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区X射线荧光技术揭示宏体化石骨骼以及埋藏环境元素特征——以中三叠世盘县混鱼龙为例
1
作者 王一诺 付宛璐 +4 位作者 周敏 鲁昊 孙作玉 姚明涛 江大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4-1981,共8页
应用可对脊椎动物骨骼化石及其围岩元素特征进行原位无损检测的微区X射线荧光技术(Micro-XRF)对距今约2.44亿年的中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盘县混鱼龙(Mixosaurus panxianensis)正模及副模化石标本进行扫描,将获取的整体元素分布模式可视化... 应用可对脊椎动物骨骼化石及其围岩元素特征进行原位无损检测的微区X射线荧光技术(Micro-XRF)对距今约2.44亿年的中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盘县混鱼龙(Mixosaurus panxianensis)正模及副模化石标本进行扫描,将获取的整体元素分布模式可视化,并以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对部分相关特征区域进行辅助扫描。扫描结果显示,骨骼化石与围岩的元素分布呈现明显差异,骨骼化石以Ca、P、Sr、Y等元素富集为代表;围岩以Ca、K、Fe、Mn等为特征元素。此外,Zn在副模标本中呈现差异分布,躯干部位Zn富集,高于头骨。研究认为Micro-XRF扫描结果可详细揭示盘县混鱼龙的骨骼解剖学特征,补充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无法从化石上看到的右前肢及腹膜肋等重要信息,并可以更好地区分钙质围岩和骨骼。同时,经海陆对比,发现埋藏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元素如Th、Ce、Cu、Sr表现出对埋藏环境的响应,而与骨骼相关的部分元素如Ca、P、Y受埋藏环境影响较小。另外,Zn在骨骼化石不同部位的差异分布很可能受骨骼发育影响,在副模化石标本上Zn富集的椎体及肋骨可能处于快速骨化阶段,推断该个体可能为亚成年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X射线荧光 盘县混鱼龙 化石 围岩 元素分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盘县火腿产业发展研究
2
作者 毛又云 韩宝银 +1 位作者 郭电云 何兰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该项目以贵州省盘州市特产盘县火腿为例,旨在扩展盘县火腿销售渠道,发展当地经济。基于新媒体宣传方式,使盘县火腿出现在大众视野,充分发挥盘县火腿资源优势,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营销模式,推动盘县火腿的产业化进程,发展当地农产... 该项目以贵州省盘州市特产盘县火腿为例,旨在扩展盘县火腿销售渠道,发展当地经济。基于新媒体宣传方式,使盘县火腿出现在大众视野,充分发挥盘县火腿资源优势,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营销模式,推动盘县火腿的产业化进程,发展当地农产品经济的同时,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火腿 新媒体 多元营销 产业链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特色产业绩效评价——以盘县火腿为例
3
作者 李娜 梁龙 +1 位作者 梁静茹 王建红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154-158,共5页
县域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三大名腿之一的“盘县火腿”作为贵州省名特产品,其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和贮藏条件,在实践中仍存... 县域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三大名腿之一的“盘县火腿”作为贵州省名特产品,其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和贮藏条件,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困境。本文采用平衡记分卡和云模型的建立,对“盘县火腿”产业进行绩效评价,对产业存在的现实困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区域特色产业 盘县火腿 绩效评价
下载PDF
盘县彝族山歌的社会价值探析
4
作者 王秀秀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11期0121-0123,共3页
彝族山歌承载着彝族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它记载了彝族的文化生活,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意涵丰富、育人深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弘扬正能量、推崇好品质等作用。本文先从盘县彝族山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来分析山歌的生成环境;其次... 彝族山歌承载着彝族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它记载了彝族的文化生活,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意涵丰富、育人深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弘扬正能量、推崇好品质等作用。本文先从盘县彝族山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来分析山歌的生成环境;其次是对彝族山歌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介绍;第三部分对盘县彝族山歌的当代社会价值进行讨论和分析,彝族山歌扎根于彝族民间,是盘县彝族人民记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彝族文化发展的直接产物,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这些山歌也是研究彝族起源、传统习俗等文化的重要材料。彝族山歌发展至今,它有交流沟通、娱神、集通俗与深刻、娱乐与育人为一体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 彝族山歌 社会价值
下载PDF
“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盘县大洞:文化信息非同寻常
5
作者 舒畅 《当代贵州》 2024年第39期23-23,共1页
简介1992年至2000年,考古工作者对贵州盘县大洞作了6次发掘,共获石制品3000余件、人牙化石4枚,还有43种哺乳动物化石和大量的烧骨、炭屑。遗址堆积层的年代在距今约33万年至13万年之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盘县大洞内发现... 简介1992年至2000年,考古工作者对贵州盘县大洞作了6次发掘,共获石制品3000余件、人牙化石4枚,还有43种哺乳动物化石和大量的烧骨、炭屑。遗址堆积层的年代在距今约33万年至13万年之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盘县大洞内发现的石制品的修理台面技术,痕迹清楚而标准。过去这种技术一向被认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而盘县大洞横空出世的考古发现,蕴含着意义非同寻常的文化信息。该遗址荣登“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考古工作者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早期 盘县大洞 哺乳动物化石 堆积层 古人类遗址
