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叙事融入肿瘤患者关爱服务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敏 莫明聪 +1 位作者 翁浩洁 关娜妹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0-577,共8页
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见你的生命故事”——肿瘤患者关爱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为例,探讨了生命叙事在肿瘤患者关爱服务中的应用。该项目采用“医护+志愿者+社工+病友”的多维志愿服务模式,运用生命叙事方法,通过医疗志愿者引导肿... 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见你的生命故事”——肿瘤患者关爱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为例,探讨了生命叙事在肿瘤患者关爱服务中的应用。该项目采用“医护+志愿者+社工+病友”的多维志愿服务模式,运用生命叙事方法,通过医疗志愿者引导肿瘤患者、患者照顾者、肿瘤科医护人员三个群体代表来叙说自己的生命故事,最终将这些生命故事以实体画册、采访小故事、分享会等多元化方式进行传递,以分享的形式促进病友之间的联结,使病友及照顾者获得支持,真正实现用生命去影响生命。选取了生命故事册中的案例,深入分析了生命叙事在促进肿瘤患者身心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推动公立医院文化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叙事 肿瘤患者 公立医院 志愿服务项目 叙事治疗
下载PDF
跨国社会空间中“对话的自我”—基于一个旅德温州女性的生命叙事
2
作者 黄玉琴 王丽圆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论文基于一个旅居德国27年的温州女性毓芬的生命叙事,采用“对话的自我”的理论框架,探讨了毓芬在德国期间,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崛起、家乡温州的发展与变化,使得她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在“去”、“留”以及“回还是不回”的每个关键阶... 论文基于一个旅居德国27年的温州女性毓芬的生命叙事,采用“对话的自我”的理论框架,探讨了毓芬在德国期间,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崛起、家乡温州的发展与变化,使得她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在“去”、“留”以及“回还是不回”的每个关键阶段中的自我认同及其(再)建构策略。在叙述中,“自我”在一系列的“对话”过程中被(再)建构,其中包括:东道国—来源国(经济、制度、文化等)的对话、“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的对话、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之间的对话。由此,毓芬从“时髦的出国爱国青年”变成“连接中断生平、弥补地位落差的异乡奋斗人”,再成为“宣扬中华‘孝’文化、纠结‘回还是不回’的矛盾人”。“对话”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体现了个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而跨国社会空间中“对话的自我”也具有了空间性、时间性和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自我(再)建构 跨国迁移 生命叙事
下载PDF
生命叙事视角下纪录片的主体互动、故事生成与意义流动
3
作者 张卓 李晨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
纪录片如何以“人”为核心讲述“生命”的故事是其作为一种生命叙事文本的现实关切,也是基于纪录片研究回归人的主体意识与话语建构的理论拓展。纪录片生命叙事中的双重主体,即作为他者化的“自我”的创作者与作为“自我化”的他者的被... 纪录片如何以“人”为核心讲述“生命”的故事是其作为一种生命叙事文本的现实关切,也是基于纪录片研究回归人的主体意识与话语建构的理论拓展。纪录片生命叙事中的双重主体,即作为他者化的“自我”的创作者与作为“自我化”的他者的被摄者,呈现出主体间互动的“对话性”。纪录片通过将个体生命经验进行一系列梳理、提取与整合,再与社会的汇流中经由连贯性生产进而形成具有结构性和启发性的生命故事。在纪录片中,生命叙事通过“表现性话语”完成意义的建构,并以反身性认知的形式推动意义的再生产与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生命叙事 生命故事 意义流动
下载PDF
阅读生命叙事,品悟成长之道——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4
作者 王世朋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必然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阅读名师的成长故事,让名师的心路历程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有助于提升内驱力,激发前行的动力,实现专业的持续精进。《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一书中有20位名师生动鲜活、感人... 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必然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阅读名师的成长故事,让名师的心路历程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有助于提升内驱力,激发前行的动力,实现专业的持续精进。《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一书中有20位名师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生命叙事,这些名师的成长经历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他们的专业发展具有激励性,成长方式具有示范性,教育情怀具有引领性;在发展中都注重夯实教学本领,主动强化学习和写作,善于探索、表达教育主张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成长之道 专业阅读 生命叙事
下载PDF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人工生命叙事——“后人类电影”的批判传统
5
作者 韩皎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24,共5页
