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1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训练方式和训练周期对隐性肥胖者内脏和皮下脂肪的影响
1
作者 郭新峰 梁芝栋 +1 位作者 陈荟宇 李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40-2346,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或限制饮食在减脂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但同时研究训练方式与训练周期对肥胖人群内脏和皮下脂肪影响的研究较少见。目的:探究训练方式和训练周期对隐性肥胖女大学生内脏和皮下脂肪的影响。方法:招... 背景: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或限制饮食在减脂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但同时研究训练方式与训练周期对肥胖人群内脏和皮下脂肪影响的研究较少见。目的:探究训练方式和训练周期对隐性肥胖女大学生内脏和皮下脂肪的影响。方法:招募郑州工商学院隐性肥胖(体质量指数<24 kg/m^(2)且体脂含量百分数≥30%)女大学生63名,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组(n=32)、中等强度持续性训练组(n=31)。两组受试者均在跑台上进行对应强度的运动训练,并保证两组运动量相当,每周3次,每4周为1个训练周期,为期16周。训练前及每个训练周期末,使用对应的测试装置测量被试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及整体脂肪情况。结果与结论:(1)重复测量F检验结果显示,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体脂含量和体质量指数的训练周期主效应显著,肱三头肌和肩胛骨部位皮下脂肪厚度的训练方式主效应显著,所有指标训练方式和训练周期的交互效应均显著(P均<0.05);(2)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训练第4,12周末的内脏脂肪面积和内脏脂肪指数,训练第8,12周末的肱三头肌、肩胛骨和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以及第8周末体脂含量和体质量指数的训练方式简单效应显著;组内所有指标训练周期的简单效应显著;(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组训练第4,8,12,16周末的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指数、体脂含量、体质量指数和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依次下降,训练第8,12,16周末肱三头肌和肩胛骨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依次下降(P均<0.05);中等强度持续性训练组训练第8,12,16周末的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指数、肱三头肌和肩胛骨部位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体脂含量和体质量指数依次下降,训练第4,8,12,16周末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依次下降(P均<0.05);(4)结果显示,训练方式和训练周期均是影响隐性肥胖女大学生内脏和皮下脂肪的因素,训练方式主要影响肱三头肌和肩胛骨部位皮下脂肪,但在较长训练周期中减脂效果可能趋同;训练周期主要影响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指数、腹部皮下脂肪、体脂含量和体质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方式 训练周期 女大学生 隐性肥胖 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
下载PDF
皮肤至椎板距离和皮下脂肪厚度对微创腰椎减压术后的影响
2
作者 孙莹莹 李玉静 孟婧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至椎板距离(skr-to-laminal distme,SLD)和皮下脂肪厚度对微创腰椎减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接受微创腰椎减压术的1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SLD距离和皮下脂肪厚度数据,分别根据中位值分... 目的探讨皮肤至椎板距离(skr-to-laminal distme,SLD)和皮下脂肪厚度对微创腰椎减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接受微创腰椎减压术的1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SLD距离和皮下脂肪厚度数据,分别根据中位值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住院及出院资料差异。结果高SLD距离患者与低SLD距离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肥胖、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糖尿病、饮酒等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吸烟、手术类型、相邻节段病变、住院时间、即时并发症、住院并发症、出院并发症、总并发症、术前ODI、术后1年ODI、术前腰痛VAS、术后1年腰痛VAS、术前腿痛VAS、术后1年腿痛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皮下脂肪厚度患者和低皮下脂肪厚度患者的BMI、肥胖、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糖尿病、饮酒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吸烟、手术类型、相邻节段病变、住院时间、即时并发症、住院并发症、出院并发症、总并发症、术前ODI、术后1年ODI、术前腰痛VAS、术后1年腰痛VAS、术前腿痛VAS和术后1年腿痛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LD距离和皮下脂肪厚度与BMI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703、0.712,P<0.05)。结论手术部位局部软组织厚度对腰椎微创减压术的临床结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腰椎减压术 皮下脂肪厚度 皮肤至椎板距离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超声检测的胰岛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3
作者 朱红霞 蒋如珏 +1 位作者 严红琴 胡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65-0168,共4页
