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皖江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代伟鹏 张娜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2,共4页
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皖江城市群相关产业数据构建计量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结合F检验与Hausman检验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考察期间内,皖江城市群区域数... 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皖江城市群相关产业数据构建计量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结合F检验与Hausman检验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考察期间内,皖江城市群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渐进式增长态势;区域内各城市间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其中合肥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696),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4-0.6之间),安庆、宣城、六安、铜陵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2-0.4之间),池州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严重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188);皖江城市群区域内数字经济和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依其作用大小,依序排列为财政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均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商贸流通业 耦合协调发展 皖江城市群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及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定惠 陈晓华 朱超洪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运用基尼系数法对皖江城市群1997—2006年三次产业的空间差异性做了动态时序分析;然后以2006年皖江城市群19个行业的就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皖江城市群8个地...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运用基尼系数法对皖江城市群1997—2006年三次产业的空间差异性做了动态时序分析;然后以2006年皖江城市群19个行业的就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皖江城市群8个地级市的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皖江城市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基尼系数 区位熵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 被引量:7
3
作者 余瑞林 刘承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4期28-32,共5页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使用区位商方法确定芜湖和安庆为皖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计算了中心城市在研究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隶属度,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皖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并划分了其空间腹地层次为:核心区...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使用区位商方法确定芜湖和安庆为皖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计算了中心城市在研究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隶属度,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皖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并划分了其空间腹地层次为:核心区(芜湖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枞阳县、当涂县、怀宁县);紧密腹地(合肥市、池州市、芜湖县、无为县、铜陵市、繁昌县);竞争腹地(桐城市、巢湖市、东至县、和县、宣城市、潜山县、南陵县、望江县、庐江县、含山县、太湖县、滁州市、宿松县、肥西县);边缘腹地(肥东县、铜陵县、岳西县、青阳县、全椒县、泾县、宁国市、石台县、郎溪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空间范围 中心性 经济联系强度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皖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定惠 朱超洪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共2页
构建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群8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皖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城市化水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汪大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7-61,共5页
文章对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阐释,运用SW OT分析方法,对其具备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有效规避风险,获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此带动安徽经济... 文章对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阐释,运用SW OT分析方法,对其具备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有效规避风险,获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此带动安徽经济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皖江城市群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能力优势比较研究——基于STATA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叶荣 孟祥瑞 罗文科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4-41,共8页
采用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依据淮南市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借助STATA12.0软件工具,选取皖江城市群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提取9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比较与评价,... 采用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依据淮南市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借助STATA12.0软件工具,选取皖江城市群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提取9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比较与评价,找到各个城市的发展优势与,最后提出皖江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经济发展能力 优势比较 STATA 面板数据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汪大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皖江城市群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视野,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外向度明显偏低等问题。发展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的主要对策是:培育皖江城市群支柱产业... 皖江城市群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视野,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外向度明显偏低等问题。发展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的主要对策是:培育皖江城市群支柱产业,发展侧翼培育“中心增长极”,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策略,主动融入长三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经济发展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鲁楠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99-101,共3页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为了振兴中部地区而提出来的。安徽省的发展很大程度要靠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而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发展的排头兵,在服务业发展方面却非常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理念、人才、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通过深入分...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为了振兴中部地区而提出来的。安徽省的发展很大程度要靠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而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发展的排头兵,在服务业发展方面却非常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理念、人才、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振兴皖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的相关对策,以期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振兴安徽、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现代服务业 物流业 集聚效应
下载PDF
安徽皖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建国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3-96,110,共5页
