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水合物区HD109站位沉积物及孔隙水特征对甲烷渗漏的响应:来自元素和钡同位素的记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碧 艾鑫宇 +1 位作者 葛璐 杨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07-2618,共12页
甲烷渗漏活动及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不仅导致特定自生矿物的形成,更会引起沉积物-孔隙水体系中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本研究对南海北部水合物赋存区HD109站位开展了沉积物-孔隙水的Ba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沉积物-... 甲烷渗漏活动及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不仅导致特定自生矿物的形成,更会引起沉积物-孔隙水体系中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本研究对南海北部水合物赋存区HD109站位开展了沉积物-孔隙水的Ba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沉积物-孔隙水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Ba及Ba同位素特征对古今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及甲烷渗漏事件的指示。HD109站位孔隙水元素变化特征显示了清晰的地球化学分带,由上至下包括Fe-Mn还原带、硫酸盐还原带和硫酸盐-甲烷过渡带。沉积物Ba元素特征显示现今SMTZ上方有较为明显的钡峰(Ba/Al高值)发育,沉积物浅部Mo、U富集层位及相邻层位Ba/Al值特征综合指示了浅部古钡峰及古SMTZ的存在,代表沉积历史上甲烷渗漏通量较高事件。孔隙水δ^(138/134)Ba值普遍高于海洋颗粒钡及碎屑钡的δ^(138/134)Ba值,反映了沉积物中成岩重晶石溶解的贡献,其中,现代钡峰附近孔隙水具有明显的δ^(138/134)Ba峰值,显示孔隙水δ^(138/134)Ba对自生重晶石沉淀过程有较显著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Ba同位素 硫酸盐-甲烷转换带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与甲烷渗漏有关的早期成岩作用和孔隙水化学组分异常 被引量:14
2
作者 邬黛黛 叶瑛 +4 位作者 吴能友 蒋宏晨 季珊珊 董海良 刘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6,共11页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采自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的沉积物样品中有天然气水合物和甲烷渗漏指示意义的自生碳酸盐、硫酸盐和草莓状framboids黄铁矿,自生矿物组合和显微结构特征与冷泉沉积物类似,属微生物成因。沉积物孔隙水化学组...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采自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的沉积物样品中有天然气水合物和甲烷渗漏指示意义的自生碳酸盐、硫酸盐和草莓状framboids黄铁矿,自生矿物组合和显微结构特征与冷泉沉积物类似,属微生物成因。沉积物孔隙水化学组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埋藏深度加深,SO42-,Ca2+,Mg2+和Sr2+浓度明显降低,Mg2+浓度与Ca2+浓度和Sr2+浓度与Ca2+浓度的比值急剧增加,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产区的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离子浓度异常吻合较好,暗示采样站位深部可能有油气或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矿物 甲烷渗漏 早期成岩作用 琼东南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溶解甲烷渗漏通量原位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广涛 徐翠玲 +2 位作者 张晓东 何雨旸 冷传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81,共9页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溶解甲烷渗漏不仅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标志和分解释放途径,也是冷泉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因其对海洋环境乃至全球变化的可能重要影响而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而海底原位观测及渗漏甲烷通量估算是理解上述问题的...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溶解甲烷渗漏不仅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标志和分解释放途径,也是冷泉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因其对海洋环境乃至全球变化的可能重要影响而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而海底原位观测及渗漏甲烷通量估算是理解上述问题的关键。目前国际上有两种较为成熟的海底甲烷通量观测方法:1流体渗漏速率原位测量配以室内甲烷浓度分析;2底栖室流体连续取样配以室内甲烷浓度分析,前者能灵敏反应冷泉渗漏速率的时序变化,而后者具有较高的甲烷通量测量准确度。随着甲烷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原位测量方法将大大提高甲烷通量测量精度、时间和分辨率。在可移动式观测平台上搭载甲烷传感器,同时进行近海底界面微尺度甲烷浓度梯度测量和湍流观测,不仅能够精细刻画近海底甲烷浓度变化、渗漏通量变化,并且非封闭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沉积物-水界面遭受扰动,使观测数据更接近海底真实环境,这成为未来海底原位观测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除此之外,特征冷泉生物群落的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将个别测量站位的观测结果扩展到整个区域的甲烷渗漏流量估算。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部分典型海底冷泉区进行了渗漏甲烷通量估算,发现每个渗漏系统每年通过溶解形式向海水释放甲烷量约为6×103~1.35×107 mol,并且甲烷渗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多变的,但还没能将单个冷泉系统的通量估算延伸到更大的时空尺度,这成为深入研究海底甲烷储库及其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瓶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甲烷渗漏 通量 原位观测
