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电还原制乙醇催化体系与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挺 章文文 +2 位作者 毛庆 吕丽 刘长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68,共11页
利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CO_(2)RR)技术可将CO_(2)直接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当前缓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CO_(2)RR产物中,乙醇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经济附加值,但由于基元过程复杂且易受传质与副产析氢的影... 利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CO_(2)RR)技术可将CO_(2)直接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当前缓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CO_(2)RR产物中,乙醇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经济附加值,但由于基元过程复杂且易受传质与副产析氢的影响,该过程常常伴随高过电位、低反应速率等系列问题。为此,重点介绍利用体系耦合的“过程串联”,活性位点耦合的“反应串联”,以及凸显“电子效应”、“应变效应”和“限域效应”的“反应协同”进行CO_(2)RR制乙醇催化体系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电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串联催化”和“协同催化”是当前电催化体系设计的两种主要策略;在不同的电催化策略下,基于机理的催化材料设计是CO_(2)RR制乙醇过程活性提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还原 串联催化 协同催化 催化 乙醇
下载PDF
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示踪单原子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严靖 倪嘉琪 +2 位作者 孙宏丽 苏陈良 刘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2-52,共21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子催化CO_(2)RR的动态演变过程提供了有利方法.本文总结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催化CO_(2)RR研究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化学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表面增强机制;详细探讨了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原子级金属催化剂催化CO_(2)/CORR反应动态演变过程的关键作用;简述了原位红外谱图确定界面水的相关信息以及电极局部pH值的定量方法.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加深了对CO_(2)RR反应机制的理解,揭示了催化剂结构、电解质种类、分子吸附方式等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规律.尽管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电催化CO_(2)RR的复杂性,学者对该反应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和深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下:(1)精准辨识CO_(2)RR关键中间体/生成物.特别是当中间体/生成物的特征峰与其他峰重叠时,精准识别相关特征峰将极具挑战.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原位光谱技术分辨率;另一方面,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为中间体/生成物混合特征峰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有效方案,此类算法能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光谱中特征信息的智能、精准提取;(2)深入解析CO_(2)RR机理和复杂的反应路径.目前,研究者尚难以通过直接实验手段明确CO_(2)RR路径.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是明确CO_(2)RR中间体和反应途径的可行方案,能够进一步指导反应条件优化和催化剂结构设计;(3)建立工况下的原位CO_(2)RR机理研究方案.膜电极组件(MEA)电解槽通过使用膜直接连接阴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阳极,有效解决了H型反应器的局限性,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然而,基于MEA的工况条件CO_(2)RR机制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需要开发工况条件下的原位电化学光谱技术,以探究三相界面分子尺度关键中间体/生成物动态演变,并建立工况条件的CO_(2)RR催化构效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工况下的选择性、转化效率,以及实现更高价值的多碳产品的规模生产,并进一步指导高效反应器设计.综上,本文详细综述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化学CO_(2)RR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电催化CO_(2)RR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原位红外光谱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催化CO_(2)RR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还原 单原子催化剂 化学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 反应动态演变过程 界面水
下载PDF
碱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位下影响单分散铜氮掺杂碳材料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的机理研究
3
作者 赵刚 张国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0-108,I0093-I0102,I0118,共20页
