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恢复的西南山区高速公路路域景观设计——以巫镇高速公路为例
2
作者 唐铀钧 张鑫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我国西南山区高速公路普遍存在桥隧比大,土建创面大,视觉感受差,景观不连续等问题。巫镇高速线位穿山跨沟,多为桥隧相接和隧道群,针对巫镇高速沿线现状,中分带、隧道、互通、路侧边坡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方案,并采用自然恢复、人工... 我国西南山区高速公路普遍存在桥隧比大,土建创面大,视觉感受差,景观不连续等问题。巫镇高速线位穿山跨沟,多为桥隧相接和隧道群,针对巫镇高速沿线现状,中分带、隧道、互通、路侧边坡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方案,并采用自然恢复、人工种植、生态袋绿化+喷播有机材绿化等方法,在满足车辆顺畅、安全通行的基本要求上,运用接近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方式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保护和恢复路域生态自然,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路域景观 山区高速公路 景观绿化
下载PDF
基于目标导向的生态恢复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设计
3
作者 张海涵 杨凡 黄廷林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9期181-184,共4页
文章基于本硕一体化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目标导向的生态恢复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基于目标导向的模块化融合式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评价。
关键词 生态恢复原理与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目标导向
下载PDF
以生态恢复为基础的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宿州市三角洲湿地公园为例
4
作者 曹洪侠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5,91,共6页
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与应用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人们通常把城市湿地比作城市的“肾脏”,可见城市湿地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恢复和重建城市湿地景观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城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以生态修复为基础,... 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与应用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人们通常把城市湿地比作城市的“肾脏”,可见城市湿地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恢复和重建城市湿地景观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城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用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以生态恢复为基础的湿地景观设计,为湿地景观设计师利用城市湿地打造良好的湿地生态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湿地 景观设计
下载PDF
陕北地区石油开采生态影响及恢复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广潮 徐凯 +2 位作者 王焕骁 董丽丽 柴捷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石油开采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该地区某石油开采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影响生态的主要途径,调查了周边区域生态现状。基于项目生态影响特点和途径,分析了该项目可能对评价区内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土...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石油开采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该地区某石油开采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影响生态的主要途径,调查了周边区域生态现状。基于项目生态影响特点和途径,分析了该项目可能对评价区内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土壤结构、植物、动物、农业、水土保持造成影响的后果和程度。给出生态恢复与重建目标,从避让、减缓、补偿、修复等角度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建议,提出生态监测的推荐指标和频次。在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避免或有效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生态影响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娇 陈海 +1 位作者 王佳宇 白晓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县级行政单元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根据恢复力测度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元(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及三元(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从区域层面揭示其2000—20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进一步探究二元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变化的数量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陕西省社会、经济恢复力增长显著,生态恢复力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由0.303上升至0.779。(2)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均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子系统南高北低的协调发展差异减弱,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子系统形成中部低南北高的协调发展格局,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维持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二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在数量及空间上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有较大的正向关联性,以高-高、低-低类型评价单元在省域北部、中部的集中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 协调发展 双变量相关性 陕西省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阈值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逸甦 粟晓玲 +2 位作者 褚江东 张特 刘雨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56,共12页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latitude of ecosystem resilience,LER)的月尺度生态需水评估方法计算19822020年植被月适宜生态需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及相应的生态缺水量,并与土壤水分特征值法(characteri...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latitude of ecosystem resilience,LER)的月尺度生态需水评估方法计算19822020年植被月适宜生态需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及相应的生态缺水量,并与土壤水分特征值法(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oil water,CVSW)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的水分盈亏关系。结果表明:LER法和CVSW法计算结果相近,但LER法具有更大的生态需水阈值区间;天然降水基本可以满足植被的基本生存,但无法满足正常生长需求;LER法的适宜需水条件下,各植被生长期总体处于缺水状态,缺水严重程度排序为灌木林>其他林地>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有林地,全部植被生长期总适宜生态需水量为3.7×10^(8)m^(3),亏缺水量为1.2×10^(8)m^(3),同一植被亏缺水量基本符合春秋多、夏季少的规律;最小需水条件下,只有其他林地存在生长期缺水情况,全部植被生长期总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8×10^(8)m^(3);在缺乏土壤水分数据的干旱地区,LER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生态系统恢复 干旱区植被 石羊河流域 PENMAN-MONTEITH公式
下载PDF
云贵高原生态恢复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廷靖 邵全琴 +6 位作者 刘树超 张雄一 宁佳 刘国波 牛丽楠 陈美祺 黄海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4-1388,共15页