下载PDF
南海北部甲烷渗漏的沉积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识别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克红 初凤友 +5 位作者 叶黎明 章伟艳 许冬 朱继浩 杨海丽 葛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9-479,共11页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揭示甲烷渗漏过程及其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快速地识别出自生碳酸盐矿物,在探讨了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文石、高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和碎屑)在我国南海北部适用性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物全样中Sr/Ca和...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揭示甲烷渗漏过程及其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快速地识别出自生碳酸盐矿物,在探讨了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文石、高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和碎屑)在我国南海北部适用性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物全样中Sr/Ca和Mg/Ca值计算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两支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沉积深度均有含量不等的自生碳酸盐矿物。这一结果被X射线衍射结果和沉积物中存在晶形完好的自生高镁方解石和文石矿物所验证,表明利用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计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出现显示该海域深受甲烷渗漏作用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获得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含量垂向变化显示该区域甲烷渗漏具有强弱交替的周期变化。运用端元组分模型来获取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高分辨率剖面,从而识别甲烷渗漏信息非常方便,在大范围寻找甲烷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碳酸盐 Sr CA Mg CA 地球化学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自生黄铁矿分布、形貌特征及其对甲烷渗漏的指示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美 陆红锋 +2 位作者 邬黛黛 刘丽华 吴能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188,共11页
自生黄铁矿是渗漏甲烷发生甲烷厌氧氧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海底甲烷渗漏活动的有效示踪剂。南海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重点区域,对神狐海域柱状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含量、分布、形貌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自生... 自生黄铁矿是渗漏甲烷发生甲烷厌氧氧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海底甲烷渗漏活动的有效示踪剂。南海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重点区域,对神狐海域柱状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含量、分布、形貌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自生黄铁矿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增,存在两个异常富集峰段:在第一个黄铁矿富集峰段,黄铁矿以长条状为主,外形较粗,微晶形态以草莓状黄铁矿为主,且粒径均一;在第二个峰段主要以细长的条状黄铁矿为主,由带外壳结构的草莓球颗粒组成,晶粒大小不一,存在二次生长现象。另外还发现胶黄铁矿与自生黄铁矿共生。这些特征反映神狐海域沉积物中存在多期次的甲烷渗漏事件,高通量的甲烷渗漏发生在较浅的层位,可能发生甲烷的有氧氧化而变成缺氧环境,有利于黄铁矿富集在第一个峰段;较低的甲烷渗漏发生在较深的层位,甲烷厌氧氧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而形成大量的黄铁矿保存在第二个峰段。因此,神狐海域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的异常富集可以作为地质历史时期甲烷渗漏通量和期次的指示矿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黄铁矿 异常富集 甲烷渗漏 神狐海域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多幕次甲烷渗漏作用的底栖有孔虫同位素响应——以IODP 311航次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清 王家生 +2 位作者 蔡峰 陈祈 胡高伟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6,共8页
