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成分生源途径解析与调控技术在中药材生产实践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磊 陈军峰 +3 位作者 肖莹 谭何新 李卿 陈万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0期1623-1628,共6页
中药材资源与质量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决定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有效成分是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药效物质的有无多寡是药材质量的核心要素。药效物质的积累水平与原植物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 中药材资源与质量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决定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有效成分是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药效物质的有无多寡是药材质量的核心要素。药效物质的积累水平与原植物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阐明有效成分生源途径,揭示药材品质物质内涵形成机制,调控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实现药材品质保障与提升。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材品质调控技术体系包括整合分析高通量检测手段所获得的系统生物学多重组学数据,解析有效成分生源合成的遗传机制,从中挖掘和鉴定具有品质识别功用的分子标记,将生源途径调控技术应用于中药材优异种质创制、种植过程精准管理和采收分拣质量识别的全程控制,实现有效成分高效合成和/或稳定积累,提升药材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品质 有效成分 生源途径 遗传机制 分子标记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木兰属萜类生源途径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利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选取木兰科木兰属15种植物的108种萜类化合物成分作为研究资料,根据各种萜类化合物成分的结构类型从中找出34条可能的生源合成途径,并将各种生源途径作为数量性状,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木兰属各分类群之间的相关系数、作出树形分支图,... 选取木兰科木兰属15种植物的108种萜类化合物成分作为研究资料,根据各种萜类化合物成分的结构类型从中找出34条可能的生源合成途径,并将各种生源途径作为数量性状,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木兰属各分类群之间的相关系数、作出树形分支图,根据所含萜类比较复杂成分的比例对该属的演化关系作出推论,结果表明木兰亚属与玉兰亚属是属于平行演化的两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属 萜类 生源途径 分类
下载PDF
以生源途径串联生命物质分子
3
作者 殷学波 张瑾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61,共3页
本文以生源途径为线索将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成分串联起来,尽可能描绘它们相互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以揭示这些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生命 物质分子 生化反应 生源途径
下载PDF
重楼属药用植物皂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生源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4
作者 黄贤校 高文远 +1 位作者 满淑丽 赵志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9,共7页
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皂苷类成分丰富,种类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近几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对重楼属植物皂苷类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比较了各种重楼所含甾体皂苷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同时对各类型皂苷的生源途径进行... 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皂苷类成分丰富,种类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近几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对重楼属植物皂苷类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比较了各种重楼所含甾体皂苷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同时对各类型皂苷的生源途径进行了探讨。由于南重楼与药用重楼化学成分极为相似,有望作为药用重楼的替代植物;薯蓣皂苷元可能是生物体内合成其他甾体皂苷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属 甾体皂苷 生源途径
原文传递
基于丹参酮类化合物生源途径的丹参质量标志物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芮乾 吴晓毅 +3 位作者 胡添源 宋雅迪 高伟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098-3103,共6页
该研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以丹参为研究对象,对丹参毛状根进行诱导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毛状根中SmCPS,SmKSL,CYP76AH1 3条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采用UPLC和GC-MS技术检测毛状根与药材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 该研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以丹参为研究对象,对丹参毛状根进行诱导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毛状根中SmCPS,SmKSL,CYP76AH1 3条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采用UPLC和GC-MS技术检测毛状根与药材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铁锈醇以及次丹参酮二烯的含量;统计学分析表明:丹参毛状根中次丹参酮二烯与铁锈醇的含量与下游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正相关,且丹参酮类化合物生源途径上重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在多省份丹参药材中,初步发现铁锈醇与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也存在正相关。该研究从丹参毛状根体系可控实验入手,结合丹参药材,以丹参中特有指标性成分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为研究基础,突出了生源途径上游基因、中游中间体化合物与下游丹参酮类化合物含量之间的重要关系,进而为从生源途径方面理解和研究丹参质量标志物(Q-marker)提供了可能的研究思路,以期建立多元、完整的中药丹参的质量控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质量标志物 生源途径 丹参酮 次丹参酮二烯 铁锈醇 毛状根
原文传递
基于生源合成途径代谢产物质证黄花菜中含秋水仙碱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秀斌 汤敏娜 +1 位作者 黄嘉璐 曾建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5-489,共5页