全面深入评估生态恢复效益并明晰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区域尺度量化分析时间序列生态恢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较少。以云贵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 全面深入评估生态恢复效益并明晰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区域尺度量化分析时间序列生态恢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较少。以云贵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运用模型模拟、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等方法,从生态系统宏观结构、质量和服务3个层次评估了2000-2019年云贵高原地区的生态恢复效益,使用随机森林方法探究了生态恢复的自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云贵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地和聚落生态系统面积的增加,以及农田生态系统面积的减少;(2)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恢复态势总体稳定向好,部分区域转差;(3)云贵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整体较高。其中,恢复程度中等及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35.84%;生态恢复程度有所转差及以下的面积最少,占总面积的7.54%;(4)地形、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本底特征是云贵高原地区生态恢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局地尺度,造林面积、人口密度年变化率等人类活动因子对生态恢复具有关键的作用。未来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应综合考虑区域生态背景和尺度效应,因地制宜采取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
下载PDF
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
9
作者 赵玉灵 杨金中 +6 位作者 孙卫东 于浩 邢宇 陈栋 马新营 王体鑫 王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进行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该文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伊犁河谷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结合多源地质资料、人文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伊犁河谷矿山环境进... 为进行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该文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伊犁河谷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结合多源地质资料、人文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伊犁河谷矿山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伊犁谷地严重区分布较为集中,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4.61%;较严重区与一般严重区呈现连片分布,且互为交叉,界线不太分明;一般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极高山区、中高山区及低山丘陵区;无影响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中部冲积平原区和昭苏盆地平原区。生态承载力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除去昭苏县和特克斯县的南部、尼勒克县的东部边缘地带与霍尔果斯的北部地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相对比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亦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评价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遥感调查与监测 层次分析法 矿山地质环境 生态恢复治理
下载PDF
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潜在价值
10
作者 贾鹏 贾静 李德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共4页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阐明土壤种子库形成机制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壤种子库的分布格局、与地上植被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以及土壤种子库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提出将入侵种影响下的野外自然群落研究和土壤种子库结构研究相结合,深入了解群落更新能力、预测群落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开展被入侵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教学及探究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群落更新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原则——以可持续发展实践局限为视角
11
作者 郑颖 李春林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3-97,共15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对于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如静态存在、模糊使用以及优先权未确定等时代局限。为此,有必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社...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对于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如静态存在、模糊使用以及优先权未确定等时代局限。为此,有必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原则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新的思维范式。通过引入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原则,可持续发展可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生态环境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 人为扰动 环境问题 环境治理
下载PDF
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上海农田沟渠生态恢复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桂兰 张旺 毛嘉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44,共8页
农田沟渠是农田的重要基础设施,种类繁多的农田沟渠能够承担蛙类等动物的保护和保育、净化水质、去除污染物和保护生态等功能。对农田沟渠进行评价是指导沟渠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关于农田沟渠的评价研究还少见报道,尤其是运用生态恢复... 农田沟渠是农田的重要基础设施,种类繁多的农田沟渠能够承担蛙类等动物的保护和保育、净化水质、去除污染物和保护生态等功能。对农田沟渠进行评价是指导沟渠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关于农田沟渠的评价研究还少见报道,尤其是运用生态恢复的概念和维度对农田沟渠进行系统评价尚有待检验和讨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农田沟渠生态恢复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田沟渠生态环境修复的6个关键属性的影响因子在廊下镇全域土地整治农田沟渠中对应的指标参数,通过邀请9位专家对关键属性的权重进行排序,结果得到物理条件>免除威胁>结构多样性>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功能>外部交换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尝试探索,为农田沟渠生态恢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农田沟渠 生态恢复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拉林铁路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兆荣 吴红刚 +2 位作者 赵守全 韩侃 韦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期87-91,96,共6页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理论;基于物种选择原则和防护措施设计建立适应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弃渣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弃渣治理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拉林铁路
下载PDF
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综述
14
作者 杨岳 赵艳宁 +3 位作者 樊如月 张雅楠 刘丽 丁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8,共10页
土壤有机碳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草原露天矿区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植被恢复、土壤恢复和土壤微生物恢复角度综述当前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恢复、土壤恢复、土壤微生物恢复均有可能影响草原... 土壤有机碳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草原露天矿区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植被恢复、土壤恢复和土壤微生物恢复角度综述当前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恢复、土壤恢复、土壤微生物恢复均有可能影响草原露天矿山的土壤有机碳,且土壤微生物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联系最为密切。同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问题的潜在解决策略以及综合研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可为相关工作的合理实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内容深化、范围拓展、技术推广、应用支撑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露天矿区 生态恢复措施 植被恢复 土壤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生态林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15