下载PDF
盘县动物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6
作者 郝维城 孙元林 +1 位作者 江大勇 孙作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盘县动物群是以保存完整、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伴生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的一套完整的珍稀古生物群落。盘县动物群产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属于牙形石Nicoraella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早于... 盘县动物群是以保存完整、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伴生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的一套完整的珍稀古生物群落。盘县动物群产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属于牙形石Nicoraella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早于著名的意大利—瑞士交界处MonteSanGiorgio地区的Grenzbitumenzone动物群(安尼阶—拉丁阶界线附近),是目前世界上中三叠世最老的海生爬行类动物群。它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海生爬行动物演化的早期链条,增强了人们对海生爬行动物各类群的起源、演化、系统发育、古生物地理以及动物群特异埋藏理论的认识。近期研究表明,盘县动物群中的海生爬行动物(1)具有较高的分异度,已报道5属5种,拥有了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混鱼龙科分子、鸥龙属分子、较老的幻龙属分子和真正适应水生生活的原龙类以及诸多未描述的类群;(2)动物群多由适应近岸浅水环境的类群组成,在面貌上呈现出强烈的西特提斯生物亲近性;(3)动物群属特异埋藏,赋存层分布有4~5层凝灰岩,化学特征分析显示存在7次火山间歇性喷发活动,火山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可能是动物群集群绝灭的直接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动物群 中三叠世 贵州省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的差异性定量研究——以贵州省盘县典型石漠化地区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阳兵 邵景安 +1 位作者 周国富 龙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5-790,共6页
珠东区的轻中度石漠化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强度以上石漠化则由人为因素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共同造成;保基区的轻中度石漠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强度以上石漠化则由自然因素造成;红果区的自然条件好于其它两个研究区,石漠化尤其是强度石漠... 珠东区的轻中度石漠化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强度以上石漠化则由人为因素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共同造成;保基区的轻中度石漠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强度以上石漠化则由自然因素造成;红果区的自然条件好于其它两个研究区,石漠化尤其是强度石漠化主要是土地利用强度大造成的,坡耕地发生中度甚至极强度石漠化。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与恢复治理模式密切相关,在确定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恢复模式和治理重点时,有必要考虑石漠化土地的土地利用成因和成因的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土地利用 成因 贵州省盘县
下载PDF
基于坡度等级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相关性研究——以贵州省盘县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珊珊 周忠发 +2 位作者 孙小涛 冯倩 陈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坡度等级下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关性,为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贵州省盘县为研究区,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ALOS遥感影像、岩性及1∶50 000地形图等为基础数据源,采用遥感解译方法... 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坡度等级下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关性,为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贵州省盘县为研究区,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ALOS遥感影像、岩性及1∶50 000地形图等为基础数据源,采用遥感解译方法、表面分析及地图代数原理,提取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各指标因子。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模型,从不同坡度等级下分析盘县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盘县石漠化面积为1 008.45km^2,占总面积的24.9%,已发生石漠化等级以轻度、中度和强度为主,分别占盘县石漠化面积的45.47%,29.67%,20.29%;水土流失面积为521.05km^2,占总面积的12.85%,已发生水土流失等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分别占盘县水土流失面积的67.75%和17.36%。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发生区坡度以5°~35°为主,分别占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面积的85.08%与82.45%。当坡度<8°时,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等级、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等级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坡度为8°~35°时,已石漠化与已水土流失面积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当坡度>35°时,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等级在强烈侵蚀等级以下表现为负相关,超过强烈侵蚀为正相关;而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等级在轻度石漠化等级以下表现为正相关,超过轻度石漠化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水土流失 坡度 相关性分析 盘县
