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的表象与实质——申丹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宁一中 申丹 《英语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本篇访谈录中,申丹教授就其近年来对西方文论中诸多理论概念的辨析、修正和理论创新做了精彩的阐述,主要涉及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历史化潜能,修辞性方法与认知(建构)方法对"不可靠叙述"... 在本篇访谈录中,申丹教授就其近年来对西方文论中诸多理论概念的辨析、修正和理论创新做了精彩的阐述,主要涉及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历史化潜能,修辞性方法与认知(建构)方法对"不可靠叙述"不同看法之间的关系,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符号理论之关系,"隐性进程""双重叙事进程"等一系列前沿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阐释于学界无疑很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叙事理论 隐含作者 不可靠叙述 隐性进程
下载PDF
论申丹的叙事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06-109,共4页
申丹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叙事学理论研究,通过将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的有机结合,把结构分析与字句解析融于一体,弥补了两种理论在小说分析时的盲区。而她的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研究,在理清线索和辨析关系的同时建立了跨学... 申丹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叙事学理论研究,通过将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的有机结合,把结构分析与字句解析融于一体,弥补了两种理论在小说分析时的盲区。而她的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研究,在理清线索和辨析关系的同时建立了跨学科、跨媒介的视野,对很多为人熟知的成见或定见中的问题与错误进行了重释,修正和完善了当代叙事理论发展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文体学 经典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下载PDF
批判精神与批判艺术的完美结合——评申丹教授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
3
作者 王恩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申丹教授的力作《叙事、文体与潜文本》以客观冷静的眼光透视叙事学相关理论,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定见",对个别理论观点进行修正和发展,并通过"整体细读",对八部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的权威解读提出质疑,或颠覆"定... 申丹教授的力作《叙事、文体与潜文本》以客观冷静的眼光透视叙事学相关理论,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定见",对个别理论观点进行修正和发展,并通过"整体细读",对八部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的权威解读提出质疑,或颠覆"定见",或发前人所未发。该书作者立足文本反思和修正西方叙事学理论观点,其批判精神和严谨的批判态度无论对叙事学还是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在学术创新以及引进、批判和吸收西方学术理论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批判精神 批判艺术 叙事学理论 文体学理论
下载PDF
隐性进程之始末:兼评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竺 《探索与批评》 2022年第1期189-196,共8页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传统始终把故事的情节与人物摆在小说的轴心位置,不管是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情节的因果链条给出的限定(福斯特,1984),还是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对现代展示性情节的补充(Chartman,1978,pp.45-48),都没...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传统始终把故事的情节与人物摆在小说的轴心位置,不管是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情节的因果链条给出的限定(福斯特,1984),还是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对现代展示性情节的补充(Chartman,1978,pp.45-48),都没能逃离通过情节发展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一解释框架。这也因此注定,不少批评家在阐释文学作品时仅能围绕主要情节来挑选细节,而对那些"被选下去"的所谓文本细枝末节的有意或无意忽视,使得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解释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进程 文学作品 双重叙事 《小说面面观》 现代展示 故事与话语 申丹 轴心位置
下载PDF
在扬弃中创新具有中国思维的叙事学理论和实践——评申丹教授新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卓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申丹教授新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以下简称《双重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是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结项成果,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部著作是“世界上首部”对“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 申丹教授新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以下简称《双重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是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结项成果,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部著作是“世界上首部”对“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进行系统理论探讨和文本分析的专著(1)。