基于已解析的秋水仙中秋水仙碱生源合成途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Q/TOF MS)方法,检测黄花菜和秋水仙样本中秋水仙碱生源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代谢产物(以下简称中间代谢物)。结果从黄花菜样本中未检出中间代谢... 基于已解析的秋水仙中秋水仙碱生源合成途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Q/TOF MS)方法,检测黄花菜和秋水仙样本中秋水仙碱生源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代谢产物(以下简称中间代谢物)。结果从黄花菜样本中未检出中间代谢物和终产物秋水仙碱,而在秋水仙样本中均能检出中间代谢物和秋水仙碱,其中的中间代谢物秋水仙胺(Cp5)、去乙酰基秋水仙碱(Cp6)和终产物秋水仙碱(Cp7)已进一步经对照品确证,因此认为食用黄花菜中不存在秋水仙碱的生源合成途径,也不含秋水仙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秋水仙碱 生源合成途径 中间代谢产物
下载PDF
黄连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源途径及其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艳 张剑 葛海霞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黄连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黄连的主要药效成分为小檗碱等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IAs)。但面对中药资源日渐匮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这一问题,亟需解决。目前,新兴的合成生物学在对天然产物合成中呈现出良好的... 黄连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黄连的主要药效成分为小檗碱等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IAs)。但面对中药资源日渐匮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这一问题,亟需解决。目前,新兴的合成生物学在对天然产物合成中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结构复杂的BIAs的合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连中BIAs的生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在BIAs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希望从生物层面对BIAs的合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以后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获取小檗碱等BIAs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小檗碱 生源途径 植物源性药物 酶基因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生源合成途径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磊 胡立宏 《化工高等教育》 2010年第3期82-84,96,共4页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复杂多变,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无论在该课程的教还是学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生源合成途径可以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结构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开...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复杂多变,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无论在该课程的教还是学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生源合成途径可以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结构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开辟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生源合成途径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国南海圆裂短足软珊瑚的甾体成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新苹 朱校斌 +1 位作者 邓志威 林文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3,共8页
从南海圆裂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krempfi)中分离出12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1’,3’,4’]oxodithiin-pregna-20-en-3-one(1);19-nor-4-methylpregna-1,3,5(10),20-tetraen-1-ol(2);pregna-1-en-3-one-20-01(... 从南海圆裂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krempfi)中分离出12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1’,3’,4’]oxodithiin-pregna-20-en-3-one(1);19-nor-4-methylpregna-1,3,5(10),20-tetraen-1-ol(2);pregna-1-en-3-one-20-01(3);pregna-1,7-dien-20-ol-3-one(4);pregna-5,20-dien-3-O-a—fucopyranoside(5);pregna-20-en-3-O-a—fucopyranoiside(6);孕甾-1,20-二烯-3-酮(7);孕甾-1,4,20-三烯-3-酮(8);24-甲基-5d-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9);26-甲基-24-亚甲基胆甾-5烯-3β-醇(10);胆甾-5-烯-3β醇(11);β-谷甾醇(12)。化合物1~6系首次从Cladiella属软珊瑚中获得的孕甾类化合物。对所获得化合物的生源途径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裂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krempfi) 孕甾类化合物 生源途径
下载PDF
五种五味子属药用植物及东紫苏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英文)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蓉涛 孙汉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69-575,共7页
对5种五味子属(Schisandra)药用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ha,狭叶五味子S. lancifolia,滇翼梗五味子S. henryi var. yunnanensis var.yunnanensis,复瓣黄龙藤S. Plena,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和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 对5种五味子属(Schisandra)药用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ha,狭叶五味子S. lancifolia,滇翼梗五味子S. henryi var. yunnanensis var.yunnanensis,复瓣黄龙藤S. Plena,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和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01个化合物,26个为新化合物.首次从3种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了3种高度氧化的新奇骨架类型.此外,还发现了18,19-seco-乌索酸型苷和17,20断裂并失去17位侧链的羊毛甾烷型和环阿尔廷型八降三萜等新的骨架类型.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HIV-1、急毒、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实验,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抗HIV-1活性.其中化合物SM-10和SM-26具有显著的抑制HIV-1病毒活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74.08和>25.04,且毒性较小,作为作用于病毒与细胞结合和融合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属 东紫苏 化学成分 抗HIV活性 生源途径
