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把快乐读给你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赏读课堂实录 |
彭雅婕(执教\整理)
籍欢欢(指导)
冯善亮(推荐)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2
|
师生同耕百草园,中医文化再传承——记威海一中百草园中草药采收节 |
于小童
尹翔
|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
2024 |
0 |
|
3
|
基于“百草园”项目驱动的办学实践 |
吴玮
|
《教育家》
|
2024 |
0 |
|
4
|
散文读写的学习课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例报告 |
王宁
|
《课堂内外(高中版)》
|
2024 |
0 |
|
5
|
童年·美育·诗化——略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艺术 |
林艳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6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再解 |
张晓莉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7
|
三“人”教育下的永恒童趣——解读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谭炜
|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
2024 |
0 |
|
8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儿童心理关怀 |
王雪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9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何以选择童年视角 |
张树军
|
《语文天地(初中版)》
|
2006 |
0 |
|
10
|
杭州植物园百草园的小生境设计和植物配置 |
丁华娇
应求是
章银柯
|
《华中建筑》
|
2007 |
7
|
|
11
|
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合型视角叙事 |
曹禧修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2
|
从“秋草园”到“百草园”:文本对话与经典生成 |
丁文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3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综述和教学建议 |
谢守成
刘丹泠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4
|
“Ade”一词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与张斗和先生商榷兼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视角 |
马志英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5
|
回忆性散文的文学特征与功能——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个案 |
张一玮
|
《文学与文化》
|
2021 |
3
|
|
16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寻绎 |
金红
|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7
|
情感结构与多重转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体跳跃 |
朱崇科
陈沁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
18
|
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英译本的语言风格 |
韩存新
樊斌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2
|
|
19
|
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农园和百草园 |
刘悦来
|
《城市建筑》
|
2018 |
8
|
|
20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意蕴再分析 |
王宁宁
耿如江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