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市遥感生态距离指数变化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黄钰涵 闫浩文 +2 位作者 李小军 吴小所 王卓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7,共6页
针对干旱区城市乌鲁木齐的环境变化缺乏定量评价的问题,利用遥感生态距离指数研究了乌鲁木齐市2003-2017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选取2003年、2010年、2017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通过遥感技术提取沙度、干度、绿度、湿度4个生态环... 针对干旱区城市乌鲁木齐的环境变化缺乏定量评价的问题,利用遥感生态距离指数研究了乌鲁木齐市2003-2017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选取2003年、2010年、2017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通过遥感技术提取沙度、干度、绿度、湿度4个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构建遥感生态距离指数,评价研究区的生态变化。结果表明,遥感生态距离指数能够定量地评价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且乌鲁木齐市在研究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政策的研究,认为退耕还林、造林工程、城市绿化等保护措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正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绿洲城市 生态环境评价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生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的秀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超 何新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59,65,共7页
快速准确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变化对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区,以1990年、2002年和2016年Landsat5/8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石漠化指数(R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 快速准确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变化对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区,以1990年、2002年和2016年Landsat5/8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石漠化指数(R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建立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对秀山县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发现:①秀山县1990年、2002年和2016年MRSEDI均值分别为0.617、0.665和0.748,呈现上升趋势;②秀山县1990—2016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区域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优良等级区域面积从1990年的55.94%增加到2016年的82.67%;③26 a间,秀山县大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为变好和不变,其中变好区域占全县面积的54.01%,不变区域占全县面积的34.49%。秀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且生态环境呈现继续变好趋势,秀山县26 a间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有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评估 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 石漠化指数 秀山县
下载PDF
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文辉 谢高地 +6 位作者 张昌顺 沈凤武 鲁春霞 肖玉 曹淑艳 李娜 王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4-914,共11页
以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的距离为研究核心。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2年,北京的生态足迹距离、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总里程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足迹距离增大到676.75 km,增长19.3%;人均生态足迹距离增加到18.42万km,增长54%;生态... 以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的距离为研究核心。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2年,北京的生态足迹距离、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总里程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足迹距离增大到676.75 km,增长19.3%;人均生态足迹距离增加到18.42万km,增长54%;生态足迹总里程增加了1倍强,达到56亿t km。北京市的食物生态足迹距离不断扩大,并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城市化的生态成本上升。所消耗各类食物的生态足迹距离从大到小分别为水果类、蔬菜或粮油类、肉蛋类和水产类。蔬菜类和水果类的生态足迹距离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且冬春季节远高于夏秋季节。从转移生态承载力来源地的视角,直线距离越远、占据市场份额越大的地区,对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的贡献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距离 时空分异 城市化
下载PDF
热环境视角下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以大连北三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俊 白世豪 +1 位作者 金翠 乔莹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860-6868,共9页
随着2014年国家环保部首次提出了“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概念,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生态安全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而且基于热环境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热环境视角下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实质内涵,结合遥感影像、... 随着2014年国家环保部首次提出了“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概念,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生态安全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而且基于热环境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热环境视角下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实质内涵,结合遥感影像、行政边界、建成区边界,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及热岛信号函数,对 2013 年至 2016 年大连市北三市的热岛面积及最小生态安全距离进行测算。研究表明,2013年至2016年间,大连市北三市的城市热岛总面积已由694.10km^2扩张到1864.30km^2。同时,普兰店市与瓦房店市之间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由 8.70 km 衰减至-3.10 km,热环境出现叠加情况,相对危险。而普兰店市与庄河市之间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由 73.47 km 衰减至 58.24 km,热环境未出现叠加情况,相对安全。总体上呈现出城市热岛面积逐渐扩张趋势,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逐渐衰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 高斯混合模型 热岛信号函数 地表温度反演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水果消费的生态足迹距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辉 谢高地 +5 位作者 张昌顺 鲁春霞 肖玉 张彩霞 张殷俊 王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0-768,共9页