下载PDF
马钱科植物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振 乐意 +1 位作者 刘力 黄筑艳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8-32,36,共6页
研究钩吻(Gelsemium elegans)根茎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及波谱鉴定化学结构。经钩吻甲醇提取物的酸碱处理后的总碱分离得到13个生物碱,分别为五种结构类型,3个Sarpagine-type生物碱:Gardnerine(1),Koumidine(2... 研究钩吻(Gelsemium elegans)根茎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及波谱鉴定化学结构。经钩吻甲醇提取物的酸碱处理后的总碱分离得到13个生物碱,分别为五种结构类型,3个Sarpagine-type生物碱:Gardnerine(1),Koumidine(2),N-methoxyanhydrovo-basinediol(3);3个Humantenine-type生物碱:Humantenine(4),Humantenirine(5),Rankinidine(6),3个Gelsedine-type生物碱:Gelsedine(7),Gelsenicine(8),19-Oxo-gelsenicine(9),2个Koumine-type生物碱:Koumine(10),19S-Kouminol(11);2个Gelsemine-type生物碱:Gelsemine(12),Gelesevirine(13).这五种类型构成钩吻生物碱的基础生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科 钩吻 生物碱 生源途径
下载PDF
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嫄 普德兵 +1 位作者 李蓉涛 李海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6期75-78,共4页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断裂重排的甾体(Dracaenogenin A)以及F环翻转为22位S构型的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本文讨论了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血竭形成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树属 剑叶龙血树 龙血竭 甾体皂苷 生源途径
下载PDF
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240的四个格链孢酚类衍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倪 刘磊 +1 位作者 佘志刚 林永成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人工发酵培养,利用层析技术,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240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个格链孢酚类衍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是:4-甲氧基-10-乙酸格链孢酚酯(化合物1)、格链孢酚(化合物2)、4-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3)、4,10-二甲氧基... 通过人工发酵培养,利用层析技术,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240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个格链孢酚类衍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是:4-甲氧基-10-乙酸格链孢酚酯(化合物1)、格链孢酚(化合物2)、4-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3)、4,10-二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4).其结构通过谱图分析(包括1H、13C NMR,DEPT,HMQC,HMBC,HREIMS,UV及IR等)和相关文献得以确定.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2和3对KB和KBv200癌细胞具有较强活性,IC50值分别为3.17、3.12μg/mL和4.82、4.94μg/mL,化合物1和4对上述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弱,IC50值均超过50μg/mL.并且从生源途径角度也初步探索了上述四个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源真菌 格链孢酚类衍生物 次级代谢产物 抑制活性 生源途径
下载PDF
原伊鲁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臧鑫炎 李彩芳 +1 位作者 王金梅 康文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58-1559,共2页
从真菌资源分布和化合物基本骨架,波谱特征,药理活性及生源途径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报道的52个原伊鲁烷型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原伊鲁烷 倍半萜 抗菌活性 生源途径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创造与新药发现——高伟教授 被引量:5
15
作者 童宇茹 张逸风 +1 位作者 沈思雨 高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3-787,共5页
中药活性成分不仅是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活性物质,还是现代创新药物开发的源泉,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高伟教授团队致力于克隆鉴定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人工重建代... 中药活性成分不仅是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活性物质,还是现代创新药物开发的源泉,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高伟教授团队致力于克隆鉴定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人工重建代谢途径,构建细胞工厂发酵生产和改造活性成分。这一极具潜力的研究策略和创新型生产模式,在减少自然资源依赖、维护环境友好和实现大规模生产等方面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关键酶 生源途径 合成生物学 生产 活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大戟属植物中二萜成分的化学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28
16
作者 史海明 闵知大 +1 位作者 屠鹏飞 李晓波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5-385,共11页
大约有80种大戟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并在民间用来治疗皮肤病、水肿、结核或作为泻药和利尿剂使用。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中国产大戟属植物中14个骨架类型共150多个二萜类成分的化学研究,包括最近报道的4个具有新骨架的二萜和2个二聚体... 大约有80种大戟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并在民间用来治疗皮肤病、水肿、结核或作为泻药和利尿剂使用。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中国产大戟属植物中14个骨架类型共150多个二萜类成分的化学研究,包括最近报道的4个具有新骨架的二萜和2个二聚体。中国产大戟属植物中的一些二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增长、皮肤刺激、致癌以及镇痛安神的活性。本文还就大戟属中二萜类成分可能的生源代谢途径提出了假设,并对该属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科 大戟属 二萜 生物活性 生源代谢途径