作为安徽省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由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差异、内部的制度性障碍和外部与长三角的对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可以实行"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或组合城市模式,极力消除城市群内部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和利... 作为安徽省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由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差异、内部的制度性障碍和外部与长三角的对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可以实行"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或组合城市模式,极力消除城市群内部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发展产业集群,构建一体化交通运输网,以促进整个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皖江城市群 一体化发展 路径
下载PDF
高铁网建设背景下皖江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10
作者 占辉斌 《黄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7-40,共4页
基于皖江城市群区域范围和人口数量以及皖江城市群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的情况,用城市流理论和城市流强度的方法,分析皖江各城市在全省范围内的区位商、外向功能和城市流强度,研究表明: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三市城市流强度在皖江城... 基于皖江城市群区域范围和人口数量以及皖江城市群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的情况,用城市流理论和城市流强度的方法,分析皖江各城市在全省范围内的区位商、外向功能和城市流强度,研究表明: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三市城市流强度在皖江城市群中分列前三,其他城市城市流强度整体较低,合肥市城市流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已成为安徽省和皖江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皖江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问题及对策
11
作者 鲁楠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0-64,共5页
皖江城市群发展是政府中部崛起战略的一步,关系到安徽省经济发展能否上一个台阶。皖江城市群有着自身发展的良好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皖江城市群各城市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交通运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整合城市资源,形成合力... 皖江城市群发展是政府中部崛起战略的一步,关系到安徽省经济发展能否上一个台阶。皖江城市群有着自身发展的良好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皖江城市群各城市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交通运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整合城市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完成振兴安徽、振兴中部地区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发展 产业布局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产业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晶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0期185-187,共3页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功能的互补和经济联系的分工与协作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对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功能的互补和经济联系的分工与协作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对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皖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信息化 产业竞争力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环境效率分析——基于SBM模型测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7-69,共3页
从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以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为视角,采用SBM模型对皖江城市群各城市环境投入产出效率作出测度。实证结果表明,皖江城市群各城市环境效率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SBM模型 环境效率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格局 被引量:13
14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1 位作者 周玉翠 尹贻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4-1441,共8页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场强模型为手段,构建皖江城市群旅游圈。研究表明:以合肥和芜湖为双核的皖江城市群大旅游圈,其内部分为3个次旅游经济圈,北部以合肥为中心,包括六安区域、滁州和含巢湖整个水面的大部分区域的合肥旅游圈;西南以安庆为中心、池州为副中心,含铜陵一部分地区的安庆旅游圈;东南以芜湖为中心、宣城为副中心,包括马鞍山和部分巢湖区域、部分铜陵区域的芜湖旅游圈。最后提出了3个旅游经济圈发展的旅游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旅游节点 场强模型 旅游圈 皖江城市群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群生态赤字测算与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刚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173,共4页
以皖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测算结果显示:皖江城市群的生态占用是生态供给的近4倍,说明其生态状况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很低。尽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加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理念是扭转生态赤字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生态赤字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要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安徽省沿江城市群联合开发规划的疑虑和建言
16
作者 张国友 丁家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9-173,共5页
针对皖江城市群未来的产业布局主要是发展重化工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提出要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妥善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现代化的关系,并对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下载PDF
皖江(长三角)城市区域发展高层论坛暨2010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年会综述
17
作者 史晓燕 《中国城市经济》 2010年第12期8-11,共4页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渊整”的部署,推动皖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献计献策,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泛长三角经济...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渊整”的部署,推动皖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献计献策,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泛长三角经济合作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学会 皖江城市群 泛长三角 年会综述 中国 高层论坛 区域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
下载PDF
2018安徽城市竞争力“龙虎榜”解析
18
作者 周加来 周慧 《决策》 2019年第8期35-37,共3页
大城市集聚能力强,能产生规模经济。从指标分析来看,省会合肥发展最好,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芜湖次之,其他城市规模较小,溢出效应有限。城市竞争力是区域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安徽城市竞争力,挖掘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 大城市集聚能力强,能产生规模经济。从指标分析来看,省会合肥发展最好,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芜湖次之,其他城市规模较小,溢出效应有限。城市竞争力是区域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安徽城市竞争力,挖掘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科技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 皖江城市群 第二产业产值 竞争力排名 总产值
下载PDF
李本和:要形成“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撑面”发展模式
19
作者 李本和 《经贸实践》 2014年第5期7-7,共1页
随着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推进,位于龙头的上海、龙咽的安徽、龙腹的湖北、龙尾的重庆等将享受到战略利好,以“长二角”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成渝经济区为带动,逐步实现由江域辐射到南北的梯度发展。比如,借助新型城镇化建... 随着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推进,位于龙头的上海、龙咽的安徽、龙腹的湖北、龙尾的重庆等将享受到战略利好,以“长二角”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成渝经济区为带动,逐步实现由江域辐射到南北的梯度发展。比如,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湖北将在沿江布局制造业、服务业、高新产业、生态旅游业等,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保护环境提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带 皖江城市群 连线 武汉经济圈 成渝经济区 城镇化建设 梯度发展 高新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