作者 包崇林 刘曼红 +7 位作者 孟祥征 王金武 丁成 王广鑫 王海舟 袁业 米博轩 姚欣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114,共10页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文连通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应用等权重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对退耕还湿生态林建设工程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定量化评估(并根据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将恢复状况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竹柳林样地、短絮松江柳样地、杞柳-垂爆109-紫穗槐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分别为47.50、50.74、56.01。所有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均位于第三级成效等级(40≤R_(EI)<60),生态恢复措施在短期内对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不显著,但不同区域间的具有显著差异,种植垂爆109、杞柳和紫穗槐区域优于竹柳林和短絮松江柳区域。大兴农场退耕湿地生态林经过7 a的恢复,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湿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综合赋权法 综合评估模型
下载PDF
基于健康与恢复力的生态系统退化风险研究——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流域为例
16
作者 陈鹏 张冰 +4 位作者 马荣 石建省 司乐天 吴俊 赵乐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4-1045,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恢复力,构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评估体系,从流域尺度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流域为例,创建生态系统健康与恢复力交互风险评估矩阵,建立生...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恢复力,构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评估体系,从流域尺度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流域为例,创建生态系统健康与恢复力交互风险评估矩阵,建立生态退化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察汗淖尔流域内91.10%的区域生态健康状态处于良好,6.66%为优秀;流域22.76%的区域生态恢复力等级为1~2级,75.00%处于3~4级。交互评估结果表明流域27.51%的区域为低生态退化风险较状态,70.25%的区域处于中等状态。【结论】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由于恢复力较差,导致生态退化风险处于中等。本次研究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可精准划分流域尺度生态退化风险等级,为科学制定精准生态保护与退化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恢复 风险评估 察汗淖尔流域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坝上高原 内蒙古
下载PDF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水生态恢复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邵骑 肖代 +2 位作者 经正彤 夏栩 黄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1期194-197,共4页
流域水环境面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导致的严重污染,对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显著损害。实施污染源控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修复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通过精准识别和治理主要污染源,提高污... 流域水环境面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导致的严重污染,对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显著损害。实施污染源控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修复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通过精准识别和治理主要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管理农业用水,以及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态湿地和人工浮岛,加强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持续保护和优化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水环境 生态恢复 污染控制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填沟造地生态恢复技术在火烧铺矿矸石山的实践及应用
18
作者 吴学武 周金恋 +3 位作者 吴胜 黄和瑞 曾祥霖 周泽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确保矸石山安全平稳投入使用,开展矸石山填沟造地生态技术实践及应用。充分利用原矸石山堆存的矸石,将矸石与肥料等混合成种植土,采用10 mm煤矸石作为造土原材料,在最佳掺配比例(煤矸石、有机肥、木屑配比为5∶1∶1)的前提下,植被存... 为确保矸石山安全平稳投入使用,开展矸石山填沟造地生态技术实践及应用。充分利用原矸石山堆存的矸石,将矸石与肥料等混合成种植土,采用10 mm煤矸石作为造土原材料,在最佳掺配比例(煤矸石、有机肥、木屑配比为5∶1∶1)的前提下,植被存活率达到99%以上;经后期试验得出,铺设厚300~500 mm的人造土前,先铺设厚100 mm粉煤灰作为保水层,最终将种植土覆盖于生态恢复区域后种植存活率高的植被,实现矸石山生态恢复,有效解决矸石山堆存压力,加快矸石山生态恢复工作进度,同时开辟了矸石利用的新路径,可为矸石山的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山 生态恢复 矸石造土 土地复垦
下载PDF
矿山生态恢复协同产业开发的探讨——以南京市盘山采石场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刚 蓝斌男 +2 位作者 叶明强 何曦 贺敏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为摆脱矿山生态修复前期投入大、后期回报少的局面,需要依靠矿山自身的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赋能,拓展多元化产业开发,以产业收益反哺前期的投入。以江苏省南京市竹镇镇盘山采石场为例,基于矿区地质地理条件及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为摆脱矿山生态修复前期投入大、后期回报少的局面,需要依靠矿山自身的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赋能,拓展多元化产业开发,以产业收益反哺前期的投入。以江苏省南京市竹镇镇盘山采石场为例,基于矿区地质地理条件及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进行了分区治理、土壤环境重构、生态景观重塑等生态修复;结合采石场所处的地质地貌特征及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遵循生态优先、景观安全、因地制宜、产业联动的原则,将生态修复后的采矿区规划开发为采矿展览区、生态林种植区、生态保育区和休闲广场。治理后的采石场不仅恢复了原有的生态功能,还在不对矿山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的前提下开发了新的产业,产生的收益用于反哺前期的投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产业开发 协同发展 盘山采石场 南京市
下载PDF
新建吕东沟钒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彦虎 《中国钼业》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在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并举”的原则基础上,以陕西省山阳县新建吕东沟钒矿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为背景,开展了新建吕东沟钒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研究,进而提出了通过生物、工程、信息化和管理等措施为主的生态环境保... 在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并举”的原则基础上,以陕西省山阳县新建吕东沟钒矿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为背景,开展了新建吕东沟钒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研究,进而提出了通过生物、工程、信息化和管理等措施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通过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对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失衡予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治理,为矿产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协同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东沟钒矿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程管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