为了探索底栖有孔虫壳体同位素特征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中多幕次甲烷渗漏作用的响应,对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5个站位(U1325、U1326、U1327、U1328和U1329)沉积物岩心中底栖有孔虫种属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 me... 为了探索底栖有孔虫壳体同位素特征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中多幕次甲烷渗漏作用的响应,对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5个站位(U1325、U1326、U1327、U1328和U1329)沉积物岩心中底栖有孔虫种属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 mexicana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发现2个种属的壳体碳氧同位素存在较大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32‰^-0.22‰(PDB)和3.4‰~4.91‰(PDB),异常负偏的碳同位素和正偏的氧同位素特征指示了水合物分解释放出的甲烷气体在沉积物中发生厌氧氧化作用(AOM)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底栖有孔虫的壳体同位素特征。5个站位的多个层位中有孔虫壳体异常同位素特征,较好地指示了水合物地质系统的多幕次甲烷渗漏作用,通过与海平面升降对比发现,该多幕次甲烷渗漏作用与10万a尺度的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相一致,很好地印证了间冰期、冰期的交替导致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对于水合物地质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碳同位素负偏 多幕次甲烷渗漏 海平面升降 水合物地质系统
下载PDF
冷泉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回顾与前景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芳 周洋 刘广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综述了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冷泉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成果与应用。冷泉甲烷渗漏环境是区别于一般深海环境的特殊微环境,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深入和设备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冷泉被发现,冷泉底栖有孔虫的研究随之展开。生活在冷... 综述了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冷泉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成果与应用。冷泉甲烷渗漏环境是区别于一般深海环境的特殊微环境,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深入和设备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冷泉被发现,冷泉底栖有孔虫的研究随之展开。生活在冷泉环境下的底栖有孔虫群落尤其适应高有机质、低氧、有甲烷释放的特定环境,并能将水合物甲烷碳同位素值异常低的特性记录下来,与无甲烷渗漏环境相比,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具有更负的δ13 C值,被作为水合物分解释放甲烷事件的记录和解释气候变化的证据之一。我国已在南海北部发现与水合物相关的冷泉并成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碳同位素负偏移 甲烷渗漏环境
下载PDF
神狐海域08CF7岩心沉积物的自生矿物特征及其对甲烷渗漏的指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翰 陈忠 +3 位作者 颜文 王淑红 向荣 刘建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神狐海域是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重点研究区域。为评价该区冷泉活动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情况,利用神狐海域08CF7岩心沉积物,对其自生矿物组成及其碳同位素进行测定,并观察自生矿物形貌特征,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及研究区地质... 神狐海域是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重点研究区域。为评价该区冷泉活动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情况,利用神狐海域08CF7岩心沉积物,对其自生矿物组成及其碳同位素进行测定,并观察自生矿物形貌特征,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及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沉积物中的自生矿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对该区泥火山构造背景下的甲烷渗漏活动及其甲烷厌氧氧化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在08CF7岩心埋深188cm以上和以下的沉积物中,自生矿物的组成、含量和碳同位素值均有明显差异,188cm以下的特殊沉积段可能反映了该区泥火山构造背景,自生碳酸盐矿物属于冷泉成因,其形成指示了海底甲烷渗漏及甲烷厌氧氧化(AOM)过程。进而提出了利用细粒组分的自生矿物及碳同位素组成识别AOM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我国南海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的探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狐海域08CF7站位 自生矿物 天然气水合物 AOM碳同位素 甲烷渗漏 泥火山
下载PDF
南海东沙海域甲烷渗漏活动对不同Fe组分和P形态组成的影响
9
作者 胡钰 刘春阳 +2 位作者 陈庆王 陈琳莹 冯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7,共9页
