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画境艺术
1
作者 陈莉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中国诗情画意的古典美学传统源远流长,迟子建承袭了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对意境的追求,将绘画技艺理念嫁接到文学创作中。作者在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呈现了一种水墨画般简约隽永的画境艺术,以设色、写意、空白三种绘画表现手法为切入点... 中国诗情画意的古典美学传统源远流长,迟子建承袭了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对意境的追求,将绘画技艺理念嫁接到文学创作中。作者在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呈现了一种水墨画般简约隽永的画境艺术,以设色、写意、空白三种绘画表现手法为切入点,阐释出《额尔古纳河右岸》所展现出的视觉美、笔法美、布局美,挖掘小说画境艺术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画境艺术 审美意义
下载PDF
以宋代山水画境构建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分析
2
作者 熊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0169-0172,共4页
宋代山水画重写实,重质趣。在山水中寄托自己的情趣。达到了客体自然再现到主题精神表现的统一。从宋代山水画境构图出发对新中式风格室内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外师造化”是画家体悟大自然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运... 宋代山水画重写实,重质趣。在山水中寄托自己的情趣。达到了客体自然再现到主题精神表现的统一。从宋代山水画境构图出发对新中式风格室内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外师造化”是画家体悟大自然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不仅能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能够让室内装修更加具有特色,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在此次分析中,作者以“一念之间”茶庄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宋代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及意境营造手法出发对其展开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理念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山水画境 新中式 室内设计
下载PDF
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 被引量:81
3
作者 孙筱祥 《风景园林》 2013年第6期26-33,共8页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在这类显贵园林中...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在这类显贵园林中,有些文化不高的园主,也常常聘请一些有地位,或出身寒微的文人、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园林 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 写意 意境 画境 生境 中国古典园林
下载PDF
元四家的诗境与画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素美 杨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6,共7页
论述了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诗境与画境交融、一致的特点,指出元四家诗境与画境都形成了高远、淡远、清新的美学境界,但他们诗境画境中各自又有异于其他三人的艺术特点,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艺术丰富了元代文人画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 元四家 诗境 画境
下载PDF
李琼久画意画境谈 被引量:3
5
作者 税海模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1-75,共5页
美术大师与一般画家的区别 ,不仅在其笔墨、线条、色彩与构图上 ,而是更深层次、更内在地表现在画意、画境上 .嘉州画派创始人李琼久先生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都有深刻的画意与深邃的画境 ,都饱涵着画家的生命体验、情感抒发与哲... 美术大师与一般画家的区别 ,不仅在其笔墨、线条、色彩与构图上 ,而是更深层次、更内在地表现在画意、画境上 .嘉州画派创始人李琼久先生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都有深刻的画意与深邃的画境 ,都饱涵着画家的生命体验、情感抒发与哲理感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琼久 画意 画境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下载PDF
画工妙笔绘佳境——谈中国古诗词中画境的创造技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红梅 王圣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诗中有画”,是苏轼以其艺术家的慧眼,对王维诗的独到发现。然而,这并不是王维诗所独有的,当我们反复吟读无数古代富有画意的诗篇时,就会发现“诗中有画”是古代诗词所特有的艺术特征之一。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诗画技法,丰富多样,不一而足... “诗中有画”,是苏轼以其艺术家的慧眼,对王维诗的独到发现。然而,这并不是王维诗所独有的,当我们反复吟读无数古代富有画意的诗篇时,就会发现“诗中有画”是古代诗词所特有的艺术特征之一。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诗画技法,丰富多样,不一而足,本文旨在探索个中奥妙,彰显其艺术创造的奇异之处,从古代诗词的优秀文学遗产中不断获得真切而丰富的艺术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画境 创造技法
