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5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质生产力多因素交互效应研究
1
作者 张旭 刘唱 +1 位作者 胡文晓 袁旭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7,共10页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当下关注的关键议题,也是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创新生产力、技术生产力、资源节约型生产力、环境友好型生产力、数字产业生产力和产业...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当下关注的关键议题,也是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创新生产力、技术生产力、资源节约型生产力、环境友好型生产力、数字产业生产力和产业数字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因素交互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新质生产力均具有非线性正向效应;多因素共同影响新质生产力且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其中资源节约型生产力是主导影响因素;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创新生产力、数字产业生产力与其他因素结合时产生的影响差异最为明显。基于此,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启示。本文研究有利于拓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广义相加模型(GAM) 全要素生产 多因素影响 交互作用 资源节约型生产力 创新生产力 数字产业生产力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宋德勇 陈梁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8,共14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基于“形态—特征—动能”三维视角,提出新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分析框架,并揭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形成于传统生产力的能级跃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基于“形态—特征—动能”三维视角,提出新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分析框架,并揭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形成于传统生产力的能级跃升,需从“新”与“质”维度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其深层次理论逻辑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特征和新质生产力动能,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现阶段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态日益鲜明、新质生产力特征逐步显现以及新质生产力动能持续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较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瓶颈与战略机遇,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作用,拓宽新质生产力形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绿色化,凸显新质生产力特征;推动要素主体高效联动发展,增强新质生产力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形态 生产力特征 生产力动能
下载PDF
构建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质生产力体系
3
作者 任保平 李培伟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8,共13页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新的生产力的一般路径是通过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及其产业化过程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质量互变规律、生产力要素变化规律、生产力诸要素组合优化规律、加速...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新的生产力的一般路径是通过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及其产业化过程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质量互变规律、生产力要素变化规律、生产力诸要素组合优化规律、加速性发展规律,生产力规律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特征。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规律是:科技创新的颠覆性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颠覆性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新兴产业的拓展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载体;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不断发生空间转移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从创新动力系统、产业载体系统、绿色生产力系统、新型能源系统、生产方式系统和制度系统六个维度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规律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整体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发展规律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规律 新质生产力体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振江 冷明妮 +1 位作者 周波 高雪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探索并构建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一级维度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位模型识别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农...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探索并构建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一级维度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位模型识别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绿色生产力,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生产力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能够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中西部地区抢抓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历史机遇,亟待通过跨越式变革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科技赋能、绿色增质、数字增值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据此,建议接续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生态产品开发广度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加快实施数字新基建迭代工程,深入夯实数字发展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 科技生产力 生态位
下载PDF
从“解放发展生产力”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力理论的变迁及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文丰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需要,对于新时代经济...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需要,对于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锐意进取、拼搏奋斗,历经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大历史性跨越。立足于“站起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立足于“富起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立足于“强起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唯物史观范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与历史任务的变化,对于培育和发展生产力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这些理论探索和实践是与不同时代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等的发展实际相符的,也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是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前提,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前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发展史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演进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怡冰 任沛阳 陈钰鑫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4期47-58,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测算是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但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新质生产力是质和量的统一、能力和效率的统一、现实性和可比性的统一,依据生产力理论,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测算是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但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新质生产力是质和量的统一、能力和效率的统一、现实性和可比性的统一,依据生产力理论,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要素提升、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特征,系统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构成要素、实现途径、培育载体和支撑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技术、要素、数字、产业和环境五维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30个省份2022—2022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发展格局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增长较快,但区域差异、经济带差异、城市差异明显;要素生产力保持较高水平,数字生产力和创新生产力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和产业生产力成为发展的短板。其中,从区域格局来看,东部高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低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从经济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最高,其次是泛珠三角,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低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从城市格局来看,三大城市群从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并且均高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发展差异 生产力测度
