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效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1
作者 蔡华淋 张嘉艺 +1 位作者 齐亮 林小燕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715,共8页
采用电子束焊接将IC10与GH4169异种高温合金进行连接,结合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焊接接头硬度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由柱状晶及胞状组织构成,焊态焊缝... 采用电子束焊接将IC10与GH4169异种高温合金进行连接,结合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焊接接头硬度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由柱状晶及胞状组织构成,焊态焊缝中存在Laves相和NbC两类第二相。时效处理并未对接头宏观形貌产生影响,两侧母材区晶粒也未发生明显粗化。在不同时效工艺下,GH4169母材区及焊缝区显微硬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IC10母材显微硬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时效处理使得IC10母材区晶界处出现了链状分布的析出相,GH4169母材及焊缝区出现了γ′/γ″相以及δ/η相。凝固过程中的元素富集和偏析使得时效处理后的焊缝区γ′/γ″相的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10/GH4169电子束焊接接头 时效工艺 显微硬度 析出相
下载PDF
TC2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婧 赵子华 +2 位作者 聂宝华 郑志腾 张峥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75,共7页
采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20 k Hz),研究TC2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超高周疲劳性能与断裂机理。结果表明,TC2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要远低于母材的疲劳性能。在短寿命阶段,电子束焊接接头和母材的疲劳裂纹均在表面萌生;当寿... 采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20 k Hz),研究TC2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超高周疲劳性能与断裂机理。结果表明,TC2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要远低于母材的疲劳性能。在短寿命阶段,电子束焊接接头和母材的疲劳裂纹均在表面萌生;当寿命增大时,两者疲劳裂纹的萌生位置均由表面转向内部,母材的疲劳裂纹主要萌生于内部显微组织,而电子束焊接接头疲劳裂纹主要萌生于内部焊接气孔缺陷。当寿命较长时,疲劳源区会出现"鱼眼"形貌特征,源区附近有白色颗粒状细晶区,即细晶区(Fine granular area,FGA),其应力强度因子在2.90~3.33 MPa·m1/2,与疲劳寿命没有直接关系,可以认为是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此外,基于AKINIWA小裂纹扩展理论,定量分析气孔尺寸与TC21焊接接头疲劳极限、疲劳应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21钛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超高周疲劳 气孔尺寸
下载PDF
GH80A镍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宏 李久楷 +1 位作者 刘永杰 王清远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8-195,共8页
随着镍合金电子束焊接在工业中的大量应用,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关键长寿命服役设备中的使用,有必要对镍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属性和断裂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作者利用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试验机进行疲劳试验,获得... 随着镍合金电子束焊接在工业中的大量应用,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关键长寿命服役设备中的使用,有必要对镍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属性和断裂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作者利用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试验机进行疲劳试验,获得了母材和焊接接头的应力–寿命(S–N)曲线和疲劳断口,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疲劳断口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确定了母材和焊接接头在不同应力幅下的疲劳裂纹萌生区和扩展区,分析了裂纹萌生区位置与应力幅的关系。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了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微裂纹位置与大小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从现有的试验和模拟结果可以得到:1)母材和电子束焊接接头应力–寿命(S–N)曲线分布趋势一致,但焊接接头疲劳强度要低于母材,在靠近107周次时,两者疲劳强度差距最小;2)在高应力幅(低周疲劳寿命阶段),母材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均起源于试件表面并且都是多点萌生断裂,焊接接头疲劳断口位置位于焊接熔合区或热影响区;3)在低应力幅(高周疲劳寿命阶段),疲劳裂纹在试件次表面萌生,焊接接头疲劳断口位于热影响区或焊接母材靠近热影响区;4)通过有限元模拟发现微裂纹的存在有利于裂纹的扩展。在拉应力作用下,横向微裂纹更优于纵向微裂纹沿着应力方向进行裂纹扩展;随着微裂纹尺寸增大,微裂纹间更易于相互贯通,形成更长的裂纹,从而降低了材料的疲劳性能。综上可知,电子束焊接仅仅影响材料的疲劳强度。疲劳断裂机理和母材一致都为穿晶解理断裂,疲劳裂纹萌生区域位置也和母材一样都受应力幅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80A 电子束焊接接头 旋转弯曲疲劳 热影响区 有限元
下载PDF
添加纯钛夹层对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贺飞 李士一 雷家峰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7期82-85,共4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强韧性匹配,研究了添加纯钛夹层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对添加不同纯钛夹层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硬度、拉伸性能、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进行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优化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强韧性匹配,研究了添加纯钛夹层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对添加不同纯钛夹层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硬度、拉伸性能、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纯钛夹层对焊缝显微组织形态无明显影响;焊缝熔合区中部硬度存在低谷,而硬度在热影响区则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纯钛夹层 强韧性匹配
