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相和大曲对楚辞曲式的承续及新变
1
作者 李博昊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4-167,共4页
楚乐在汉代广为流行,汉乐的发展中亦体现出楚乐浸润的痕迹。汉相和大曲不仅艺术上承续了楚乐的风格,作品结构形式上亦同楚乐有着承续关系。相和大曲曲式上有艳、解、趋、乱。"艳"本指楚地乐舞,后渐渐演变为相和大曲曲前的抒... 楚乐在汉代广为流行,汉乐的发展中亦体现出楚乐浸润的痕迹。汉相和大曲不仅艺术上承续了楚乐的风格,作品结构形式上亦同楚乐有着承续关系。相和大曲曲式上有艳、解、趋、乱。"艳"本指楚地乐舞,后渐渐演变为相和大曲曲前的抒情成分;"乱"是楚声旧有之曲式,为相和大曲所吸收,位置仍在曲后,有收束完结之意。"解"与"趋"则是相和大曲在楚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曲式因素。魏晋六朝之时,相和大曲受吴楚新声的影响而有了新的变化,清商大曲进而产生,其"首"或"曲"的音乐地位同相和大曲的"解"是相等的,而其曲前的"和"与"送",亦源于相和旧曲。楚乐、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间呈现明显的音乐文学结构上的历史承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乐 相和大曲 清商大曲 曲式
下载PDF
傅毅《舞赋》与汉相和大曲的相似性探析
2
作者 李继红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期76-76,共1页
东汉傅毅的《舞赋〉)为研究汉代乐舞提供了依据,通过研究文本,探索《舞赋》描绘的乐舞编排和汉相和大曲的相似性(本文原刊于《学术界》杂志2012年12月刊)。
关键词 傅毅 《舞赋》 相和大曲
下载PDF
汉魏相和大曲“解”与“艳”研究述考
3
作者 刘亚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汉魏相和大曲中"解"是表示正曲段落或乐句的量词,并非具有特定音乐功能和内容的器乐插段;"艳"的位置都在大曲之前,不存在曲中用"艳"的情况;"艳"的风格特点与正曲的内容、风格相关联,并非一律... 汉魏相和大曲中"解"是表示正曲段落或乐句的量词,并非具有特定音乐功能和内容的器乐插段;"艳"的位置都在大曲之前,不存在曲中用"艳"的情况;"艳"的风格特点与正曲的内容、风格相关联,并非一律音乐华丽婉转,舞姿艳丽优美,将此特点单一化、绝对化是望文生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大曲“解”“艳”研究述考
下载PDF
相和大曲结构形态考释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同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89,共5页
本文对相和大曲的组织结构,即“艳”、“趋”、“解”、“乱”等形式及其音乐形态作以考释,同时对相关论文及史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
关键词 汉乐府 相和大曲 “艳” “趋” “解” “乱”
原文传递
从相和歌到唐代大曲的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赵艳玲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相和歌是汉代一种民间歌曲 ,也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 ,它对之后的相和大曲、清商乐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唐代大曲这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虽然和汉代相隔久远 ,但却和相和大曲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和歌是汉代一种民间歌曲 ,也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 ,它对之后的相和大曲、清商乐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唐代大曲这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虽然和汉代相隔久远 ,但却和相和大曲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试图从相和歌到唐代大曲的发展过程中来发现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 唐代大曲 相和大曲 清商乐 曲体结构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汉魏大曲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安潮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汉魏大曲中的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在结构上相似,都为三部性结构,但其结构术语有着不同的涵义,涵盖的范畴也大小不一;在所用调式上,两者都以"平、清、瑟"三调为主,但具体调式有异,宫调主音也与相和诸调有别;在选用的歌词素材方... 汉魏大曲中的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在结构上相似,都为三部性结构,但其结构术语有着不同的涵义,涵盖的范畴也大小不一;在所用调式上,两者都以"平、清、瑟"三调为主,但具体调式有异,宫调主音也与相和诸调有别;在选用的歌词素材方面,清商大曲多以爱情等人民生活相关的内容为主,相和大曲多数把现成的诗篇,配在现成的乐曲上;从曲目的历史记载来看,相和大曲只有十五六首曲名及部分歌辞记于史书,而清商大曲则有60余首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大曲 清商大曲 大曲调式
下载PDF
汉代相和歌探究
7