下载PDF
茅口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对类动物群的影响——以贵州盘县火铺镇茅口组剖面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家润 杨湘宁 +3 位作者 施贵军 冯洪真 陈云棠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分析贵州盘县火铺镇茅口期海平面变化的过程和类动物群的变化规律 ,研究相对海平面变化对类动物群构成及演替的影响。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可引起水深及相关生态条件的改变 ,并对类动物群产生影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幅度和速率是... 分析贵州盘县火铺镇茅口期海平面变化的过程和类动物群的变化规律 ,研究相对海平面变化对类动物群构成及演替的影响。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可引起水深及相关生态条件的改变 ,并对类动物群产生影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幅度和速率是造成类动物群面貌变化的重要因素。三级相对海平面上升末期和下降末期 ,海平面的大幅度抬升或下降是造成类物种丰度下降、新种增加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或下降有利于类物种丰度的增加和新种的出现 ,而海平面快速上升或下降则是一个不利的因素。茅口期晚期最大的一次类物种绝灭高峰可能与这一时期三级海平面上升初期的海平面快速抬升有关。十米级相对海平面变化较为频繁 ,对类背景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导致类动物群物种更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G类动物群 海平面变化 茅口期 贵州盘县 演化
下载PDF
贵州盘县火铺茅口组微相组合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施贵军 杨湘宁 +1 位作者 刘家润 孙历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48-458,共11页
根据贵州火铺茅口组剖面的实际材料 ,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茅口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火铺茅口组存在 8种微相类型 ,它们分别代表浪基面以下静水、盐度正常的浅海、高能浅滩、水循环受阻的泻湖等环境的沉... 根据贵州火铺茅口组剖面的实际材料 ,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茅口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火铺茅口组存在 8种微相类型 ,它们分别代表浪基面以下静水、盐度正常的浅海、高能浅滩、水循环受阻的泻湖等环境的沉积。微相组合及其在剖面的纵向分布规律显示 ,剖面中、下部以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为主 ,上部为开阔台地到局限台地过渡带的沉积 ,其环境经历了由开阔浅海逐渐变浅的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 ,茅口早期处于海侵高峰阶段 ,海水相对较深 ,海底水动能条件较弱、氧含量偏低 ,底栖生物含量相应较低 ;茅口中期海水以较浅—中等深度为主 ,水体清洁 ,循环良好、盐度正常、营养充分、生物丰富 ,总体反映了开阔台地浅海为主的环境特征 ;茅口晚期 ,海水变浅、循环受阻、盐度不稳定以及藻类的繁荣产生耗氧等导致海洋环境中主要因子发生恶化 ,生物含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微相组合 茅口组 贵州 盘县 二叠纪
下载PDF
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1
作者 胡海洲 王浩军 +6 位作者 刘宝法 姚忠达 刘新民 蒋承耿 牛志信 瞿鸿飞 方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9期109-116,共8页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分别为34.38g/kg、2.22g/kg和1.12g/kg;但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分别为39.27mg/kg、8.78mg/kg、9.69g/kg和139.98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1147.88~5854.67mg/kg之间,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46.66~708.17mg/kg范围,二者含量均高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0.57~5.55mg/kg,94.29%的样品高于缺锌临界值(<1.00mg/kg)。水溶性氯含量处于7.43~39.23mg/kg之间,95.71%的土壤样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0~0.59mg/kg,80.00%的样品高于缺钼临界值(<0.10mg/kg)。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7~1.25mg/kg之间,68.57%的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0.50mg/kg)。建议盘县主植烟区在平衡施肥时,应注重控氮、补施磷钾、增施钼和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 烟区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黔西盘县地区煤层气成藏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窦新钊 姜波 +2 位作者 秦勇 屈争辉 李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7-452,共6页