下载PDF
数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分析
7
作者 王欣亮 李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7,共11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下,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索数智技术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及可行路径。首先,沿着劳动者的生产力主体作用逻辑,探索了数智技术的劳动主体能力与意识变革机制,...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下,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索数智技术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及可行路径。首先,沿着劳动者的生产力主体作用逻辑,探索了数智技术的劳动主体能力与意识变革机制,并沿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作用逻辑,厘清了生产资料、组织与产品分配关系重组机制,进而阐明数智技术作用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其次,从数智技术作用于劳动主体与劳动关系的冲突入手,探析了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逻辑堵点;最后提出:通过增强数智技术赋能生产知识支撑、推动数智技术“向善”发展等打通数智技术增强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底层逻辑;通过拓展数智农业技术应用场景、依托利益联结和协同“共智”、强化涉农数字资本相关的顶层设计等,强化数智技术的生产关系再造逻辑,反作用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这一结论呼应了党中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要求,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解释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数字经济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新质生产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8
作者 郭洪飞 赵敏 +3 位作者 李荣彪 付鹏宇 彭佳 韦雨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7,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清晰全面深入地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进展,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相关领域在2... 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清晰全面深入地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进展,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相关领域在2014—2024年的14351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在科学计量学理论基础上,以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为研究工具,研究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共词网络、关键词时序图、文献共引网络等知识图谱,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发文数量、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内容分析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旨在为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发展趋势及未来应用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知识图谱 计量分析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粮食增产
9
作者 张志新 高鸣涛 张秀杰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9,共1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粮食增产的基本保障,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粮食增产的基本保障,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增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其中农业科技生产力作用最大,农业绿色生产力次之,农业数字生产力作用最小;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主产区、北方地区能够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并对水稻、小麦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鉴于此,应继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加大粮食主产区和水稻、小麦种植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同时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粮食增产夯实“耕”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科技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何以推进共同富裕——基于数字赋能与数字平权的解释
10
作者 陈桂生 吴合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3,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生产力创新变革传统生产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形塑数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从理论、历史与实践维度剖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 新质生产力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生产力创新变革传统生产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形塑数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从理论、历史与实践维度剖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阐释传统生产力迈向新质生产力的演进逻辑。理论维度上,数字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同构共生,衍生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概念;历史维度上,数字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发展,平衡效率与公平关系;实践维度上,数字新质生产力耦合数字赋能扩散效应与数字平权分配正义,推动社会数字化再生产的创新,并夯实共同富裕基座。数字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共同富裕是以数字赋能“做大做优蛋糕”的价值共创与以数字平权“公平分好蛋糕”的价值共享为逻辑起点。在价值共创上,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效益升级、数字要素挖掘社会再生产价值、数字治理营造共同富裕社会新生态,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价值共创的实践方案;在价值共享上,保障数字生产主体权能、加快数字基本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数字发展协同化,提升了共同富裕成果共享水平。基于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的数字化生产实践融合于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助益数字新质生产力效能扩散。共同富裕与数字化生产的耦合效应体现为基于数字赋能的价值共创与基于数字平权的价值共享,而以数字赋能与数字平权为内容的数字化生产则锚定着共同富裕的增量与底色。数字新质生产力助推实现共同富裕需数字“赋能发展”与“平权共享”的双轮驱动:一是以“赋能”增“效能”,诉诸数字赋能的生产新模式,从迭代数字生态产业红利、升级智慧生活应用的智能红利、拓展适老化智能服务创新红利等方面放大数字红利的可及性效应;二是以“平权”稳“分配”,以形塑人本主义的数字生产理念、建构数字公益治理共同体以及优化数字公共服务共享来纾解数字红利普惠难题。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供给源动力,提升社会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共同富裕发展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 数字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数字治理 数字赋能 数字平权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 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11
作者 袁芳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58,共8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论、本质论、要素论、价值论、发展论五个方面。新质生产力理论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出发阐发新质生产力的现...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论、本质论、要素论、价值论、发展论五个方面。新质生产力理论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出发阐发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基本内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从认识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和演绎逻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从系统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从价值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从实践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2
作者 吴韬 钟启超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历史等条件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以及产业之间...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历史等条件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以及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都存在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等突出问题。相较发达地区而言,在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的状况下,边疆民族地区理应循着历史、理论和实践的内在逻辑,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生产力跃迁之路,加快形成区域新质生产力。边疆民族地区应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统筹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构建具有边疆民族地区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要素保障、创新动能与开放活力,推动旧质生产力向数智生产力进行质态演进,进而实现数智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结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布局 数智生产力 边疆民族地区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3
