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与川中丘陵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以沐川县和安岳县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怀良 张开 陈浩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6期156-164,共9页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但其劳动力及其转移存在明显差异。为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迫切需要开展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比较研究。为此,分别选择沐川和安岳为样本县,采用分层概率抽样和农户问卷调查(...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但其劳动力及其转移存在明显差异。为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迫切需要开展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比较研究。为此,分别选择沐川和安岳为样本县,采用分层概率抽样和农户问卷调查(813户)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力转移仍是川中丘陵区和盆地边缘山地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前者转移强度和压力远大于后者。(2)县域尺度上安岳县以省外转移为主,比以省内转移为主的沐川县转移女性比重高、转移的社会问题更突出。(3)资源环境相对一致的安岳县乡镇尺度转移主要受社会经济(交通便捷度和经济条件)影响。受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分异双重影响,沐川县乡镇间转移复杂。(4)今后应充分重视川中丘陵区农村劳动力配置难度。安岳县应将区域流动与就地转化相结合,着力促进落后乡镇劳动力转移。沐川县应向就地转化过渡,着力探索就地转化。两地均应实施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有效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 川中丘陵区 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 区域差异
下载PDF
盆地边缘带优化观测系统采集技术探讨——泌阳凹陷唐河—井楼三维采集实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咸玉 任军战 +1 位作者 朱艳保 陶海强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57-360,共4页
泌阳凹陷西部带处在盆地构造的边缘,目的层深度变化较快,北部目的层较浅,南部存在边界大断裂,地层倾角较大。因此在浅层、超浅层及边缘带目的层变化区的采集方面,在保证边界大断裂的深部覆盖次数,提高深层信噪比等问题上,都需要进行深... 泌阳凹陷西部带处在盆地构造的边缘,目的层深度变化较快,北部目的层较浅,南部存在边界大断裂,地层倾角较大。因此在浅层、超浅层及边缘带目的层变化区的采集方面,在保证边界大断裂的深部覆盖次数,提高深层信噪比等问题上,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研究。针对地下构造特点,设计出分段优化渐变式观测系统,充分利用SPS电子班报优势,在唐河—井楼的三维地震采集中,实现了对浅层及深层的过渡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边缘 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 资料采集
下载PDF
运用沿盆地边缘分布的微小地震研究强震危险性
3
作者 明亮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16,共7页
以1996年首都圈地区微小地震沿盆地边缘的分布与强震间对应关系为例,定量化研究沿地形分布的微小震—强震关系。它表明地壳厚度变化这种地壳的不均匀性,也可像内部断层这种地壳不均匀性一样,使我们有可能得到强震的前兆。文中具体给出... 以1996年首都圈地区微小地震沿盆地边缘的分布与强震间对应关系为例,定量化研究沿地形分布的微小震—强震关系。它表明地壳厚度变化这种地壳的不均匀性,也可像内部断层这种地壳不均匀性一样,使我们有可能得到强震的前兆。文中具体给出判定沿地形(盆地边缘)分布的微小地震异常的方法和原则。本文的例子表明,异常—强震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震分布 盆地边缘 定量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沉积盖层底部类冰碛岩的讨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1期79-85,共7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广泛发育有一套类冰碛岩沉积。该砾岩层变化较大,厚度一般由0~50m不等,砾石成分很复杂砾,径大小悬殊,多呈棱角状—次圆状,杂乱排列不显层理,部分可见冰蚀磨光面及擦痕。砾岩产出层位十分稳定,它与下伏太古—中...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广泛发育有一套类冰碛岩沉积。该砾岩层变化较大,厚度一般由0~50m不等,砾石成分很复杂砾,径大小悬殊,多呈棱角状—次圆状,杂乱排列不显层理,部分可见冰蚀磨光面及擦痕。砾岩产出层位十分稳定,它与下伏太古—中元古代地层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寒武系多为平行不整合。其时代应属于震旦纪,层位大致与罗圈组相当。从区域占地理和古构造环境分析,它可能是震旦纪晚期华北地台的大陆冰盖,在逐步向鄂尔多斯高原退却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后期地质外营力的叠加改造,致使其原始的成因特征受到破坏而变得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岩 砾岩 盆地边缘 沉积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边缘低山深丘区滑坡治理方案选择研究——以岳池县老屋沟滑坡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松 侯龙清 《价值工程》 2017年第27期118-119,共2页
四川盆地边缘低山深丘地区因其特定的地形地貌和较差的岩土条件,常常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计算表明,对于老屋沟滑坡,在暴雨条件下稳定性最差。通过对比分析,除了必要的截水沟措施外,抗滑桩的工程治理措施要优于挡土墙加格... 四川盆地边缘低山深丘地区因其特定的地形地貌和较差的岩土条件,常常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计算表明,对于老屋沟滑坡,在暴雨条件下稳定性最差。通过对比分析,除了必要的截水沟措施外,抗滑桩的工程治理措施要优于挡土墙加格构锚杆的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边缘 滑坡 治理措施 抗滑桩
下载PDF
