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伍俭儿 梁安文 +2 位作者 冯博 胡杨 王方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前翅背面翅面上均匀地分布着许多小刺状突起,长度为(3.07±0.48)μm,而后翅背腹两面均着生有许多小刺状突起。前翅的背面和腹面都存在毛形感器样结构,根据形态可分为TS-I和TS-Ⅱ两种:TS-I分布于腹面翅基部的翅脉处且与翅脉垂直,没有明显的基窝,数量为(4±1.41)根,长为(31.80±2.43)μm;TS-Ⅱ则分布于背面的翅脉上,数量为(5±1.41)根,长度为(57.25±21.84)μm,着生于有明显凹陷的基窝中。前翅腹面边缘以及翅脉处还分布有钟形感器样结构,数量为(5.00±3.46)个;另外还发现一种锥形感器样结构,位于前翅腹面边缘,数量为(21.00±4.36)个,长(8.25±2.09)μm。研究结果有助于从超微水平对白背飞虱翅的形态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其迁飞扩散的能力,为寻找更好的防控措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长翅型 毛形感器样结构 钟形感器样结构 锥形感器样结构
下载PDF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饲养中的共生细菌转移
2
作者 高唯漪 蔡廷卫 +5 位作者 高园园 黎成越 任志杰 何顺 李建洪 万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目的】探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间互作是否会导致其共生细菌的变化。【方法】分别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单独饲养或混合饲养,并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饲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共生... 【目的】探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间互作是否会导致其共生细菌的变化。【方法】分别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单独饲养或混合饲养,并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饲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共生细菌的多样性。【结果】混合饲养的与单独饲养的相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共生菌群落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且具有趋同现象;混合饲养的褐飞虱共生细菌多样性比单独饲养的显著增加;褐飞虱中的133个扩增子序列变异(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和白背飞虱中的143个ASVs被定义为潜在的水平转移物种。【结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种间互作改变了其共生细菌群落,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基于共生细菌的稻飞虱种间互作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水稻害虫 种间互作 共生细菌
下载PDF
白背飞虱Tramtrack蛋白结构特点及在受精卵和5龄若虫头部的高表达
3
作者 冯博 杨梅 +1 位作者 伍俭儿 王方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33-135,161,共4页
[目的]了解重要的转录因子Tramtrack蛋白的结构特点,以及在卵和5龄若虫身体各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在已获得的白背飞虱tramtrack基因的cDNA序列基础上,对其编码的Tramtrack蛋白结构特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该蛋白等电点为8.24... [目的]了解重要的转录因子Tramtrack蛋白的结构特点,以及在卵和5龄若虫身体各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在已获得的白背飞虱tramtrack基因的cDNA序列基础上,对其编码的Tramtrack蛋白结构特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该蛋白等电点为8.24,属于碱性蛋白,无信号肽,属于亲水性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其三维结构主要是α-螺旋,少部分是β-折叠。定量PCR检测表明在白背飞虱受精卵中tramtrack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受精卵;此外tramtrack基因在五龄若虫头部表达显著高于在胸部或腹部表达。[结论]这是第一次有关水稻害虫稻飞虱的Tramtrack蛋白的研究报道,为今后探究该蛋白在水稻害虫中的具体功能角色提供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mtrack 结构分析 白背飞虱 基因表达
下载PDF
SfAp参与调控白背飞虱的翅发育
4
作者 杨熙彬 雷庆 +3 位作者 龙慧 龙贵云 杨洪 金道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9-1306,共8页
【目的】Apterous(Ap)属于LIM结构域家族的发育调控蛋白。本研究旨在探究Ap基因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翅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白背飞虱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T-PCR验证SfAp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 【目的】Apterous(Ap)属于LIM结构域家族的发育调控蛋白。本研究旨在探究Ap基因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翅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白背飞虱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T-PCR验证SfAp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SfAp在白背飞虱不同发育阶段(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腹、足、翅、体壁、脂肪体和肠道)中的表达量;通过RNAi技术靶向沉默3龄若虫SfAp后观察白背飞虱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统计RNAi后的存活率、总死亡率和翅畸形率,采用RT-qPCR测定翅发育信号通路关键基因(鞣化激素基因SfBurs-α和SfBurs-β、Hippo信号通路基因SfHippo和SfSal、Wnt信号通路基因SfWg、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SfHh和SfDpp及SfHOW)的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了白背飞虱SfAp(GenBank登录号:PP901867)的开放阅读框,长1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编码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47.41 kD,理论等电点为8.99,SfAp含有典型的LIM保守结构域;SfAp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NlAp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84.86%。