这部厚重、充满理论创新的作品是申丹长期专注于叙事学理论和实践的系列成果之一,更是她在近10年不断思考和自我扬弃中,挑战传统单一叙事学模式的收获。她创新性地提出“双重叙事进程”、“隐性叙事”等术语和观点,并孜孜不倦地完善、丰富这一理论基础和文本分析实践。这部专著历时地呈现了这一中国学者文学批评创新理论的建构过程以及对经典文本阅读所产生的颠覆性“重构”和“拓展”。毫无疑问,这部新作成为申丹为中国和世界叙事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叙事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叙事学理论 隐性进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申丹 文本分析 自我扬弃
原文传递
理论、方法与实践——评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申丹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是对叙事学批评新方法论——整体细读法的提出与成功实践。整体细读法是将叙事学与文体学、新形式主义细读、文间和文外考察相结合的结果。介绍方法论的同时,申丹还廓清了与该方... 申丹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是对叙事学批评新方法论——整体细读法的提出与成功实践。整体细读法是将叙事学与文体学、新形式主义细读、文间和文外考察相结合的结果。介绍方法论的同时,申丹还廓清了与该方法论相关的一些概念,厘清了一些混乱的观点。通过与多种其他方法相结合,整体细读法进一步消弭了叙事学在阐释具体作品时的软弱感。该著是叙事学学科的里程碑式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叙事学 整体细读法
原文传递
阐释艺术的创新和挑战: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 被引量:9
7
作者 H.波特.阿博特 惠海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56,160,共5页
申丹的新杰作《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从四个方面超出了其采用的形式主义和修辞学派的方法,提供了阐释叙事作品的一种新的框架,使我们得以挖掘情节后面的另一种叙事运动,看到作品更加复杂深刻和更为广阔的... 申丹的新杰作《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从四个方面超出了其采用的形式主义和修辞学派的方法,提供了阐释叙事作品的一种新的框架,使我们得以挖掘情节后面的另一种叙事运动,看到作品更加复杂深刻和更为广阔的意义世界。与此同时,本书对现有批评方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给叙事理论带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 阐释艺术 创新 挑战
原文传递
对《解读叙事》的另一种解读——兼与申丹教授商榷 被引量:4
8
作者 申屠云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93,共11页
J.希利斯·米勒在《解读叙事》中阐述的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包含两个核心观点:(1)事物或事物的原因非理性可知;(2)语言具有隐喻性质。本文依据这两点指出,米勒的叙事理论旨在对叙事学进行本体(存在)层面的讨论,从而一方面纠正了申丹教... J.希利斯·米勒在《解读叙事》中阐述的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包含两个核心观点:(1)事物或事物的原因非理性可知;(2)语言具有隐喻性质。本文依据这两点指出,米勒的叙事理论旨在对叙事学进行本体(存在)层面的讨论,从而一方面纠正了申丹教授对该书的一些“误读”,另一方面提出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的互补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虚构的和谐关系,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客观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叙事》 申丹 解构主义叙事理论 米勒 结构主义叙事学 文学翻译
原文传递
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序言 被引量:2
9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王彦兴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2,共4页
申丹的《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有力地提出了一套关于叙事进程的新理论,其严谨的论证令人信服,回应了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对仅关注情节发展的传统做法提出质疑,揭示出在显性情节和潜藏在表层文本后面的"隐性进程&q... 申丹的《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有力地提出了一套关于叙事进程的新理论,其严谨的论证令人信服,回应了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对仅关注情节发展的传统做法提出质疑,揭示出在显性情节和潜藏在表层文本后面的"隐性进程"之间通常存在着某种反讽性差异,并通过六篇叙事文本的阐释实践加以佐证。本书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修辞性叙事学一脉相承,但大大拓展了其研究范畴。对隐性进程的发掘还可以使读者认识到,某些小说(如曼斯菲尔德的《苍蝇》)真正的道德寓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以往批评家的公认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隐性进程反讽性差异 拓展修辞研究 不同道德寓意
原文传递
试析斯宾塞《仙后》第一卷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10
作者 马睿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期195-198,共4页
埃德蒙·斯宾塞的《仙后》是一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长篇叙事史诗。本文中,笔者采用申丹教授的双重叙事进程和隐性进程理论来解析该作品的第一卷。研究发现,斯宾塞《仙后》第一卷中存在齐头并进的两股叙事暗流,一股是以乌娜为... 埃德蒙·斯宾塞的《仙后》是一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长篇叙事史诗。本文中,笔者采用申丹教授的双重叙事进程和隐性进程理论来解析该作品的第一卷。研究发现,斯宾塞《仙后》第一卷中存在齐头并进的两股叙事暗流,一股是以乌娜为叙事主线的叙事进程,另一股是以红十字骑士为主要人物的叙事线路。在这两条叙事进程中,以乌娜为主的叙事进程为该作品的“隐性进程”,而以红十字骑士为主的叙事进程则是该作品的显性情节。显性情节和隐性进程相互补充,将斯宾塞在《仙后》第一卷中的主题意义凸显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蒙·斯宾塞 《仙后》第一卷 申丹 双重叙事进程 隐性进程
