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血者使用HIV抗病毒治疗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林 赵方 +6 位作者 杨峥嵘 朱蕊 刘宜仲 邬林枫 李彤 陈婷婷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探明阴性对照组ART药物血浆基线浓度,分析使用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结果86例阴性对照组血浆标本未检测到基线浓度的ART药物;98例实验组1∶2人份混合血浆标本中,经拆分确证检出4例ART药物标本,ART药物检出率为4.08%。其中,3例检出ART药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1例检出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齐多夫定。结论深圳地区抗-HIV阳性检出者中存在使用ART药物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究此类人群献血动机,识别高危人群,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病毒治疗药物 HIV 检出率 血液安全
下载PDF
焦虑、抑郁情绪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策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旭 赵杨 +2 位作者 谭淑平 刘佳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将其分...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将其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与治疗前心理状态,统计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S、SD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失败的临床价值。结果20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学失败率为21.00%(42/200)。失败组性别、年龄、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服药依从性及是否合并焦虑、抑郁与成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年龄(≥60岁)、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Ⅲ/Ⅳ期)、服药依从性(不依从)、焦虑和抑郁状态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0.05)。失败组SAS、SDS评分高于成功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AS、SD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失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24、0.768。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免疫学失败,原因多与性别、年龄、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服药依从性、焦虑与抑郁情绪相关,且SAS评分联合SDS评分可有效预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治疗 免疫学失败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多种预测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模型验证
3
作者 许娟 杜粉静 +2 位作者 闫涛涛 侯静涛 秦丽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5年时是否继发HCC,分为试验组117例(8.50%)和对照组1259例(91.50%)。通过EMR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AMD、PAGE-B、APA-B、REAL-B评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HCC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4种模型预测HCC的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肝硬化、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甲胎蛋白水平及CAMD、PAGE-B、APA-B、REAL-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肝硬化、CAMD、PAGE-B、APA-B、REAL-B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AMD、PAGE-B、APA-B、REAL-B模型预测HBV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HCC的AUC分别为0.719、0.710、0.758、0.879。结论4种模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者远期发生HCC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REAL-B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肝炎 病毒治疗 肝细胞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抗-TP阳性献血者中抗病毒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4
作者 许晓绚 朱蕊 +6 位作者 张爱佳 刘宜仲 戚陈英 李彤 陈婷婷 曾劲峰 王立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692-1698,共7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梅毒螺旋体(TP)抗体(抗-TP)阳性献血者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疗新趋势带来的血液安全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深圳地区血液筛查合格的重复献... 目的了解深圳市梅毒螺旋体(TP)抗体(抗-TP)阳性献血者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疗新趋势带来的血液安全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深圳地区血液筛查合格的重复献血者60例(阴性对照组),规律服用已知ART药物人群3例(阳性对照组),抗-TP阳性/抗-HIV阴性献血者353例(实验1组),抗-TP阳性/抗-HIV阳性献血者25例(实验2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检测各组血浆样本中8种ART药物浓度,分析ART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阳性对照组血浆采用1∶6稀释混样后ART药物仍可检出,实验1组和实验2组1∶6人份混合血浆阳性样本经拆分确证,实验2组检出1例ART药物阳性样本,该样本抗-HIV、蛋白免疫印迹、HIV RNA阳性,抗TP阳性献血者ART药物检出率为0.26%,实验1组ART药物检出率为0.00%,实验2组ART药物检出率为4.00%。结论深圳地区抗-TP阳性献血者中发现使用ART药物情况,合并HIV感染及高危性行为人群更可能使用ART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 梅毒螺旋体 检出率 血液安全
下载PDF
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干预效果
5
作者 刘青青 乔进 +1 位作者 赵彦 石禹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本的药品保障供应及常规药学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加予基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跟踪随访(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两组均干预10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CD_(3)^(+)和CD_(4)^(+)水平及CD_(4)^(+)/CD_(8)^(+)均显著升高,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占比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漏服药物、定时服药及遵医嘱剂量用药占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结论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可改善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IAMEF模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干预效果
下载PDF
贵州省2004—2016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研究
6
作者 黄璐 宋晓甜 +1 位作者 陈洋 姚永明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和病毒抑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止2016年6月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做过CD_4)^(+)T淋巴细胞检测的1221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221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143... 目的了解贵州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和病毒抑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止2016年6月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做过CD_4)^(+)T淋巴细胞检测的1221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221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143例,占66.7%(8143/12210);平均年龄(45.0±13.7)岁,婚姻状况以已婚或同居居多,占57.6%(7039/12210),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63.4%(7739/12210)。基线CD_(4)细胞计数、治疗时长与不同时点CD_(4)细胞水平正相关,女性和同性性传播艾滋病患者治疗9年以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0.664(0.518~0.853)],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OR=0.776(0.639~0.942)],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OR=0.319(0.225~0.453)]是病毒抑制成功的保护因素,治疗时长为2~5年组[OR=1.477(1.117~1.954)]是病毒抑制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贵州省抗病毒治疗人群治疗效果较好,要加强年龄较大、离异或丧偶、吸毒人群、治疗时间<5年等人群的治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及展望
