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2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珍稀鹤类长疟原虫流行情况研究
1
作者 蒋鹏 郑常明 +8 位作者 姜瑞婕 杜余礼 卢岩 刘燕 张增帅 赵京 孙冬婷 赵素芬 贾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3,共7页
2017—2021年,收集5家饲养单位12种圈养珍稀鹤类的284份样品进行血孢子虫病的流行调查。采用血孢子虫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套式PCR检测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血孢子虫基因序列与已知长疟原虫(Plasmodium elongatum)DENVID02进化支... 2017—2021年,收集5家饲养单位12种圈养珍稀鹤类的284份样品进行血孢子虫病的流行调查。采用血孢子虫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套式PCR检测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血孢子虫基因序列与已知长疟原虫(Plasmodium elongatum)DENVID02进化支匹配度达到100%;结合虫体形态学,确定该寄生虫所属类群为长疟原虫。长疟原虫在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头鹤(G.monacha)、灰鹤(G.grus)和白枕鹤(Antigone vipio)6种鹤类中被检出,检出率为8.45%(24/284)。此外,感染长疟原虫DENVID02进化支的鹤类个体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感染个体均未采取防治措施。在跟踪监测中,发现病原体在鹤类体内消失或呈跨年度携带现象,推测鹤类可能对长疟原虫DENVID02具有先天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鹤类 疟原虫 流行 疾病防控
下载PDF
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原虫几丁质酶基因的遗传特性分析
2
作者 张曼 沈海默 +1 位作者 陈绅波 陈军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明确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原虫几丁质酶(Plasmodium vivax chitinase,PvCHT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探究PvCHT1基因的地理差异,为我国间日疟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缅边境地区(云南腾冲)、中国内陆地区(安徽合肥、河南郑州)PvCHT... 目的明确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原虫几丁质酶(Plasmodium vivax chitinase,PvCHT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探究PvCHT1基因的地理差异,为我国间日疟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缅边境地区(云南腾冲)、中国内陆地区(安徽合肥、河南郑州)PvCHT1基因序列,同时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下载获取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PvCHT1基因序列。采用MEGA、DnaSP、KaKs_Calculator、Arlequin、STRUCTURE和NETWORK软件,分别对所有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基因进化、遗传分化、种群结构和单倍型网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中缅边境地区(6条)、中国内陆地区(10条)PvCHT1基因序列16条,从NCBI下载其他11个国家的PvCHT1基因序列551条。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中缅边境地区的PvCHT1基因有25个多态位点,其中16个为非同义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E617D(占31.57%)和I272M(占31.04%);中缅边境地区的PvCHT1基因核苷酸多样性(π=0.00079)略高于中国内陆地区(π=0.00071)和缅甸(π=0.00075)。基因进化分析显示,中缅边境PvCHT1基因的中性检验(Tajima’s D)值<0,非同义替换与同义替换之比(Ka/Ks)>1。遗传分化分析显示,中缅边境地区PvCHT1基因与中国内陆之间的近交系数(FST)为0.31,与缅甸的FST为-0.05,与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之间的范围为0.04~0.15,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之间的FST范围为0.24~0.56。种群结构分析显示,所有种群结构的最佳组数为7,其中,中缅边境种群由K1~K6组分构成,以K5为主。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存在4个单倍型地理集群,除中国内陆和墨西哥外,其他国家均共享单倍型H5。结论中缅边境地区PvCHT1基因高度保守,提示其可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靶标;PvCHT1基因在不同种群中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因此在设计疫苗时应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PvCHT1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中缅边境
下载PDF
改进单克隆抗体-ELISA用于检测红细胞内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琪 杨仲炎 +4 位作者 张炜琪 李菊林 罗国湘 王丽琴 顾亚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0-42,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以兔抗食蟹猴疟原虫多克隆抗体包被,二株单克隆抗体混合进行反应的多抗-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人体红细胞内间日疟原虫抗原的方法。间日疟样本(镜检确诊)测定符含率为94.3%(83/88);正常样本测定符合率为96.1%(123/128... 本文介绍一种以兔抗食蟹猴疟原虫多克隆抗体包被,二株单克隆抗体混合进行反应的多抗-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人体红细胞内间日疟原虫抗原的方法。间日疟样本(镜检确诊)测定符含率为94.3%(83/88);正常样本测定符合率为96.1%(123/128)。测定敏感度超过1个疟原虫/10~5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单克隆抗体 食蟹猴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抗血清效价 疟原虫抗原 红内期 符合率 可溶性抗原 正常样本
