙粒具有良好的沉降作用,在植物治沙工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阻沙 琵琶 风速变化 积沙分布 Fluent数值模拟
下载PDF
琵琶演奏的“音色库”系统与传统乐曲二度创作的互动——王范地琵琶演奏的神韵表达
3
作者 孙晨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在王范地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琵琶演奏的音色问题占有重要位置。作为传统音乐的坚定守护者,王范地长期致力于研究琵琶演奏弹音拨弦与虚化乐曲神韵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力求能清晰阐述、明确表达及有效传授这一精髓。王范地将传统神韵的艺... 在王范地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琵琶演奏的音色问题占有重要位置。作为传统音乐的坚定守护者,王范地长期致力于研究琵琶演奏弹音拨弦与虚化乐曲神韵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力求能清晰阐述、明确表达及有效传授这一精髓。王范地将传统神韵的艺术风格表达划分为音律、行腔作韵、律动、音色、相生五个层面,其中音色为探讨重点。王范地不仅对演奏传统中尚未被充分细化的琵琶音色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还进一步构建微观形态下的表演技术理论,以深化对音色的理解。在王范地的艺术理论体系中,音色被视为系统化“音色库”与传统乐曲二度创作之间的紧密相连介质,是构成其艺术理论中神韵表达的核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范地 琵琶演奏 “音色库”系统 二度创作
下载PDF
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的技术创新与情感诠释
4
作者 崔晓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汪派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由汪派第三代传人李光祖先生与作曲家王酩先生共同创作。作品集汪派的演奏技术与现代创作手法于一体,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古曲新编。本文立足于该协奏曲琵琶独奏部分的技术创新与情感诠释,研究并探讨汪派在传... 汪派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由汪派第三代传人李光祖先生与作曲家王酩先生共同创作。作品集汪派的演奏技术与现代创作手法于一体,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古曲新编。本文立足于该协奏曲琵琶独奏部分的技术创新与情感诠释,研究并探讨汪派在传承与创新中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派 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 技术创新 情感诠释
下载PDF
从新疆所现的琵琶类文物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
5
作者 肖尧轩 刘沛东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历史上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特征,四大文明交汇于此,琵琶类乐器经此地传入中国,留下诸多琵琶类文物。从新疆所呈现的琵琶类文物来看,琵琶乐器在新疆地区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互,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琵琶乐器...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历史上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特征,四大文明交汇于此,琵琶类乐器经此地传入中国,留下诸多琵琶类文物。从新疆所呈现的琵琶类文物来看,琵琶乐器在新疆地区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互,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琵琶乐器基础品类,经过与中原文化漫长岁月交融,凝结为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精神之实物体现。本文通过探讨琵琶这一乐器的起源、演变和现实发展,深入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文物资料方面“述”“辩”“赞”,讲好琵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象不离和谐的客观事实;从史料文本方面“诉”“叙”,透过琵琶乐器深埋的文化交流内涵,澄清西域与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区域交往、民族交融的客观史实;从当下现实方面“观”“悟”,窥探琵琶类乐器的本质、特征及舞台呈现,深刻探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文物 民族交流 历史事实
下载PDF
如何实现高校琵琶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6
作者 王立源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2期187-189,共3页
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地辅助素质教育,并在高校中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琵琶教学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还具有较强的素质教育功能。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大学... 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地辅助素质教育,并在高校中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琵琶教学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还具有较强的素质教育功能。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高校琵琶教学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讨论素质教育引入高校琵琶教学的可行性,进而研究高校琵琶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琵琶教学 素质教育 融合