下载PDF
叙事理论的中国声音——《双重叙事进程研究》叙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中强 唐伟胜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申丹教授的学术力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是国内外学界首部对“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进行系统理论探讨和文本分析的专著。“双重叙事进程”理论挑战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叙事学传统,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重... 申丹教授的学术力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是国内外学界首部对“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进行系统理论探讨和文本分析的专著。“双重叙事进程”理论挑战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叙事学传统,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文本分析提供了新的路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是中国学者在叙事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发出的理论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进程 叙事学理论
下载PDF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最有名且最具争议性的短篇之一。本文在叙事学著名学者兰瑟和申丹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进行反思。兰瑟认为该故事是女性主义的典型之作,而申丹主要从其反讽艺术中推导出该故事的保守...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最有名且最具争议性的短篇之一。本文在叙事学著名学者兰瑟和申丹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进行反思。兰瑟认为该故事是女性主义的典型之作,而申丹主要从其反讽艺术中推导出该故事的保守倾向。本文认为该故事是肖邦对女性主义、艺术成就、经济独立、伦理道德多种需求交织平衡的产物。多种需求之间的碰撞成就了她叙事策略上的审美张力,使女性主义的幽灵戴着传统伦理面具游荡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女性主义 苏珊·兰瑟 申丹
下载PDF
再谈聚焦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小莉 《英语研究》 2016年第2期24-33,共10页
本文主要讨论热奈特、米克·巴尔、里蒙·凯南和申丹的聚焦概念。通过对他们的聚焦概念的对比,试图探讨这几位叙事学家的聚焦概念的异同、各自的优点及其概念中的不合理之处。在聚焦概念的发展中,热奈特自然功不可没,而三位... 本文主要讨论热奈特、米克·巴尔、里蒙·凯南和申丹的聚焦概念。通过对他们的聚焦概念的对比,试图探讨这几位叙事学家的聚焦概念的异同、各自的优点及其概念中的不合理之处。在聚焦概念的发展中,热奈特自然功不可没,而三位女叙述学家虽均受到热奈特影响,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无论是发展也好,是误读也好,她们对聚焦概念的讨论的确是丰富了叙述学的理论,解决了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 热奈特 米克·巴尔 里蒙·凯南 申丹
下载PDF
当看者被看——图析“视角”
14
作者 王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在热奈特对聚焦模式的分析与申丹等人对视角探讨的基础上,受查特曼叙述交流图的启发,绘出了叙述过程中诸要素图谱,分析了叙述交流中各组成要素的复杂关系。文章通过图例这一直观而清晰的方式,解析了居于叙述过程中心的"视角&qu... 本文在热奈特对聚焦模式的分析与申丹等人对视角探讨的基础上,受查特曼叙述交流图的启发,绘出了叙述过程中诸要素图谱,分析了叙述交流中各组成要素的复杂关系。文章通过图例这一直观而清晰的方式,解析了居于叙述过程中心的"视角"概念,指出视角是一种分层关系。叙述者将目光凝聚到故事层上,产生了热奈特所分析的三种聚焦。这样,由作者、叙述者、人物与聚焦对象诸要素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却又错综复杂的看与被看的叙述交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奈特 申丹 叙事学 图例 视角
下载PDF
西方与中国:叙事学本土化反思
15
作者 王瑛 陈妙云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申丹等的《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一书反映了西方叙事学的全貌和最新进展,填补了我国叙事学研究基本停留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阐释和批评实践方面的不足。在国内介绍叙事学的专著中首次对跨学科和跨媒介叙事进行探讨,并对西方叙事学... 申丹等的《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一书反映了西方叙事学的全貌和最新进展,填补了我国叙事学研究基本停留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阐释和批评实践方面的不足。在国内介绍叙事学的专著中首次对跨学科和跨媒介叙事进行探讨,并对西方叙事学在一些概念上存在模糊、观念上存在混乱的现象进行了清理,提出建设性意见,表现出鲜明的中西比较视野和历史意识,引发了笔者对西方叙事学本土化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本土化 申丹
下载PDF
《我弥留之际》中的聚焦叙事解读
16
作者 朱淑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4-59,共6页