7
作者 赵阳 王玉茹 +4 位作者 夏萍 方爽 马福成 金芳多 赵臣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CHB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重要途径,治疗和阻断孕期HBV传播是降低HBV感染及CHB患病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妊娠...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CHB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重要途径,治疗和阻断孕期HBV传播是降低HBV感染及CHB患病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妊娠期CHB的治疗现状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妊娠期CHB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病毒载量阈值及治疗时机选择,并对妊娠期CHB的治疗新希望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妊娠期 病毒治疗 垂直传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83例采用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83例采用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学应答标准将其分为应答组(46例)和未应答组(3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时血清HBV-DN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检验血清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应答组和未应答组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至治疗12个月的HBV-DNA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治疗3个月时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价值较低(AUC=0.694,P=0.002),治疗6个月时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51,P<0.001)。结论血清HBV-DNA表达在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前后变化明显,且治疗6个月时血清HBV-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郭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19-0122,共4页
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接受TACE手术的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结合其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 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接受TACE手术的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结合其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评估两组疗效与复发概率。结果 术后当天,两组CD4+等指标水平相当,P>0.05;术后4周,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CD4+、CD4+/CD8+与自然杀伤细胞较高,CD8+较低,P<0.05。术后4周,观察组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均有所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概率较低,疗效显著,P<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环节,若患者符合TACE手术指征且接受手术疗法,术后,对其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优化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提升患者肝功能恢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乙肝病毒治疗 乙肝相关性肝癌 TACE术 复发转移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从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看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10
作者 杨松 王阳 壹图(图片)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7期8-10,共3页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22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乙肝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系统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 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 病毒治疗 诊疗技术 乙型肝炎(乙肝) 治疗和管理 新版
下载PDF
HBV高载量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敏 李红梅 +3 位作者 张雷 何流 邓强 江海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期HBV-DNA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情况,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对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20例HBV高载量...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期HBV-DNA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情况,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对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临床资料,分析孕妇妊娠期、分娩前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母婴安全性。结果: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中,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93例(治疗组),抗病毒药物分别为替诺福韦占56.6%、拉米夫定占20.8%;未接受治疗27例(未治疗组)。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无差异(P>0.05);分娩前,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载量≥10^(6)IU/ml占比(7.5%)低于未治疗组(92.6%)(P<0.05),而两组HBeAg阳性率(90.3%、92.6%)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低、HBVDNA载量高影响HBeAg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抗病毒治疗组(100.0%)高于未治疗组(2例,92.6%)(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早产、剖宫产、妊娠合并症、产时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HBV高载量孕妇HBV-DNA水平较高,HBeAg阳性率与孕妇年龄低、HBV-DNA载量高有关;孕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后可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DNA载量 乙肝E抗原 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阻断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袁欣 徐园园 +4 位作者 朱正平 张敏 吴苏姝 王静文 王少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5,共8页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7月-2022年9月,采用连续抽样法从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机构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7月-2022年9月,采用连续抽样法从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机构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简化的Berger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BHSS)及感知社会支持的多维度量表(MSPSS)调查抑郁状况、HIV耻辱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水平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879份,抑郁检出率为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抑郁的风险更低[OR=0.534,95%CI(0.341,0.835),P=0.006];相较于抗病毒治疗时长<1年,抗病毒治疗时长1~5年[OR=0.729,95%CI(0.536,0.991)]、>5~10年[OR=0.516,95%CI(0.379,0.702)]、>10年[OR=0.603,95%CI(0.375,0.969)]抑郁的风险更低;相较于中低社会支持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是HIV/AIDS患者抑郁保护性因素[OR=0.430,95%CI(0.349,0.530),P<0.001];相较于未存在治疗药物副作用,存在药物副作用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OR=2.260,95%CI(1.833,2.786),P<0.001];同时在HIV耻辱感量表得分越高,抑郁的可能性越高。【结论】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患者抑郁检出率较高,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应加强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心理状态监测,开展心理干预,缓解心理问题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抑郁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结果的影响