为了预防胰岛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情况,研究基于超声精准检测应用中药外敷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 本研究样本均为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60例,时间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健康教育... 为了预防胰岛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情况,研究基于超声精准检测应用中药外敷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 本研究样本均为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60例,时间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健康教育与常规干预;试验组:视诊、触诊和超声仪检查、中药外敷和综合干预),比较各项指标(皮下硬结恢复情况、皮下硬结的分级情况、皮下硬结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皮下硬结恢复情况与对照组分析良好,符合P<0.05;皮下硬结的分级情况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为P<0.05;与对照组的皮下硬结处疼痛情况分析,试验组情况减少,符合P<0.05;生活质量和安全性在组间比较,试验组均得到改善,符合P<0.05。结论 为了减少胰岛素注射患者的皮下脂肪增生情况,临床基于超声精准检测和有效干预,实施中药外敷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疼痛情况逐渐减轻,总体应用具备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精准检测 中药外敷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下载PDF
牦牛皮下脂肪组织miRNA的鉴定与分析
4
作者 丁维芹 孙永刚 +2 位作者 韩银仓 刘亚倩 靳生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5,共9页
为鉴定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s(miRNAs),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miRNAs进行筛选,运用DESeq分别鉴定出自然放牧18月龄(G18) vs (从自然放牧18月龄开始舍饲育肥6个月至24... 为鉴定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s(miRNAs),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miRNAs进行筛选,运用DESeq分别鉴定出自然放牧18月龄(G18) vs (从自然放牧18月龄开始舍饲育肥6个月至24月龄)F24、G18 vs (自然放牧至24月龄)G24和F24 vs G24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在9个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共鉴定出1158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731个,新预测miRNAs 427个。在G18 vs F24中有43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2436个;在G18 vs G24中有68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3559个,在F24 vs G24中有31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1456个。对预测到的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其主要富集到了脂肪酸代谢过程、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脂肪酸生物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过程和脂肪细胞分化调节等。因此,枯草期对牦牛进行补饲有利于牦牛皮下脂肪组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皮下脂肪 MIRNA 靶基因
下载PDF
代谢性疾病易感猪皮下脂肪功能障碍分子病理机制解析
5
作者 徐塽 杜娟 +4 位作者 张凯艺 苗佳坤 杨宇 王彦芳 杨述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38-4949,共12页
旨在了解代谢性疾病易感猪皮下脂肪功能障碍的分子病理机制,探究皮下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紊乱与表观调控的相关性。本研究选用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野生型雄性巴马猪个体及转基因制备的代谢性疾病易感猪,经高脂高糖饮食(high-fat ... 旨在了解代谢性疾病易感猪皮下脂肪功能障碍的分子病理机制,探究皮下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紊乱与表观调控的相关性。本研究选用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野生型雄性巴马猪个体及转基因制备的代谢性疾病易感猪,经高脂高糖饮食(high-fat high-sugar diet,HFHSD)诱导3个月或12个月后,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饮食诱导3个月的野生型组(WT-3,n=5)、饮食诱导12个月的野生型组(WT-12,n=5)、饮食诱导3个月的转基因组(TG-3,n=8)和饮食诱导12个月的转基因组(TG-12,n=4)。首先对试验动物进行血清学评价,检测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瘦素和脂联素浓度;然后对试验动物进行组织学病理评价,并且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代谢紊乱的分子特征及富集的信号通路;随后通过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关键基因、代谢物及表观修饰进行检测。血清生化测定结果及病理组织学评价表明,转基因及饮食诱导均能引起脂肪组织功能障碍,转基因联合饮食诱导组的病理损伤更严重;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典型的特征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脂肪组织糖脂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功能下降;qPCR结果显示,TG-12组中线粒体编码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WB结果显示,TG-12组中调节糖脂代谢的关键基因ACLY、ACSS2和FASN显著下调;ELISA结果显示,关键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含量降低;且经WB验证,在基因表达中具有广泛调控作用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可能是脂肪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利用代谢性疾病易感猪揭示了皮下脂肪线粒体功能降低通过下调乙酰辅酶A含量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经表观修饰发挥广泛的基因表达抑制作用,为人类肥胖相关皮下功能障碍疾病治疗提供了模型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猪 皮下脂肪组织 转录组 线粒体 组蛋白乙酰化
