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建省3例输入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1
作者
李曲文
梁雪晨
+3 位作者
高亚东
翁顺太
高源
邵祝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0-594,598,共6页
目的对福建省发现的3例输入性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3例疑似皮肤白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皮肤破损的分泌物样品,进行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对纯培养的疑似白喉棒状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检测白喉...
目的对福建省发现的3例输入性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3例疑似皮肤白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皮肤破损的分泌物样品,进行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对纯培养的疑似白喉棒状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检测白喉棒状杆菌(Diphtheria toxin repressor,dtxR)、(Toxin A,toxA)、(Toxin B,toxB)等毒力相关基因,进行MLST序列分型。结果3例病例有典型的皮肤白喉临床表现,皮肤破损部位均分离到白喉棒状杆菌。2例病例分离到的2株白喉棒状杆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dtxR(+)、toxA(-)、toxB(-),MLST型别均为ST-703;1例病例分离的白喉棒状杆菌菌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dtxR(+)、toxA(+)、toxB(+),MLST型别为ST-248。结论福建省存在白喉输入性风险,非毒原菌亦可引起皮肤白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
棒状杆菌
毒力基因
皮肤白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省3例输入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1
作者
李曲文
梁雪晨
高亚东
翁顺太
高源
邵祝军
机构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0-594,598,共6页
基金
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No.2021GGA036)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No.2019Y2001)联合资助。
文摘
目的对福建省发现的3例输入性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3例疑似皮肤白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皮肤破损的分泌物样品,进行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对纯培养的疑似白喉棒状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检测白喉棒状杆菌(Diphtheria toxin repressor,dtxR)、(Toxin A,toxA)、(Toxin B,toxB)等毒力相关基因,进行MLST序列分型。结果3例病例有典型的皮肤白喉临床表现,皮肤破损部位均分离到白喉棒状杆菌。2例病例分离到的2株白喉棒状杆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dtxR(+)、toxA(-)、toxB(-),MLST型别均为ST-703;1例病例分离的白喉棒状杆菌菌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dtxR(+)、toxA(+)、toxB(+),MLST型别为ST-248。结论福建省存在白喉输入性风险,非毒原菌亦可引起皮肤白喉。
关键词
白喉
棒状杆菌
毒力基因
皮肤白喉
Keywords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virulence gene
cutaneous diphtheria
分类号
R379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建省3例输入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李曲文
梁雪晨
高亚东
翁顺太
高源
邵祝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