大陆边缘海底广泛发育甲烷渗漏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区域甚至全球海洋C、S循环,潜在影响深部生物圈的Fe、P等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对甲烷渗漏活动影响Fe-P耦合特征以及P循环的程度了解有限。本研究选取南海东沙海域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冷泉站... 大陆边缘海底广泛发育甲烷渗漏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区域甚至全球海洋C、S循环,潜在影响深部生物圈的Fe、P等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对甲烷渗漏活动影响Fe-P耦合特征以及P循环的程度了解有限。本研究选取南海东沙海域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冷泉站位和临近不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背景站位,分析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不同Fe组分和P形态组成。2个站位对比结果显示,甲烷渗漏活动促使易还原的铁氧化物和磁铁矿含量减少,导致可还原的铁氧化物增多,同时引起铁氧化物吸附的P和自生P含量明显增加。因此,甲烷渗漏活动会显著地影响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形成,进一步影响铁氧化物吸附磷酸盐的丰度,有利于磷灰石等自生磷酸盐沉积。这种不同形态Fe和P对甲烷渗漏活动的响应模式在大陆边缘环境可能普遍存在,影响该环境中Fe、P循环和最终的P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甲烷厌氧氧化 自生沉积 P形态 Fe组分 南海
下载PDF
海洋钻探对甲烷渗漏的影响: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GMGS2-16站位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尉建功 杨胜雄 +3 位作者 梁金强 陆敬安 刘胜旋 张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0,共8页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调查和试开采,但是对水合物开发与海底甲烷渗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本文依托我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2),对GMGS2-16钻孔开展了两次钻后甲烷渗漏调查。第一次使用水下机器人(ROV...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调查和试开采,但是对水合物开发与海底甲烷渗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本文依托我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2),对GMGS2-16钻孔开展了两次钻后甲烷渗漏调查。第一次使用水下机器人(ROV)在该孔开钻之前、钻探过程中及完钻67天内进行了4次海底观察,其中开钻之前未发现海底甲烷渗漏,而在完钻后的两次海底观察中,发现大量气泡从废弃井口冒出。第二次使用船载多波束在该孔完钻18个月后开展水体调查,发现水体中存在火焰状的高回波强度,表明水体中存在气体羽状流,指示海底发生了甲烷渗漏。地震剖面显示该站位水合物赋存层下伏游离气,甲烷渗漏可能是由于钻探打通了海底与该游离气层,形成了甲烷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造成海底甲烷渗漏。多波束水体数据显示甲烷气泡从海底溢出,在海面以下约650m处消失,表明甲烷气体在通过水体的过程中被完全溶解,因此,钻探导致的甲烷渗漏对大气的影响较小。未来随着井壁的坍塌以及水合物在井内的形成,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将会完全关闭,甲烷渗漏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流体运移通道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俊 王淑红 +1 位作者 黄怡 颜文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22,共13页
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单一指标识别甲烷渗漏活动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H4、SO4^2-、Cl^–等离子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浅层沉积物全岩WTOC(W表示质量分数,TO... 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单一指标识别甲烷渗漏活动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H4、SO4^2-、Cl^–等离子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浅层沉积物全岩WTOC(W表示质量分数,TOC表示总有机碳)和WTS(TS表示总硫)之间的相关性及比值;自生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自生矿物重晶石、黄铁矿、自生石膏的δ^34S;有孔虫壳体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δ^13C等。结果表明孔隙水中的CH4、SO4^2浓度及溶解无机碳的碳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识别目前正在发生的甲烷渗漏活动;而沉积物中的WTS、自生矿物的δ^34S、钡含量及其异常峰值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δ^13C等指标的联合使用可以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甲烷渗漏活动。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将孔隙水和沉积物两种介质的多种指标相结合。随着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a、Mg等)和沉积物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V、U等)等研究的发展,甲烷渗漏活动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也将得到拓展,而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联合使用将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及其形成分解过程识别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渗漏 地球化学响应特征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Site 4B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甲烷渗漏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竣雅 邬黛黛 陈雪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8-660,共13页