近年来,基于后人类理论的科幻电影批评乃至对“后人类电影”的讨论成为电影研究新的热点。这一现象既同后人类理论的创新发展相联系,也同主流科幻电影的“后人类转向”相关。当代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工生命叙事的历史形成与当下特征,是... 近年来,基于后人类理论的科幻电影批评乃至对“后人类电影”的讨论成为电影研究新的热点。这一现象既同后人类理论的创新发展相联系,也同主流科幻电影的“后人类转向”相关。当代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工生命叙事的历史形成与当下特征,是新世纪以来科幻电影将以人工生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人类社会的深度融合设定为既定生存现实。借用后人类主义的核心观点,由此扩充对生命边界的探索。这一全新叙事特征与冷战话语下形成的“后人类电影”批判传统形成了鲜明的话语断裂,进而凸显了隐藏在当前人工生命叙事背后的以技术崇拜与垄断为表征的思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视角 人工生命叙事 后人类电影 好莱坞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维和纪录片的生命叙事探究
6
作者 张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6-81,共6页
纪录片对于构建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国际维和为题材的纪录片,成功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实到生命个体,在国际舆论场中呈现中国的“大国形象”。国际维和纪录片聚焦于中国维和故事中的个体叙事,通过“... 纪录片对于构建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国际维和为题材的纪录片,成功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实到生命个体,在国际舆论场中呈现中国的“大国形象”。国际维和纪录片聚焦于中国维和故事中的个体叙事,通过“自我表现”话语建构意识形态的理性认知。同时,将情感记忆诉诸视觉形象,建立情感共享空间,使观众在情感共鸣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情感联结。国际维和纪录片基于“公共责任”和“模糊身份”,构建了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命叙事 国际维和 认同
下载PDF
再现与再造——基于现实性影像重思生命叙事
7
作者 肖键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7-31,共5页
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叙事与生命紧密联系,生命叙事更加强调重返日常、顺应自然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数智时代,人们更应在光怪陆离中重思生命叙事的可能与可贵。影像作为叙事的重要载体,自诞生起就不断地再现与再造人们... 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叙事与生命紧密联系,生命叙事更加强调重返日常、顺应自然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数智时代,人们更应在光怪陆离中重思生命叙事的可能与可贵。影像作为叙事的重要载体,自诞生起就不断地再现与再造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人逐渐适应通过影像来编织意义之网,形成一种技术的思维方式和影像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生命叙事中形式与内容的合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现实性 生命叙事 再现 再造
下载PDF
生命意义的电影化探索:当代中国生命叙事电影研究
8
作者 陈雨桐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1期9-11,16,共4页
生命叙事电影以个人或家族的生命经历为线索,集中体现生老病死等人生大事,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塑造,反映生命的真实体验。此类电影融入个体情感、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拓展了生命价值的维度,丰富了对生命终极关怀的表达。生命叙事电影继承... 生命叙事电影以个人或家族的生命经历为线索,集中体现生老病死等人生大事,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塑造,反映生命的真实体验。此类电影融入个体情感、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拓展了生命价值的维度,丰富了对生命终极关怀的表达。生命叙事电影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死文化智慧,以全新的艺术形态展现生死关系的博大精深。这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也为丰富电影精神内涵提供了源头活水。其独特的生命关怀为当代社会的生死观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生命叙事电影开拓了中国电影的精神领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个人与集体的融合,呈现出生命意义的多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叙事 生命意义 传统文化 温暖现实主义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女性体育教师形象的生命叙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莹 王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4-48,共5页
通过运用参与式观察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乡镇女性体育教师的生命叙事深度访谈质性材料进行职业发展阶段和城乡层次差异的分析,结果发现:乡镇女性体育教师形象特征包含理想、社会和现实3个层次,其中,理想“她”是新时代女性自主意识觉醒... 通过运用参与式观察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乡镇女性体育教师的生命叙事深度访谈质性材料进行职业发展阶段和城乡层次差异的分析,结果发现:乡镇女性体育教师形象特征包含理想、社会和现实3个层次,其中,理想“她”是新时代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多元化形象,社会“她”是专业性受怀疑的体育教师附属者形象,现实“她”是弱势却又需要付出的奉献者形象。乡镇女性体育教师形象的困境表现为:焦虑感一直存在,其积极性由高到低逐步下降;有教学自我审视等优势,但职业代价较大;具有功利性较弱、职业竞争产生的压力较小和相对公平等优势,但职业认同感较差。其中,最大的困境是职业倦怠。对于乡镇女性体育教师形象的提升,社会要消除对于乡镇女性体育教师的刻板印象,学校要健全乡村学校培养体系,个人要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女性体育教师 生命叙事 个案研究
下载PDF
生命叙事·价值感召·情感治愈——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的生产逻辑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慧清 吴馥梅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2期116-132,共17页