下载PDF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
6
作者 高瑞凤 李仙丽 +1 位作者 张诗苑 孟叶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且行动态血糖监测的30例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1型糖尿病患者作为1型增生组,另选择同期同类治疗的3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且行动态血糖监测的30例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1型糖尿病患者作为1型增生组,另选择同期同类治疗的30例无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1型糖尿病患者作为1型非增生组。选择同期我院胰岛素注射治疗且行动态血糖监测的30例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2型增生组,另选择同期同类治疗的30例无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2型非增生组。统计患者血糖波动相关指标情况。结果1型增生组LAGE、MADE、MODD水平显著高于1型非增生组(P<0.05)。两组SD、CV、LI、CONGAn1h、CCONGAn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增生组短期血糖波动发生率水平(53.33%,16/30)显著高于1型非增生组(10.00%,3/30)(P<0.05)。2型增生组血糖波动相关指标与2型非增生组比较(P<0.05)。2型增生组短期血糖波动发生率水平(73.33%,22/30)显著高于2型非增生组(13.33%,4/30)(P<0.001)。结论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对血糖指标有影响,可增加短期血糖波动风险,对于血糖控制较为不利,需积极防控该类脂肪增生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 糖尿病 血糖波动
下载PDF
热奄包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的作用
7
作者 赵芳 吕英华 +4 位作者 马慧慧 石圆圆 胡永平 牛爱锦 刘军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2期1860-1865,共6页
目的探讨热奄包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DM)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LH)的疗效,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水平及舒适度,有利于血糖控制,有助于提高老年DM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 目的探讨热奄包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DM)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LH)的疗效,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水平及舒适度,有利于血糖控制,有助于提高老年DM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DM胰岛素注射致LH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热奄包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14 d利用B超测量LH直径以评估面积变化,统计疗效,对比干预前、干预14 d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水平、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12个条目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DM胰岛素注射致LH患者中应用热奄包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提高LH疗效,有利于其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奄包干预 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下载PDF
不同日龄杏花鸡腹脂与皮下脂肪的脂肪酸差异分析
8
作者 李秋梅 符蓉 +3 位作者 邹佳佳 赵国玺 曾华 张细权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42,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龄杏花鸡腹脂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为建立完整的杏花母鸡脂肪酸图谱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05日龄、120日龄、135日龄的杏花鸡母鸡作为三个日龄组,分别采集腹脂和皮下脂肪样品进行游离脂肪酸测定和差异分...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龄杏花鸡腹脂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为建立完整的杏花母鸡脂肪酸图谱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05日龄、120日龄、135日龄的杏花鸡母鸡作为三个日龄组,分别采集腹脂和皮下脂肪样品进行游离脂肪酸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杏花鸡腹脂和皮下脂肪的主要代谢物是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n6)、顺式-9-棕榈油酸(C16∶1);随日龄增长,杏花鸡腹脂和皮下脂肪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整体降低;三个日龄组杏花鸡腹脂和皮下脂肪的共同差异代谢物是顺式-10-十五碳烯酸。随日龄增长杏花鸡皮下脂肪油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不同日龄杏花鸡的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等部分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日龄增长,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花鸡 日龄 游离脂肪 腹脂 皮下脂肪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皮下脂肪瘤疾病的中医证治
9
作者 芦文平 左甜甜 +1 位作者 韩诗洋 徐旭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248-1250,1255,共4页