下载PDF
莫高窟112窟琵琶舞画面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
7
作者 颉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7期117-119,共3页
通过分析莫高窟112窟壁画中琵琶舞画面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从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以及舞姿动态等方面深入探究该壁画的视觉魅力与艺术特征。结合历史背景阐述其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佛教艺术传播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与跨文化意义及... 通过分析莫高窟112窟壁画中琵琶舞画面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从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以及舞姿动态等方面深入探究该壁画的视觉魅力与艺术特征。结合历史背景阐述其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佛教艺术传播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与跨文化意义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112窟壁画 琵琶 视觉魅力 审美特征
下载PDF
琵琶曲《十面埋伏》李廷松传谱特征研究
8
作者 田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汪派琵琶是中国琵琶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其音乐风格豪放质朴,演奏技巧与音乐处理吸纳诸家之长。本文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之汪派第二代传人李廷松传谱为例,从演奏技巧、段落结构、风格表达等方面将汪派各分支传谱的同异进行... 汪派琵琶是中国琵琶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其音乐风格豪放质朴,演奏技巧与音乐处理吸纳诸家之长。本文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之汪派第二代传人李廷松传谱为例,从演奏技巧、段落结构、风格表达等方面将汪派各分支传谱的同异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引发对汪派精神传承的思考,旨在给予当代琵琶工作者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继承与发展之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派琵琶 《十面埋伏》 李廷松传谱 各分支传谱
下载PDF
明代以来琵琶形制的改良研究
9
作者 徐飞菲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琵琶是我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代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琵琶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其名称、形制、品相、演奏媒介和持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革,并逐渐固定下来。本文通过阐述现代改良琵琶与明代以来传统琵琶在外形构造上的演变及不... 琵琶是我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代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琵琶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其名称、形制、品相、演奏媒介和持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革,并逐渐固定下来。本文通过阐述现代改良琵琶与明代以来传统琵琶在外形构造上的演变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琵琶演奏技巧的对比研究,以此体会到中国传统乐器多年演变的神奇历程,体悟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项琵琶 琵琶形制 明代 改良
下载PDF
当代琵琶曲《秋月吟》创作中的意象化探究
10
作者 廖丹滢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自琵琶音乐迈入20世纪的创作新篇时,大量的西方思维涌入同时也使得它开始告别传统音乐风格,并迈入现代音乐风格之中。在演奏中,由于传统曲目与现代曲目的演奏技巧、风格大相径庭,常常会令人产生如现代琵琶作品是否能拥有中国传统音乐韵... 自琵琶音乐迈入20世纪的创作新篇时,大量的西方思维涌入同时也使得它开始告别传统音乐风格,并迈入现代音乐风格之中。在演奏中,由于传统曲目与现代曲目的演奏技巧、风格大相径庭,常常会令人产生如现代琵琶作品是否能拥有中国传统音乐韵味、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又将如何在现代作品创作中进行实践的疑惑。《秋月吟》是陈音创作于2008年的琵琶作品,是现代琵琶作品中以“写意”为主题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秋月吟》为例,以演奏经验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结合乐曲进行分析。通过音乐结构塑造形象之美、音乐旋律塑造线条之美、音乐韵律塑造意境之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在现代琵琶乐曲创作中实践的可行性,得出在“全球化”思维下现代琵琶创作的多种方式,探讨现代琵琶音乐发展的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琵琶演奏 意象化探究
下载PDF
越剧音乐中的琵琶伴奏艺术研究
11