下载PDF
疟原虫的抗药性与抗疟药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德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355-361,共7页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抗疟药 抗药性 抗性程度 恶性疟原虫 合理 推荐剂量 卵形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血药浓度
下载PDF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疟原虫的检验”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婷 尚智 +1 位作者 朱阳阳 谈珍妮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传统的寄生虫学检验由于受到场地、标本和安全因素的限制,一些观察和实验操作很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文章以“疟原虫的检验”为例,将虚拟仿真平台融入实验教学,设置研究组和对照... 传统的寄生虫学检验由于受到场地、标本和安全因素的限制,一些观察和实验操作很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文章以“疟原虫的检验”为例,将虚拟仿真平台融入实验教学,设置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自主评价、实验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效果。研究表明,“虚实结合”的实验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寄生虫学检验 实验教学 疟原虫的检验
下载PDF
是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还是灵长类疟原虫?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徽 朱淮民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5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和灵长类的诺氏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十分相似,仅靠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虽然诺氏疟原虫感染人的病例少有报道,但并不应忽视。利用分子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种疟原虫基因组内相对保守的序列,设...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和灵长类的诺氏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十分相似,仅靠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虽然诺氏疟原虫感染人的病例少有报道,但并不应忽视。利用分子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种疟原虫基因组内相对保守的序列,设计特异性核酸序列进行鉴定,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 灵长类疟原虫 诺氏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感染
下载PDF
髓系细胞缺失ATG5对疟原虫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李秀秀 高源利 +4 位作者 范永玲 刘太平 郭帅 方佳芩 徐文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7-782,796,共7页
目的研究髓系细胞缺失ATG5对疟原虫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髓系细胞特异缺失ATG5的条件敲除小鼠,在其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P.yoelii)17XNL自愈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再次感染该虫株,观察其原... 目的研究髓系细胞缺失ATG5对疟原虫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髓系细胞特异缺失ATG5的条件敲除小鼠,在其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P.yoelii)17XNL自愈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再次感染该虫株,观察其原虫率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细胞ATG5条件缺失感染自愈小鼠疟原虫特异性免疫记忆CD4^(+)T细胞频率和数量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髓系细胞ATG5条件缺失实验小鼠(ATG5^(f/f)-LysM cre^(+))。与对照组(ATG5^(f/f)-LysM cre^(-))相比,初次感染P.y 17XNL的实验组小鼠(ATG5^(f/f)-LysM cre^(+))原虫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ATG5^(f/f)-LysM cre^(-))。在上述感染小鼠自愈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再次感染P.y 17XNL,结果发现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与初次感染相比,均显著降低,且所有感染小鼠在攻击后6~8 d内完全清除体内疟原虫。流式检测后发现,ATG5^(f/f)-LysM cre^(+)与ATGf/f-LysM cre^(-)小鼠感染自愈后3个月或6个月,其脾脏疟原虫特异性免疫记忆CD4^(+)T细胞频率和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y 17XNL感染自愈小鼠可以有效诱导宿主免疫记忆,但髓系细胞缺失ATG5不影响疟原虫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记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17XNL 髓系细胞 ATG5 疟原虫特异性CD4+T细胞 免疫记忆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丁旭 聂丹丹 +4 位作者 孙玉 孙舒 闫聪 姜佳颖 罗雁非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研究利用SN/T 4793—2017国境口岸疟原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特异基因引物探针和自行设计的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特异基因引物探针,对37个疟原虫样本进行鉴定,并建立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 本研究利用SN/T 4793—2017国境口岸疟原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特异基因引物探针和自行设计的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特异基因引物探针,对37个疟原虫样本进行鉴定,并建立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引物探针,优化检测方法,验证其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为口岸实验室检测机构提供节省人力及试剂成本的便捷准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双重实时荧光PCR