采用生态足迹距离指标方法体系,对2009年至2012年间北京市水果消费的生态足迹距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年间:跨区转移的生态承载力质量距离,由2009年的11.5×10~8t km逐年增加到了2012年的17.01×10~8t km,共增加了47.91%;生态... 采用生态足迹距离指标方法体系,对2009年至2012年间北京市水果消费的生态足迹距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年间:跨区转移的生态承载力质量距离,由2009年的11.5×10~8t km逐年增加到了2012年的17.01×10~8t km,共增加了47.91%;生态足迹距离则相对稳定在886.66 km至1073.55 km之间;人均生态足迹距离,总体上由2009年的4.39×10~4km增加到2012年的5.55×104km,共增加了26.42%。从类别的视角,年均生态足迹距离最大的是香蕉(2072 km),最小的是苹果(476 km);年均跨区转移的生物承载力质量距离,最大的是西瓜(4978×10~8kg km),最小的是香蕉(518×10~8kg km);而4年平均人均生态足迹距离,最大的是西瓜(17.7×10~4km),最小的是香蕉(1.92×10~4km)。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北京,对外生态依赖范围也迅速扩大,并高于人口增加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距离 时空分异 城市化
下载PDF
“多规融合”下的城市开发边界与最小生态安全距离 被引量:15
6
作者 贾滨洋 曾九利 +1 位作者 李玫 柏松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3期23-26,共4页
"多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与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是城市规划与空间管控的重要抓手,本文探讨了城市开发边界和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联系与区别,并在&qu... "多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与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是城市规划与空间管控的重要抓手,本文探讨了城市开发边界和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多规融合"规划理念的新视角下,探讨基于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我国"多规融合"试点推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 城市开发边界 多规融合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在“多规合一”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贾滨洋 柏松 +1 位作者 李玫 曾九利 《中国环境管理》 2016年第3期25-29,共5页
"多规合一"是未来规划编制与管理城市的必然发展趋势。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不仅是探索"多规合一"的重要技术工具,也是"多规合一"中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核心,是城市... "多规合一"是未来规划编制与管理城市的必然发展趋势。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不仅是探索"多规合一"的重要技术工具,也是"多规合一"中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核心,是城市开发不能逾越的距离。划定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是为了满足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常运转以及环境容量不超载,城市间或城市功能单元间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间隔的最小距离。利用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划定出的基本规避空间,可以让环规、城规和土规实现统一的空间管控的最终目标。依靠最小生态安全距离,能够科学地划定城市布局,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空间管控质量,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 多规合一 空间管控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生态学意义及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照丽 贾滨洋 +4 位作者 昝晓辉 李玫 梁伟 钟一然 柏松 《世界生态学》 2018年第4期222-231,共10页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提出最初是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但其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学主题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安全理论、大气污染扩散与控制理论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基础理论,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提出最初是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但其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学主题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安全理论、大气污染扩散与控制理论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基础理论,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生态学意义和内涵,并结合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探索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测算方法与应用前景。研究表明:1)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旨在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常运转以及环境容量不超载,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之间或城市各功能单元之间在社会经济活动空间上必须间隔的最小距离;2) 该距离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本底和区域发展目标的约束;3)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可综合应用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规划和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其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减缓城市交叉复合污染方面前景更加广阔。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建模求解过程,需要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并通过大量丰富的实证研究,才能拓展和深化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生态学意义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 生态安全格局 复合污染 测算模型
下载PDF
热环境视角下的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研究
9
作者 杨浩 孟娜 张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200-204,共5页