前人对Site 4B站位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的研究显示该站位历史上可能存在甲烷渗漏事件。为研究该站位的甲烷渗漏历史,分析了Site 4B站位柱状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物中Mg/Ca和Sr/Ca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 前人对Site 4B站位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的研究显示该站位历史上可能存在甲烷渗漏事件。为研究该站位的甲烷渗漏历史,分析了Site 4B站位柱状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物中Mg/Ca和Sr/Ca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Ca、Sr等碳酸盐相关的元素极有可能来自于与甲烷渗漏有关的自生碳酸盐。结合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认为Site 4B站位在15.78 ka B.P.之前泥火山活动造成甲烷渗漏,且甲烷渗漏速率具有增大—减小的周期性变化特点。研究站位在24.15 ka B.P.、27.47 ka B.P.、31.05 ka B.P.具有相对较高的甲烷渗漏速率,且在31.05 ka B.P.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对探明南海北部的甲烷渗漏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自生碳酸盐 Sr/Ca MG/CA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南海甲烷渗漏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南海科学钻探选址的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苗晓明 冯秀丽 +3 位作者 李景瑞 肖倩文 但孝鹏 尉建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77-2895,共19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极具潜力的能源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加强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已成为各国共识。天然气水合物只有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稳定存在,外部环境的变化极容易导致水合物的分解,从而引发海底甲烷渗漏。因此,研究海底甲烷... 天然气水合物是极具潜力的能源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加强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已成为各国共识。天然气水合物只有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稳定存在,外部环境的变化极容易导致水合物的分解,从而引发海底甲烷渗漏。因此,研究海底甲烷渗漏事件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天然实验室。甲烷渗漏活动过程的演化,以及甲烷渗漏自生矿物的成因及其与甲烷活动的关系等作为新兴的事件沉积学课题,在部分研究方向上已取得突出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南海沉积物甲烷渗漏事件研究取得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1)甲烷气体的成因和来源;(2)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多指标识别体系;(3)甲烷渗漏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潜在驱动力,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亮点及局限。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笔者提出了未来具有潜力的研究手段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同时建议将南海琼东南盆地海马冷泉区作为我国大洋钻探船未来在南海的钻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渗漏 氧化还原 碳酸盐 黄铁矿 南海
下载PDF
甲烷渗漏背景下硫酸盐还原对含铁自生矿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贝科奇 许天福 +4 位作者 商松华 魏铭聪 金光荣 曹玉清 田海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海底甲烷渗漏现象广泛分布于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甲烷渗漏区发生的甲烷厌氧氧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不仅控制着甲烷的渗漏,还会促进自生矿物的形成,在铁含量较多的沉积层则呈现为含铁自生矿物的富集。利用低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海底沉积层环... 海底甲烷渗漏现象广泛分布于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甲烷渗漏区发生的甲烷厌氧氧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不仅控制着甲烷的渗漏,还会促进自生矿物的形成,在铁含量较多的沉积层则呈现为含铁自生矿物的富集。利用低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海底沉积层环境,对环境中甲烷-水-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甲烷渗漏环境中硫酸盐还原对含铁自生矿物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溶液中pH、ORP下降,HS^-和HCO_3^-离子浓度上升,指示反应釜内发生了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溶液中总铁含量实验前后减少了约7.5 mg/L,说明存在与铁有关的沉淀作用。扫描电镜观测到较多的铁硫化物及少量铁白云石和菱铁矿沉淀。自生矿物的生成和微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相互影响耦合,可以促进含铁自生矿物的生成。