下载PDF
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娟 刘海燕 《工程与试验》 2017年第2期17-20,35,共5页
研究了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性能和疲劳断口的金相组织,得到TA15钛合金棒状母材和2种电子束焊接接头的中值疲劳寿命,计算得到了电子束焊接接头99%可靠度和95%置信度水平上的安全疲劳寿命,分析了断口金相组织结构对疲劳性... 研究了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性能和疲劳断口的金相组织,得到TA15钛合金棒状母材和2种电子束焊接接头的中值疲劳寿命,计算得到了电子束焊接接头99%可靠度和95%置信度水平上的安全疲劳寿命,分析了断口金相组织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对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疲劳寿命 金相组织
下载PDF
TC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高周疲劳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心怡 刘福林 +1 位作者 刘永杰 王清远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电子束焊接构件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位,其需要满足长寿命与高可靠性的设计要求.针对TC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获得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性能,同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微观观察,探明焊接接头的... 电子束焊接构件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位,其需要满足长寿命与高可靠性的设计要求.针对TC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获得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性能,同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微观观察,探明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结果表明,TC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在10~7周次的疲劳强度为450 MPa,约为母材强度的81%,试样失效位置均位于焊缝区;试样表面最大应力与内部气孔缺陷处应力集中形成竞争机制,在10~5~10~7周次内,裂纹萌生于内部气孔,在10~7周次后,裂纹萌生于试件表面;试样断口显示出明显的穿晶断裂区和沿晶断裂区,疲劳寿命随沿晶断裂区的应力强度因子下降而增加;气孔面积及真实应力为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气孔处应力强度因子与疲劳寿命呈线性下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高周疲劳 疲劳寿命 气孔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粉末冶金Ti_(2)AlNb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尹续臣 陈志勇 +4 位作者 王清江 刘建荣 李文辉 邓浩 罗恒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93-2300,共8页
研究了焊态和退火处理态粉末冶金Ti_(2)AlNb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焊态下熔合区为单一B2相,由粗大的柱状晶和等轴晶组成。经800~900℃焊后退火处理后,熔合区B2相内析出板条O相,形成O+B2相两相结构,随着退... 研究了焊态和退火处理态粉末冶金Ti_(2)AlNb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焊态下熔合区为单一B2相,由粗大的柱状晶和等轴晶组成。经800~900℃焊后退火处理后,熔合区B2相内析出板条O相,形成O+B2相两相结构,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熔合区内O相尺寸增加,O相体积分数变化不大。焊接接头中熔合区显微硬度高于母材,焊后退火处理后,熔合区显微硬度升高,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熔合区显微硬度逐渐降低。焊态下,焊接接头表现出较高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塑性,但在650℃高温拉伸时,焊接接头试样在未达屈服点时即在熔合区发生脆性断裂。经焊后退火处理,焊接接头室温拉伸强度和塑性略有降低,高温拉伸强度和塑性均显著改善,高温抗拉伸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Ti_(2)AlNb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退火处理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TC18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DFR常规及腐蚀疲劳对比研究(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韩鹏 毛智勇 +2 位作者 余伟 王西昌 付鹏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13-216,共4页
通过对TC18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在常规和3.5%NaCl水溶液腐蚀环境下的DFR腐蚀疲劳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计算得到在常规环境下TC18钛合金焊接件的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为725 MPa,其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为554 MPa,在腐蚀环境下,疲劳额定强... 通过对TC18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在常规和3.5%NaCl水溶液腐蚀环境下的DFR腐蚀疲劳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计算得到在常规环境下TC18钛合金焊接件的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为725 MPa,其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为554 MPa,在腐蚀环境下,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下降23.6%。断口分析表明,疲劳断口有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3部分组成。疲劳寿命越长,裂纹扩展段也越长,裂纹扩展的条纹越细。在腐蚀疲劳条件下,同时有多条疲劳裂纹形成,并沿垂直于拉应力方向扩展,疲劳断口呈现多平面特征。断口表面可以发现较多的盐颗粒,说明在腐蚀溶液的作用下,盐溶液沿着疲劳裂纹的渗透性很强,在疲劳裂纹带上可以发现很多网状的盐颗粒,对TC18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8钛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 腐蚀疲劳
原文传递