下载PDF
鸟疟原虫一新种──竹鸡疟原虫的记述(孢子纲:疟原虫科)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建成 黄道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85-390,共6页
本文描述采自粤北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a的一种小型疟原虫,该虫与近似种海南联核疟原虫P.juxtanucleare甚接近,但存在显著的差别,经鉴定为诺维虫亚属Novyella中一新种,即竹鸡疟... 本文描述采自粤北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a的一种小型疟原虫,该虫与近似种海南联核疟原虫P.juxtanucleare甚接近,但存在显著的差别,经鉴定为诺维虫亚属Novyella中一新种,即竹鸡疟原虫Plasmodium(Novyella)bambusicola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寄生虫学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纲 疟原虫 疟原虫 新种 灰鸡疟原虫
下载PDF
套式PCR扩增特定SSU rRNA基因片段检测四川疟原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素华 刘佩娜 +2 位作者 朱声华 刘庆 陈建平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用套式 PCR系统诊断、鉴别人体疟原虫感染。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SSUr RNA)基因为靶基因 ,选用 1对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和 4对种特异性引物 ,建立套式 PCR扩增系统并用于四川省疟疾病人血样的检测。结果从间日疟原... 目的用套式 PCR系统诊断、鉴别人体疟原虫感染。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SSUr RNA)基因为靶基因 ,选用 1对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和 4对种特异性引物 ,建立套式 PCR扩增系统并用于四川省疟疾病人血样的检测。结果从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 1 0 4 bp、1 0 2 bp和 1 1 5bp预期大小的特定扩增带。61份血样检测结果与镜检的间日疟阳性符合率为 1 0 0 %。并查出镜检漏诊的 2例 P.v.和 P.m.的混合感染及 1例 P.v.、P.f.和 P.m.的混合感染病例。结论本系统特异、灵敏、稳定、简便 ,可在诊断疟疾的同时判定混合感染 ,故对疟疾的诊断、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疫情监控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疟疾 卵形疟原虫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小亚单位核糖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1例
11
作者 文静 郭明权 +2 位作者 张蓓 张腾飞 戚伟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3100-3102,共3页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导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汗等症状是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伴肝、脾肿大和贫血等[1]。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导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汗等症状是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伴肝、脾肿大和贫血等[1]。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恶性疟患者发热不规则,病死率较高,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蔓延,感染人数众多。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导致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自身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相比普通人群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如果合并其他感染或病症,则可能延长病程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病例少见,且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对于疟原虫是否具有易感性[2],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疟疾临床症状易混淆,所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后不能忽略疟疾这一重要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治。为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疟疾的认识,现将本院2021年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合疟原虫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情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疟原虫 疟疾
下载PDF
