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白介素10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黎秋男 李书含 +4 位作者 周永恒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共11页
白介素10(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硬骨鱼IL-10基因被克隆表达,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白介素10(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硬骨鱼IL-10基因被克隆表达,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已有不少关于鱼类IL-10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调节机制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报道,从鱼类IL-10的基因结构、转录表达、来源与进化、生物学活性及功能、鱼类IL-10受体及信号通路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鱼类IL-10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IL-10) 鱼类白介素10(fIL-10) 病毒白介素10(vIL-10)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10水平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迪丽白尔·塔力甫江 谢仁古丽·阿皮孜 王德全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10(IL-10)水平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10(IL-10)水平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IL-10等实验室指标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分析IL-10等指标水平与患者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随访期间4例患者失联,按脱落处理,最终纳入患者101例,其中轻中度组75例,重度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度组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t=28.408,23.888,2.726,9.381;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前好转,但轻中度组患者Hs-CRP及IL-10水平仍显著低于重度组患者(t=4.342,5.966;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IL-10水平与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705,0.209,0.739,0.481;均P<0.001);线性回归示,治疗前IL-10及Hs-CRP水平与患者疼痛持续程度显著相关(t=5.240,5.026;均P<0.05)。结论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与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相关,可成为患者预后的可靠预测因子,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白介素-10 疼痛
下载PDF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青少年攻击行为中的交互作用
3
作者 钱秀莲 方珺 +1 位作者 谭素仙 胡欣竹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507-510,共4页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直接的伤害,同时也对加害者自身产生长期且深远的负面影响[1]。儿童虐待是指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潜在或实际伤害的一切形式的虐待,不仅会对早期发育阶段的大脑造成损伤,还会明显增加成年后出现行为、躯...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直接的伤害,同时也对加害者自身产生长期且深远的负面影响[1]。儿童虐待是指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潜在或实际伤害的一切形式的虐待,不仅会对早期发育阶段的大脑造成损伤,还会明显增加成年后出现行为、躯体及精神卫生问题的风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虐待 白介素10 攻击行为 儿童期 青少年 甲基化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
4
作者 冯雪妮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与宫颈癌患者各70例,分别记作CIN组与宫颈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记作...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与宫颈癌患者各70例,分别记作CIN组与宫颈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记作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清SCC-Ag、IL-10水平,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C-Ag、IL-10诊断CIN或宫颈癌的效能。对比CIN不同分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并分析血清SCC-Ag、IL-10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组及健康对照组,且CIN组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C-Ag、IL-10水平联合诊断CIN或宫颈癌的效能较单一指标更佳(曲线下面积:0.962,95%CI:0.942~0.982)。CINⅢ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Ⅰ级及CINⅡ级,且CINⅡ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Ⅰ级(均P<0.05)。不同病灶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SCC-Ag、IL-10水平对比差异明显(均P<0.05)。结论:血清SCC-Ag、IL-10水平在CIN与宫颈癌患者中均呈异常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白介素10
下载PDF
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病程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伟 王卫胜 +4 位作者 李勇 郑丽平 谷永镇 郭富山 常立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74-78,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病程进展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评估病情、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病程进展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评估病情、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60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组(39例)和无进展组(21例),比较两组及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血清IL-6、IL-10、CRP、TNF-α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IL-6、IL-10、CRP、TNF-α水平与临床资料、CSVD严重程度及CSVD病程进展相关性,并分析其水平变化对CSVD病程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入院时血清IL-6、CRP、TNF-α水平高于无进展组,IL-10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IL-6、CRP、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IL-10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CSVD严重程度、CSVD病程进展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0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与CSVD严重程度、CSVD病程进展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IL-6、IL-10、CRP、TNF-α水平联合预测CSVD病程进展的AUC为0.785,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87%、61.90%。结论血清IL-6、CRP、IL-10、TNF-α水平变化可用于CSVD病情程度及病程进展评估中,为临床早期预测病程进展提供依据,以针对性制订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病程进展 白介素6 白介素10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白介素10家族研究近况 被引量:13
6
作者 金丽威 郑捷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46-249,共4页
从白介素10家族的发现、结构特征、各成员概况和生物学活性、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综述了白介素10家族各成员的研究近况。
