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抗原的杂交菌株GW_1的构建
1
作者 吴承龙 杨忠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82-284,共3页
以福氏痢疾杆菌2a为供体菌,以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Ty_(21a)株为受体菌,通过质粒诱动,将福氏痢疾杆菌的菌体抗原基因转移至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灯Ty_(21a)株中,构建了既表达福氏痢疾杆菌o抗原,又表达伤寒沙门菌O_... 以福氏痢疾杆菌2a为供体菌,以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Ty_(21a)株为受体菌,通过质粒诱动,将福氏痢疾杆菌的菌体抗原基因转移至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灯Ty_(21a)株中,构建了既表达福氏痢疾杆菌o抗原,又表达伤寒沙门菌O_9、O_(12)和Hd抗原的杂交子,并将此杂交子命名为TSGW_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痢疾杆菌 伤寒沙门菌 杂交体 痢疾杆菌
下载PDF
Red重组系统在痢疾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堃 史兆兴 +2 位作者 王恒樑 冯尔玲 黄留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0-746,共7页
利用λ噬菌体的Red系统在细菌中进行基因敲除的技术 ,最近发展较快 ,但多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以alkA、wcaJ、yphF和dam 4个基因为例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中利用Red系统进行基因敲除。对于大肠杆菌 ,除dam基因外 ,其余 3个基因均能... 利用λ噬菌体的Red系统在细菌中进行基因敲除的技术 ,最近发展较快 ,但多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以alkA、wcaJ、yphF和dam 4个基因为例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中利用Red系统进行基因敲除。对于大肠杆菌 ,除dam基因外 ,其余 3个基因均能被有效敲除 ,而在痢疾杆菌中只能敲除一个alkA基因。结果表明 ,为使该系统能有效地应用于痢疾杆菌和其它细菌 ,还需对该系统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系统 基因敲除 突变体 重组系统 痢疾杆菌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协同抑制痢疾杆菌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艺宙 方凯 +2 位作者 王慧 窦洁 周长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以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为研究对象,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其纯培养和共培养后的发酵液对福氏痢疾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共培养液对福氏痢疾杆菌具有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其共培养液抑菌作用较嗜酸乳杆菌和酪酸... 以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为研究对象,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其纯培养和共培养后的发酵液对福氏痢疾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共培养液对福氏痢疾杆菌具有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其共培养液抑菌作用较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纯培养,其抑菌作用分别增强了17.2%和22.4%。同时,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存在共生关系,共培养后生物量可达4.27 g/L(干重),较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纯培养生物量分别提高6.0%和30.6%,且共生可使产酸增多,从而达到协同抑菌效果。对福氏痢疾杆菌黏附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的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能协同抑制福氏痢疾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Caco-2与混合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共孵育的组别,其福氏痢疾杆菌的相对黏附率分别降低了84.2%,81.2%和75.8%,相对应的Caco-2细胞的活力分别提高了22.9%,12.5%和11.5%。本研究首次发现两种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酪酸梭菌具有共生关系,并且在体外能够协同抑制肠道致病菌福氏痢疾杆菌的生长和黏附,对于由福氏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酪酸梭菌 协同抗菌活性 痢疾杆菌 复合益生菌 黏附抑制
下载PDF
小儿痢疾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唐国荣 王春新 梅柏如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9-481,共3页
关键词 小儿 痢疾杆菌 菌群分布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痢疾杆菌耐药性质粒的转移与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春梅 马治平 +2 位作者 王福元 王志鹏 杨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5-396,共2页
为探讨痢疾杆菌耐药性的转移及扩散方式 ,作者在检测痢疾杆菌的耐药状况及质粒携带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了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和质粒 DNA的转化试验。结果 90 .2 4%的痢疾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83.5 4%携带有质粒 DNA条带。弗氏志贺氏菌的... 为探讨痢疾杆菌耐药性的转移及扩散方式 ,作者在检测痢疾杆菌的耐药状况及质粒携带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了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和质粒 DNA的转化试验。结果 90 .2 4%的痢疾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83.5 4%携带有质粒 DNA条带。弗氏志贺氏菌的接合传递阳性率为 6 0 .78% ,索氏志贺氏菌为 16 .7% ,弗氏志贺氏菌的 R质粒传递能力强于索氏志贺氏菌 ,接合传递过程中存在耐药标记的分离现象 ;质粒 DNA转化率为 2 7.5 % ,弗氏志贺氏菌与索氏志贺氏菌的转化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上述结果说明痢疾杆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接合传递扩散 ,质粒 DNA的转化在痢疾杆菌耐药性扩散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 耐药性 转移 扩散 抗生素