下载PDF
略论姑苏园林画境构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林娣 《艺苑》 2012年第5期6-13,共8页
本文试论姑苏园林画境构成三要素:借鉴山水画"散点透视"法,构成动态连续的风景画面;采用绘画"虚白意蕴",使其举目入画;叠山、垒石以土石为皴擦,成为立体的画。
关键词 姑苏园林 画境 散点透视 留虚 皴擦
下载PDF
论秦观词中的画境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巧灵 《湘南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5-38,共4页
秦观的词具有独特的绘画美学特征。秦词中的画是一种由"线"的勾勒和"点"的泼洒构成的写意画,其凄清淡雅的色调美、烟水迷离的意境美以及画面的流动美,体现了秦观柔婉、幽微的词人之心。
关键词 秦观 画境
下载PDF
潘天寿的绘画境界及其美学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洋 《美术大观》 2011年第5期68-69,共2页
潘天寿是中国现代最为著名的学者型画家之一。所谓学者型画家,按照马鸿增先生认为:"是在中国特别丰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艺术现象,其根本在于将画事视为学术。"学者型画家的特点是:既精于论著,又精于绘画,对理论考虑多,善于总结,两... 潘天寿是中国现代最为著名的学者型画家之一。所谓学者型画家,按照马鸿增先生认为:"是在中国特别丰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艺术现象,其根本在于将画事视为学术。"学者型画家的特点是:既精于论著,又精于绘画,对理论考虑多,善于总结,两翼之间的互动关系很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美学思想 画境 中国现代 学者型 艺术现象 文化土壤 画家
下载PDF
诗境画境禅境——漫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一莉 《美术大观》 2006年第12期59-,共1页
  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是传统中国文化作用的结果,是自然与人格完美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哲学内涵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的一些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山水"一...   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是传统中国文化作用的结果,是自然与人格完美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哲学内涵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的一些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山水"一词,它迥异于西方的"风景","风景"是山川、河流、树木、屋舍等物象在画面上客观科学的再现,而"山水"不仅是客观物象的再现,更是中国人一种情思、一种观念的表达,是再现画家的内心所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画境 山水画家 意境 诗境 禅境
下载PDF
走入画境——再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晓娅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0年第1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济南的冬天 画境 雪落
下载PDF
品评《渔庄秋霁图》“高逸”的笔墨画境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立红 《美术大观》 2014年第5期33-33,共1页
倪瓒是元代文人画家的典型代表,为著名"元四家"之一。他提出"逸笔""逸气"之说的艺术主张被视为文人画审美品评的标准。他开创了与宋代院体画精工细密不同的疏简高逸的文人画新风格,丰富发展了传统山水画... 倪瓒是元代文人画家的典型代表,为著名"元四家"之一。他提出"逸笔""逸气"之说的艺术主张被视为文人画审美品评的标准。他开创了与宋代院体画精工细密不同的疏简高逸的文人画新风格,丰富发展了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程式,对后世的绘画发展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高逸 画境特征
下载PDF
中国绘画风格史中的两次变局与画境转换——兼谈美术教育中的文化结构培育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97,共4页
魏晋隋唐与两宋绘画风格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向、元代文人画兴起对两宋写实主义的反拨是中国绘画风格史上的两次重大变局。本文把以两次风格之变与当时的文化思想之变联系考察,以画境转换为考察的切入点,对当代美术教育中切实加强... 魏晋隋唐与两宋绘画风格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向、元代文人画兴起对两宋写实主义的反拨是中国绘画风格史上的两次重大变局。本文把以两次风格之变与当时的文化思想之变联系考察,以画境转换为考察的切入点,对当代美术教育中切实加强文化结构培养体系构建给与关切,其中理学对两宋和元代绘画之影响的观点是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风格史 变局 画境转换 文化结构
下载PDF
环境艺术之美——画境 意境 化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后华 杨中贵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6-58,共3页
环境艺术美学形态是当代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持续有效的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环境艺术美学的基本类型,从发展过程入手,论述其内涵、表现形式以及手法特性,探索了现代环境艺术美学形态的建构以及基本方法。
关键词 环境艺术 画境 意境 化境
下载PDF