作者 陈明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2期44-44,共1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代相和歌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同时,就相和歌的艺术特征和对后世音乐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汉代相和歌对清商乐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而唐代大曲虽与汉代相隔久远,但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与汉代...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代相和歌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同时,就相和歌的艺术特征和对后世音乐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汉代相和歌对清商乐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而唐代大曲虽与汉代相隔久远,但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与汉代相和大曲都有相似之处,这也说明汉代相和歌对唐代大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 相和大曲 艺术特征 魏晋相和
下载PDF
浅析《相和歌》的音乐与表演形制
8
作者 李静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年第26期00037-00037,共1页
楚声是指楚地的民间歌唱艺术。楚地,原指江汉间及今湖南、湖北一带。战国间,兼指徐淮一部分地区。楚声起源于远古民歌——南音,楚是南方大国,所以“南音”就是以“楚声”为核心,“南音”与“楚声”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南音”即“楚声... 楚声是指楚地的民间歌唱艺术。楚地,原指江汉间及今湖南、湖北一带。战国间,兼指徐淮一部分地区。楚声起源于远古民歌——南音,楚是南方大国,所以“南音”就是以“楚声”为核心,“南音”与“楚声”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南音”即“楚声”。它是先秦楚国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的结晶。楚声的光辉代表是屈原创作的楚辞。楚辞使楚国民歌得以大量保存,为楚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楚声在汉代音乐发展中一直起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以汉代音乐主要表演形制,以及相和大曲的曲体结构进行阐述,更好的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表演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声 相和 徒歌 相和大曲
下载PDF
汉代相和歌的演化
9
作者 史子静 《黄河之声》 2020年第6期12-12,共1页
汉时民间俗乐繁荣,人们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表达爱恨情仇及心中的喜怒哀乐,产生以北方民间音乐为主的相和歌,以其为代表的音乐文化在时局的动荡中不断演变发展。
关键词 汉代 相和 相和大曲
下载PDF
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清明 姜宇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2-165,共4页
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隋唐时期达到空前的辉煌。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其形式之复杂,其涉及到的地域风格之多样,是从古至今不可多见的。追溯其产生的源头,观察其后世之演变,能够直接地我们研究传... 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隋唐时期达到空前的辉煌。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其形式之复杂,其涉及到的地域风格之多样,是从古至今不可多见的。追溯其产生的源头,观察其后世之演变,能够直接地我们研究传统音乐的流变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燕乐 多部乐 二部伎 相和 相和大曲 清商乐 胡乐
下载PDF
浅论汉乐府活动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祝祥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06-107,共2页
汉乐府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活动对民族音乐的流传和发展、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汉乐府 民歌 民族音乐 音乐史 民间音乐 相和 相和大曲 音乐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汉魏声乐伴奏形态略论
12
作者 孔繁昕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3-95,共3页
汉魏声乐伴奏艺术经过先秦几千年的孕育,逐渐走向中国音乐艺术大发展的时期,鼓吹曲、琴歌、相和大曲以及郊祀、房中乐等艺术中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了各自的声乐伴奏形态,成为汉魏最突出的代表。另外,随着声乐演唱技艺的提升和乐器的发展以... 汉魏声乐伴奏艺术经过先秦几千年的孕育,逐渐走向中国音乐艺术大发展的时期,鼓吹曲、琴歌、相和大曲以及郊祀、房中乐等艺术中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了各自的声乐伴奏形态,成为汉魏最突出的代表。另外,随着声乐演唱技艺的提升和乐器的发展以及笳、角、箜篌和琵琶等外来乐器的不断传入也为汉魏唱奏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伴奏 伴奏形态 琴歌 鼓吹曲 相和大曲
下载PDF
浅析秦汉乐舞的地位
13
作者 陈晓琴 《北方音乐》 2017年第9期5-5,10,共2页
秦汉时期的乐舞相和大曲在中国乐舞的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先秦时期乐舞的发展,并在创作思维、乐舞结构、伴奏乐队等方面开创了新的格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乐舞发展的最高峰唐大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相和大曲 创作思维 三段体结构 叙事性 乐队规模
下载PDF
徐州汉乐团的乐器配置和曲目选择
14
作者 孙南 《剧影月报》 2019年第4期56-56,共1页