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海底甲烷渗漏区含铁自生矿物的形成以及其水合物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环境 反应釜实验 硫酸盐还原反应 含铁自生矿物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浅表层柱状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对甲烷渗漏活动的指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晓理 刘丽华 +3 位作者 徐行 金光荣 魏雪芹 翟梦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25,共14页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快速响应甲烷渗漏活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记录甲烷渗漏活动特征。对采自南海南部北康盆地的3个重力沉积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BH-H75、BH-H13Y和BH-H61)进行了甲烷浓度、溶解无机碳(DIC)和碳同位...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快速响应甲烷渗漏活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记录甲烷渗漏活动特征。对采自南海南部北康盆地的3个重力沉积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BH-H75、BH-H13Y和BH-H61)进行了甲烷浓度、溶解无机碳(DIC)和碳同位素(δ13CDIC)、阴离子(SO42-、 Cl-)以及主微量元素(Ca^(2+)、 Mg^(2+)、 Sr^(2+)、 Ba^(2+))等地球化学分析。(△DIC+△Ca^(2+)+△Mg^(2+))/△SO42-比率图解与δ13CDIC深度剖面特征揭示了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反应(OSR)和硫酸盐驱动-甲烷厌氧氧化反应(SD-AOM)在不同沉积柱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其中BH-H13Y沉积柱中OSR和SD-AOM共同存在;BHH75沉积柱中OSR占主导;在BH-H61沉积柱中SD-AOM占主导,且其底部可能存在微生物产甲烷作用。硫酸盐浓度线性拟合关系指示BH-H13Y的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的深度约为700 cmbsf。结合SO42-浓度、DIC浓度最大值和δ13CDIC最小值推测BH-H61的SMTZ深度约为480 cmbsf。BH-H61和BH-H13Y沉积柱中,较浅的SMTZ深度、上升的DIC浓度以及强烈负偏的δ13CDIC值指示研究区存在甲烷渗漏活动。此外,在BH-H61和BH-H13Y站位,硫酸盐浓度随深度降低的变化梯度在沉积柱下部较上部陡,指示向上迁移的甲烷通量在时间上逐渐增强。孔隙水中Ca^(2+)、Mg^(2+)、Sr^(2+)浓度以及Mg/Ca、Sr/Ca比值变化特征指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可能有自生高镁方解石矿物生成;而BH-H61站位SMTZ界面以下,孔隙水中Ba^(2+)浓度升高,指示了硫酸钡的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 硫酸盐驱动甲烷厌氧氧化(SD-AOM) 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 甲烷渗漏 北康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沉积物Fe-P-S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甲烷渗漏的指示
16
作者 区相文 邬黛黛 +2 位作者 谢瑞 吴能友 刘丽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10,共15页
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试采的重点区域,在甲烷渗漏过程中会形成黄铁矿和蓝铁矿等具有指示意义的矿物,这些矿物和Fe、P、S等元素密切相关,通过Fe-P-S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该区域的甲烷渗漏对进一步了解南海水合物的成藏状... 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试采的重点区域,在甲烷渗漏过程中会形成黄铁矿和蓝铁矿等具有指示意义的矿物,这些矿物和Fe、P、S等元素密切相关,通过Fe-P-S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该区域的甲烷渗漏对进一步了解南海水合物的成藏状况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ite 2A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微量元素、铁结合磷、自生磷灰石态磷、碳酸盐铁、磁铁矿铁、还原性铁、铬还原硫、硫同位素以及总有机碳(TOC)等数据分析,研究该地区的Fe、P和S等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甲烷渗漏的指示。研究发现,在600 cmbsf(centimeter below sea floor)深度以下的初级生产力水平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升高。在600 cmbsf深度以下,沉积物中可指示黄铁矿的铬还原硫含量增加,其硫同位素明显正偏,说明可能存在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根据沉积物中指示富镁方解石和文石的Mg/Ca和Sr/Ca、与自生碳酸盐有关的Sr/Ti和Ba/Ti均在600 cmbsf出现了峰值,以及铁结合磷和自生磷灰石态磷含量的增加,可推测600 cmbsf左右为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的上界。另外,铁结合磷的含量在SMTZ带明显增加,黄铁矿中的铬还原硫以及δ;S可以指示黄铁矿的含量,从而可以利用不同形态的Fe、P和S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和识别甲烷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古生产力 元素地球化学 甲烷厌氧氧化 神狐海域
下载PDF
太平洋东北部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有孔虫记录甲烷的碳同位素证据
17
作者 T. M. Hill J. P. Kennett +1 位作者 D. L. Valentine 庄畅(译) 《海洋地质》 2010年第1期14-23,共10页