作者 赵瑾 《中国音乐剧》 202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越剧历经百年,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剧种之大成,逐渐形成极具江南风格意韵的地方剧种。2006年,越剧被列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越剧及越剧音乐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40年代二者“双向选择... 越剧历经百年,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剧种之大成,逐渐形成极具江南风格意韵的地方剧种。2006年,越剧被列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越剧及越剧音乐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40年代二者“双向选择”,琵琶成为了越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之一。本文围绕琵琶在越剧伴奏乐队中的作用,在托腔、嚣板、流水板中的伴奏特色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越剧伴奏音乐在琵琶作品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伴奏 越剧 琵琶
下载PDF
为何“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再分析
12
作者 赵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以往对《琵琶行》的解读倾向于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同情和二人相似的人生经历展开分析,更多侧重对琵琶女的同情。但结合诗人生平及琵琶女的心路历程会发现,“同是天涯沦落人”不仅是白居易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关键,也是两人有着共同的生... 以往对《琵琶行》的解读倾向于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同情和二人相似的人生经历展开分析,更多侧重对琵琶女的同情。但结合诗人生平及琵琶女的心路历程会发现,“同是天涯沦落人”不仅是白居易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关键,也是两人有着共同的生命情感体验的言说。通过分析白居易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多重内涵,有利于还原白居易和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历史语境,洞悉白居易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 沦落
下载PDF
浅析琵琶曲《田园舞曲》中的朝鲜族音乐元素与演奏技巧
13
作者 张妍妍 《艺术家》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琵琶曲《田园舞曲》是何树凤、李德保作曲的一首具有浓厚延边朝鲜族风格的琵琶曲作品。该作品于1980年开始创作,发表于1985年,后由李昆丽改编为琵琶二重奏。在实际演奏中,也可将该作品的低声部交由中阮演奏,由中阮丰富琵琶的低音。该作... 琵琶曲《田园舞曲》是何树凤、李德保作曲的一首具有浓厚延边朝鲜族风格的琵琶曲作品。该作品于1980年开始创作,发表于1985年,后由李昆丽改编为琵琶二重奏。在实际演奏中,也可将该作品的低声部交由中阮演奏,由中阮丰富琵琶的低音。该作品是一首极具朝鲜族风格的舞曲,以琵琶技法来表现热情欢快的舞蹈场面。一、朝鲜族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朝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人民在独特的历史与生活环境下孕育了独特的音乐舞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音乐 音乐舞蹈文化 琵琶 琵琶技法 二重奏 何树凤 延边朝鲜族 演奏技巧
下载PDF
琵琶演奏四、五指力度薄弱不均技法探析
14
作者 杜木昕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4期166-168,共3页
琵琶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乐器,其独特的音色与美感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但在演奏过程中常常面临四、五指力量薄弱,从而导致音量不均匀,听觉上节奏不稳定的问题。现对琵琶轮指演奏中力度不均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无名指与小指的力量相... 琵琶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乐器,其独特的音色与美感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但在演奏过程中常常面临四、五指力量薄弱,从而导致音量不均匀,听觉上节奏不稳定的问题。现对琵琶轮指演奏中力度不均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无名指与小指的力量相对较弱的原因。通过对不同因素的综合考量,提出在日常训练中应如何改进练习方法,从而提高演奏技巧和舞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效果 演奏过程 音乐爱好者 综合考量 琵琶轮指 琵琶演奏 日常训练 传统乐器
下载PDF
从后现代视角看李博禅琵琶与钢琴合奏曲《晚秋》的人文内涵
15
作者 姜子木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玉相撞,拢捻之间,再现古巷深处朝阳时分的朝气勃勃,日落时分的炊烟袅袅。李博禅以《晚秋》一曲来表达对北京古巷的赞美之情。本文将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引展开分析,用后现代视角,从音乐人类学、后殖民主...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玉相撞,拢捻之间,再现古巷深处朝阳时分的朝气勃勃,日落时分的炊烟袅袅。李博禅以《晚秋》一曲来表达对北京古巷的赞美之情。本文将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引展开分析,用后现代视角,从音乐人类学、后殖民主义批评、多元音乐文化观等角度,分析琵琶协奏曲《晚秋》中蕴含的人文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 音乐人类学 琵琶协奏曲 琵琶行》 欲说还休 后现代视角 拢捻 人文内涵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北派”琵琶艺术
16