在泛文化背景下,访谈节目逐渐走向垂直化和圈层化,流量时代的喧哗散去后,大量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开始涌现。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豆瓣平台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十三邀》的网民评论文本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梳理其在价值感召和情感治愈两个... 在泛文化背景下,访谈节目逐渐走向垂直化和圈层化,流量时代的喧哗散去后,大量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开始涌现。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豆瓣平台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十三邀》的网民评论文本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梳理其在价值感召和情感治愈两个方面的生产实践逻辑,以此为其他访谈节目的内容生产提供可借鉴之处和反思。研究发现,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以生命叙事为依托,一方面通过对人物经历的挖掘表达核心观点,引发受众的价值认同,从而通过认知共情达到价值感召和教育公众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被访谈对象生活化场景的叙事,渲染自然的情感氛围,与受众形成情感联结,从而通过情感共情完成媒介按摩和情感治愈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 生命叙事 媒介共情 价值感召 情感治愈
下载PDF
生命叙事、代际沟通与传播赋权:B站银发网红“敏慈不老”的影像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肖依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崛起,为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老年人提供了自我言说的可能。研究回归老年叙事之人文取向的视角,从主体性、互动性、介入性三重维度切入,对B站up主“敏慈不老”的影像实践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敏慈不老”通过生... 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崛起,为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老年人提供了自我言说的可能。研究回归老年叙事之人文取向的视角,从主体性、互动性、介入性三重维度切入,对B站up主“敏慈不老”的影像实践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敏慈不老”通过生命叙事积极进行主体意识的表达和意义建构;在互喻文化背景下,其岁月记忆与个体情感的联结表达重塑了代际之间的互动关系;该实践也实现了对个体、老年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传播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网红 短视频 数字融入 生命叙事 互喻文化 媒介赋权 “敏慈不老”
下载PDF
时代叙事与生命叙事的“叠影”书写——读朱辉小说《万川归》
12
作者 苏笑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8-173,共6页
朱辉新作《万川归》以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为核心,在对主人公生活史与心灵史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展现了时代的发展与变革,通过对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描绘,透视了当代中国改革时代的两个十年。小说中时代叙事与生命叙事叠合交响,显示... 朱辉新作《万川归》以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为核心,在对主人公生活史与心灵史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展现了时代的发展与变革,通过对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描绘,透视了当代中国改革时代的两个十年。小说中时代叙事与生命叙事叠合交响,显示出作者对人生、对个人与时代关系的深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辉 《万川归》 时代叙事 生命叙事
下载PDF
《人生大事》:时代影像中的生命叙事
13
作者 茅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5,共4页
后疫情时代的电影主题在生存本真与生命意义上有了更深层次人文关怀表达。电影《人生大事》从传统文化下的生死观念视域出发,将叙事主体的自身经历、个人情感,以及人生追求进行多维融合,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和生命价值的思考,从而唤起观... 后疫情时代的电影主题在生存本真与生命意义上有了更深层次人文关怀表达。电影《人生大事》从传统文化下的生死观念视域出发,将叙事主体的自身经历、个人情感,以及人生追求进行多维融合,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和生命价值的思考,从而唤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并给予受众切实的情感慰藉和精神抚慰。本文基于生命叙事的理论角度,对电影《人生大事》进行研究,从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不同维度的生命叙事分析,探索其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来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大事》 电影叙事 生命叙事
下载PDF
由死观生:死亡主题电影中生命叙事的多重书写
14
作者 王紫嫣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儒家思想中的“乐生忌死”令大众常对死亡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众多电影作品中对于死亡通常以暗示、留白等传统表达形式呈现。然而以死亡为主题的电影却与之不同,电影中直面死亡话题,多以温情的故事传达生死观念。...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儒家思想中的“乐生忌死”令大众常对死亡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众多电影作品中对于死亡通常以暗示、留白等传统表达形式呈现。然而以死亡为主题的电影却与之不同,电影中直面死亡话题,多以温情的故事传达生死观念。本文以《人生大事》和《入殓师》这两部影片为例,分析死亡主题电影中,不同文化背景下“义理”观念的家庭书写和“静悟”的叙事方式,并探究死亡主题电影中生命叙事的空间书写和隐喻表达,以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真正意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主题 生命叙事 隐喻表达 《人生大事》 《入殓师》
下载PDF
余华的生命叙事与死亡乌托邦——以余华《第七天》为例
15
作者 张聪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6期25-27,共3页