发育表达谱结果显示,SfAp在4龄若虫前表达量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到5龄第3天若虫期表达量显著升高,成虫羽化后表达量下降;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SfAp在成虫胸部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腹部、脂肪体和肠道中高量表达。显微注射dsSfAp导致羽化成虫表现出翅不伸展及畸形,并且翅发育相关基因SfBurs-α,SfBurs-β,SfHippo,SfSal,SfWg,SfHh,SfDpp和SfHOW的表达也被显著抑制。【结论】SfAp通过影响翅发育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影响白背飞虱的翅伸展及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LIM结构域家族 发育调节蛋白 Ap基因 表达谱分析 翅发育
下载PDF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分析
5
作者 章冰川 廖琪 +3 位作者 张世燕 何树林 乔梁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3-765,共13页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72 h后计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10),LC_(25)和LC_(50)值;采用稻茎浸渍法以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测定F0代雌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统计F_(1)代卵历期、1-5龄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成虫前历期、总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成虫总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白背飞虱未来60 d种群动态。【结果】处理72 h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50),LC_(25)和LC_(10)值分别为0.831,0.222和0.068 mg/L。与对照组相比,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使白背飞虱F0代雌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了7.19%,24.81%和34.21%,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22.24%,31.22%和41.53%;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5龄雌若虫历期,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雄成虫寿命和总发育历期,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且显著降低了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净增殖率(R_(0))显著降低,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LC_(10),LC_(25)和LC_(50)这3个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明显抑制了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结论】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胁迫会显著影响白背飞虱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并降低其后代种群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田间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亚致死效应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下载PDF
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雄成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研究
6
作者 高静 吴承媛 李秀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0,共5页
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雌雄成虫的生物活性,以期明确这2种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的LC_(50)分别是... 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雌雄成虫的生物活性,以期明确这2种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的LC_(50)分别是其雄成虫的2.88倍和3.09倍,说明雄成虫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均高于雌成虫。三氟苯嘧啶对灰飞虱雌成虫的LC_(50)是其雄成虫的1.79倍。2种飞虱雌雄成虫对其他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2种飞虱的雌成虫体型均大于雄成虫,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体重分别是雄虫的1.88倍和1.85倍。综上,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对烯啶虫胺和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存在性别差异,但个体大小差异并不是雌雄虫对杀虫剂敏感性不同的唯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性别
下载PDF
白背飞虱Hsp70基因的克隆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7
作者 许铁龙 周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9-2076,共8页