13
作者 翟元一 画伟 +6 位作者 王茜 高月 李爱新 邵英 叶江竹 孙丽君 代丽丽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探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策略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启动率、病毒抑制率、免疫功能恢复、治疗维持率等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间在北京佑安...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探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策略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启动率、病毒抑制率、免疫功能恢复、治疗维持率等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间在北京佑安医院开始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在诊断14 d内启动抗病毒治疗分为快速治疗组和非快速治疗组,对比2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启动时间,6、12个月的病毒抑制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及治疗维持率等数据,探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72例,其中快速治疗组281例(59.5%),非快速治疗组191例(40.5%);非快速治疗组3个月治疗启动率88%,12个月治疗启动率95%。快速治疗组6个月(90.0%vs.72.8%,P=0.001)、12个月(92.5%vs.77.5%,P=0.001)的病毒学抑制率均高于非快速治疗组。快速治疗组与非快速治疗组在长期治疗维持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增长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能提高HIV感染者6个月及12个月病毒学抑制率,但在长期治疗维持率和免疫功能恢复方面未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 病毒抑制率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现状
14
作者 李芮 唐霓 +1 位作者 游子杰 姚云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4-1001,共8页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CHBVC抗病毒治疗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NA)单用方案,α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IFNα)单用方案及NA+IFNα联合方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献,并使用Stata1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涉及1623例CHBVC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有效性分析:HBsAg血清清除率为20%(338/1421),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清除率高达52.9%,阳性组仅为1.5%;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为45.6%,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可达59.9%。HBsAg血清转化率为15.3%(196/946),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转化率较高(38.2%),阳性组未见明显变化;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转化率为34.5%,而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血清转化率可达49.4%。HBeAg血清阴转率为6.6%(34/46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92周时可达8.8%。HBeAg血清转化率为8%(63/700),在96周时最高(24%),同时NA+IFNα联合方案比NA单用更具优势(8.1%vs.5.4%)。HBV DNA血清阴转率总体达到70.1%(500/738)。安全性分析:共有494例患者被纳入8篇文献进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5.4%(28/494)。结论:CHBVC抗病毒治疗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A+IFNα联合方案及长期治疗方案对改善CHBVC效益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Α干扰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凉山州彝族人群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邓晚秋 蒙春莉 +3 位作者 冯萍 陈立宇 王颖 刘凯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昭觉县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或者确诊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患者接受国家一线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目的探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昭觉县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或者确诊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患者接受国家一线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效果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凉山州在AIDS防治方面的科学和高效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凉山州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接受了至少48周一线ART的1651例HIV/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识别影响ART失败(HIV RNA≥50copies/m L)的各种因素。结果纳入的1651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占比53.1%(877/1651),中位年龄为35.00(31.00,40.00)岁,病毒学失败率为24.3%(402/165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0.11,95%CI:0.01~1.00,P=0.047)、启动治疗时长(OR=1.002,95%CI:1.001~1.003,P=0.003)以及服药依从性都是导致HIV/AIDS患者在ART中失败的关键因素,其中依从性是影响ART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依从性越差,ART效果越差,依从性等级2级为1级ART失败的85.95倍(95%CI:4.27~1723.88,P=0.004)。结论依从性是凉山州AIDS患者ART失败的主要因素,应通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尽早开始ART来降低病毒抑制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IFN-α抗病毒治疗11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10年随访分析
16
作者 龙林 吴志国 +5 位作者 周瑶 向海鸿 邱芳 罗小露 刘翠芸 孙水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6-10,37,共6页
目的 探讨IFN-α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为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接受普通IFN-α治疗且资料完整的CHB患者118例,通过门诊定期复诊和电话随诊收集患者的乙肝五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目的 探讨IFN-α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为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接受普通IFN-α治疗且资料完整的CHB患者118例,通过门诊定期复诊和电话随诊收集患者的乙肝五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肝DNA定量(HBV-DNA)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治疗前后、随访期间不同时间点的HBV-DNA和HBs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等。结果 HBV-DNA阴转率及HBsAg阴转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HBV-DNA阴转率在治疗第24、36、48周时的阴转率明显高于第12周,HBsAg阴转率在治疗第48周明显高于第12周和2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第24~432周各随访节点HBV-DNA阴转率及HBsAg阴转率呈先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治疗第48周其转换率明显高于第12周(P<0.05);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SVR随停药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停药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在各随访节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学复发率停药后先上升,在停药第144周呈现稳定趋势。ALT复常率在停药第144周呈现稳定趋势,停药第144周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停药第12周(P<0.05)。结论 IFN-α抗病毒治疗CHB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及停药后各随访节点,HBV-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HBeAb转换率均可获得较高的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治疗 IFN-Α 疗效