关键词 白介素10家族 白介素10
下载PDF
人白介素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7
作者 汪小平 赵雄飞 +2 位作者 易绍萱 陈渝 太光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97-897,899,共2页
目的构建一个人白介素10(hIL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hIL10的生物学活性打下基础。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提取质粒pCDHIL10中hIL10全长cDNA,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hIL10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的多克隆位点中,经转化、扩增、... 目的构建一个人白介素10(hIL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hIL10的生物学活性打下基础。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提取质粒pCDHIL10中hIL10全长cDNA,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hIL10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的多克隆位点中,经转化、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泳鉴定分析。结果外源性hIL10基因成功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的中。结论成功完成了人白介素10(hIL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IL10的生物学活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白介素10基因 逆转录病毒栽体
下载PDF
白介素10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楠 杜厚伟 +3 位作者 陈荣华 郑安 黄华品 吴志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0干预组(IL-10组),术后24h断头取脑,TUNEL法(Terminal deox...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0干预组(IL-10组),术后24h断头取脑,TUNEL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biotinylated UTP nick end labeling)测定梗死灶周围凋亡神经细胞的数目,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Fas,FasL和caspase-3表达显著上调(P<0.05);IL-10干预可显著减少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P<0.05),并抑制FasL和caspase-3的表达(P<0.05),而对Fas的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IL-10可抑制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脑缺血 凋亡 FAS FASL CASPASE-3
下载PDF
半胱氨酰白三烯、白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1
9
作者 尹嘉宁 刘丽 +2 位作者 成焕吉 乔红梅 鲁继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PP急性期患儿(40例)、MPP恢复期患儿(2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20例)及健康儿童(20例...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PP急性期患儿(40例)、MPP恢复期患儿(2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20例)及健康儿童(20例)的血清CysLTs、IL-10和TNF-α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血清CysLTs水平高于健康儿童,恢复期血清CysLTs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健康儿童;MPP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MPP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P患儿血清中CysLTs和IL-10的水平变化可能是MPP免疫学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酰白三烯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支原体肺炎 儿童
下载PDF
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18和白介素10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梁志清 白纪红 +2 位作者 秦青 张茂华 赵雪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比值的影响。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高剂量治疗组、槲皮素低剂量治疗组。采用高脂...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比值的影响。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高剂量治疗组、槲皮素低剂量治疗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并用槲皮素高[300mg/(kg.d)]、低剂量[75mg/(kg.d)]进行干预治疗,分别于给药后4周、8周、12周末,检测大鼠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并进一步检测给药后8周末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空腹血糖(FBS)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IL-10从第4周开始即有明显升高(P<0.01),而且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槲皮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高、低剂量组从第4周开始即明显降低(P<0.01);但各时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槲皮素灌胃治疗8周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FBS、FINS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血清TG、MDA仅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有统计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IL-18/IL-10和大鼠血清TG、MDA、HOMA-IR呈正相关(r>0,P<0.01或P<0.05)。结论血清IL-18、IL-10比值与NAFLD发生和病程密切相关,提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NAFL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槲皮素可降低NAFLD大鼠血清IL-18/IL-10、TG、MDA、FBS、FINS和HOMA-IR,影响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脂质过氧化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槲皮素 白介素18 白介素10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成人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媛 张丽 +1 位作者 王斐 吴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49-551,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本实验室Immulite 1000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表观健康成年人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中的IL-1β... 目的初步建立本实验室Immulite 1000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表观健康成年人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中的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 IL-1β的95%参考区间为<5 pg/mL,IL-6为<2.95 pg/mL,IL-10为<5 pg/mL。IL-8的95%参考区间男性<85.3 pg/mL,女性<67 pg/mL;TNF-α的95%参考区间男性<10.96 pg/mL,女性<9.77 pg/mL。结论初步建立了本实验室的血清IL-1β、IL-6、IL-8、IL-10和TNF-α在Immulite 1000分析系统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 白介素6 白介素8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参考区间 Immulite 1000
下载PDF