叙事解读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及语言选择方面的技巧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推崇,... 叙事解读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及语言选择方面的技巧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推崇,其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对聚焦叙事手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对热拉尔·热奈特和申丹两位学者聚焦叙事的分析可以发现,福克纳在这部小说中运用几种叙事方法——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以及内外聚焦叙事,深刻而全面地刻画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意识活动以及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 热拉尔·热奈特 申丹 聚焦叙事
下载PDF
小说《奥法内利大厅》中的叙事视角
17
作者 张楚薇 《艺术家》 2023年第8期158-160,共3页
叙述视角(点)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时的立场和聚焦点来区分。叙事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两类。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了解过去,预知未... 叙述视角(点)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时的立场和聚焦点来区分。叙事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两类。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了解过去,预知未来。作品中的故事、场景等均处于他掌控之下、调度之中,他还可以随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限制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无法纵观全局。在划分视角类型时,笔者引用申丹对叙事视角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 叙述者 限制视角 全知视角 全知全能 申丹 聚焦点
下载PDF
积微成著 积重流长——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中载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由北京大学申丹、王邦维任总主编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举全国一百五十余位老中青三代学者之力,历经四年,于2015年9月出版,全书共六卷七册:"外国诗歌与戏剧研究""外国小说研究""外国文学流派研究"... 由北京大学申丹、王邦维任总主编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举全国一百五十余位老中青三代学者之力,历经四年,于2015年9月出版,全书共六卷七册:"外国诗歌与戏剧研究""外国小说研究""外国文学流派研究""外国文学史研究""外国文论研究""外国文学译介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口述史"。此外,还有"外国文学研究数据库",以板块形式,搜集了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相关的珍贵资料和信息。这是建国以来对外国文学研究做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梳理和考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 申丹 王邦维
原文传递
融合、修正与超越——《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评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江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55,160,共7页
申丹教授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一书不仅阐明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对照与互补的关系,而且廓清了一些长期困扰叙事学界的核心概念。基于其创造性的"整体细读"法,此书著者对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的"... 申丹教授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一书不仅阐明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对照与互补的关系,而且廓清了一些长期困扰叙事学界的核心概念。基于其创造性的"整体细读"法,此书著者对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的"潜文本"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本文将分别介绍各章的主要内容,归纳评介其特点,并阐述其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叙事学 整体细读 潜文本
原文传递
超越经典与后经典之争——国际学术视野下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
20
作者 金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9,共10页
申丹教授在“隐性进程”理论基础上,通过融合理论与实践,并结合其在叙事学、文体学与翻译领域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建构了“双重叙事进程”理论模式,实现了理论范式与批评实践的双重演进,超越了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围绕“诗学”与“语... 申丹教授在“隐性进程”理论基础上,通过融合理论与实践,并结合其在叙事学、文体学与翻译领域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建构了“双重叙事进程”理论模式,实现了理论范式与批评实践的双重演进,超越了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围绕“诗学”与“语境”展开的论争。在其最新力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一书中,申丹教授选取欧美近百年来的经典短篇小说作为分析实例,兼顾情节发展与隐性进程两个表意轨道,阐述“隐性进程”与情节之间的互动关系,突破叙事研究的单向维度,揭示“双重叙事进程”对作品认知重构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该理论模式的建立挑战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叙事学传统,极大地丰富了经典叙事诗学的理论范畴,同时为后经典叙事学提供了新的阐释工具,从而实现了经典与后经典的融合,不仅为全球叙事学领域做出重大理论贡献,更彰显了国际学术视野下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进程理论 经典与后经典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