单分散铜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类很有希望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然而,铜位点周围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复杂环境阻碍了人们对该体系机理的全面认识以及在机理基础上的系统性优化.本文建立了一个电双层模型来研究在有外加电位条件下碱金属阳离... 单分散铜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类很有希望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然而,铜位点周围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复杂环境阻碍了人们对该体系机理的全面认识以及在机理基础上的系统性优化.本文建立了一个电双层模型来研究在有外加电位条件下碱金属阳离子对单分散铜氮掺杂碳催化剂表面二氧化碳电还原的影响.巨正则系综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相对标准氢电极电势1.2 V的条件下,水合钠离子促进了CO_(2)在Cu位点上的电吸附,使其形成弯曲的二氧化碳负离子;而在足够负的电势条件下,CO_(2)的电吸附(Cu+CO_(2)+e-→Cu-CO_(2)-)而非羧基形成步骤,是钠离子协助下CO_(2)还原为CO反应的决速步.此外,铜与带负电的羧基结合形成类似碳酸氢根的结构,或得益于单价Cu的d10电子构型.研究表明,碱金属阳离子在单分散铜氮掺杂碳上二氧化碳电还原的早期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恒电势条件的模拟对理解反应机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效应 二氧化碳电还原 势方法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充分稳定和暴露的铜基异质结实现CO_(2)高效电还原制乙醇
4
作者 蒋兴星 赵雨昕 +5 位作者 孔艳 孙建桔 冯上照 胡琪 杨恒攀 何传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16-225,共10页
二氧化碳(CO_(2))虽然被视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温室气体,但也是储量最丰富的碳资源,对其进行转化和利用将对社会环境和能源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电化学还原CO_(2)(CO_(2)RR)不仅转化效率高,而且成本较低,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在众多催化剂中,... 二氧化碳(CO_(2))虽然被视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温室气体,但也是储量最丰富的碳资源,对其进行转化和利用将对社会环境和能源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电化学还原CO_(2)(CO_(2)RR)不仅转化效率高,而且成本较低,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在众多催化剂中,廉价易得的铜基催化剂被认为是电化学催化还原CO_(2)生成高附加值产物的理想催化剂之一,其中铜氧化物的存在是CO_(2)RR生成高附加值产物的关键.然而,CO_(2)RR过程是在负电位下进行的,当施加电位低于‒0.1 VRHE时,铜氧化物很容易被还原为金属态铜.因此,催化剂稳定氧化态铜的能力在保持连续、高效和稳定的CO_(2)RR产多碳产物性能中至关重要.本文将简单的O_(2)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合成了多孔碳纳米纤维负载的Cu/Cu_(x)O异质结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催化CO_(2)RR的性能.在静电纺丝过程中,Cu-ZIF-8前驱体的加入使得热处理后的原丝纤维中形成了丰富的网络贯穿多孔结构,该结构有效地实现了铜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随后,通过O_(2)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碳纳米纤维中构建了大量的开放介孔,为CO_(2)的吸附和反应提供了有利环境,并使Cu/Cu_(x)O异质结位点暴露于反应界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400 mA cm^(‒2)电流密度下,独特的Cu/Cu_(x)O异质结活性位点电催化还原CO_(2)生成乙醇的法拉第效率可达70.7%,该性能优于未经O_(2)等离子体处理的多孔铜纳米纤维.此外,高暴露的Cu/Cu_(x)O异质结活性位点显著地增加实际参与反应的活性位点数量,经计算Cu/Cu_(x)O异质结CO_(2)RR产乙醇的质量活性高达8.4 A mg^(‒1),是目前报道生产乙醇的较高质量活性.多孔碳纳米纤维衬底不仅具有协同电子输运能力,而且在CO_(2)RR测试中施加的负电压有助于维持Cu/Cu_(x)O异质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在高电流密度下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催化稳定性.此外,本文利用原位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有限元模拟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等方法深入研究了Cu/Cu_(x)O异质结的催化机理.原位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实了在CO_(2)RR过程中Cu_(x)O的动态稳定状态以及关键信号*CO和C‒C键的存在;理论计算表明,Cu/Cu_(x)O异质结的存在促进了关键中间体*CO的溢流,降低了C‒C耦合过程的反应能垒,从而提高了还原产物乙醇的产率.综上,本文成功地在多孔铜纳米纤维中引入氧化物物种,并优化了纤维孔结构.其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催化还原CO_(2)性能,可高选择性生成乙醇,其独特的多孔碳纤维结构充分暴露了活性位点,实现了较高的质量活性.本文所采用的催化剂组分和微观结构的调控策略为提升电催化中催化剂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还原 Cu/Cu_(x)O异质结 开口孔结构 质量活性 乙醇
下载PDF
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对重金属废水的电还原强化处理性能
5
作者 王红波 龙娟 +4 位作者 姜全英 宋钰莹 马晓洁 孙璇 高常飞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O)、铁粉(Fe-Fe_(3)O_(4))和二氧化铅(PbO_(2))制备合成多晶催化剂,利用水溶性纸(WSP)辅助催化剂负载导电基表面,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电导性的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并将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膜生物反应... 采用氧化石墨烯(GO)、铁粉(Fe-Fe_(3)O_(4))和二氧化铅(PbO_(2))制备合成多晶催化剂,利用水溶性纸(WSP)辅助催化剂负载导电基表面,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电导性的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并将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膜生物反应器耦合系统(MFC-MBR)阴极电极膜,开展含铜/镍重金属废水电还原强化处理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具有低还原电位及低欧姆电阻特性(还原电位和内阻仅为0.12 V和1.38Ω);形态学表征证实,膜面负载催化剂均匀,高活性催化界面有利于重金属电还原过程。WSP多晶催化复合膜辅助MFC-MBR系统开展废水处理,Cu(Ⅱ)去除效率高于90%,Ni(Ⅱ)去除率在99%以上;铜镍混合废水中Cu(Ⅱ)、Ni(Ⅱ)同步去除率分别达到97.63%、93.18%。本研究表明,采用WSP多晶催化复合膜辅助MFC-MBR耦合系统处理重金属废水,可实现重金属电还原强化脱除,具有高效率低运行成本优势,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化学 多晶催化复合膜 电还原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酪氨酸在电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在食品中的测定
6