白介素10对大鼠缺血梗死灶周围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楠 杜厚伟 +3 位作者 陈荣华 郑安 黄华品 吴志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Bcl-2和Bax表达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MCAO组)、脑缺血+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脑缺血+IL-10干预组(IL-10组),免疫组化和RT-PCR法观察术后24h梗死灶周围... 目的探讨白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Bcl-2和Bax表达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MCAO组)、脑缺血+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脑缺血+IL-10干预组(IL-10组),免疫组化和RT-PCR法观察术后24h梗死灶周围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Sham相比,MCAO组梗死灶周围脑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显著上调,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与Vehicle组比,IL-10组Bcl-2的表达显著上调,Bax表达显著下调,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结论IL-10与脑缺血梗死灶周围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增加有关,提示IL-10可能与抑制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脑缺血 BEL-2 BAX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0对低氧条件下人单核细胞凋亡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君 王立生 +6 位作者 王建尧 李迎雪 朱惠明 师瑞月 张茹 莫镜 张利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人单核细胞白细胞(THP-1)凋亡和caspase-3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悬浮培养THP-1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低氧(5%O2,5%CO2,90%N2)培养THP-1,rhIL-10以10、50、100 ng/mL的浓度干...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人单核细胞白细胞(THP-1)凋亡和caspase-3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悬浮培养THP-1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低氧(5%O2,5%CO2,90%N2)培养THP-1,rhIL-10以10、50、100 ng/mL的浓度干预,分为低氧对照组,rhIL-10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培养12、24、48、72 h,离心收集细胞,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核内caspase-3活性,48 h核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荧光强度,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凋亡蛋白caspse-3相对活性,12 h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低氧对照组及低、中剂量rhIL-10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高剂量rhIL-10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IL-10干预各组与低氧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48 h低氧对照组和rhIL-10干预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rhIL-10干预组与低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72 h低氧对照组、低剂量rhIL-10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升高(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凋亡峰值见于48 h。取48 h行各组凋亡细胞核Hoechst荧光染色,灰度值分析低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rhIL-10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rhIL-10干预组与低氧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结论缺氧可促进单核细胞凋亡,rhIL-10可一定程度地抑制人单核细胞凋亡,这些变化可能与各器官急性缺氧性疾病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0 低氧 凋亡 人单核细胞 CASPASE-3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592A/C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高强 赵连成 +5 位作者 李莹 王浩 梁立荣 史平 任福秀 武阳丰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05-309,共5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0基因-592A/C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吸烟-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2005年,在北京社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及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白介素10基... 目的研究白介素10基因-592A/C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吸烟-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2005年,在北京社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及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A/C位点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共1296例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者进行分析,-592A/A、-592A/C和-592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9%、46.5%和11.7%,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 0.417)。单因素、多因素及分层分析发现-592A/C与作为连续变量的IMT及作为分类变量的IMT增厚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592A/C在显性、共显性和隐性模型中与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均无显著性,但调整年龄和性别后,-592C/C基因型在隐性模型中对颈动脉斑块起显著保护作用(OR=0.7,95%可信限:0.45~0.98),分层分析发现吸烟与-592A/C对斑块危险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48),-592C/C的保护作用仅出现在从未吸烟人群中(OR,0.5,95%可信区间:0.3~0.8),戒烟及现吸烟人群中关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结论白介素10基因-592C/C基因型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吸烟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92A/C 白介素10 颈动脉斑块 吸烟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技术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光宇 巩建华 +4 位作者 关伟 邱浩 邱光钰 骆黎 何海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09-110,115,共3页
百草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非选择性接触的联吡啶类广谱除草剂,其导致的中毒死亡率高达40%。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技术能有效去除血液中不良代谢产物、有毒物质、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是治疗急性中毒的有效方法。本... 百草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非选择性接触的联吡啶类广谱除草剂,其导致的中毒死亡率高达40%。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技术能有效去除血液中不良代谢产物、有毒物质、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是治疗急性中毒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技术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百草枯中毒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0基因体外转导大鼠β_2m-/Thy-1^+骨髓源性肝干细胞 被引量:6
16