皮下脂肪瘤是一种软组织良性肿瘤,结构上由大量成熟脂肪组织和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形成,目前通常采用手术和微创吸脂等手段祛除既有病灶,尚没有控制新瘤体不断出现的有效药物,且往往此处切除它处又生,而且对于多发性脂肪瘤束手无策。中... 皮下脂肪瘤是一种软组织良性肿瘤,结构上由大量成熟脂肪组织和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形成,目前通常采用手术和微创吸脂等手段祛除既有病灶,尚没有控制新瘤体不断出现的有效药物,且往往此处切除它处又生,而且对于多发性脂肪瘤束手无策。中医学“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皮下脂肪瘤等实性产物与“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密切相关,以“温阳化阴”为基本法则对于皮下脂肪瘤尤其是多发性脂肪瘤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皮下脂肪
下载PDF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和心脏代谢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0
作者 李艳敏 张维 +1 位作者 胡彦彦 齐蕾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R)和心脏代谢指数(CM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和老...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R)和心脏代谢指数(CM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和老年NAFLD患者98例,常规检测空腹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计算TyG指数。使用内脏脂肪检测装置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VSR。常规检测腰高比(WHR),计算C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合并T2DM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TG水平分别为(9.3±0.7)mmol/L、(9.1±1.6)%、(5.7±0.8)和(3.7±0.5)mmol/L,均显著高于NAFLD组【分别为(5.8±0.5)mmol/L、(6.1±1.2)%、(3.9±0.4)和(1.9±0.3)mmol/L,P<0.05】,而HDL-C为(1.2±0.2)mmol/L,显著低于NAFLD组【(1.5±0.4)mmol/L,P<0.05】;TyG、VSR和CMI分别为(10.8±1.5)%、(0.9±0.2)%和(1.2±0.3)%,显著高于NAFLD组【(8.7±0.4)%、(0.3±0.1)%和(0.6±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OR=3.124,95%CI:1.101~8.862)、VSR(OR=2.601,95%CI:1.035~6.535)和CMI(OR=2.832,95%CI:1.061~7.561)升高均为影响老年NAFLD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7例重度NAFLD合并T2DM患者TyG、VSR和CMI分别为(12.4±1.9)%、(1.2±0.3)%和(1.7±0.4)%,均显著高于61例轻中度NAFLD患者【分别为(9.7±0.6)%、(0.7±0.1)%和(0.9±0.2)%,P<0.05】。结论在老年NAFLD患者,检测并计算TyG、VSR和CMI可帮助筛查T2DM,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 心脏代谢指数
下载PDF
蒲黄热奄包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晗 梅春 +1 位作者 王小芳 徐敏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蒲黄热奄包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50%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蒲黄热奄包治疗。... 目的观察蒲黄热奄包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50%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蒲黄热奄包治疗。2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皮下脂肪增生情况、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25/3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PG、HbA_(1)c、HOMA-IR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皮下脂肪增生直径、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CQ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黄热奄包对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减轻皮下脂肪增生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热奄包
下载PDF
定量CT评估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
12
作者 王诚明 徐志锋 +1 位作者 熊伟翔 杨云竣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36-740,共5页
目的 应用定量CT评估腹部内脏脂肪(VAT)及皮下脂肪(SAT),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10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作为腺瘤组,又将腺瘤分为早期腺瘤(n=36)和进展... 目的 应用定量CT评估腹部内脏脂肪(VAT)及皮下脂肪(SAT),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10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作为腺瘤组,又将腺瘤分为早期腺瘤(n=36)和进展型腺瘤(n=64),之后收集我院同期的无腺瘤健康人群158例作为正常组,收集基本临床资料并运用定量CT测量腹部L2/3椎间隙水平的VAT及SAT面积。分别比较腺瘤组与正常组、不同病理类型腺瘤组的脂肪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AT、SAT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腺瘤组的VAT面积高于正常组(P=0.015),而SA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型腺瘤组VAT面积高于早期腺瘤(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脂、BMI、VAT及VAT肥胖为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44、1.325、1.147、1.895、2.185,P<0.05)。结论 VAT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病存在一定联系,VAT越高,发生腺瘤的风险可能也越高,也更有可能演变成进展期腺瘤,而SAT与腺瘤的发生则无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结直肠腺瘤 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