下载PDF
黄连素、溴化乙锭、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春梅 马治平 +1 位作者 王志鹏 杨俭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64-65,共2页
比较了黄连素二硫酸盐 (BDH)、溴化乙锭 (EB)、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方式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结果表明 :BDH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较小 ;EB对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有较好的消除作用 ,以连续培... 比较了黄连素二硫酸盐 (BDH)、溴化乙锭 (EB)、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方式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结果表明 :BDH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较小 ;EB对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有较好的消除作用 ,以连续培育法处理 1 2 0 h,消除率可达 85% ;SDS对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以高温高浓度双重处理交替培养 ,消除率可达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溴化乙锭 BDH SDS 痢疾杆菌 耐药质粒
下载PDF
PCR快速检测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和ial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小丽 阴赪宏 +4 位作者 温艳 黄敏君 栗绍刚 齐志群 李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28-213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对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进行检测.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普通PCR、巢氏PCR(nested-PCR)方法,对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对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进行检测.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普通PCR、巢氏PCR(nested-PCR)方法,对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的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在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中,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分离出福氏痢疾杆菌24例,宋内痢疾杆菌23例,志贺痢疾杆菌1例,沙门菌23例.采用普通PCR法检测痢疾杆菌粪标本48例,ipaH基因均阳性(100%);ial基因阳性34例(70.8%),余14例为阴性.对该14例粪标本进而采用巢氏PCR法进行ial基因扩增,其中12份标本阳性.48例痢疾杆菌粪标本中46例ipaH和ial基因为双阳性(46/48).沙门菌粪标本23例中ipaH及ial基因表达均为阴性.以上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采用PCR和巢氏PCR法扩增得到的ipaH和ial基因特异片段与基因库中发表的标准菌株序列比较,一致性为100%.结论:建立了快速诊断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和ial的PCR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和敏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 粪便 聚合酶链反应 IPAH基因 ial基因
下载PDF
痢疾杆菌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组岛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红 杨帆 +18 位作者 张笑冰 张继瑜 杨国威 董杰 薛颖 侯云德 袁正宏 闻玉梅 徐建国 陈洪松 马大龙 王宇 杨剑 沈岩 强伯勤 吴洪涛 贺秉坤 吕渭川 金奇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0期40-47,共8页
福氏 2a志贺菌 (Shigellaflexneriserotype 2a)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本文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福氏 2a志贺菌 30 1株 (Sf30 1) (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优势流行株 )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初步分析。该基因组包括一条由 4 6 ... 福氏 2a志贺菌 (Shigellaflexneriserotype 2a)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本文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福氏 2a志贺菌 30 1株 (Sf30 1) (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优势流行株 )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初步分析。该基因组包括一条由 4 6 0 72 0 3个碱基对 (bp)组成的环状染色体和一个含 2 2 16 18bp的侵袭性大质粒pCP30 1以及另外两个小质粒。通过将Sf30 1的染色体序列与其亲源关系相近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K - 12菌株MG16 5 5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发现Sf30 1的染色体上有 5 72Kb特异性序列 ,并形成了 32 0个长度大于 5 0bp的“痢疾岛” (Shigella island ,SIs) ,其中大于 1Kb的共计 131个。这些岛共包含 5 19个开放读码框架 (OpenReadingFrames,ORFs) ,多数SIs的一侧或两侧均伴有插入序列元件、转座子或者tRNAs。G +C含量及密码子使用频率等分析显示出部分SIs的外源性。通过结构及ORF编码产物功能的分析 ,鉴别出 9个可能与痢疾杆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岛” ,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菌301株 全基因组序列 测定 痢疾 毒力岛 痢疾杆菌 痢疾传染病
下载PDF