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化工作座谈会上讲道:'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掘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化工作座谈会上讲道:'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掘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还说:我们绝不可以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的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借用'根'与'魂',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目选择 相和大曲
下载PDF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15
作者 黎国韬 《戏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96-108,共13页
从汉代的相和大曲到魏晋的清商大曲,再到唐代雅乐、清乐、燕乐、教坊诸大曲的兴盛,以至于宋代大曲队舞的流行,中国古代大曲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由于宫廷乐官制度代有更迭,所以大曲的管理机构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从汉代的相和大曲到魏晋的清商大曲,再到唐代雅乐、清乐、燕乐、教坊诸大曲的兴盛,以至于宋代大曲队舞的流行,中国古代大曲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由于宫廷乐官制度代有更迭,所以大曲的管理机构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尚比较少,而且不够深入。为了更全面了解大曲的发展情况,笔者拟对历代管理大曲的乐官机构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期有所补阙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大曲 管理机构 历代 发展经历 乐官 教坊 队舞
原文传递
红色精神 “声”入人心 从《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到《伟大征程》
16
作者 施艺 《中国民族》 2023年第3期80-81,共2页
以大型乐舞来展现武王伐纣历史的《大武》;集歌、舞、乐为一体并具有歌舞套曲结构意义的《相和大曲》;令九州之民啧啧称奇的唐代歌舞大曲《秦王破阵乐》……自古以来,用歌舞大曲或套曲的表演形式展现重大历史题材、回顾光辉历史进程,是... 以大型乐舞来展现武王伐纣历史的《大武》;集歌、舞、乐为一体并具有歌舞套曲结构意义的《相和大曲》;令九州之民啧啧称奇的唐代歌舞大曲《秦王破阵乐》……自古以来,用歌舞大曲或套曲的表演形式展现重大历史题材、回顾光辉历史进程,是中华各民族共创共享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方法 重大历史题材 红色精神 武王伐纣 《大武》 啧啧称奇 相和大曲 表演唱
原文传递
中国民歌演唱的美学内涵及其表现
17
作者 池瑾璟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9-185,共7页
民歌演唱历史悠久,曾融合“诗、乐、舞”为一体,没有具体明确的界限划分,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周代统治者派遣乐官到民间各地采集歌谣,又选出专人对诗歌进行编排与修订,最终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就是各地... 民歌演唱历史悠久,曾融合“诗、乐、舞”为一体,没有具体明确的界限划分,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周代统治者派遣乐官到民间各地采集歌谣,又选出专人对诗歌进行编排与修订,最终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就是各地的民间歌谣。这种采集民间歌谣的方法则被定为“采风制度”。西汉时期《楚辞》的诞生,开启了我国浪漫主义民歌创作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艺术家们选用民间歌曲,进行深层次的艺术改造,并增加了表演元素,使其发展成为名噪一时的“相和大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歌谣 《风》 民歌演唱 诗歌总集 《楚辞》 美学内涵 民间歌曲 相和大曲
原文传递
中国封建社会早中期民歌发展概说
18
作者 黄明政 《音乐天地》 2007年第8期32-34,共3页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
关键词 民歌 封建社会 诗歌 封建制社会 清商乐 相和大曲
原文传递
搭建历史与当代的音乐桥梁——陈远林《飞鹄行》音乐分析
19
作者 吴玲俐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18,106,共5页
陈远林为女高音、单簧管、小提琴及电子数字处理系统而作的《飞鹄行》是根据汉代同名相和大曲所作。全曲没有任何声音的预置,从头至尾由效果器实时与真实乐器演奏的声音互动,让"音乐缩混"这个步骤直接搬到现场舞台上用,使声... 陈远林为女高音、单簧管、小提琴及电子数字处理系统而作的《飞鹄行》是根据汉代同名相和大曲所作。全曲没有任何声音的预置,从头至尾由效果器实时与真实乐器演奏的声音互动,让"音乐缩混"这个步骤直接搬到现场舞台上用,使声音的产生、处理和传递在现场表演中一次性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互动 相和大曲 线形结构 创制新音色
原文传递
说“楚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泽宇 《中华文化画报》 2017年第9期30-33,共4页
自西周制礼作乐以来,统治阶级一直在宣扬丧葬仪式中的禁乐制度,即在居丧期间不能奏乐。所以直至秦汉前,没有直接的证据来反驳这个观点,直到《史记》中的一段记载才给予了丧乐在民间应用最早最有力的证明: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 自西周制礼作乐以来,统治阶级一直在宣扬丧葬仪式中的禁乐制度,即在居丧期间不能奏乐。所以直至秦汉前,没有直接的证据来反驳这个观点,直到《史记》中的一段记载才给予了丧乐在民间应用最早最有力的证明: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 清商乐 相和大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