余华擅长书写底层人民群众的苦难,《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这几部作品里接二连三地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悲惨命运的人生,这些生命被苦难与命运的不济包围。而余华在《第七天》同样以生命叙事,吟唱了死亡牧歌,想象了一个死亡乌托邦... 余华擅长书写底层人民群众的苦难,《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这几部作品里接二连三地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悲惨命运的人生,这些生命被苦难与命运的不济包围。而余华在《第七天》同样以生命叙事,吟唱了死亡牧歌,想象了一个死亡乌托邦。而《第七天》以亡者“杨飞”自述死后七天生活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栩栩如生地表达了底层群众的生命状态,引发了我们对生命价值——生命之轻与重的沉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叙事 命运 生命状态 生命价值
下载PDF
意义、情感与认同:疫情纪录片的生命叙事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卓 李晨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6,共7页
后疫情时代,影像媒介在故事建构和文本叙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叙事也深刻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和观念。以新冠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命叙事实践,聚焦疫情故事的讲述如何建构意义、传递情感和社会认同。生命叙事实践作为... 后疫情时代,影像媒介在故事建构和文本叙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叙事也深刻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和观念。以新冠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命叙事实践,聚焦疫情故事的讲述如何建构意义、传递情感和社会认同。生命叙事实践作为一种“表现性话语”,通过个体叙事积极地进行自我主体意识的表达和意义建构,在意义相通的共情场域中唤醒和联结情感记忆,并在情感创伤的“外化”过程中获得心理疗愈。同时,该实践在共情传播过程中以情感话语和“去他者化”话语分别构建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叙事 共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同 疫情纪录片
下载PDF
生命叙事:生命的姿态与精神的出路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邵子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83-87,93,共6页
人既是感性的物质存在,又是形而上的精神存在。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境界,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升... 人既是感性的物质存在,又是形而上的精神存在。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境界,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探求人类精神的出路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的小说最基本、最核心的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生命叙事 生存状态 精神出路
下载PDF
生命叙事:一种值得运用的道德教育实践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飞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98,共4页
生命叙事是叙事的重要形式,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蕴和深层的伦理编织,把情感教育、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融为一体,注重"有我"的言说,克服传统道德教育"无我"的失语的流弊,成为个体德性生成的重要路径,是当代值得探索... 生命叙事是叙事的重要形式,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蕴和深层的伦理编织,把情感教育、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融为一体,注重"有我"的言说,克服传统道德教育"无我"的失语的流弊,成为个体德性生成的重要路径,是当代值得探索的道德教育实践策略。在生命叙事中要注重情境设计、主题捕捉、故事选择和方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生命叙事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基于新教育的教师生命叙事个案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静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100,共4页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的教育实验。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即教师的生命叙事。探讨新教育榜...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的教育实验。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即教师的生命叙事。探讨新教育榜样教师郭明晓的生命叙事对教师成长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意义追索和关键事件构成了其生命叙事的内外动因;元语言、生命原型和生命遭遇构成了其生命叙事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育实验 生命叙事 榜样教师
下载PDF
审美与信仰的消长——对海子"生命叙事"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书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6,共8页
本文以海子为重点个案,以透析诗性活动过程中主体的思想和精神之基本进路为观照视角,以考量审美与信仰作为潜在极性的抒情场中诗性个体的精神生态深富悲剧色彩的两重性表现为主线,试图触摸一下诗人"生命叙事"的内涵,找出某些... 本文以海子为重点个案,以透析诗性活动过程中主体的思想和精神之基本进路为观照视角,以考量审美与信仰作为潜在极性的抒情场中诗性个体的精神生态深富悲剧色彩的两重性表现为主线,试图触摸一下诗人"生命叙事"的内涵,找出某些贯穿诗人心路历程的"真值"函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叙事 审美诉求 超越性创作 精神黑洞 精神临界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