【目的】探明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在白背飞虱适应非生物[杀虫剂、高温/低温和紫外线A(UV-A)]胁迫中的作用,为白背飞虱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白背飞虱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克隆白背飞虱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同... 【目的】探明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在白背飞虱适应非生物[杀虫剂、高温/低温和紫外线A(UV-A)]胁迫中的作用,为白背飞虱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白背飞虱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克隆白背飞虱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同时采用RT-qPCR测定其在杀虫剂、高温/低温和UV-A胁迫下的转录水平。【结果】克隆获得1个Hsp70基因,命名为SfHsp70-1,其全长序列为2322 bp,开放阅读框为2001 bp,编码66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72.91 kDa,理论等电点为5.11。SfHsp70-1氨基酸序列中包含3个Hsp70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且在C端具有内质网Hsp70的保守序列“HDEL”。噻虫嗪亚致死浓度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LC_(10)胁迫能够诱导SfHsp70-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为对照(丙酮处理)的2.59倍;而LC_(25)胁迫对SfHsp70-1基因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影响。10℃(30 min)、20℃(30,60 min)和40℃(10,30,60 min)胁迫均能诱导SfHsp70-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提高,依次较对照(25℃)显著提高77.24%、62.00%、85.89%、138.96%、75.67%和61.10%。UV-A(300μW/cm~2)胁迫显著抑制SfHsp70-1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较对照(照射0 min)显著降低87.85%、88.74%、91.91%、89.78%、93.04%和91.16%,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SfHsp70-1基因的过表达有助于白背飞虱对噻虫嗪和高温/低温胁迫的适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Hsp70基因在白背飞虱适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制订白背飞虱绿色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热休克蛋白 HSP70基因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外源硒对水稻生长及白背飞虱存活的影响
8
作者 郑金艳 孙乾阳 +2 位作者 张宁 刘峰 韩永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21-125,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硒对水稻生长及白背飞虱存活的影响。以感虫品种‘台中1号’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营养液添加亚硒酸钠(Na_(2)SeO_(3))的方法设置10、20、30、40、50、60μmol/L 6个硒浓度处理,以0μmol/L为对照,测定不同浓度硒对水稻...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硒对水稻生长及白背飞虱存活的影响。以感虫品种‘台中1号’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营养液添加亚硒酸钠(Na_(2)SeO_(3))的方法设置10、20、30、40、50、60μmol/L 6个硒浓度处理,以0μmol/L为对照,测定不同浓度硒对水稻生长及取食硒处理水稻对白背飞虱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mol/L硒处理水稻株高、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而20~60μmol/L硒处理的株高、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均低于对照;水稻硒含量随硒添加浓度增大显著升高;白背飞虱存活率随水稻硒含量增大显著降低;取食10μmol/L硒处理水稻第4~7天,白背飞虱存活率显著降低。综上说明,10μmol/L为硒的适宜浓度,既能促进水稻生长,也能降低白背飞虱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硒 水稻 生长 白背飞虱 存活
下载PDF
稻区白背飞虱为害发生与防治
9
作者 祁春学 李娇龙 +1 位作者 周外 卢丽英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期52-53,共2页
勐混镇隶属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地处勐海县西南北纬21°1′56″、东经100°23′1″,镇内以河谷为主,地形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为高山,西北为低山和缓坡、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300~1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4%,既... 勐混镇隶属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地处勐海县西南北纬21°1′56″、东经100°23′1″,镇内以河谷为主,地形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为高山,西北为低山和缓坡、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300~1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4%,既是生物多样性的植物王国,也是许多病虫害滋生的地方,特别是白背飞虱已成为勐混镇水稻重要虫害。勐混镇有水稻面积3786.6 hm2,其中早稻2533.3 hm2,中稻1253.3 hm2,2017年前水稻虫害以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混合发生,2017年至今以白背飞虱为主,占稻飞虱发生虫种的97%以上,近五年来累计发生面积40086.7 hm2。为掌握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及时有效控制其为害,于2017—2023年对勐混镇白背飞虱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面积 水稻虫害 平均相对湿度 稻飞虱 西双版纳州 褐飞虱
下载PDF
水稻次生代谢物质介导红腹缢管蚜与白背飞虱的种间互作关系
10
作者 胡杰 贡常委 +2 位作者 袁好 蒲建 王学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与红腹缢管蚜Rhopalosiphum rufiabdominalis种间互作机制,以及2种昆虫互作过程中水稻次生代谢物质的作用。【方法】将白背飞虱和红腹缢管蚜按不同比例混合饲养,待白背飞虱长至成虫后分组配对,... 【目的】探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与红腹缢管蚜Rhopalosiphum rufiabdominalis种间互作机制,以及2种昆虫互作过程中水稻次生代谢物质的作用。【方法】将白背飞虱和红腹缢管蚜按不同比例混合饲养,待白背飞虱长至成虫后分组配对,分析白背飞虱总产卵量及日均产卵量;测定各处理的水稻草酸、黄酮及总酚含量,利用GC/MS仪器分析各处理水稻幼苗次生代谢物质成分的差异。【结果】“15头蚜虫+5头白背飞虱”处理的白背飞虱总产卵量仅为131.67粒,与“20头白背飞虱”处理(214.60粒)差异显著,日均产卵量也呈现相同的规律;“15头蚜虫+5头白背飞虱”处理的水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98和63.71 mg/L,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C/MS分析表明,“15头蚜虫+5头白背飞虱”处理的水稻中丙丁酚相对含量高达75.78%,而其余处理的水稻中不存在此种酚类物质。【结论】红腹缢管蚜可能是通过刺激水稻提高黄酮及总酚含量,进而抑制白背飞虱的生殖能力,其中丙丁酚可能在白背飞虱和红腹缢管蚜种间互作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红腹缢管蚜 种间互作 次生代谢物质 总酚