划定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作为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治理城市间复合污染问题的全新思路,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热环境视角通过解析3种假设情景来揭示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表现形式与实... 划定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作为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治理城市间复合污染问题的全新思路,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热环境视角通过解析3种假设情景来揭示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表现形式与实质内涵,并据此构建测量方法及理论模型对北京与天津2个典型城市进行模拟检验。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3年北京市和天津市城市热岛区域呈现出逐年接近、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10年间,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城市热岛面积迅速扩大,由2003年的1 096.98、370.32 km2,增加到2013年的8 188.06、4 567.54 km2;京津2地城市间的热环境"最小生态安全距离"衰减明显,由2003年的80.76 km锐减到2013年的1.44 km。最后提出了建设城市通风走廊、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减少热污染排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密度分割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 京津地区
下载PDF
作物生态适宜性定量化评价方法及通用工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洲 秦向阳 +3 位作者 李奇峰 于莹 臧辰龙 淮贺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95-201,I0006,共8页
该文研究了作物生态适宜性定量化评价方法。针对环境适宜程度的量化问题,提出了四基点生态距离计算方法,模拟了限制性因素及一般性因素的区别;在评价结果分级中,提出了二次阈值方法,将生态学意义清晰与不清晰的部分进行分离;提出了作物... 该文研究了作物生态适宜性定量化评价方法。针对环境适宜程度的量化问题,提出了四基点生态距离计算方法,模拟了限制性因素及一般性因素的区别;在评价结果分级中,提出了二次阈值方法,将生态学意义清晰与不清晰的部分进行分离;提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过程的数字化表达方法。在以上3项工作的基础上,研发了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工具软件。以北京市冬小麦适宜性评价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容纳主要的评价因子及主流的评价算法,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环境 工具 作物生态适宜性 生态距离 二次阈值
下载PDF
作物—地理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臧敏 卞新民 王龙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71-1573,共3页
在对400多种作物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0多个基本指标因子,建立起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生态因子相对距离和综合生态相对距离计算方法。对11个地区8、种作物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建立的生态距离概念具有... 在对400多种作物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0多个基本指标因子,建立起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生态因子相对距离和综合生态相对距离计算方法。对11个地区8、种作物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建立的生态距离概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广适性,能够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作物对各地区的生态适宜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地理生态适宜性 综合评价 生态距离 种植结构调整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东乡族自治县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荣明 米晓梅 +2 位作者 竞霞 苏瑞鹏 任乐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东乡族自治县是黄河流域典型的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为研究其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基于RS和GIS技术提取遥感生态距离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标、土地利用等8个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东乡族自治县2009年和2020年的生... 东乡族自治县是黄河流域典型的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为研究其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基于RS和GIS技术提取遥感生态距离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标、土地利用等8个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东乡族自治县2009年和2020年的生态脆弱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2009年、2020年遥感生态距离指数均值分别为0.3677、0.5057,综合生态脆弱性指数分别为3.2118、2.4263,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研究期极度脆弱和重度脆弱类型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有极大改善;2009—2020年研究区大部分区域高生态脆弱性等级向低生态脆弱性等级转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生态脆弱性指数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生态脆弱性 生态环境 民族地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邢贞成 王济干 张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126,共8页
全要素生态效率的测度评价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生态足迹指标纳入全要素分析框架之中,提出Shephard生态距离函数,并由此构建全要素生态效率指标。同时运用基于Shephard生态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 全要素生态效率的测度评价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生态足迹指标纳入全要素分析框架之中,提出Shephard生态距离函数,并由此构建全要素生态效率指标。同时运用基于Shephard生态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区域的全要素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生态足迹总量在2000—2014年呈现出递增趋势,增长速度在2006年之后有所放缓;中国各省市在生态足迹平均值和年均增长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中国及其中部的全要素生态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的变化趋势,东部的生态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西部的生态效率在整个研究期内基本上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全要素生态效率的地区分布大体上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步提升的态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由于区域间的污染排放转移而出现生态效率塌陷现象。(3)全要素生态效率与环境规制呈"U"型关系,加强环境规制在长远上有利于生态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机构和外资规模均对全要素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大力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科学升级,同时立足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并加强对转移企业的环境监管,禁止污染排放的跨区域转移;出台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提升外资在本地企业中的优势,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甄别和监管,避免污染排放的跨国转移;各级政府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压倒性位置,出台更加严格有效的资源管理政策,并进一步细化各类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排放的约束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态效率 生态足迹 Shephard生态距离函数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基于MRSEDI与CA Markov的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霞 郝晶 +3 位作者 刘招 张双成 孔金玲 杨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7,139,共6页