作者 邓培红 宋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基于电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ERGO/GCE)构建了一种灵敏的酪氨酸(Tyr)伏安传感器,研究了Tyr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 mol/L硫酸溶液中,与裸GCE相比,Tyr的氧化峰电流在ERGO/GCE上显著增加,表明ERGO对Tyr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 基于电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ERGO/GCE)构建了一种灵敏的酪氨酸(Tyr)伏安传感器,研究了Tyr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 mol/L硫酸溶液中,与裸GCE相比,Tyr的氧化峰电流在ERGO/GCE上显著增加,表明ERGO对Tyr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Tyr的校准曲线在0.2-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9),检测限(LOD)为0.06μmol/L (S/N=3)。此外,ERGO/GCE对Tyr的测定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应用于食品中Tyr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电还原 酪氨酸 伏安法测定
下载PDF
铜纤维毡的模板-热还原法制备及二氧化碳电还原性能
7
作者 张璐 沈子千 +3 位作者 王若珊 宋苗 兰帅 申偲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为了研究人工碳纳米材料模板对铜纤维毡制备及结构的影响,应用模板-热还原法,以3种碳材料为模板,通过优化前驱体中CuCl_(2)·2H_(2)O与模板的质量比尝试制备铜纤维毡。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试样的... 为了研究人工碳纳米材料模板对铜纤维毡制备及结构的影响,应用模板-热还原法,以3种碳材料为模板,通过优化前驱体中CuCl_(2)·2H_(2)O与模板的质量比尝试制备铜纤维毡。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试样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石墨烯可发挥模板作用,得到橙红色厘米级铜纤维毡,铜纤维毡中铜纤维的直径约5μm,且铜纤维表面分布亚微米级台阶。将铜纤维毡制成自支撑电极,应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评价了铜纤维毡的CO_(2)电化学还原性能。相对于泡沫铜,铜纤维毡作为CO_(2)电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展现了对甲酸生成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纤维毡 模板-热还原 石墨烯 二氧化碳电还原性能
下载PDF
电还原氮气合成绿氨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亚飞 徐良晨 +2 位作者 姚向昱 闫霆 潘卫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15-17,共3页
通过回顾电化学氮还原(NRR)向绿色氨合成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从传统的哈伯-博施法向新型氨合成方法转变的必要性,并对各种已被探索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估。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电化学氮氧还原的低速率和低选择性仍然是大规模工业应用... 通过回顾电化学氮还原(NRR)向绿色氨合成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从传统的哈伯-博施法向新型氨合成方法转变的必要性,并对各种已被探索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估。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电化学氮氧还原的低速率和低选择性仍然是大规模工业应用面临的挑战。通过开发氮气吸附强,还原活性高及有效抑制氢演化的催化剂,未来可能会突破这些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还原 氮气 绿氨 催化剂
下载PDF
铜基、钯基催化剂电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罗婷 《环境保护前沿》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造成CO2的大量排放,而CO2作为温室气体,会对气候造成严重的变化;电化学CO2还原(CO2ER)技术对CO2进行回收有较大优势,经研究表明许多材料在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方面具有独特优...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造成CO2的大量排放,而CO2作为温室气体,会对气候造成严重的变化;电化学CO2还原(CO2ER)技术对CO2进行回收有较大优势,经研究表明许多材料在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为电催化剂可被分为几类,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聚合物/团块、酶和有机分子。电催化生成的低碳燃料包括CO、HCOOH、CH2O、CH4、H2C2O4、C2H4、CH3OH、CH3CH2OH等等。铜(Cu)基催化剂是一类能够以较高效率将CO2直接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如碳氢化合物)的催化剂,因而是ERC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近年来,Pd基材料在CO2还原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优势,不仅能够在一定的负电位区间高效地还原CO2生成CO。特别是相关Pd合金催化剂还可以在接近平衡电位下高选择性地还原CO2生成甲酸/甲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电还原 催化剂 Pd基催化剂 Cu基催化剂 Pd合金催化剂
下载PDF
液态金属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蒋昕皓 张承龙 +3 位作者 王瑞雪 马恩 陈胜文 张西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40,共12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燃料的重度依赖导致全球大气中的CO_(2)浓度逐年上涨,已经引起了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和海水酸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当前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现阶段,针对CO_(2)的...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燃料的重度依赖导致全球大气中的CO_(2)浓度逐年上涨,已经引起了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和海水酸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当前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现阶段,针对CO_(2)的减排问题有捕获封存和资源化利用两个方向,而其中CO_(2)的资源化化学利用备受关注,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各种还原催化剂,其中液态合金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碳还原领域的新兴材料,它避免了传统固态催化剂容易产生催化点位结焦而导致失活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液态金属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的应用和作用机理,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液态金属 催化还原