针对盘县地区复杂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野外地质观测和室内测试分析,探讨了构造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盘县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裂陷(D—P)、稳定台地(T1—T2)、陆相坳陷(T3—J2)、断褶隆升(J3—Q... 针对盘县地区复杂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野外地质观测和室内测试分析,探讨了构造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盘县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裂陷(D—P)、稳定台地(T1—T2)、陆相坳陷(T3—J2)、断褶隆升(J3—Q)四个构造演化阶段,煤层主要赋存于向斜构造,向斜控气特征明显;上二叠统含煤地层经历了两期沉降埋藏、两期抬升剥蚀和三期煤化作用,燕山中期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时期,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叠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奠定了煤级的现代分布格局;区内发育的压性-压剪性构造是造成现今煤层高含气量的重要因素,近EW向的水平挤压现代构造应力场可能使得土城向斜和照子河向斜煤层渗透率高于向盘关向斜和旧普安向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盘县 构造演化 煤层气 控气作用
下载PDF
贵州省盘县中三叠世羊圈幻龙新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超 郝维城 +2 位作者 孙作玉 孙元林 江大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7-475,共9页
详细描述产自贵州省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的一件近于完整的羊圈幻龙新标本,并补充完善该种头后骨骼学信息。厘定后的羊圈幻龙的鉴定特征为:4个前颌骨獠齿后面跟着一个小的前颌骨齿;5~6个小的上颌骨齿后面跟着一对上颌骨... 详细描述产自贵州省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的一件近于完整的羊圈幻龙新标本,并补充完善该种头后骨骼学信息。厘定后的羊圈幻龙的鉴定特征为:4个前颌骨獠齿后面跟着一个小的前颌骨齿;5~6个小的上颌骨齿后面跟着一对上颌骨獠齿;腕骨4块;间锁骨没有后突;荐椎4块;存在多指(趾)式。新标本的头后骨骼首次呈现一些原认为仅出现在幻龙属姊妹群——鸥龙属的一些特征,如间锁骨没有后突,腕骨4块,荐椎4块及存在多指(趾)式。这些特征的发现为深入认识和区分幻龙属和鸥龙属之间性状的异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另外,新标本与羊圈幻龙模式标本,以及相同地点、相同地层层位产出的小吻幻龙模式标本IVPP V 14294在体型、齿式和头骨骨骼模式等高度一致,且与幻龙属其他种明显不同,因此认为它们系同物异名。鉴于N.rostellatus后出,应予弃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圈幻龙 幻龙 中三叠世 盘县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牙形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作玉 江大勇 +1 位作者 孙元林 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选择贵州省盘县地区新民乡羊圈村附近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至杨柳井组下部地层进行牙形石生物地层再研究,补充描述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long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balk... 选择贵州省盘县地区新民乡羊圈村附近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至杨柳井组下部地层进行牙形石生物地层再研究,补充描述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long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balkanic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Neogondolella cf.Neogondolella acuta,Paragondolella excelsa和Paragondolella torna?sis等物种,丰富了该段地层牙形石多样性组成,并重新划分牙形石带,进行区内和区外对比。结果表明:1)羊圈-楚皮凹剖面关岭组上段至杨柳井组下部可划分5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为Nicoraella germanica带(未见底界)、Nicoraella kockeli带、Neogondolella bifurcata带、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和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带(未见顶界);2)该段地层牙形石序列区内可与贵州省青岩剖面垄头组上部(台缘斜坡)、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盆地边缘相)同名化石带对比,区外与西特提斯生物区菊石binodosus带、trinodosus带、reitizi带内的牙形石面貌组成相似;3)进一步证明该段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至Illyrian亚期中晚期,但未进入拉丁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关岭组 羊圈-楚皮凹剖面 盘县 贵州省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演变轨迹的典型案例研究——以贵州盘县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阳兵 王世杰 +1 位作者 罗光杰 程安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以1974年MSS、1999年TM、2007年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辅以实地踏勘,考虑一个完整的峰丛洼地等,扣除其平坝部分后作为评价单元,获得了贵州省盘县3个时期的石漠化数据并计算了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土地的演变轨迹。相应于1974年、1999年、2... 本文以1974年MSS、1999年TM、2007年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辅以实地踏勘,考虑一个完整的峰丛洼地等,扣除其平坝部分后作为评价单元,获得了贵州省盘县3个时期的石漠化数据并计算了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土地的演变轨迹。相应于1974年、1999年、2007年3个时段,研究区土地退化演变轨迹可分为8种,并可进一步归纳为不变型、逆转减弱型、反复型和加重型4种演变过程类型,从1974年、1999年到2007年未发生过变化的不变型轨迹面积占较高的比例。研究区的喀斯特土地可分为石漠化土地、无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已恢复土地和潜在可恢复石漠化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演变轨迹 空间格局 贵州盘县