下载PDF
消瘀散结方联合红外线疗法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疗效观察
13
作者 汤似韫 刘璇 +1 位作者 潘金秋 付佳闻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观察消瘀散结方联合红外线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注射方法指导,治疗组使用消瘀散结方联合红外线疗法治疗,对照组仅... 目的:观察消瘀散结方联合红外线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注射方法指导,治疗组使用消瘀散结方联合红外线疗法治疗,对照组仅作随访,观察60天后2组患者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皮下脂肪增生面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及皮下脂肪增生面积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结论:消瘀散结方联合红外线疗法在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红外线治疗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
下载PDF
肉用型和蛋用型鸡胚胎期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特征及FASN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14
作者 冷堂健 李秋玉 +2 位作者 欧正淼 周杰珑 陈粉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6,111,共8页
为了探究爱拔益加(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胚胎期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特征和差异,试验选取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种蛋各100枚进行孵化,将孵化24 h记为1胚龄(E1),从能分离到皮下脂肪组织时的胚龄开始至出壳当天(D0)选取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每个... 为了探究爱拔益加(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胚胎期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特征和差异,试验选取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种蛋各100枚进行孵化,将孵化24 h记为1胚龄(E1),从能分离到皮下脂肪组织时的胚龄开始至出壳当天(D0)选取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每个品种选取8枚发育正常的鸡胚,称量胚胎重(E20包含卵黄囊重量)/体重及皮下脂肪组织(主要包括颈部、胸部及腿部的皮下脂肪)重量,计算相对皮下脂肪组织含量;称量结束后随机从8枚鸡胚中选取3枚鸡胚,取其左侧后肢皮下脂肪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发育状态和测定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同时提取皮下脂肪组织RNA,检测不同时间点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胚胎重/体重均随孵化时间增加而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E20后增长趋势趋于稳定,且E20和D0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E12、E14、E16、E18(P<0.01);不同时间点AA肉鸡的胚胎重/体重均高于海兰灰蛋鸡,其中在E12时差异不显著(P>0.05),E14时差异显著(P<0.05),E16、E18、E20和D0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落盘前(E12~E18),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组织重量、相对皮下脂肪含量和皮下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均随胚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品种不同时间点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落盘后(E18后),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不同时间点的皮下脂肪组织重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AA肉鸡皮下脂肪重量均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肉鸡(P<0.01);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相对皮下脂肪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E18时,海兰灰蛋鸡相对皮下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AA肉鸡(P<0.01);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不同时间点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E12~D0时,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均大于AA肉鸡,且除在E12时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在E14~D0时两品种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FASN基因在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组织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即在AA肉鸡中,不同时间点皮下脂肪组织中FASN基因mRNA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海兰灰蛋鸡中,FASN基因在E12~E18时呈上升趋势,在E18时达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其中E18时FASN基因mRNA表达量与E12、E14和E20时差异显著(P<0.05),与D0时差异极显著(P<0.01),与E16时差异不显著(P>0.05)。在E12~E20时,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组织中FASN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肉鸡(P<0.05或P<0.01);而在D0时,AA肉鸡FASN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海兰灰蛋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鸡胚胎期皮下脂肪组织是晚期发育性状,且胚胎期海兰灰蛋鸡的皮脂沉积速度快于AA肉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拔益加(AA)肉鸡 海兰灰蛋鸡 胚胎 生长发育 皮下脂肪组织 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