PCR检测食蟹猴疟原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贤铮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捷的PCR检测食蟹猴疟原虫(P.C)的方法。方法 检测样品来自人工接种感染P.C的阳性猴血膜及滤纸血斑。根据P.C 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P.C特异引物Pc1和Pc3,用PCR常规操作对P.C DNA模板扩增。同时用多对间日...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捷的PCR检测食蟹猴疟原虫(P.C)的方法。方法 检测样品来自人工接种感染P.C的阳性猴血膜及滤纸血斑。根据P.C 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P.C特异引物Pc1和Pc3,用PCR常规操作对P.C DNA模板扩增。同时用多对间日疟原虫(P.V)特异引物对照比较。结果 从 P.C血样中扩增出 425bp特定扩增带,而P.V红内期和子孢子、恶性疟原虫、伯氏疟原虫、人基因组DNA和健康猴血均未见扩增带;敏感度可检测 1.68 ×10-6的原虫感染水平。同时发现P.C对多对 P.V特异引物均出现阳性扩增带,以往一直未被注意。结论 该方法检测 P.C特异、敏感和简捷,提供了鉴别 P.V与 P.C的准确诊断。建议在 PCR的P.V引物设计和特异性的检测过程,把应用P.C DNA检测列为常规对照,以提高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疟疾 疟原虫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疟原虫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琳琳 苏文芳 +2 位作者 陈源清 邱晓丹 陈爱静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期85-86,F0003,共3页
疟疾是目前世界上除艾滋病和结核以外最严重的传染病,发病人数多,病死率约0.2%。疟疾以蚊虫为传播媒介,在非洲、东南亚等高发地区控制疟疾,防护是关键,感染主要以间日疟原虫为主,其次为恶性疟原虫。疟疾在我国福建省疫情控制较好... 疟疾是目前世界上除艾滋病和结核以外最严重的传染病,发病人数多,病死率约0.2%。疟疾以蚊虫为传播媒介,在非洲、东南亚等高发地区控制疟疾,防护是关键,感染主要以间日疟原虫为主,其次为恶性疟原虫。疟疾在我国福建省疫情控制较好,较罕见,但今年来有上升。我院检验科近20年以来发现第1例疟原虫感染,现将患者的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感染病例 控制疟疾 恶性疟原虫 疟原虫感染 发病人数 传播媒介 高发地区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P.y 17XL感染小鼠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特征分析
14
作者 吕荫宜 吴双 +3 位作者 田爽 廖国艳 杜云婷 陈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疟原虫感染过程中表达谱变化特征。方法建立P.y 17XL感染BALB/c鼠疟模型,计数红细胞感染率,记录生存率;使用RNA-seq方法确认P.y 17XL感染的BALB/c小鼠lncRNA的差异表达谱。GO和KEGG分析以阐明lncRNAs在...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疟原虫感染过程中表达谱变化特征。方法建立P.y 17XL感染BALB/c鼠疟模型,计数红细胞感染率,记录生存率;使用RNA-seq方法确认P.y 17XL感染的BALB/c小鼠lncRNA的差异表达谱。GO和KEGG分析以阐明lncRNAs在疟疾感染过程中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P.y 17XL感染BALB/c小鼠脾脏中lncRNAs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132个lncRNAs表达上调,159个lncRNAs表达下调。通过GO和KEGG分析发现,明显差异表达的lncRNAs包括3个已知和9个新发现的优势lncRNAs,即ENSMUST00000146154.1、ENSMUST00000181191.1、ENSMUST00000202081.1、LNC_000258、LNC_000871、LNC_000962、LNC_002093、LNC_004354、LNC_006284、LNC_004518、LNC_004350和LNC_003730均与疟疾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结论P.y 17XL感染改变了宿主lncRNAs的表达谱,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通过lncRNAs调控了抗疟疾免疫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与宿主细胞之间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信号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LF-RPA检测方法研究
15
作者 高璟瑜 李秋阳 +2 位作者 姚瑶 谢远红 刘艳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93-196,209,共5页
本研究根据恶性疟原虫18S rD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与侧流层析(lateral flow,LF)相结合的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本... 本研究根据恶性疟原虫18S rD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与侧流层析(lateral flow,LF)相结合的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在39℃恒温条件下15 min内有效检测出恶性疟原虫DNA,特异性好,与其他传染病病原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6.54×10^(2)copies/反应,显著高于普通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恶性疟原虫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侧流层析 传染病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研究及前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慰祖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66-68,共3页
本世纪初至今,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研究经历了几个重要转折和研究发展的历程。本文综述了人间日疟原虫及相关种的研究状况,并对间日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中的主要障碍作了讨论。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的回顾疟原虫红内期的体外培养始... 本世纪初至今,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研究经历了几个重要转折和研究发展的历程。本文综述了人间日疟原虫及相关种的研究状况,并对间日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中的主要障碍作了讨论。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的回顾疟原虫红内期的体外培养始于本世纪初,Bass等[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疟原虫红内期
下载PDF
食蟹猴疟原虫和猪尾猴疟原虫红外期的研究
17