下载PDF
核受体基因SfUSP调控白背飞虱蜕皮发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操 龚明富 +5 位作者 杨熙彬 杨洪 龙贵云 贾泽艳 曾庆会 金道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目的】为探究核受体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 protein, USP)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若虫蜕皮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与几丁质合成和降解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基于白背飞虱基因组数据,结合RT-PCR克隆SfUSP全长cDNA序列;利用R... 【目的】为探究核受体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 protein, USP)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若虫蜕皮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与几丁质合成和降解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基于白背飞虱基因组数据,结合RT-PCR克隆SfUSP全长cDNA序列;利用RT-qPCR测定白背飞虱不同发育阶段(1-5龄若虫、5龄若虫蜕皮前、5龄若虫蜕皮中和雌成虫)、5龄若虫组织(头、体壁、脂肪体、肠道和足)、雌成虫组织(体壁、翅、脂肪体、足和卵巢)以及100 ng/头20E处理后5龄第1天若虫中SfUSP的表达量;通过显微注射dsRNA靶向沉默5龄第1天若虫的SfUSP后,计算若虫存活率,观察若虫致死表型,利用RT-qPCR测定几丁质合成和降解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了白背飞虱SfUSP(GenBank登录号:ON209396)的全长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SfUSP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7.27 kD,理论等电点为7.1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fUSP含有核受体家族所具备的5个保守结构域,并且DNA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 DBD)和配体结合域(ligand-binding domain, LBD)高度保守。发育阶段表达谱表明,SfUSP在1龄若虫、5龄若虫蜕皮前以及雌成虫中高表达;组织表达谱显示,SfUSP在5龄若虫头、体壁、脂肪体和肠道中的表达量较高;在雌成虫翅、足和体壁中的表达量较高。显微注射100 ng/头20E后12 h时,5龄若虫中SfUS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靶向沉默SfUSP表达后,与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显微注射dsRNA 6 d时若虫存活率仅为对照组的18.01%,其中不能成功蜕皮个体占51.46%;显著抑制了几丁质合成通路关键基因SfCHS1,SfCHS1a,SfUAP,SfGFAT和几丁质降解通路关键基因SfCht7,SfNAG1,SfNAG2,SfCDA1,SfCDA2和SfCDA4的表达量,但是显著提高了SfG6PI和SfCht10的表达量。【结论】SfUSP是白背飞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能够影响几丁质的合成与降解,进而调控白背飞虱的蜕皮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超气门蛋白 蜕皮激素 几丁质合成与降解 蜕皮
下载PDF
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琪 赵彬彬 +5 位作者 方玲 周南欣 何树林 徐杉 杨洪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00-1509,共10页
【目的】探究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LC10(0.016 mg/L)和LC25(0.031 mg/L)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统计F0代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记录F1代的发育历期... 【目的】探究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LC10(0.016 mg/L)和LC25(0.031 mg/L)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统计F0代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记录F1代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存活率及雌雄成虫寿命、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平均世代周期(T),组建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结果】与对照(蒸馏水)相比,白背飞虱3龄若虫在LC10和LC25浓度阿维菌素的胁迫下,F0代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但孵化率未受影响;LC25浓度阿维菌素处理后,白背飞虱雄成虫寿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但LC10阿维菌素处理显著缩短了雌成虫寿命。在F1代中,LC10和LC25浓度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70.64和155.79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38粒)。同时,LC10和LC25浓度处理组F1代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以及平均世代周期(T)均略低于对照组,而净增殖率(R0)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胁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背飞虱后代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阿维菌素 亚致死效应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生长发育
下载PDF
cycle基因对噻嗪酮、噻虫嗪防治白背飞虱效果影响探索研究
13