下载PDF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Respiratory Pathway of the New Lines of Wheat Introduced Exogenous DNA Under Salt Stress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英珍 周功克 +1 位作者 崔凯荣 王亚馥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3期249-255,共7页
New lines of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was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the DNA of sorghum (Sorghum vulgare Pers.) into wheat cultivar 'Longchun 13'. The changes of respiratory pathway, contents of protein, Na+... New lines of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was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the DNA of sorghum (Sorghum vulgare Pers.) into wheat cultivar 'Longchun 13'. The changes of respiratory pathway, contents of protein, Na+ and K+ in the leaves and roots of the new lines of wheat under salt stres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ultivar, 'Longchun 13'. The de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K+ was obser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ons, but the decrease was more in the control than that in the new lines, and more in roots than in leaves. Content of proline and Na+ in both two wheats lines increased greatly, but the former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new lines and the latter more significantly in control both in leaves and roots. The operation of the cyanide-resistant pathway of respiration was enhanced at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salt stress and it increased much more in roots and leaves of the control plant than that in the new lines, but the cytochrome pathway of electron transport was still the main one consistently.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these change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 stress salt-tolerant wheat respiratory pathway
下载PDF
海洋萜类化合物的生源合成途径
18
作者 郑其煌 苏镜娱 +5 位作者 黄起鹏 王植材 刘璇 高碧 曾陇梅 郑德炫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912-918,共7页
本文根据生源学说对海洋萜类化合物——卤代萜、西松烷型二萜内酯和四环四萜在海洋生物体中的生源合成途径作出合理的理论解释,并讨论化学合成法和分子探针法研究生源合成途径的可能性。
关键词 海洋 萜类化合物 生源合成途径
原文传递
Pectinatella magnifica (Leidy,1851)(Bryozoa,Phylactolaemata),a biofouling bryozoan recently introduced to China
19
作者 王宝强 王洪铸 崔永德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15-820,共6页
Freshwater biofouling threatens a variety of human activities,from the supply of water and energy to recreation.Several species of freshwater bryozoans are notorious for clogging pipes and filters but have been relati... Freshwater biofouling threatens a variety of human activities,from the supply of water and energy to recreation.Several species of freshwater bryozoans are notorious for clogging pipes and filters but have been relatively poorly studied to date.We report,for the first time,a biofouling species of freshwater bryozoan,Pectinatella magnifica(Leidy,1851),from several freshwater rivers,lakes and ponds in China.A complete description,n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the fouling problems are provided.Exactly how Pectinatella magnifica arrived in China remains unclear,but anthropochory and zoochory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dispersal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tinatella magnifica Bryozoa PHYLACTOLAEMATA new record species TAXONOMY China
下载PDF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延胡索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38
20
作者 张铁军 许浚 +3 位作者 韩彦琪 张洪兵 龚苏晓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58-1467,共10页
基于提出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确定标准及研究模式,以延胡索为范例进行示范性研究,通过对延胡索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通过延胡索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异性;通过药效、药性及... 基于提出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确定标准及研究模式,以延胡索为范例进行示范性研究,通过对延胡索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通过延胡索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异性;通过药效、药性及药动学研究及其物质基础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并综合研究结果,确定质量标志物。最后以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黄连碱、巴马汀、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及原阿片碱7个生物碱为质量标志物,建立了延胡索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质量标志物 生源途径 特异性 药效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