下载PDF
磁共振评估膝关节皮下脂肪厚度与髌骨软骨软化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王洋 蒋臻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56-359,共4页
目的皮下脂肪组织厚度(SFTT)是肥胖的代表性标志。本研究通过膝关节1.5T磁共振成像(MRI)来确定SFTT与髌骨软骨软化症(CP)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本院行膝关节MRI扫描的320例患者,测量髌前SFTT(PSFTT)和内... 目的皮下脂肪组织厚度(SFTT)是肥胖的代表性标志。本研究通过膝关节1.5T磁共振成像(MRI)来确定SFTT与髌骨软骨软化症(CP)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本院行膝关节MRI扫描的320例患者,测量髌前SFTT(PSFTT)和内侧SFTT(MSFTT),并依据是否存在CP将其分为CP组(160例)和非CP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SFTT和MSFTT的差异。结果女性和男性CP患者的PSFTT和MSFTT值均高于非CP患者(P<0.001);所有CP分级和无CP的患者中女性的PSFTT和MSFTT测量值高于男性(P<0.001);PSFTT和MSFTT总体测量值与CP分级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MSFTT测量值与CP分级呈中度正相关,而PSFTT测量值与CP分级呈强正相关性;女性患者的PSFTT和MSFTT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性,男性的PSFTT和MSFTT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敏感性乘以特异性的最高时的PSFTT值为5.80 mm作为提示CP存在的cutoff值(敏感性80.0%,特异性82.9%),MSFTT的cutoff值为25.615 mm(显示84.4%的敏感性和75.7%的特异性)。结论SFTT与CP及其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 髌骨软骨软化症 磁共振成像 肥胖、膝关节损伤
下载PDF
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的原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成科 孙德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了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88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了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88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胰岛素注射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一种新型胰岛素注射技术,该技术使用特殊设计的针头和注射方式以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vs 42%)。通过组织学检查和超声成像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结构更为完整,且炎症反应较轻。进一步的生物化学分析发现,胰岛素能直接刺激脂肪细胞的增殖,促进脂肪细胞内脂肪酸的合成和积累,并激活PI3K/Akt和MAPK等关键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在调控脂肪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结论本研究表明,采用新型胰岛素注射技术能有效降低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对脂肪细胞增殖和脂肪酸代谢的直接影响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这些发现为优化胰岛素注射技术和治疗皮下脂肪增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治疗进展
下载PDF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1例
17
作者 刘冰梅 关君 +1 位作者 李黎 尤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17-818,共2页
新牛儿皮下脂肪坏死(subcutaneous fat necrosis,SCFN)是指新生儿期皮下脂肪组织的一种肉芽肿性炎症。一般能自行吸收逐渐消退,预后良好。本病较少见,现将本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儿男,30天。因背、肩、上臂肿块10天就诊... 新牛儿皮下脂肪坏死(subcutaneous fat necrosis,SCFN)是指新生儿期皮下脂肪组织的一种肉芽肿性炎症。一般能自行吸收逐渐消退,预后良好。本病较少见,现将本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儿男,30天。因背、肩、上臂肿块10天就诊。患儿为足月顺产第1胎,吸引器助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坏死 新生儿期 肉芽肿性炎症 皮下脂肪组织 临床资料 足月顺产 FAT 第1胎
下载PDF
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作用 被引量:76
18
作者 黄业传 贺稚非 +3 位作者 李洪军 秦刚 王庭 马明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18-2130,共13页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贡献,为改善猪肉产品风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猪瘦肉中添加不同比例或种类的皮下脂肪,或在去脂猪肉中添加肌内或皮下脂肪,热处理后,用GC-MS和电子鼻对各样品的风味进行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贡献,为改善猪肉产品风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猪瘦肉中添加不同比例或种类的皮下脂肪,或在去脂猪肉中添加肌内或皮下脂肪,热处理后,用GC-MS和电子鼻对各样品的风味进行测定。【结果】在猪肉中添加不同比例或种类的皮下脂肪不会使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上发生显著变化,只是在部分物质的峰面积上有不同程度改变;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电子鼻分析表明,添加不同种类或比例的皮下脂肪不会引起猪肉整体风味太大的改变。在去脂肉中添加5%的皮下脂肪后,挥发性物质中醛和酮的种类显著增加,总的峰面积增加了50%左右;添加5%的肌内脂肪后,酮和醛的种类也会显著增加,总的峰面积增加了150%左右,但会引起含氮化合物种类的显著减少;PLSR和电子鼻分析表明,在去脂肉中添加皮下脂肪不会引起样品整体风味的较大改变,而肌内脂肪的添加会使其整体风味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皮下脂肪的添加对猪肉整体风味的改变非常有限,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作用远大于皮下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皮下脂肪 肌内脂肪 风味