作者 康奎 张杰 +2 位作者 万思景 龚俊 张道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2-1078,共7页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我国重要的迁飞性水稻害虫,长期以来,其防治手段主要是化学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导致环境污染及害虫抗药性增加等,因此需要探索高效的农药使用方法。本研究在1 d内不同时间点用0.27 g/L噻虫嗪、5 mL/...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我国重要的迁飞性水稻害虫,长期以来,其防治手段主要是化学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导致环境污染及害虫抗药性增加等,因此需要探索高效的农药使用方法。本研究在1 d内不同时间点用0.27 g/L噻虫嗪、5 mL/L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的致死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7∶00时噻虫嗪、噻嗪酮浸染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最低,分别为54%、13.9%;16∶00时噻虫嗪、噻嗪酮浸染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最高,分别为89.8%、44.9%。定量结果表明节律基因Sfcycle在白背飞虱雌虫或雄虫的中肠表达量最高,4龄和5龄若虫期在蜕皮前表达量比蜕皮后高,成虫期表达量相对稳定。RNAi研究结果发现Sfcycle能够影响白背飞虱P450基因SfCYP4DE1和SfCYP353D1v2的表达,用农药处理干涉后的白背飞虱死亡率都在7∶00、16∶00两个时间点都增高,且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Sfcycle基因能够影响噻虫嗪、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生物节律 噻嗪酮 噻虫嗪 害虫防治
下载PDF
白背飞虱ttk结构特点及在若虫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梅 冯博 王方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0,共4页
ttk基因转录产物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生物体的发育、分化、性行为等。本研究从自建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比对到一条来源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ttk的cDNA序列,全长为1657 bp,其开放阅读框序列为1377 bp,编码由458个氨基酸组... ttk基因转录产物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生物体的发育、分化、性行为等。本研究从自建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比对到一条来源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ttk的cDNA序列,全长为1657 bp,其开放阅读框序列为1377 bp,编码由45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BTB结构域和锌指结构。系统进化树显示白背飞虱ttk与六星灯蛾(Zygaena filipendulae)、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同源性较近。定量检测结果显示,ttk在1龄若虫期含量较高,2龄则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从3龄开始,随着龄期的增长,表达量则逐渐增加,到5龄若虫时,ttk表达量是3龄若虫的2倍多。这是第一次详细报道白背飞虱ttk基因的结构和表达水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具体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mtrack(ttk)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若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D有助于SRBSDV在白背飞虱体内复制
15
作者 付亚亭 郭冬阳 吴清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获毒过程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借助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是一种天冬氨酸蛋...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获毒过程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借助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是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参与细胞内体/溶酶体内蛋白降解和病毒释放进入细胞质过程,但CathD在SRBSDV侵染其介体白背飞虱时是否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明确。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白背飞虱体内CathD基因的表达,发现沉默表达CathD基因的白背飞虱在饲喂SRBSDV后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白背飞虱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会降低白背飞虱的带毒比率和带毒量;在果蝇细胞中敲低CathD同源基因的表达并感染果蝇C病毒(Drosophila C virus,DCV),细胞内DCV的复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下调。研究结果提示CathD可能通过一种保守的机制协助病毒在昆虫细胞内增殖,可以作为防控SRBSDV病害的潜在靶标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RNA干扰 内吞作用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组织蛋白酶D
下载PDF
常规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16
作者 唐叶松 曹凯歌 +2 位作者 付佑胜 王礼俊 张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97-99,103,共4页
为探明常规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效药剂,于2021年选用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噻嗪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这5种药剂开展了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试验。结果... 为探明常规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效药剂,于2021年选用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噻嗪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这5种药剂开展了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为67.95%、73.11%和72.13%,明显高于另外2个处理;药后3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达86.04%和84.91%,高于其余3个处理;药后7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0.01%,高于其余4个处理;药后10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4.97%,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显示出较好的持效性。生产上可将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作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主要轮换药剂,限制噻嗪酮的应用,对吡蚜酮做好抗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常规药剂 防效