黄芩甙对痢疾杆菌R质粒体外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关显智 陈群 +1 位作者 尹燕双 朱毓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1-34,共4页
以携带R质粒的痢疾杆菌F_(13)株为靶细菌,以黄芩甙作为R质粒消除剂,进行R质粒体外消除试验。实验组R质粒的消除率为0.3%,对照组中SDS的消除率为0.6%,吖啶橙的消除率0.42%。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消除子都丢失了相应的质粒带。
关键词 黄芩甙 R质粒 痢疾杆菌 消除剂
下载PDF
狼爪瓦松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活性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蕾 潘一鸣 +3 位作者 宛春雷 闫兵 李洪铭 于琪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1-1625,共5页
研究狼爪瓦松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和氯仿相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提取物对实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差异较大,... 研究狼爪瓦松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和氯仿相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提取物对实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差异较大,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液对伤寒杆菌的MIC为1.5 mg/mL,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MIC为1mg/mL;各种瓦松提取液作用于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可导致菌体内有电解质渗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即瓦松提取液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及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而抑制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生长,其抑制作用随提取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爪瓦松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湖北省细菌性痢疾杆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力 吴杨 +1 位作者 侯少华 程均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湖北省 药物敏感性试验 法定传染病 暴发流行 发病率
下载PDF
北京地区痢疾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桂荣 刘元 +3 位作者 黎新宇 贾蕾 刘淳婷 严寒秋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3-723,共1页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分析 志贺痢疾杆菌 北京地区 急性细菌性痢疾 感染性腹泻病 结果报告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牛至挥发油体内外抗痢疾杆菌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芳 黄庆华 +2 位作者 杨振德 许汉林 高清华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观察牛至挥发油对痢疾杆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应用宋内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F2 a腹腔感染小鼠,观察牛至挥发油不同时间灌胃给药后对染菌小鼠的保护作用;体外测定该挥发油对痢疾杆菌不同菌群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 目的观察牛至挥发油对痢疾杆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应用宋内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F2 a腹腔感染小鼠,观察牛至挥发油不同时间灌胃给药后对染菌小鼠的保护作用;体外测定该挥发油对痢疾杆菌不同菌群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牛至挥发油对感染宋内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F2 a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对痢疾杆菌不同菌群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M IC和MBC分别为50~100和125~500 mg.mL-1。结论牛至挥发油是一种抗痢疾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挥发油 痢疾杆菌 保护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下载PDF
猕猴肠道中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克恭 隋丽华 +5 位作者 刘永梅 遇秀玲 吴娜 裴相元 孙岩松 洪宝庆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7年第5期54-57,共4页
猕猴肠道中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田克恭隋丽华刘永梅遇秀玲吴娜裴相元孙岩松洪宝庆(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是猕猴肠道中的主要致病菌,在卫生部制定的实验猕猴细菌学检测等级标准中,将其列为一级猕... 猕猴肠道中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田克恭隋丽华刘永梅遇秀玲吴娜裴相元孙岩松洪宝庆(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是猕猴肠道中的主要致病菌,在卫生部制定的实验猕猴细菌学检测等级标准中,将其列为一级猕猴的必检项目[1]。我们于1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细菌学 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下载PDF