为探索快速准确评价和预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普适方法,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6—9月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土壤侵蚀指数SE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计算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 为探索快速准确评价和预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普适方法,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6—9月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土壤侵蚀指数SE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计算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对1998—2016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CA-Markov模型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能够综合多指标信息、较为准确地反映延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可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CA-Markov模型兼具CA模型模拟复杂系统空间变化的能力和Markov模型长期预测的功能,可用于模拟预测流域生态环境质量。②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1998—2016年负向指标SEI和NDSI均呈下降趋势、正向指标WI和NDVI均呈上升趋势,MRSEDI流域均值从0.873提高到1.376,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明显上升,但存在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现象。③未来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将整体持续上升,但流域北部和中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仍然较差,因此生态建设尤其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区的生态恢复须长期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土壤侵蚀指数 建筑裸土指数 湿度指数 植被指数 CA Markov模型 延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改进RSEDI的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晏红波 杨志高 +2 位作者 卢献健 韦晚秋 黎振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46-4653,共8页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及时监测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4、2010、2014、2019年Landsat-5/TM和Landsat-8/OLI为主要数据源,选取湿度、绿度、干度、热...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及时监测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4、2010、2014、2019年Landsat-5/TM和Landsat-8/OLI为主要数据源,选取湿度、绿度、干度、热度四个生态因子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距离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distance index,RSEDI),对都安县近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利用GM(1,1)模型对MRSEDI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发现:①MRSEDI指数与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都在0.7以上,MRSEDI在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具有综合代表性;②2000—2019年,都安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且总体上升”的趋势,MRSEDI均值从0.5989上升到0.6362,生境质量持续好转;③通过GM(1,1)模型预测都安县2024年的MRSEDI指数为0.6471,表明都安县生态环境质量将会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GM(1 1)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放射源理论的区域生态系统评价方法
16
作者 陈平 罗静 +1 位作者 李菲菲 崔广柏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9-1303,共5页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放射源理论出发,首次将生态影响距离、生态源及生态影响效应的概念引入分析评价中,提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区域...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放射源理论出发,首次将生态影响距离、生态源及生态影响效应的概念引入分析评价中,提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区域生态系统生态影响的定量计算公式。甘垛镇新庄片和横泾镇沿荡片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原理简明、结果直观,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价提供了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 景观空间格局 生态影响距离
下载PDF
LFA方法在晋东采煤区景观结构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娟 李新平 贾黎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6,共8页
煤炭开采区植被退化监测和植被恢复的效果评价较少从景观角度进行,然而对开采区进行景观尺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晋东(阳泉南庄煤矿)采煤作业区为干扰源,按照扇形取样,依距离设置800、1 500、2 100、2 800、3 ... 煤炭开采区植被退化监测和植被恢复的效果评价较少从景观角度进行,然而对开采区进行景观尺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晋东(阳泉南庄煤矿)采煤作业区为干扰源,按照扇形取样,依距离设置800、1 500、2 100、2 800、3 500和4 200 m 6条等距线。采用LFA方法,沿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布设5条长度为100m的样线,通过对斑块数量、单位长度上斑块宽度、单位长度上斑块间平均距离和大小的测量,计算斑块面积指数和景观结构指数;对样线周围土壤进行地表土壤健康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地表盖度(降雨溅蚀保护)、多年生植被覆盖度、枯落物状况、隐花植被盖度4项植被层指标以及结皮破碎性、土壤侵蚀程度、沉积物、地表粗糙度、地表特征、土壤崩解系数、土壤质地7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通过研究揭示煤炭开采对当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距离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距煤炭开采区距离的增加,煤炭开采对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削弱,进而造成了土壤稳定性指数、土壤渗透性指数、养分循环指数的同步上升。随着距离的增加,LFA相关的各项指标均呈现由慢速增加至快速增加再到逐步维持的趋势。景观功能向着有利于水分、养分保蓄的方向发展。当煤炭开采强度为320万t/a时,自然保护区及城市规划建设应保证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为4 37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A 景观评价 晋东采煤区 生态安全距离