作者 李曦辉 陈景昭 徐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7,共15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人类生产力经济和生产力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科学技术进步周期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创新对生产力要素结构、生产力组织形态、生产力运行机理和经济发展态势,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人类生产力经济和生产力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科学技术进步周期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创新对生产力要素结构、生产力组织形态、生产力运行机理和经济发展态势,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力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架构之上,对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生产力是建立在每一个时代发展背景之上的,其生产力水平与其当时所处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代表每一时代的科技水平的生产力就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从历史时间维度和历史空间维度而言,新质生产力都有着对物质资料生产的自身演化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破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地缘格局,并在提升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进步周期 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构建及其实践意义
14
作者 汪伟民 李清扬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崛起的现实都亟待新的生产力理论予以战略支撑。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使生产力的要素、内涵与结构都出现... 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崛起的现实都亟待新的生产力理论予以战略支撑。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使生产力的要素、内涵与结构都出现质变。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在生产要素、精神生产力以及智慧资本三个层面实现创造性突破,从而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路径和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都将产生深刻影响。此外,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实践价值意味着中国需要对其主攻方向领域、现代产业体系与重点区域布局有深刻把握,从而更好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国际体系压力的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生产要素 精神生产力 智慧资本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与新路径 被引量:80
15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共13页
纵观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跃升都以一系列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为先导,因而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纵观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跃升都以一系列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为先导,因而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新质生产力将取代传统生产力,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的生产力,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重大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在宏观层面坚持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使二者协力推动科技创新;应在中观层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应在微观层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社会生产力 创新驱动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解读、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8
16
作者 左其亭 秦西 马军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认为水利新质生产力是追求高科技、高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认为水利新质生产力是追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水利生产力质态;提出了由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支撑体系五部分组成的水利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阐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从工程、技术、制度和管理支撑四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基础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内涵解读 理论框架 实施路径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5
17
作者 姚宇 刘振华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将协调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将开放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新时代应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志雄 穆思颖 +1 位作者 韩经纬 陈思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是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孕育新价值、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突破价值链低端嵌入和低端锁定困境、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促进国内价值链深化...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是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孕育新价值、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突破价值链低端嵌入和低端锁定困境、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促进国内价值链深化,实现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两条价值环流良性互动。本文丰富拓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与时代内涵,理清阐释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逻辑机理,探讨挖掘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科技创新推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提升中国对整个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的控制力,加快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新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阵地,以未来产业为策源地,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实现工序升级、产品升级和链条升级等途径推进全球价值链攀升。新质生产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阵地,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支撑,以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协同提升为重点,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培育国内价值链的竞争力;以绿色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双轮驱动为新动能,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两部门结合为着力点,发挥有效市场的促进作用,发挥有为政府的引领作用,以人才引培制度与“链长制”为政策支撑,持续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面对当前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必须牢牢把握生产力发展跃迁的大趋势,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加快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把握新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能改变中国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并确保产业链安全韧性,为后发国家或地区在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实现价值链升级方面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对中国抢抓全球价值链重塑契机下更深层次地提升竞争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球价值链攀升 价值链地位 生产力跃迁 现实路径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133
19
作者 蒋永穆 乔张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211,共10页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当前,第三次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正在发生,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数字信息时代,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次生产力跃迁的科学写照。新质生产力的“新”展现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质”体现为高质量、多质性、双质效,“力”表现为数字、协作、绿色、蓝色和开放五大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理,就是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要素系统革新的牵引力通过技术系统这一媒介传导至产业系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生产力三大系统的全面重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全面塑强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积极促进新要素迅速成长、聚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新质化 科技创新 数字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