俄勒冈州外海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的发现,为研究甲烷对活体有孔虫生态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机会。2002年在水合物脊南部高点获取一批岩心。样品经保存和染色后用来测定Uvigerina peregrina、Cibicidoidesmckannai和Globobulim... 俄勒冈州外海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的发现,为研究甲烷对活体有孔虫生态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机会。2002年在水合物脊南部高点获取一批岩心。样品经保存和染色后用来测定Uvigerina peregrina、Cibicidoidesmckannai和Globobuliminaauriculata3个底栖有孔虫属种的活体(经染色)和死体的碳同位素(δ13C)组成。有孔虫样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未发现有成岩作用或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的迹象。渗漏区活底栖有孔虫单体记录的乎δ13C值在-0.4%--21.2%0之间,说明受高浓度甲烷碳同位素的影响。渗漏区底栖有孔虫护C平均值(由单体样品计算)范围在-1.28%--5.64%0之间,而背景区(没有甲烷渗漏)的介于-0.81%--0.85%之间。为了解环境因素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的影响,对细菌席和蛤床两种截然不同的甲烷渗漏环境的底栖有孔虫进行研究。细菌席区的有孔虫单体比蛤床区的具有更负的δ13C值。我们解释这种差异是食物来源或共生细菌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结果,通过溶解无机碳(DIC)作用于底栖有孔虫,使其δ13C值负偏移。对比活体和死体底栖有孔虫的δ13C值,并未发现统计上的差异。这说明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未在观测到的同位素组成中起主导作用。然而,少量极度亏损δ13C(〈-12%)的死体底栖有孔虫确实显示了自生碳酸盐岩沉积对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潜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甲烷碳同位素 甲烷渗漏 水合物 证据 东北部 太平洋 自生碳酸盐
下载PDF
挪威中部大陆边缘Nyegga麻坑区CN03麻坑中的甲烷渗漏
18
作者 陈毅凤 Ryo MATSUMOTO Haflidi HAFLIDASON 《海洋地质》 2013年第1期31-31,共1页
位于挪威中部大陆边缘Storegga海底滑坡以北的Nyegga麻坑区有数百个麻坑,CN03麻坑是其中的一个。长为3m的重力柱样14GC和15GC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取自CN03麻坑。虽然这两个柱样的采样位置只相距约50m,但是岩性却迥异。
关键词 大陆边缘 麻坑 甲烷渗漏 挪威 海底滑坡 采样位置 柱样 岩性
下载PDF
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渗漏对氧气和溶解硫化物空间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StefanZimmermann 周立君 《海洋地质动态》 1997年第8期13-15,共3页
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渗漏对氧气和溶解硫化物空间分布的影响StefanZimmermann等控制沉积物—水界面以及沉积物中氧气和其他一些溶解物的通量和分布可有几种途径。包括沿浓度梯度的分子扩散作用(Rasmussan和JΦ... 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渗漏对氧气和溶解硫化物空间分布的影响StefanZimmermann等控制沉积物—水界面以及沉积物中氧气和其他一些溶解物的通量和分布可有几种途径。包括沿浓度梯度的分子扩散作用(Rasmussan和JΦrgensen,1992),生物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沉积物 甲烷渗漏 氧气 溶解硫化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海马冷泉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甲烷渗漏和沉积物来源的指示
20
作者 龙恒叉 席世川 +3 位作者 杨慧良 赵俐红 李金洋 栾振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2024年第6期105-120,共16页
海底甲烷渗漏会对海洋沉积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得甲烷渗漏区沉积物与正常海域沉积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产生明显差异,因此冷泉沉积物是记录海底甲烷渗漏事件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海马”冷泉区ZZY7站位长400 cm的岩芯沉积物研究... 海底甲烷渗漏会对海洋沉积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得甲烷渗漏区沉积物与正常海域沉积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产生明显差异,因此冷泉沉积物是记录海底甲烷渗漏事件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海马”冷泉区ZZY7站位长400 cm的岩芯沉积物研究,对沉积物矿物组成、主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Bayon模型等,结果表明,该站位沉积物矿物种类较多且成因多样:陆源沉积物约占75%,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黏土等;生物及自生矿物沉积物约占25%,主要是文石、方解石、高镁方解石等。通过建立以∑REE、LREE/HREE、δCe、CaO、Mo_(EF)、U_(EF)、碳酸盐矿物百分含量为甲烷渗漏识别的指标体系,识别出4个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并初步推断该站位可能出现4次甲烷渗漏事件(MRE):210~300(MRE1)、170~190(MRE2)、80(MRE3)、10~50 cmbsf(MRE4)。结合研究区沉积物风化指数和甲烷渗漏历史,发现新生代早期地层受钾元素交代造成钾含量高,而研究站沉积物未受成岩作用影响。这一发现对运用“海马”冷泉区沉积物风化指数研究甲烷渗漏历史和渗漏成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SE) 海马冷泉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