烟花爆竹燃放对四川盆地边缘城市环境空气的影响及其污染传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齐国伟 张兵 +3 位作者 邹爱华 王松 陈燕 陈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4,共13页
为了解四川盆地边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特征,选取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的乐山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春节期间乐山市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除夕夜... 为了解四川盆地边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特征,选取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的乐山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春节期间乐山市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时间段内,乐山市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_(10)、PM_(2.5))浓度与SO_(4)^(2-)、F^(-)、Al、K、Mn、Cu、Zn等组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了0.48~0.73;Al、Si、K、Mn、Cu、Zn等组分浓度之间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高达0.78~0.98。其中,K+浓度占比从0%上升到7.32%,SO_(4)^(2-)浓度占比从18.94%上升到24.73%,Cl^(-)浓度占比从0.46%上升到4.29%,Cu元素浓度占比从0.05%上升到0.30%,Al元素浓度占比从5.87%上升到7.46%。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期间,乐山市中部和北部区域的重污染主要与东南、东北、西北、偏南、西南大渡河峡谷气流在该区域相互作用形成的涡旋状环流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爆竹 盆地边缘 环境空气 传输特征 禁放区
下载PDF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大(超大)型金矿的摇篮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丕建 刘殿浩 +4 位作者 李国华 丁正江 李勇 张军进 李平 《山东国土资源》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乳山蓬家夼、西涝口、牟平金庄、宋家沟、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超大)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与胶西北蚀变岩型金矿具有...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乳山蓬家夼、西涝口、牟平金庄、宋家沟、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超大)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与胶西北蚀变岩型金矿具有同时、同源的特点,但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空间、不同的围岩条件,构成了一组与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构造活动有成生联系的热液矿床。其成岩、成矿时代介于127.6-105 Ma;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岩浆活动造成围岩中的活化流体及岩浆分离溶出的新生流体萃取花岗岩内部和围岩中的金元素,是重要的成矿因素;金矿床赋存于盆缘断裂系统中,伸展拆离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伴随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大规模侵入岩(隐伏)侵位产生的热隆-伸展构造,形成了盆地边缘独特的蚀变杂岩型金矿。矿床特征与胶西北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具有可比性,预示该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中生代 盆地边缘 蚀变杂岩型 成矿规律 胶东地区
下载PDF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金矿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丕建 刘殿浩 +4 位作者 李国华 丁正江 李勇 杨国福 李平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5年第4期273-276,283,共5页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牟平金庄、宋家沟、乳山蓬家夼、西涝口、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型金矿床。按照其产出特征,可分为蓬家夼式盆缘滑脱拆离带...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牟平金庄、宋家沟、乳山蓬家夼、西涝口、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型金矿床。按照其产出特征,可分为蓬家夼式盆缘滑脱拆离带蚀变杂岩型金矿与宋家沟式盆内裂隙密集带蚀变砾岩型金矿二种类型。盆缘区金矿的同位素年龄为128.49~115 Ma,与胶东其它地区金矿年龄一致,成矿物质来源均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通过对该区成矿规律的研究分析,指出了5处重要成矿远景区,预示该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盆地边缘 蚀变岩型金矿 成矿规律 找矿远景 胶东
下载PDF
谭头—大章断陷盆地边缘成矿条件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申芬 李国防 王凤茹 《矿产勘查》 2010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研究区位于外方山隆断与熊耳山隆断过渡地段,具太古宇太华群结晶基底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盖层双层结构,横跨熊耳山断隆区、谭头—大章断陷盆地、外方山断隆区等3个Ⅲ级大地构造单元,构成菱形构造格局的断陷盆地周边控盆断裂切穿了深部矿源... 研究区位于外方山隆断与熊耳山隆断过渡地段,具太古宇太华群结晶基底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盖层双层结构,横跨熊耳山断隆区、谭头—大章断陷盆地、外方山断隆区等3个Ⅲ级大地构造单元,构成菱形构造格局的断陷盆地周边控盆断裂切穿了深部矿源层,且与火山机构连通、与其次级断裂或与之相交的其他方向断裂相互连通,易于岩浆侵入和流体运动,控矿条件组合优于其他地段,显示了成矿环境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围绕断陷盆地边缘,在熊耳群盖层至太华群基底不同深度距断陷盆地边缘不足6km范围内形成了环断陷盆地分布的一系列大中小型热液金矿床,盆地边缘成矿特征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构造 断陷盆地 控盆断裂 盆地边缘成矿