作者 江静波 梁东升 +2 位作者 黄建成 何建国 廖家遗 《武夷科学》 1992年第1期1-6,405,共7页
本文以具"复发"特性的食蟹猴疟原虫巴氏亚种(Plasmodium cynomolgi bastianellii)子孢子人工感染4只猕猴(Macaca mulatta)和无"复发"特性的猪尾猴疟原虫(P.inui)子孢子人工感染3只猕猴。氯胍处理感染了猪尾猴疟原虫... 本文以具"复发"特性的食蟹猴疟原虫巴氏亚种(Plasmodium cynomolgi bastianellii)子孢子人工感染4只猕猴(Macaca mulatta)和无"复发"特性的猪尾猴疟原虫(P.inui)子孢子人工感染3只猕猴。氯胍处理感染了猪尾猴疟原虫的2只猕猴,在肝切片中发现发育受阻裂殖体,及首次虫血症推迟出现,二者有直接的关系。4只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猕猴经1.5~5个月的观察及肝活检证明:疟疾的复发的确与休眠体有关,并且这种"复发"的时间和次数受猕猴个体差异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休眠体的成因及其与长潜伏期的关系,认为休眠体的成因和休眠体在宿主体内的进一步发育与宿主、虫株及外界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疟原虫巴氏亚种 猪尾猴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 猕猴 大劣接蚊 休眠体 复发 潜伏期 受阻裂殖体
下载PDF
我国鸟类疟原虫一新记录——冈德氏疟原虫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建成 黄道发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3期33-36,共4页
本文描述了来自粵北山区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体内一种罕见的疟原虫。经反复的观察,最终鉴定为冈德氏疟原虫。该虫隶属于齐奥虫亚属(Giovannolaia)。
关键词 孢子纲 疟原虫 疟原虫 齐奥虫亚属 冈德氏疟原虫 白额山鸪鹧 新记录
下载PDF
低温冷冻伯氏疟原虫鼠疟原虫保种法
19
作者 姚宝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46,共2页
鼠疟原虫在疟疾实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是采用含疟原虫血液经鼠转种或低温进行保种。但目前低温保种方法是取抗凝血加一定的保护剂后,低温保存。作者用含伯氏疟原虫的鼠不加保护剂,直接低温冷冻保存,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而且方法... 鼠疟原虫在疟疾实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是采用含疟原虫血液经鼠转种或低温进行保种。但目前低温保种方法是取抗凝血加一定的保护剂后,低温保存。作者用含伯氏疟原虫的鼠不加保护剂,直接低温冷冻保存,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而且方法更简便,节约成本。 材料与方法 一、疟原虫 系湖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经小白鼠保种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正常株。 二、实验动物 昆明(KM)远交小白鼠,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经血检,无血液原虫。 三、实验方法 当转接小鼠RBC中疟原虫感染率达40%以上时,将鼠颈椎拉断迅速处死后,装入塑料袋内(1袋装1鼠),袋外标明日期,立即放入-70℃冰箱中保存。使用时,自冰箱中取出1只鼠,迅速投入40℃温水中解冻,15min后,将鼠以腹面向上固定,70%酒精消毒皮肤,剪开胸、腹腔,在注射器内先吸入0.9%灭菌盐水1.0ml,然后将针头插入右心室中抽取血液(如抽不出血液,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再回抽)使血液混匀后立即由腹腔接种给健康小鼠2只,每只接种0.3ml。另外无菌取出小鼠肝脏置灭菌的乳钵中,加入0.9%灭菌生理盐水10ml.将肝组织研碎,稍静置,用注射器吸取上层悬液,由腹腔接种给小鼠2只,每只接种0.3ml。自第2d起,将被接种的鼠剪尾取血涂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伯氏疟原虫 疟原虫 保种法 低温冷冻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肺组织TIGIT^(+)CD8^(+)T细胞数量增加但细胞因子分泌能力降低
20
作者 谢安琪 黎家杰 +6 位作者 方超 石飞虎 邢俊敏 莫峰 谢红艳 黄俊 魏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研究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对疟原虫感染小鼠肺脏中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12 d后,分离肺脏,称体质量,拍照;消化后分离肺脏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研究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对疟原虫感染小鼠肺脏中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12 d后,分离肺脏,称体质量,拍照;消化后分离肺脏淋巴细胞,计数、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IGIT^(+)CD8^(+)T细胞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IGIT^(+)CD8^(+)T细胞的L选择素(CD62L)、CD69、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25和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后,检测TIGIT^(+)CD8^(+)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1(IL-21)、IL-4、IL-17和IL-10的能力。结果疟原虫感染小鼠体质量减轻,肺脏变黑变暗,肺脏质量和占体质量比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组织CD8^(+)T细胞和TIGIT^(+)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小鼠TIGIT^(+)CD8^(+)T细胞相比,感染组TIGIT^(+)CD8^(+)T细胞中表达CD62L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CD69、PD-1、CX3CR1的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感染组TIGIT^(+)CD8^(+)T细胞可分泌IL-21、IL-4、IL-17、IL-10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脏病变明显,TIGIT^(+)CD8^(+)T细胞数量增加,该细胞群表达多种活化相关分子,但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肺脏 CD8^(+)T淋巴细胞 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