下载PDF
取食施硅水稻后白背飞虱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17
作者 韩永强 谢梅琼 +1 位作者 寇江涛 王龙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为探究取食施硅水稻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体内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感虫品种TN1为供试水稻品... 为探究取食施硅水稻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体内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感虫品种TN1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营养液添加硅酸钠(Na_(2)SiO_(3)·9H_(2)O)的方法设置施硅(Si+, 112 mg Si/L)和不施硅(Si-, 0 mg Si/L)处理,测定取食Si+或Si-水稻24 h、48 h、72 h和96 h后白背飞虱成虫体内CarE、GST、MFO、SOD、CAT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取食Si-水稻的白背飞虱相比,取食Si+水稻48 h、72 h和96 h时,CarE活性显著降低,GST活性显著升高;取食72 h和96 h时,MFO活性显著上升。取食Si+水稻24 h和48 h时,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大;取食72 h时,SOD和POD活性显著增高;取食96 h时,3种保护酶活性均降低,其中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施硅可能通过影响白背飞虱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平衡,进而对白背飞虱生理代谢造成影响。本研究为合理利用硅肥防治白背飞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解毒酶 保护酶
下载PDF
2009年云南省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范围与降落机制 被引量:39
18
作者 沈慧梅 吕建平 +3 位作者 周金玉 张孝羲 程遐年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350-4364,共15页
对2009年云南省江城、金平、西畴、师宗、彝良5个站点4—5月出现的白背飞虱灯下高峰日进行轨迹分析,并结合部分田间调查数据、峰期对应的大气环流背景、峰日风温场等气象因子,明确2009年云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范围和降落机... 对2009年云南省江城、金平、西畴、师宗、彝良5个站点4—5月出现的白背飞虱灯下高峰日进行轨迹分析,并结合部分田间调查数据、峰期对应的大气环流背景、峰日风温场等气象因子,明确2009年云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范围和降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9年云南4—5月份前期迁入飞虱虫源主要来自缅甸,部分虫源来自老挝与越南,极少数虫源来自印度东部因帕尔地区。(2)低温屏障、风场切变以及垂直气流扰动是造成白背飞虱集中降落的最主要气象因子。(3)缅甸虫源区偏西气流盛行以及冬春稻种植面积扩大而导致的虫源基数增加是造成2009年云南白背飞虱大量迁入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虫源地 轨迹模拟 降落机制
下载PDF
白背飞虱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背景 被引量:37
19
作者 包云轩 徐希燕 +3 位作者 王建强 王翠花 缪启龙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27-4535,共9页
为了揭示白背飞虱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为其灾变预警奠定气象学基础,根据2003年全国69个植保站提供的白背飞虱虫情资料,在ArcGIS9.0支持下对该年我国白背飞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学分析。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由PCVSAT系统接... 为了揭示白背飞虱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为其灾变预警奠定气象学基础,根据2003年全国69个植保站提供的白背飞虱虫情资料,在ArcGIS9.0支持下对该年我国白背飞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学分析。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由PCVSAT系统接收的气象数据对2个典型的白背飞虱南、北迁降落过程的大气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等压面上气压场的配置及其随时空的演变是控制和影响白背飞虱迁入的最重要的大气环流因素。(2)850hPa高度上的偏南气流有利于白背飞虱种群的北迁,925hPa等压面上的偏北气流有利于其南迁,这两个高度上风场的气旋式风向切变区有利于白背飞虱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切变区有利于其迁入降落。(3)降水对白背飞虱的降落有着十分重要的动力胁迫作用,但其在北迁降落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强于南迁。(4)垂直气流场中强下沉气流可迫使白背飞虱大量降落,表明气流胁迫是风载迁飞性害虫灾变性迁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大气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入 GIS MM5 大气动力背景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影响 被引量:48
20
作者 傅强 王锋 +3 位作者 李冬虎 姚青 赖凤香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4,共8页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虫产卵量、卵受精率、单雌子代数及发育进度等生物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而MSB虽然对多数指标影响不明显 ,但可以引起白背飞虱初羽化雌虫鲜重与短翅率显著下降 ,还引起褐飞虱初羽化雄虫鲜重明显减轻。在近距离 (株间距约 8cm)寄主选择实验中 ,褐飞虱对MSA和MSB无明显选择性 ,而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均明显趋向两种转基因水稻。田间小区实验表明MSB上的稻飞虱 (主要为白背飞虱 )密度一般低于亲本明恢 86 ,但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SCK CRY1 Ac 非靶标害虫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