作者 范婷 胡娅冰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1年第11期24-28,共5页
琵琶流派的形成始于“南北派”,最早出自华秋苹(1787—1858)《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是我国第一部刊印的琵琶谱集,谱内《琵琶谱跋》中有记:“古曲编为三卷,其中派有南北,俱得真传。”可知这本谱集分为... 琵琶流派的形成始于“南北派”,最早出自华秋苹(1787—1858)《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是我国第一部刊印的琵琶谱集,谱内《琵琶谱跋》中有记:“古曲编为三卷,其中派有南北,俱得真传。”可知这本谱集分为上、中、下三卷,以南北两派曲目为划分标准。其中,谱内卷上收琵琶曲13首,为“直隶王君锡传谱”;卷中和卷下共收琵琶曲54首,为“浙江陈牧夫传谱”。在明清时期,“直隶”一词更多作为地名使用,表示为京师周边的府、州、县等地,这里的“京师”则为现在的“北京”。从地域上来讲,“直隶”属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明清时期的“浙江”与现代“浙江”所处位置相同,为我国江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琵琶 琵琶艺术 琵琶流派 传谱 明清 划分标准 直隶
下载PDF
琵琶历史渊源与流派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万莉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7-93,共7页
文章通过对历年来发表的有关探讨琵琶历史渊源及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文章及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与综合 ,试图从相同与各种不同的见解和争议中 ,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当前琵琶研究的成果与现状 。
关键词 琵琶 曲项琵琶 五弦琵琶 历史渊源 流派 综述 五弦 阮成
下载PDF
少数民族琵琶乐曲创作的分析及比较研究——以傣族、维吾尔族、苗族三首作品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9-131,共3页
自琵琶在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丰富的、多层次的融合碰撞中,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它的发展便与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渊源。当代大量少数民族题材的琵琶作品不断涌现,这其中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西双版纳的晚霞》,展现了... 自琵琶在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丰富的、多层次的融合碰撞中,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它的发展便与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渊源。当代大量少数民族题材的琵琶作品不断涌现,这其中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西双版纳的晚霞》,展现了创作与技巧新思维的《春蚕》,以及2000年后《山之韵》《山之舞》等等。本文研究的三部作品在创作手法以及对乐器技术的创新运用上各具特色,以此为例从音乐本体分析论述,尝试了解作曲家在当代少数民族琵琶作品创作中的思路与特色,深入探求当代琵琶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特点、发展方向以及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琵琶创作 少数民族琵琶作品 少数民族音乐 琵琶技巧
下载PDF
略论明清琵琶曲谱及演奏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3期43-47,共5页
在我国民族乐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种乐器的出现与完善,一首作品的诞生与流传,一个音乐家的成长与举名,莫不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紧密关联,从而形成其富有时代特性的艺术内涵。因此,无论是研究较大历史阶段的艺术机体,还是剖析小品种... 在我国民族乐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种乐器的出现与完善,一首作品的诞生与流传,一个音乐家的成长与举名,莫不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紧密关联,从而形成其富有时代特性的艺术内涵。因此,无论是研究较大历史阶段的艺术机体,还是剖析小品种的艺术细胞,窥探其渊源与流向,这对于人们把握规律,发展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都是颇有裨益的。 明清时期的琵琶艺术,是在五代音乐文化断层之后,历宋元的生息、恢复及滋养所展现出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机体。它吸收和继承了历史上琵琶艺术的优秀传统,对近代琵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仅试对明清时期的琵琶曲谱、演奏家等作一粗略介绍。 (一)明清时期的琵琶曲谱 明清时期,优秀的琴琵琶曲谱灿如繁星。见于记载的除元代流传下来的《海青拿天鹅》外,还有《楚汉》、《月儿高》、《阳春古曲》等,题材形式多样,一些文武曲已成为目前琵琶传统古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的琵琶谱中,有五本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①闲叙幽音琵琶谱(简称鞠氏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艺术 琵琶演奏者 明清时期 《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曲谱 音乐表演 明清之际 传统琵琶 将军令
下载PDF
林石城讲琵琶 第二讲 琵琶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石城 《乐器》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琵琶 历史演变 曲项琵琶 直项琵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