痢疾杆菌L型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凤云 孙阳 +2 位作者 王朝夫 唐素兰 汪万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0,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致病作用。方法 将痢疾杆菌诱导为稳定L型 ,用灌胃法感染C57BL/ 6小鼠 ,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 ,并对死亡小鼠行细菌L型分离及组织学检查。本试验共分三组 :A组原菌组 ,B组L型组 ,C组生理盐水组。结果 A、B两组... 目的 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致病作用。方法 将痢疾杆菌诱导为稳定L型 ,用灌胃法感染C57BL/ 6小鼠 ,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 ,并对死亡小鼠行细菌L型分离及组织学检查。本试验共分三组 :A组原菌组 ,B组L型组 ,C组生理盐水组。结果 A、B两组对小鼠均有致病性 ,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没有腹泻症状 ,B组较A组发病慢 ,症状轻 ,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于肠腔中分离出相应菌。结论 痢疾杆菌L型仍有致病性 ,致病能力较原菌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L型 致病性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北京地区志贺痢疾杆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凤琴 沈宝铨 孙新婷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7-158,共2页
  1994~ 1997年 4年间 ,对 2 6 6株志贺痢疾杆菌对 3 0种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发现 ,对氨苄西林、依诺沙星的耐药率 4年来显著增加 ,对治疗菌痢的常用药物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 (依诺沙星除外 )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无显著变化。另外 ,...   1994~ 1997年 4年间 ,对 2 6 6株志贺痢疾杆菌对 3 0种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发现 ,对氨苄西林、依诺沙星的耐药率 4年来显著增加 ,对治疗菌痢的常用药物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 (依诺沙星除外 )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无显著变化。另外 ,对上述两类抗生素出现耐药的均为福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无一株耐药。而福氏志贺菌对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则对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基本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痢疾杆菌 耐药性 抗菌素
下载PDF
近年重庆地区痢疾杆菌药敏结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詹学 孙梅格 +1 位作者 李奇志 张爱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痢疾杆菌 药敏试验 儿童 重庆 细菌性痢疾
下载PDF
驱除痢疾杆菌侵袭大质粒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尔玲 廖翔 +3 位作者 王恒樑 史兆兴 苏国富 黄留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用质粒不相容性原理驱除痢疾杆菌福氏 2a 2 4 5 7T和宋内S7的侵袭大质粒 ,先从福氏2a侵袭大质粒分别扩增ori和inc基因 ,将它们克隆至 pMD18 T载体 ,得重组质粒pMDori和 pMDinc ,然后转化 2 4 5 7T和S7,不管是pMDori还是 pMDinc都能竞争... 用质粒不相容性原理驱除痢疾杆菌福氏 2a 2 4 5 7T和宋内S7的侵袭大质粒 ,先从福氏2a侵袭大质粒分别扩增ori和inc基因 ,将它们克隆至 pMD18 T载体 ,得重组质粒pMDori和 pMDinc ,然后转化 2 4 5 7T和S7,不管是pMDori还是 pMDinc都能竞争驱除痢疾杆菌福氏 2a 2 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 侵袭大质粒 质粒不相容性
下载PDF
痢疾杆菌福氏2a sf301 DsbA/virG双突变减毒活候选疫苗构建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筱凤 周乐 +2 位作者 郑瑾 司履生 王一理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752,共5页
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爆发和流行,构建志贺氏福氏2a减毒活疫苗。选用中国痢疾杆菌主要流行株sf301为受体菌,通过基因重组交换技术,突变细菌DsbA和virG基因,并以Serney试验和HeLa细胞侵袭实验鉴定突变菌株sf301:△virG:DsbA33G毒力和侵袭力... 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爆发和流行,构建志贺氏福氏2a减毒活疫苗。选用中国痢疾杆菌主要流行株sf301为受体菌,通过基因重组交换技术,突变细菌DsbA和virG基因,并以Serney试验和HeLa细胞侵袭实验鉴定突变菌株sf301:△virG:DsbA33G毒力和侵袭力,采用豚鼠结膜囊接种免疫动物,检测突变菌株免疫原性,了解候选疫苗对免疫动物的保护能力。与野生亲本比较sf301:△virG:DsbA33G已完全丧失毒力,但保留了一定的侵袭力。与未接受免疫的对照组相比,通过粘膜途径免疫的豚鼠,无论是单次免疫,还是双次免疫策略都可以诱发血清和胃肠道粘膜部位产生特异性抗sf301LPSIgG和IgA;面部、胃肠道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IgG和IgA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cells ASCs)数目显著性增高;两种免疫方案都可给免疫动物提供100%抵抗野生亲本毒株攻击的能力。初步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构建的福氏2a活疫苗sf301:△virG:DsbA33G是一种潜在的候选痢疾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福氏2A痢疾杆菌 减毒活疫苗
下载PDF
爆发性宋内氏痢疾杆菌型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桂华 邓建军 +7 位作者 万朝敏 乔勇 李晓辉 何亚薇 李桦 余华 李运碧 陈昌辉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爆发性宋内氏痢疾杆菌致食物中毒大便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45例住院患儿依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药敏试验分析。结果从食堂凉拌... 目的探讨爆发性宋内氏痢疾杆菌致食物中毒大便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45例住院患儿依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药敏试验分析。结果从食堂凉拌肉标本以及患儿大便标本中均培养出宋内氏痢疾杆菌,经鉴定均含有ipa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此次暴发性起病急进展快,有93.1%的患儿在初次暴露后2—3天内发病,无死亡病例。结论宋内氏痢疾杆菌是本次爆发流行的病原菌,传染源是变质的凉拌菜,传播途径是直接进食凉拌菜,没有第二代患者的产生,但是有患者的大便培养由阴性转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内氏痢疾杆菌 食物中毒 爆发 儿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