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麻祛痰止晕方联合定眩针刺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的影响
1
作者 张治中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1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夏麻祛痰止晕方联合定眩针刺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两组均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组给予夏麻祛痰止晕方(药物组成:... 目的:观察夏麻祛痰止晕方联合定眩针刺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两组均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组给予夏麻祛痰止晕方(药物组成:法半夏、天麻、黄芪、茯苓、川芎、泽泻、钩藤、石菖蒲、炒白术、陈皮、大枣)加减,1剂/d,水煎,早晚温服;联合定眩针刺法(取穴:百会、风池、申脉)治疗,1次/d,5次/周。中药口服与针刺治疗均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7 d再行下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次,3次/d,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7 d再行下1个疗程。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症状、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73%(51/5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4.55%(41/5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前庭症状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基底动脉和推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夏麻祛痰止晕方联合定眩针刺法能够提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治疗效果,减轻症状,增强平衡能力和平衡信心,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胞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痰浊上蒙 夏麻祛止晕方 定眩针刺法 Epley复位法 平衡能力 血液流变学 脑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在眩晕痰浊上蒙证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黄黎黎 王碧琳 +2 位作者 王娟 钱雪 陈弯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7-0110,共4页
针对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患者,分析实施全息刮痧疗法和耳尖穴点刺放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参与患者均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试验组则采用常规治疗... 针对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患者,分析实施全息刮痧疗法和耳尖穴点刺放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参与患者均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试验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进行干预,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无变化,干预后,试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干预后,试验组的血压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眩晕患者(痰浊上蒙证型)经过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放血干预后,其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都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刮痧疗法 耳尖穴点刺放血 眩晕 痰浊上蒙 护理
下载PDF
五苓散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价值
3
作者 王红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32-0135,共4页
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采取五苓散治疗的效果。方法 针对急性眩晕病患展开分组对照研究,该病患入院时间为2022年到2023年,该年限所获取的病患共计80例。甲磺酸倍他司汀所治疗的患者进入对照组,配合五苓散治疗的患者进入观察组。比较不同分... 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采取五苓散治疗的效果。方法 针对急性眩晕病患展开分组对照研究,该病患入院时间为2022年到2023年,该年限所获取的病患共计80例。甲磺酸倍他司汀所治疗的患者进入对照组,配合五苓散治疗的患者进入观察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病情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症候情况等。结果 中医症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治疗前,两组之间同比未呈现数据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症候及血流动力学数据差异相对较大,观察组所获取的结果更好,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眩晕证(痰浊上蒙型)病患基于常规疗法干预期间,采取五苓散干预可缩短眩晕发生频率及时间,促使血液稳定循环,尽快改善中医症候,提升疾病治疗总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痰浊上蒙 眩晕 症状改善时间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黄育驰 陈连辉 钟清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予以... 目的研究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脑部血流速度、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中躯体、情绪及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上蒙型眩晕采取半夏白术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血液流变学 脑部血流速度
下载PDF
早期针刺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鑫 张智龙 许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及西药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每晚睡前服用1次,每次5 mg... 目的 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及西药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每晚睡前服用1次,每次5 mg,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调气化痰定眩法针刺,穴取中脘、丰隆、支沟、四神聪等,留针30 min, 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 DARS)评分,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检测大脑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血流速度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西药组为73.33%(22/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DARS评分、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针药组治疗后双侧VA、B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P<0.01),且快于西药组(P<0.01)。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能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表现,其机制可能与改善VA、BA血流速度、增加血流、提高脑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痰浊上蒙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涛 周正新 +1 位作者 朱磊 徐寰 《山西中医》 2023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浊上蒙型颈型眩晕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连续治疗6周。分别在治...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浊上蒙型颈型眩晕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连续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通过比较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ESC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中医证侯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颈型眩晕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眩晕 痰浊上蒙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镇华 陈婷婷 常青 《蛇志》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2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2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证、次证、兼证及舌苔脉象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VA)、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BA、RVA及RVA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HI及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AB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病 穴位贴敷 中药足浴 中医证候积分 血流动力学 眩晕障碍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秀美 占仕成 《北方药学》 2023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至漳平市中医院就诊的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共计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基础上,选择...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至漳平市中医院就诊的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共计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基础上,选择中药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77.78%,P<0.05;(2)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两组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4)不良反应:观察组6.67%与对照组8.8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便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痰浊上蒙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的效果
9
作者 吕金焕 罗秀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0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中药足浴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风湿科接受治疗的66例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中药足浴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风湿科接受治疗的66例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n=33)患者联合应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izziness disorder survey scale,DH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及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Vm)、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 of basilar artery,B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ight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RVA)、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eft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LV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与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发生频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DHI评分更低(P<0.05)。结论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中药足浴联合治疗可促进眩晕症状缓解,改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 穴位贴敷 中药足浴 西药治疗 眩晕障碍 血流动力学 中医证候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林小常 吴泽徐 符连娣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5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徐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西药组(40例)和中西医联合组(40例),西...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徐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西药组(40例)和中西医联合组(40例),西药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中西医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联合组眩晕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中西医联合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眩晕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改善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西药 痰浊上蒙型眩晕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孙永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2-54,共3页