TA12改进型钛合金电子束焊接头性能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任萍 张炳海 +1 位作者 崔泽君 董丰波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对TA12合金进行了焊接,试样表面成型性良好。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和疲劳试验等方法,对获得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电子束焊焊接TA12改进型合金,焊缝区以马氏体为主,焊接接头有很好的机械性...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对TA12合金进行了焊接,试样表面成型性良好。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和疲劳试验等方法,对获得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电子束焊焊接TA12改进型合金,焊缝区以马氏体为主,焊接接头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达到作为焊接结构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2改进型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下载PDF
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亚娟 蒋军亮 刘海燕 《结构强度研究》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研究了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性能和疲劳断口的金相组织。得到TA15钛合金棒状母材和2种电子束焊接接头的中值疲劳寿命,计算得到了电子束焊接接头99%可靠度和95%置信度水平上的安全疲劳寿命,分析了断口金相组织结构对... 研究了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性能和疲劳断口的金相组织。得到TA15钛合金棒状母材和2种电子束焊接接头的中值疲劳寿命,计算得到了电子束焊接接头99%可靠度和95%置信度水平上的安全疲劳寿命,分析了断口金相组织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对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电子束焊接接头 疲劳寿命 金相组织
原文传递
Fatigue behavior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based on infrared thermography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宏伟 崔泽琴 +2 位作者 王文先 许并社 许海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595-2602,共8页
Fatigue behavior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undergoing cyclic loading was investigat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mperature evolution throughout a fatigue process was presented and the mechan... Fatigue behavior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undergoing cyclic loading was investigat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mperature evolution throughout a fatigue process was presented and the mechanism of heat generationwas discussed. Fatigue limit of the welded joint was predicted and the fatigue damage was also assessed based ontheev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and hotspot zone on the specimen surfaceduring fatigue tests. The presented results show that infrared thermography can not onlyquicklypredict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the welded joint, but also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evolution of fatigue damage in real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fatigue limit agrees well with the conventionalS-N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v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and hotspot zone on the specimen surface can be an effectivefatigue damage indicatorfor effectiveevaluationof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fatigue behavior infrared thermography
下载PDF
Electron beam welding of 304 stainless steel to QCr0.8 copper alloy with copper filler wire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秉刚 赵健 +1 位作者 李晓鹏 冯吉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4059-4066,共8页
Electron beam welding (EBW) of 304 stainless steel to QCr0.8 copper alloy with copper filler wire was carried out.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tensile ... Electron beam welding (EBW) of 304 stainless steel to QCr0.8 copper alloy with copper filler wire was carried out.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joints, an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beam current of 30 mA, welding speed of 100 mm/min, wire feed rate of 1 m/min and beam offset of-0.3 mm.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optimum joi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eld is mainly composed of dendriticαphase with little globularεphase, and copper inhomogeneity only occurs at the top of the fusion zone. In addition, a melted region without mixing exists near the weld junction of copper side. This region with a coarser grain size is the weakest section of the joi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wel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pper content in solid solution. 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joint is 27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 stainless steel QCr0.8 copper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ing dissimilar joi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