文心画境——解读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海涛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3-64,共2页
本文从儒、道、释的影响,经营位置与构图形式,散点透视与出移景换,六法论与中国园林艺术等四个方面,分析研究我国的传统园林建造手法和过程,分析其中体现着的诗情画意。让人们从一个新角度进行园林审美,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研究的新论点。
关键词 园林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 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 建造 中国传统 六法论 画境 构图形式
下载PDF
题画诗:诗人对画境的点醒与延伸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淑芳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题画诗的作者往往从多种角度营构艺术形象,以丰富画面的审美蕴涵。题画诗由艺术的审美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艺术真昧的追求,字里行间时时闪烁着艺术与哲理的智慧之光。诗画各以自身为审美主体,又各以对方为审美客体,主... 题画诗的作者往往从多种角度营构艺术形象,以丰富画面的审美蕴涵。题画诗由艺术的审美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艺术真昧的追求,字里行间时时闪烁着艺术与哲理的智慧之光。诗画各以自身为审美主体,又各以对方为审美客体,主体观照客体,同时又通过客体观照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画境 点醒 延伸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画境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涛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2期38-39,共2页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创造手法上,还是审美标准上,都与中国山水画画理相通,在造园构景时借鉴了很多山水画理论,从虚实相济、山水开合、以小见大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画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山水画 画境
下载PDF
徜徉于唐风古韵感受书香与画境——评兰翠教授《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
18
作者 孙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0,共1页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其中,唐诗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受世人关注的对象,古往今来,品评研究者众多,但兰翠教授的《唐...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其中,唐诗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受世人关注的对象,古往今来,品评研究者众多,但兰翠教授的《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齐鲁书社2009年4月出版)从唐诗与书画关系的视角来解读唐诗却给人以另辟蹊径之感,整部著作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融合,是成熟的研究者对唐风古韵的深刻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唐诗 唐风 书画 古韵 教授 中国古典文学 画境
下载PDF
平远画境下的乡村风貌控制--以嘉兴“秀水新区”县域风貌区规划设计为例
19
作者 陈坚 俞钦濛 翁圣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8-112,共5页
概述了传统山水画中“平远”画境的研究,并以嘉兴油车港-王江泾“秀水新区”县域风貌区为例,探讨了基于平远视角下的江南乡居环境景观营造。规划以传统山水画《水村图》之平远意境为基础,总结出属于场地的设计语汇与艺术表现手法,通过... 概述了传统山水画中“平远”画境的研究,并以嘉兴油车港-王江泾“秀水新区”县域风貌区为例,探讨了基于平远视角下的江南乡居环境景观营造。规划以传统山水画《水村图》之平远意境为基础,总结出属于场地的设计语汇与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提取“幽”“迷”“阔”“逸”“潜”的平远意向特色,以画境转译进行空间布局和风景营造。最后“由画入景,以景为画”,通过核心节点的方式搭建场地风貌视景框架,为样板区打造一张具有辨识度的金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平远画境 乡村风貌控制 秀水新区
下载PDF
元太宗时期大蒙古国对汉地治理中的“画境”制度
20
作者 屈文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7,共11页
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期曾在汉地实行“画境之制”。该制度开始于金朝灭亡之际,因为对农耕区的忽必分封方案被否决而推行。画境之制将原金朝地区分为十“道”,每道均设大达鲁花赤,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监临本道内军政民政事务的次... 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期曾在汉地实行“画境之制”。该制度开始于金朝灭亡之际,因为对农耕区的忽必分封方案被否决而推行。画境之制将原金朝地区分为十“道”,每道均设大达鲁花赤,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监临本道内军政民政事务的次第展开和行政体制的建构及趋于稳定;该制度源自于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政权的政治实践,与汉地的制度传统没有关系。画境之制与元朝总管府路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但随着路府州县临民体系的实行和定制而最终在第四代大汗宪宗时期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太宗窝阔台 画境之制 大达鲁花赤 总管府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