下载PDF
云南山地小型真菌生态位宽度及其生态位距离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鹏 周应揆 +1 位作者 曹玉 张克勤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采用香农指数(ShannonVienerIndex)、Sorenson指数及UPGMA法分析了云南六个山地系统42个样点中分布的27属小型真菌生态位宽度及其生态位相似性.根据生态位相似性将上述小型真菌划分为四个生... 采用香农指数(ShannonVienerIndex)、Sorenson指数及UPGMA法分析了云南六个山地系统42个样点中分布的27属小型真菌生态位宽度及其生态位相似性.根据生态位相似性将上述小型真菌划分为四个生态群,论述了不同山地小型真菌属间的功能相关性和对环境适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云南六个典型山地系统中主要的优势菌属是青霉属(Penici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属(Aspergilus)、木霉属(Trichoderma)、枝包属(Cladosporium)、葡萄孢属(Botrytis)、头孢属(Cephal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卵孢属(Oosporium)及地霉属(Giotrichum);这十个属的生态位宽度均大于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态位宽度 生态距离 云南 青霉属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Isolation Mechanism by Distance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Type Sheep Breeds in Mon-golia Sheep Group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伟 常洪 +4 位作者 冀德君 廖信军 杜垒 鲁生霞 角田健司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1009,共9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ith Tan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Hu sheep, Tong sheep, and Wadi sheep, we dete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 frequency of several microsatellite sites in different chromosomes, the result sh... In the present study with Tan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Hu sheep, Tong sheep, and Wadi sheep, we dete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 frequency of several microsatellite sites in different chromosom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 Hu sheep was in the status of Hardy-Weinberg extreme disequilibrium (P 〈 0.01), while populations including Tong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Tan sheep, and Wadi sheep were in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P 〉 0.05). 2)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heterozygosity and poly- 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at rnicrosatellite maker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opulations as to heterozygosity and PIC (P 〉 0.05), as to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oth among Tan sheep, Hu sheep, Tong sheep, and Wadi sheep, and between Wadi sheep and small-tailed sheep (P 〉 0.05), but between the former three populations and the latter two popula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0.01〈 P 〈0.05). The variation levels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was the highest in the five populations based on microsatellite maker data, subsequently followed by Wadi sheep, Tong sheep, Tan sheep, and then Hu sheep. 3)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five sheep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did not meet the mechanism of isolation by distance, and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relationships among five sheep populations were not closely linearly correlative with their geography distribution. Our findings supported related records in literature: The five populations originated on different time stage from the primogenitor population and communicated genetically with each other thereafter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 and o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 sheep group different ecological type genetic diversity isolation by distance
下载PDF
基于RSEDI的石羊河流域绿洲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 被引量:26
20
作者 石三娥 魏伟 +3 位作者 杨东 胡鑫 周俊菊 张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2-1163,共12页
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和民勤两大绿洲为研究区,分别选取1995年、2006年和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提取沙漠化指数(DI)、概括差值植被指数(GI)、盐渍化指数(MSI)、湿度指数(WI)等评价指标,构建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遥... 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和民勤两大绿洲为研究区,分别选取1995年、2006年和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提取沙漠化指数(DI)、概括差值植被指数(GI)、盐渍化指数(MSI)、湿度指数(WI)等评价指标,构建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遥感生态距离指数(RSEDI),对石羊河流域两大绿洲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来看,1995—2016年,石羊河流域两大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逐年变好,RSEDI均值由1995年的5.3上升到2016年的14.8,生态恢复面积大于生态退化面积;从空间变化来看,1995—2016年,民勤绿洲生态质量整体处于恢复状态,武威绿洲区在西北方向呈恢复状态,而在东南方向以退化为主;从剖面图的变化来看,两大绿洲1995年生态质量较差且绿洲内部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006年生态质量最差但内部差异最小,2016年生态质量最好,绿洲内部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也较为明显;总体来看,石羊河流域两大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差,但经过多年治理,尤其近10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向好趋势明显,说明流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演变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