下载PDF
铜对银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毛俊鑫 王礼泷 +1 位作者 王文 郑文凤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5-57,60,共4页
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有望实现温室气体的转化和回收,同时也能生成一些如甲醇、乙醇等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经济性产物。不仅如此,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也可以实现碳循环,以达成我国制定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电催化... 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有望实现温室气体的转化和回收,同时也能生成一些如甲醇、乙醇等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经济性产物。不仅如此,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也可以实现碳循环,以达成我国制定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相比于光催化以及光电混合催化而言,具有能耗低、不限场地、反应条件简单的优势,但同时其对催化剂的性能要求较高。本文比较了Cu-Ag合金与Ag单质催化性能上的差异,对相关催化剂的研究做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银基催化剂 催化还原
下载PDF
硝基苯在离子液体BMimBF_4-H_2O中的电还原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淳安 陈松 +1 位作者 褚有群 毛信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5-580,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H_2O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实验表明,在BMimBF_4中,随着硝基苯和水的浓度变化,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位和峰电流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H_2O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实验表明,在BMimBF_4中,随着硝基苯和水的浓度变化,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位和峰电流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子8电子3步骤电化学过程,第一步反应为准可逆单分子单电子转移步骤,产生阴离子自由基,第二步为2电子转移步骤,并伴有随后的双分子不可逆自由基偶合化学反应,主要产物为氧化偶氮苯,第三步是2电子转移产生偶氮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离子液体 电还原
下载PDF
Cu(II)在对甲苯磺酸铜+DMSO中的电还原 被引量:26
13
作者 宋继国 宋化灿 +1 位作者 杨绮琴 许遵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制备了对甲苯磺酸铜并首次用于电化学实验.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曲线测定表明,对甲苯磺酸铜结晶容易脱除全部结晶水,无水盐在空气中不潮解.用循环伏安曲线、计时电流曲线和恒电流电解后的电位-时间曲线研究Cu(Ⅱ)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 制备了对甲苯磺酸铜并首次用于电化学实验.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曲线测定表明,对甲苯磺酸铜结晶容易脱除全部结晶水,无水盐在空气中不潮解.用循环伏安曲线、计时电流曲线和恒电流电解后的电位-时间曲线研究Cu(Ⅱ)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电还原.结果表明,Cu(II)电还原为Cu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是可逆过程.测定了Cu(II)在DMSO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苯磺酸酮 DMSO Cu(Ⅱ) 电还原 扩散系数
下载PDF
硝基苯的电还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马淳安 张文魁 +3 位作者 黄辉 甘永平 刘美星 童少平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采用准稳态极化、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等测试方法,对H2SO4 溶液中硝基苯的电还原特性进行研究,评价了硝基苯在Cu 、Cu_Hg 和Cu_Ni 电极的电还原反应活性,研究了硝基苯电还原为PAP的中间步骤,并对反... 采用准稳态极化、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等测试方法,对H2SO4 溶液中硝基苯的电还原特性进行研究,评价了硝基苯在Cu 、Cu_Hg 和Cu_Ni 电极的电还原反应活性,研究了硝基苯电还原为PAP的中间步骤,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硝基苯在酸性介质中的电还原反应存在中间步骤,并伴有反应物吸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电还原 化学特性 还原 对氨基苯酚
下载PDF
硝基苯在离子液体EMimBF_4中的选择性电还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松 马淳安 +1 位作者 褚有群 毛信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35-1939,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EMimBF4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选择性电还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子八电子三步骤电化学过程:第一步反应为准可逆单电子转移步骤,产生阴离子自由基;第二步...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EMimBF4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选择性电还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子八电子三步骤电化学过程:第一步反应为准可逆单电子转移步骤,产生阴离子自由基;第二步为二电子转移步骤,并伴有随后的双分子不可逆自由基偶合反应和快速质子化及脱水反应,主要产物为氧化偶氮苯;第三步是二电子转移产生偶氮苯的过程.通过控制电位,可以选择性地合成氧化偶氮苯和偶氮苯;在EMimBF4中,硝基苯和水的浓度变化对电化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EMimBF4 电还原 绿色化学 选择性
下载PDF