下载PDF
重视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管理
17
作者 林恳 蒋素文 胡爱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25-634,共10页
当前,乙型肝炎的治疗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似乎已经进入了“全员治疗(Treat-all)”或“简化治疗”时代.在此背景下,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诊断、治疗、疾病管理等方面.对于基线高病毒载... 当前,乙型肝炎的治疗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似乎已经进入了“全员治疗(Treat-all)”或“简化治疗”时代.在此背景下,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诊断、治疗、疾病管理等方面.对于基线高病毒载量(我国指南定义为>2×10^(7) IU/mL,欧洲肝病研究学会指南定义为>10^(7) IU/mL)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后,可能会存在病毒学应答率不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低病毒血症(low level viremia,LLV)和HBV耐药突变风险增加等问题.患者出现LLV后,其肝脏疾病会持续进展(包括肝纤维化进展、肝硬化及肝细胞癌进展).对LLV人群,其后续的优化治疗策略如何实施:替换治疗?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的方式?优化治疗的效果如何?因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提前防范新策略可能带来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HBV DNA水平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慢性HBV感染基线高病毒载量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应答、LLV的流行病学与疾病进展、LLV的优化治疗策略,以期为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载量 病毒治疗 管理
下载PDF
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凝血功能紊乱、肝硬化程度及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的影响
18
作者 虞嘉康 周蕾 倪纯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HBV)肝硬化对病人凝血功能紊乱、肝硬化程度及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HBV肝硬化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探讨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HBV)肝硬化对病人凝血功能紊乱、肝硬化程度及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HBV肝硬化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大黄廑虫丸,评估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凝血功能、HBV-DNA值、肝硬化程度、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病人占50.00%高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LT[(125.42±24.57)×10^(9)/L比(116.12±21.38)×10^(9)/L]、FIB水平[(2.76±0.56)g/L比(1.80±0.63)g/L]高于对照组,TT[(14.18±4.28)s比(16.61±5.34)s]、HBV-DNA[(2.72±0.43)×10^(5) IU/L比(3.38±0.68)×10^(5) IU/L]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脏硬度数值(LSM)(15.32±2.27)kPa比(17.94±2.34)kPa、肝门静脉内径[(12.29±1.98)mm比(13.80±2.15)m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AST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抗病毒治疗,联合大黄廑虫丸治疗,疗效较好,改善肝功能,有助于凝血功能的恢复,缩小肝门静脉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大黄廑虫丸 病毒治疗 凝血功能紊乱 门静脉系统
下载PDF
经抗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AIDS患者并发结核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9
作者 王秋婷 陈燕 +2 位作者 陈赛娟 刘华 张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20-1527,共8页
目的探讨经抗病毒治疗(ART)的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并发结核病(TB)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HIV感染/AIDS患者并发TB风险。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 目的探讨经抗病毒治疗(ART)的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并发结核病(TB)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HIV感染/AIDS患者并发TB风险。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ART的1486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AIDS患者并发TB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进行内、外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男性、开始ART年龄为18~<45岁、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为Ⅲ期或Ⅳ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00~<350个/μL或<200个/μL、基线病毒载量为10000~100000 copy/mL或>100000 copy/mL和贫血是HIV感染/AIDS患者并发T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及测试集列线图预测模型内外部验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95%CI:0.696~0.758)、0.780(95%CI:0.722~0.838)。校准曲线拟合效果良好,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收益。结论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HIV感染/AIDS患者并发TB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效能,能够为早期降低TB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病 病毒治疗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反应研究
20
作者 张丽 陈雅雯 +3 位作者 盖琳 邱红 甄鑫 常静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共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4例和CHB/CHC患者17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索磷布...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共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4例和CHB/CHC患者17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或恩替卡韦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48 w或24 w,随访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或RT-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或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17例CHB/CHC患者中,有HBV感染家族史、HCV感染家族史、输血史3例和药物滥用分别占41.2%、23.6%、17.6%和17.6%,慢性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分别占70.6%、23.6%和5.8%;在治疗前,CHB/CHC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CHB或CHC患者,而血清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CHB患者,血清HCV RNA载量显著低于CHC患者(P<0.05),在治疗后,CHB/CHC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仍显著高于CHB或CHC患者(P<0.05),而三组血清病毒载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CHB/CHC患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CHB或CHC患者(P<0.05);在随访24 w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或病情复发情况。结论本研究未观察到CHB合并CHC患者临床病情与CHB或CHC患者有显著区别,对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其远期疗效和临床结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共同感染 临床特征 病毒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