下载PDF
根据粒径及补给体系对深水盆地边缘的浊流沉积体系进行分类 被引量:1
10
作者 Harold G.Reading 赵彦超 《地质科学译丛》 1994年第4期84-97,共14页
在深水盆地边缘中的沉积体系可以根据粒径和补给体系分成12类:以泥为主、以泥/砂为主、以砂为主和以砾为主的点状物源海底扇;以泥为主、以泥/砂为主、以砂为主和以砾为主的多物源海底斜坡沉积;以泥为主、以泥/砂为主、以砂为主和以砾为... 在深水盆地边缘中的沉积体系可以根据粒径和补给体系分成12类:以泥为主、以泥/砂为主、以砂为主和以砾为主的点状物源海底扇;以泥为主、以泥/砂为主、以砂为主和以砾为主的多物源海底斜坡沉积;以泥为主、以泥/砂为主、以砂为主和以砾为主的线性物源斜坡裙沉积。前两种沉积体系中的河道大小、稳定性及沉积层序的序列规律性都和其长宽比一样,向着线性物源斜坡裙沉积体系减小。随着粒径减小,物源区及沉积体系的大小都在增加;而且扇面河道、河道-天然堤体系中的水流量、水流持续性以及向下游流动的距离也在增加;曲流化程度和大量滑塌沉积物及席状砂被搬运到下扇和盆地平原的趋势也增加。在这种分类中,任何一种沉积体系的准确分类位置都不是十分精确。它们的分类位置会随着构造、气候、物源供给、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而改变。然而,不同沉积体系的模式在影响石油勘探远景和储层模式的性质上都十分不同。理解和认识这种特点,对于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决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沉积体系 深水盆地边缘 粒径 补给体
下载PDF
山西断陷盆地边缘地貌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珉 《地下水》 2006年第6期46-47,109,共3页
本文以山西台地中部一系列断陷盆地为例,探讨了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地貌与隐伏构造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地下水蓄水构造的分布与新构造运动、地貌及隐伏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寻找蓄水构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断陷盆地 水文地质条件 特征和 地貌 盆地边缘 山西 隐伏构造
下载PDF
芦店-告城煤盆地边缘缺层构造探讨
12
作者 袁耀庭 黄经明 宋士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1987年第2期20-25,74,共7页
1973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登封煤田芦店—告城盆地边缘发现三叠系大面积直接覆盖于山西组底部主要可采煤层之上,缺失近千米二叠系以上地层的特殊构造,并经十余年的勘探,“解放”了几亿吨原来认为因埋深而无法开采的煤炭储量,取... 1973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登封煤田芦店—告城盆地边缘发现三叠系大面积直接覆盖于山西组底部主要可采煤层之上,缺失近千米二叠系以上地层的特殊构造,并经十余年的勘探,“解放”了几亿吨原来认为因埋深而无法开采的煤炭储量,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 三叠系 山西组 断裂带 盆地边缘 地层断距 重力滑动 滑动构造 滑塌构造 滑陷构造 沉积构造 成岩期
下载PDF
涞源县盆地边缘山区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浅析
13
作者 徐宝同 张建波 《河北水利》 2013年第10期38-38,47,共2页
1.地形地貌 涞源县盆地边缘山区小流域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形起伏.地面高程852—892m,北高南低,平均纵坡1/60。现状各支沟东西向切割严重,植被较差,
关键词 山区小流域 盆地边缘 涞源县 工程设计 地形地貌 地面高程 地形起伏 西北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边缘石炭系地层地震反射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虎 刘嘉伟 +4 位作者 彭浩 叶茂 胥良君 王轶 彭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6-1207,共12页
四川盆地石炭系地层是川东地区的主力气层,多年来在盆地内形成了良好的勘探认识.然而盆地边缘受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石炭纪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东部边缘整体为古地貌高部位,石炭系黄龙组、河洲组和下二叠统梁山组厚度均有较大的变化.显然... 四川盆地石炭系地层是川东地区的主力气层,多年来在盆地内形成了良好的勘探认识.然而盆地边缘受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石炭纪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东部边缘整体为古地貌高部位,石炭系黄龙组、河洲组和下二叠统梁山组厚度均有较大的变化.显然利用盆地内的研究认识进行盆地边缘的石炭系边界预测必然存在较大误差,导致盆地边缘的许多圈闭尚未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下从正演模拟出发,详细分析石炭系地层反射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石炭系地震反射特征不只是受自身地层厚度的影响,受梁山组厚度影响更大,当厚度10 m以上时,石炭系容易形成波峰反射;当梁山组厚度为1 m时,即使石炭系40 m厚,也不会形成波峰反射.鉴于此,本文建立了不同梁山组厚度的石炭系反射特征总结表,其适用于盆地边缘及盆地内的石炭系勘探.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和地震预测方法,对以往石炭系剥蚀线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显示,以往石炭系剥蚀线以外的LT1井南侧存在石炭系地层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地震反射模式 四川盆地边缘 正演模拟
原文传递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 被引量:98
15