香豆素在离子液体(BMIMBF_4)中的电还原行为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欢 薛腾 +2 位作者 张爱健 张丽 陆嘉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5-1137,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umarin at GC electrode in 1-n-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BMIMBF4)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is reported.Coumarin exhibits a one-electron,irreversible reduction t...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umarin at GC electrode in 1-n-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BMIMBF4)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is reported.Coumarin exhibits a one-electron,irreversible reduction to caroanion radical,and the latter species undergoes fast dimerization to dihydrodimer.The influences of scan rat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is diffusion controlled.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of coumarin in BMIMBF4 from Chronocoulometry is 5.066×10-7 cm2/s. Furthermore,the influences of water and substituting group during the electroreduction are discussed. These preliminary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show encouraging results for the use of ionic liquids in a 'green' electr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电还原 香豆素
下载PDF
Co_3O_4纳米片的制备及对H_2O_2电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魁 杨帆 +3 位作者 闫鹏 曹殿学 殷金玲 王贵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通过恒电势电沉积和加热处理在泡沫镍基体上制备了Co3O4纳米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线性伏安... 通过恒电势电沉积和加热处理在泡沫镍基体上制备了Co3O4纳米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线性伏安扫描和计时电流技术研究了Co3O4纳米片电极对H2O2的电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3.0 mol/L KOH和0.4 mol/L H2O2溶液中,当电压为-0.4 V(vs.Ag/AgCl)时,线性伏安扫描电流密度达到-0.386 A/cm2,在1000 s测试时间内,计时电流密度衰减很小,表明Co3O4纳米片电极对H2O2具有很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纳米片 沉积 过氧化氢 电还原
下载PDF
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文英 高廷耀 +1 位作者 周荣丰 马鲁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烷烃和部分氯代芳烃...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烷烃和部分氯代芳烃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氯代芳烃不易在铜电极上被直接还原.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废水 循环伏安法 电还原特性 催化铁内解法
下载PDF
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亚甲基蓝的电还原反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雪琳 宋立国 +2 位作者 李关宾 唐元锋 奚正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9-93,共5页
用极谱法研究亚甲基蓝(MB)的电极吸附过程早有报道.近几年,用光谱电化学法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又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但在光透薄层电极上,由于光程太短,测试溶液浓度较高,导致亚甲基蓝发生聚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测定.为此本文利用特制的... 用极谱法研究亚甲基蓝(MB)的电极吸附过程早有报道.近几年,用光谱电化学法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又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但在光透薄层电极上,由于光程太短,测试溶液浓度较高,导致亚甲基蓝发生聚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测定.为此本文利用特制的比色皿型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在低浓度条件下研究其在SnO_2镀膜玻璃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化学 亚甲基蓝 电还原反应
下载PDF
mCMC-PEG-CS双极膜在电还原制备巯基乙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妮娜 陈日耀 +2 位作者 郑曦 陈晓 陈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8-584,共7页
以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乙二醇(PEG)共混物为阳膜,以戊二醛改性壳聚糖(CS)和聚乙二醇共混物为阴膜,制备了mCMC-PEG-CS双极膜,并将其用作电解还原制备巯基乙酸(TGA)电解槽中阴阳两室间的隔膜.以硫代硫酸钠法合成的巯基乙酸(TGA... 以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乙二醇(PEG)共混物为阳膜,以戊二醛改性壳聚糖(CS)和聚乙二醇共混物为阴膜,制备了mCMC-PEG-CS双极膜,并将其用作电解还原制备巯基乙酸(TGA)电解槽中阴阳两室间的隔膜.以硫代硫酸钠法合成的巯基乙酸(TGA)和二硫代二乙酸(DTDGA)混合物为原料,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及电解电流密度对电还原DTDGA制备TGA的生成量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TGA初始合成质量分数为2.79%,电流密度为10mA/cm2,35℃电解时,阴极室电还原产物巯基乙酸的电流效率为74.69%,电解过程中的平均电流效率为54.02%.与传统的金属还原法还原DTDGA制备的TGA相比,不仅避免了昂贵的金属还原剂锌的消耗,而且消除了反应副产物锌泥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C-PEG-CS双极膜 巯基乙酸(TGA) 电还原 二硫代二乙酸(DTDG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