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治疗效果。方法 入组时间:2022年,眩晕痰浊上蒙证病人64例,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疗效31(96.87%)更高,复发率1(3.13%)更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 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治疗效果。方法 入组时间:2022年,眩晕痰浊上蒙证病人64例,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疗效31(96.87%)更高,复发率1(3.13%)更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组方对眩晕痰浊上蒙证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病人症状积分,使得疗效明显提升,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 眩晕痰浊上蒙 疗法 复发率 症状积分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疗效观察
12
作者 尚庆迎 刘正元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2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痰浊上蒙型眩晕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进行研究,以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 目的:观察痰浊上蒙型眩晕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进行研究,以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相关症状与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及眩晕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可对患者眩晕发作时间以及频率进行调节,经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痰浊上蒙 苓桂术甘汤加味 倍他司汀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的药学分析
13
作者 李铁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5-7,共3页
探究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有效治疗干预方案。方法 共选取68例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样本,根据病历号单双数分为34例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样本与34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的研究组样本,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 探究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有效治疗干预方案。方法 共选取68例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样本,根据病历号单双数分为34例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样本与34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的研究组样本,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眩晕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颈型眩晕 痰浊上蒙
下载PDF
火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范春兰 许金海 莫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的即刻与近期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将84例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42例。每日1次,分别治疗10次。采用改良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第2次治疗前...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的即刻与近期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将84例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42例。每日1次,分别治疗10次。采用改良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第2次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对患者症状、功能及总分进行评定,同时根据中医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前两组比较,火针组症状积分及总分改善明显优于温针组(P<0.05);治疗10次后两组症状、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临床控制率为26.2%,总有效率为95.2%,温针组临床控制率为9.5%,总有效率为9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火针与温针均能有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火针可即刻改善眩晕症状,近期疗效也优于温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性眩晕 火针疗法 温针疗法 痰浊上蒙
下载PDF
分消走泄法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青 陈春雷 +2 位作者 吴震东 吴芳汀 吴晓鹏 《光明中医》 2013年第4期696-698,共3页
目的观察分消走泄法治疗岭南地区痰浊上蒙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痰浊上蒙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6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 目的观察分消走泄法治疗岭南地区痰浊上蒙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痰浊上蒙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6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的积分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消走泄法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消走泄法 三仁汤 痰浊上蒙 颈椎病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37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宗兴 刘永家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0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治疗,日1剂,水煎服,7 d为1疗程。结果:37例患者最长治疗10疗程,最短治疗2疗程,治愈16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治疗,日1剂,水煎服,7 d为1疗程。结果:37例患者最长治疗10疗程,最短治疗2疗程,治愈16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浊上蒙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下载PDF
三仁温胆汤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系统TIA眩晕临床观察
17
作者 黄俭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7期537-539,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该病好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TIA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暂。由于大多数TIA仅持续5-15min,因此只导致轻的脑部损伤,而不留神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该病好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TIA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暂。由于大多数TIA仅持续5-15min,因此只导致轻的脑部损伤,而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笔者用三仁温胆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一症略有心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仁温胆汤 痰浊上蒙 TIA眩晕 后循环系统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证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倩 钱立锋 占道伟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痰浊上蒙证眩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使用倍他司汀进行治疗,治疗4周。治疗组在半夏白术天麻...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痰浊上蒙证眩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使用倍他司汀进行治疗,治疗4周。治疗组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治疗4周。记录治疗期间眩晕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流速大小,记录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治疗后6个月进行追踪调查,对6个月时间内眩晕复发病例数量进行对比。结果:2组治疗期间均存在眩晕症状。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平均总眩晕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眩晕程度上来看,轻度眩晕、中度眩晕、重度眩晕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病症发生率20.0%,对照组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脑部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脑部血流速度均表现出转好情况(P <0.05),治疗组经治疗后ACA、MCA、PCA、V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更为接近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完成后6个月追踪调查显示,对照组复发率为12.5%,治疗组为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复发情况中存在中度眩晕及重度眩晕的个别病例,可认为治疗无效。结论: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原方为基础,根据患者症状不同加减能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眩晕及眩晕相关症状的发生,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速度,控制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浊上蒙 半夏白术天麻汤 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夏麻祛痰止晕方联合复位法治疗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6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方名胜 谢道俊 +2 位作者 房如意 陈祝越 程掌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探讨夏麻祛痰止晕方联合复位法治疗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研究组脱落2例,剩余46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6例。对照组采用复位法... 目的探讨夏麻祛痰止晕方联合复位法治疗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研究组脱落2例,剩余46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6例。对照组采用复位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夏麻祛痰止晕方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运用眩晕障碍量表(情感、躯体、功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检测两组患者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48%(43/46),对照组为78.26%(36/4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情感、躯体、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眩晕障碍量表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结论夏麻祛痰止晕方可提高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部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麻祛止晕方 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痰浊上蒙 脑部血流速度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60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东 裘生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风、火、痰、虚、瘀[1],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并见.笔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6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眩晕 痰浊上蒙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