作者 解习农 任建业 +2 位作者 王振峰 李绪深 雷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7,共11页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不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陆缘盆地,如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而且这些盆地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非同步性。这些陆缘破裂过程与南海扩张作用过程呈现明显不一致性。研究表明,南海扩张时期...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不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陆缘盆地,如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而且这些盆地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非同步性。这些陆缘破裂过程与南海扩张作用过程呈现明显不一致性。研究表明,南海扩张时期南海南、北大陆边缘均形成了一系列裂陷盆地,然而,南海南部、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时间不同,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于23Ma或21Ma,而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于15.5Ma,显然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结束时间明显早于南部大陆边缘盆地。南海扩张停止后,南海南、北部陆缘仍表现出明显差异,北部陆缘仍以伸展作用为主,晚中新世以来出现快速沉降幕,而南海南部陆缘则以挤压作用为主,且其挤压时间及强度呈现南早北晚的特点,即南部曾母盆地明显早于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形成演化的差异性,特别是构造转型差异变化,为新生代南海扩张的迁移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可以推断南海不同期次海盆扩张可能存在向南的突然跃迁。因此,本次研究梳理出的南海不同陆缘盆地张裂-伸展的非同步性可为南海洋盆扩张演化过程解释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差异性 南海扩张 构造事件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
下载PDF
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分布差异 被引量:32
16
作者 孙海涛 钟大康 张思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7,共7页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对比盆地的勘探数据,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其成因。非洲东西部共发育30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类盆地是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与南...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对比盆地的勘探数据,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其成因。非洲东西部共发育30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类盆地是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与南北美洲、南极洲、印度分离的产物。板块分离过程的演化差异引起了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及油气分布差异。西非三角洲盆地和盐拱发育的含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深水区的油气资源量要远远大于东非,这是由于西非盆地形成时发育了巨厚的高品质烃源岩和塑性地层,且上覆有大型水系带来的巨厚碎屑岩沉积物,有利于烃源岩成熟及深水浊积砂岩、同生断层及变形构造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油气分布 三角洲 深水勘探
下载PDF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43
17
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2 位作者 宋成鹏 贺正军 刘小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 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岩相古地理 盆地结构构造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巴西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梁英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东海岸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8
19
作者 何家雄 施小斌 +3 位作者 阎贫 黄安敏 张树林 刘海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运聚成藏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勘探方向进行了剖析与系统总结,指出了具有油气远景的主要勘探领域...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运聚成藏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勘探方向进行了剖析与系统总结,指出了具有油气远景的主要勘探领域及方向。但由于该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故其油气运聚规律及勘探方向,迄今仍处于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边缘盆地 区域构造地质 成因 分布 烃源岩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深水油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40
20
作者 何家雄 施小斌 +4 位作者 夏斌 刘海龄 阎贫 姚永坚 张树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的新领域,这是该区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与世界深水盆地一样,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近期LW3-1-1深水探井钻探的新发现表明,其应是该区油气资源接替非常现实的战略选区和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 陆架浅水油气勘探 陆坡深水油气 成藏地质条件 油气资源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