下载PDF
日粮能量水平对肥育猪肌内脂肪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徐海军 都文 +7 位作者 李亚君 汤文杰 刘志强 谭碧娥 孔祥峰 黄瑞林 刘玉兰 印遇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9-1027,共9页
以添加豆油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研究其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6头杜长大母猪(平均体质量约40 kg)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DE=12.82、14.24、15.66 MJ.kg-1,主要以添加豆油来提... 以添加豆油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研究其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6头杜长大母猪(平均体质量约40 kg)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DE=12.82、14.24、15.66 MJ.kg-1,主要以添加豆油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日粮。达到屠宰体质量(约90 kg)时每组屠宰5头,采取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测定背最长肌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IM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肌内和皮下脂肪的大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大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IMF中PUFA(包括C18∶3n6、C20:0、C20∶4n6、C22∶5n3)和C24∶1的含量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大部分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而少数脂肪酸(包括C18∶3n6、CLA-c9t11、C20:0、C20:4n6、C22:5n3和C24:1)在2个组织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2组织中的SFA、M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UFA呈显著负相关,P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以添加豆油的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以在不降低IMF含量的前提下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不降低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能 豆油 亚油酸 肌内脂肪 皮下脂肪 脂肪
下载PDF
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中国肥胖人群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被引量:19
20
作者 冉兴无 李晓松 +3 位作者 童南伟 李启富 汤保德 李秀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9-522,526,共5页
目的 探讨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 ( 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 ( VA)的关系 ,并且用年龄、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 SA及 VA的方程。方法 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 0 9例志愿受试者 (男 88例 ,女 2 2 1例 )在腰椎 4、5间隙水平进行 SA及 VA... 目的 探讨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 ( 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 ( VA)的关系 ,并且用年龄、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 SA及 VA的方程。方法 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 0 9例志愿受试者 (男 88例 ,女 2 2 1例 )在腰椎 4、5间隙水平进行 SA及 VA的测量 ,同时测量其体重 ( W)、身高 ( H)、体重指数 ( BMI)、腰围 ( WC)、腹围 ( AC)、臀围( HC)以及腰臀比 ( WHR)。随机抽取 80 %的受试者 ( 2 5 9例 ,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181例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 SA及 VA为因变量 ,年龄、W、H、BMI、WC、AC、HC以及 WHR为自变量 ,建立回归方程 ,用剩余的 2 0 %受试者 ( 5 0例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40例 )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 在男性 ,预测 SA和 VA的回归方程中均包含了 WC和年龄 ;在女性 ,预测 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 AC和 BMI,预测 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 WHR、W和年龄。在回代验证中 ,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 - 7.83 %和 - 6.94% ;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 8.0 1%和 0 .69% ,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  SA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体脂参数 估测 中国 肥胖人群 腹腔 腹壁皮下脂肪 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