下载PDF
盘县大洞的石器工业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慰文 侯亚梅 斯信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1-192,共22页
本文从层位及埋藏状况、原料、分类、技术特征和与邻近地区同期文化对比等几个方面对盘县大洞遗址1990—1993年出土和采集的石制品进行描述。另外。
关键词 勒瓦娄哇技术 石器工业 盘县大洞 旧石器
下载PDF
贵州盘县晚二叠世煤的生烃潜力与生烃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真 郭怀成 +1 位作者 孙旭光 张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贵州中西部地区煤岩的生烃机理和生烃模式。石英小玻管热模拟实验和红外光谱对贵州盘县晚二叠世煤的分析表明,盘县煤的干酪根类型为Ⅲ型,主要成分是均质镜质体和丝质半丝质体,主要生成物是短链烃,显著生烃的起始... 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贵州中西部地区煤岩的生烃机理和生烃模式。石英小玻管热模拟实验和红外光谱对贵州盘县晚二叠世煤的分析表明,盘县煤的干酪根类型为Ⅲ型,主要成分是均质镜质体和丝质半丝质体,主要生成物是短链烃,显著生烃的起始温度约为300~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盘县 煤生烃 生烃潜力 红外光谱
下载PDF
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年代位置初探 被引量:19
18
作者 沈冠军 刘军 金林红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本文报道了贵州盘县大洞16个新生碳酸岩样的铀系年代。洞厅前区偏北侧的表层钙板在距今~13万年前形成,该地段因此不存在晚于中更新世的文化堆积。发掘区堆积之上的第二钙板层的生成年代为距今~20万年。若以此速率类推,形成厚... 本文报道了贵州盘县大洞16个新生碳酸岩样的铀系年代。洞厅前区偏北侧的表层钙板在距今~13万年前形成,该地段因此不存在晚于中更新世的文化堆积。发掘区堆积之上的第二钙板层的生成年代为距今~20万年。若以此速率类推,形成厚~20米的大洞堆积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可能较大。有2棵小石笋顶端的年代为~33万年,可代表其延伸钙板下伏堆积所含石制品的最小年龄。上述年代界线表明,大洞是迄今已知贵州最古老、居住时间最长的人类遗址。基于本文数据,年代工作者对初分的大洞地层提出异议,与发掘者经反复勘核后重分地层的设想吻合,这一事实支持具明确层位意义、相对纯净致密的新生碳酸岩样铀系年代的可信度。大洞堆积巨厚,今后的发掘将逐步探明其复杂的地层结构,并可能发现新的适于测年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大洞 铀系年代 遗址 古人类学
下载PDF
贵州盘县晚二叠世煤系天文轨道约束的战略性金属富集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玉林 张云飞 +7 位作者 杨天洋 胡江晨 金军 慕熙玮 黄文 李发跃 赵勇 张一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40-1850,共11页
贵州盘县地区晚二叠世煤系内发现各战略性金属含量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具周期性富集的规律,并伴随着自然伽马高异常的特征。由于记录海平面变化的层序构成与对气候敏感的自然伽马测井记录均受天文轨道的影响,所以战略性金属垂向周期性的... 贵州盘县地区晚二叠世煤系内发现各战略性金属含量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具周期性富集的规律,并伴随着自然伽马高异常的特征。由于记录海平面变化的层序构成与对气候敏感的自然伽马测井记录均受天文轨道的影响,所以战略性金属垂向周期性的分布可能与天文轨道周期性变化相关。基于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等理论与研究方法,对研究区的战略性金属富集周期与天文轨道周期之间的联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二叠世煤系可识别出16.5个长偏心率周期与13个战略性金属富集周期,2者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依据研究区晚二叠世煤系的化学风化趋势和前人的华南化学地层成果可将古气候划分为6个阶段,其与战略性金属垂向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战略性金属含量的周期性演化也同时受制于古环境变化及地球内部活动。古气候、古环境与海平面的变化均受天文轨道调控,因此天文轨道对与3者紧密联系的战略性金属富集起到约束作用。战略性金属周期性富集可归因于天文轨道的周期性活动,后者通过调控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造成古气候与海平面的波动,从而引发古环境变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地球内部活动,既控制着前者的物质来源,又制约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发生改变,最终使前者呈不同程度吸附于2种载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战略金属 富集周期 天文轨道 盘县 晚二叠世 化学风化强度
下载PDF
贵州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产出地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宾 刘楚雄 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对产出盘县动物群化石的贵州羊件剖面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剖面大部分沉积时间是处于弱还原的沉积环境;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异常波动主要受当时的火山作用影响,其沉积物物源有2大类4亚类,分... 对产出盘县动物群化石的贵州羊件剖面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剖面大部分沉积时间是处于弱还原的沉积环境;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异常波动主要受当时的火山作用影响,其沉积物物源有2大类4亚类,分别来自拉斑玄武岩和沉积岩;沉积岩样品的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配分极为相似,表现为稳定的演化特征,指示出当时剖面所处位置的构造环境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动物群 稀土元素 中三叠世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