作者 兰玲 陈源文 +2 位作者 孙超 孙巧玲 李定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基因(AdIL-10)体外转导β2m-/Thy-1+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 liver stem cell,BDLSC)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gnetic bea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分选...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基因(AdIL-10)体外转导β2m-/Thy-1+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 liver stem cell,BDLSC)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gnetic bea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分选大鼠β2m-/Thy-1+BDLSC,RT-PCR法鉴定其肝相关性表型的表达。AdIL-10转导BDLSC,根据腺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测定转导效率,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IL-10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采用MT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腺病毒转导对BDLSC增殖能力和肝细胞样表型白蛋白(albumin,ALB)表达的影响。结果MASC法能成功分选纯化BDLSC,其在基因水平表达肝细胞样表型。AdIL-10转导BDLSC的效率呈剂量依赖性,最佳转染复数为500pfu/cell。AdIL-10修饰BDLSC高表达IL-10基因,且持续高浓度分泌IL-10蛋白至胞外。AdIL-10转导72h后,BDLSC仍保持正常的增殖能力和ALB表达。结论BDLSC是AdIL-10转导的适宜载体,为AdIL-10修饰BDLSC这一新型结合方式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性肝干细胞 腺病毒载体 白介素10 基因转导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干扰素-γ、白介素10、S100B和乳酸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潘艳 赵丽梅 王晓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2-954,共3页
目的:检测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S100B和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IFN-γ、IL-10和S100B水平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目的:检测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S100B和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IFN-γ、IL-10和S100B水平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酸水平检测采用酶比色法。结果:重症组IFN-γ、IL-10、S100B和LAC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和对照组间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各指标均高于重度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IFN-γ、IL-10、S100B和LAC指标间均呈正相关(P<0.01);IFN-γ、IL-10、S100B与病情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1),LAC与病情严重程度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中IFN-γ、IL-10、S100B和LAC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判断病情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干扰素-Γ 白介素10 S100B 乳酸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0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59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江东 房辉 +2 位作者 闫全志 周东浩 姚会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0水平及IL-10基因启动子59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75例健康对照者(NC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并从人体抗凝血白...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0水平及IL-10基因启动子59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75例健康对照者(NC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并从人体抗凝血白细胞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分析IL-10-592基因多态性。结果DM组血清IL-10水平为(21.1±5.2)pg/ml,对照组为(42.4±6.3)pg/ml,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IL-10-59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纯合突变型(AA)36例(16.1%),杂合子(AC)122例(54.5%),野生型(CC)66例(29.4%);NC组:纯合突变型24例(8.7%),杂合子138例(50.2%),野生型113例(41.1%)。DM组和NC组等位基因频率:A分别为43.3%和33.8%,C分别为56.7%和66.2%。两组IL-10-592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IL-10可能对糖尿病发病及预后、保健、康复具有保护作用;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白介素10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浸润淋巴细胞白介素2和白介素10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永娥 明德松 +1 位作者 庄建良 陈一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9-700,703,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浸润淋巴细胞(TIL)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探讨二者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法(SP法)观察20例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TIL的IL-2、IL-10表达情况。结果全部标本的... 目的观察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浸润淋巴细胞(TIL)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探讨二者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法(SP法)观察20例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TIL的IL-2、IL-10表达情况。结果全部标本的癌上皮细胞IL-2、IL-10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癌旁组织,16例标本(80%)的癌上皮细胞IL-10的表达高于IL-2;癌组织中淋巴细胞(TIL)很多,大部分标本的TIL存在表达IL-2(16,80%)、IL-10(18,90%)的不同的TIL,16例标本(80%)的TIL的IL-10表达高于IL-2;对照癌旁组织中淋巴细胞均未见IL-2、IL-10的表达。结论食管癌上皮细胞表达IL-2、IL-10,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食管癌组织存在表达IL-2、IL-10的异质性TIL,且呈Th2漂移;对照癌旁组织中淋巴细胞均未见IL-2、IL-1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细胞 上皮细胞 白介素2 白介素10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白介素10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刚 孙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近年来,虽然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死亡率仍高达22.7%.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不断的深入研究,抗炎细胞因子在阻断其病程演进中所起的...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近年来,虽然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死亡率仍高达22.7%.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不断的深入研究,抗炎细胞因子在阻断其病程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白介素10是急性胰腺炎时的强效抗炎细胞因子,在维持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抑制NF-κB的活化、改善胰腺相关性微循环障碍、抑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阻止胰腺持续缺血、坏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利于炎症的恢复.本文就白介素10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白介素10 并发症 治疗 常见 抗炎细胞因子 外科急腹症 关键作用 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