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群真知: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符号伦理反思
1
作者 冯月季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48-162,共15页
新闻价值概念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被动地受制于媒介环境、市场需求和受众趣味的变化,新闻价值内涵的流动性不仅引发了新闻学自身的学科焦虑与合法性危机,甚至还触及到整个人类理性主义和公共正义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后真相时代“情感”取... 新闻价值概念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被动地受制于媒介环境、市场需求和受众趣味的变化,新闻价值内涵的流动性不仅引发了新闻学自身的学科焦虑与合法性危机,甚至还触及到整个人类理性主义和公共正义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后真相时代“情感”取代“事实”的逻辑下被无限放大。这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标准选择基于经验观察的偶发事件,这种价值标准在后真相时代加速了主体意识的破碎和瓦解,为了对抗这种危机,新闻价值的研究必须实现从“社会事件”向“符号文本”的转向,让新闻文本进入“阐释社群”的公共话语空间,在意义的生成过程中探寻获得身份认同和共享价值观的“社群真知”。“社群真知”是在新闻文本的意义阐释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具有“真知品格”的新闻文本建构内在地受到公共叙述伦理的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新闻价值 社群真知 符号学 公共叙述
下载PDF
以“格致诚正”发显“真知”中“行”之要求——论朱子对“知而不行”的克服
2
作者 徐婧 《荆楚学刊》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意志软弱问题在中西方哲学中有着丰富的讨论,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对“知而不行”问题的讨论上。朱子提出“真知必能行”,从“真知”到“行”对“格物致知”提出了程度上的要求,也需要“诚意”“正心”的工夫以确保“行”的落... 意志软弱问题在中西方哲学中有着丰富的讨论,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对“知而不行”问题的讨论上。朱子提出“真知必能行”,从“真知”到“行”对“格物致知”提出了程度上的要求,也需要“诚意”“正心”的工夫以确保“行”的落实。朱子的“真知”概念中蕴含着“格物”“致知”对于“所当然”“所以然”的具体要求及其在天理与人的理性两个方面的实现可能。“诚意”“正心”作为知行转化机制中的关键,则进一步通过调整情、欲、意、志,使动机效力得以实现,以克服意志软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意志软弱 真知必能行 格致 诚意 正心
下载PDF
意志软弱与知行之辨——基于朱子的“真知”观念
3
作者 刘亚彤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意志软弱”在西方哲学中往往以“理欲之辨”的形式呈现,西方学者多就意志软弱的原因进行分析,很少明确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中国哲学中,“意志软弱”常意味着“知而不行”。朱熹就是以“知行之辨”探讨意志软弱问题,将“知而不行”... “意志软弱”在西方哲学中往往以“理欲之辨”的形式呈现,西方学者多就意志软弱的原因进行分析,很少明确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中国哲学中,“意志软弱”常意味着“知而不行”。朱熹就是以“知行之辨”探讨意志软弱问题,将“知而不行”的原因解释为道德认知的缺乏与意念对行为的干扰,并进一步概括为“未能真知”,认为“真知必能行”。“真知”是道德主体对于知识的深刻的内在性体认,蕴含着道德实践的动力。相应地,对道德知识达到“真知”程度的体认可以弥合知行之间的断裂,克服意志软弱。具体而言,需要通过践行《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真切体贴事物所以然之理,为道德实践提供充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软弱 知行 朱熹 真知
下载PDF
实践出真知,智慧向未来 黄成凤名校长工作室实践考察交流培训会
4
《亚太教育》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4月29日,黄成凤名校长工作室实践考察交流培训会在成都师范学院举行。活动以“实践出真知,智慧向未来”为主题,分为参观考察、专题培训、互动交流三个环节。在参观考察环节,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周鑫燚带领工作室... 2024年4月29日,黄成凤名校长工作室实践考察交流培训会在成都师范学院举行。活动以“实践出真知,智慧向未来”为主题,分为参观考察、专题培训、互动交流三个环节。在参观考察环节,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周鑫燚带领工作室成员前往智能教育技术联合实验室,参观了针对中小学智能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并体验了数字技术支持下的高效管理服务和智慧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出真知 智能教育 联合实验室 教育学院院长 专题培训 互动交流 交流培训 信息化
下载PDF
防控猪场疫病,增加养殖效益,实践出真知——《猪业科学》2024年第8期读后感
5
作者 秦柔 《猪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3-13,共1页
猪场疫病是困扰全世界养猪业的难题,猪群感染疫病,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猪只感染疫病,特别是一些传染病,严重者导致猪只死亡,耐过猪有变成僵猪的,生长发育不良,更是有持续排出病毒感染其他猪的风险,给猪场带来长期的隐... 猪场疫病是困扰全世界养猪业的难题,猪群感染疫病,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猪只感染疫病,特别是一些传染病,严重者导致猪只死亡,耐过猪有变成僵猪的,生长发育不良,更是有持续排出病毒感染其他猪的风险,给猪场带来长期的隐形损失。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但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发展,猪类疫病的频繁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相关从业人员不断总结猪场疫病防控知识,形成共识,要实现和维持猪群的高健康状态,减少猪只死亡率,提高猪群饲料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料重比,必须把疫病防控放在首位,只有把疫病防住,才能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利用率 养猪业 疫病防控 僵猪 养殖效益 实践出真知 猪肉消费量 猪肉产量
下载PDF
体道与成人——《庄子》视域中的真人与真知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国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庄子》区分了体道之知与极物之知:后者限于经验领域,前者则指向形上的智慧;通过二者之分,《庄子》彰显了道的智慧对人之“在”的意义。体道之知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展开为“真知”与“真人”之辩;真知在融入于意识与精神世界... 《庄子》区分了体道之知与极物之知:后者限于经验领域,前者则指向形上的智慧;通过二者之分,《庄子》彰显了道的智慧对人之“在”的意义。体道之知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展开为“真知”与“真人”之辩;真知在融入于意识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化为人的具体存在,人的存在境域又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了面向对象、敞开世界的本体论前提。以如何得道为指向,《庄子》一方面提出了坐忘与心斋之说,由此强调了解构、消除、净化既成精神世界对于把握道的意义;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以神遇”的直觉方式。对《庄子》而言,以道为内容的“真知”不同于经验层面的知识:经验之知所指向的是外部对象,“真知”则旨在提升人自身的存在形态(广义的成人),后者蕴含着认识与涵养、认识方式与存在方式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真知 真人 体道 成人
下载PDF
从“符合事实”到“社群真知”——后真相时代对新闻何以为“真”的符号哲学省思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玮 蒋晓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8,共9页
后真相时代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无效"的质疑,凸显和放大了传统"符合论"主导的新闻求真的困境。鉴于新闻的本质是"一种形式的知识",本文认为:第一,皮尔斯符号哲学体系中的"社群真知论"可以引领... 后真相时代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无效"的质疑,凸显和放大了传统"符合论"主导的新闻求真的困境。鉴于新闻的本质是"一种形式的知识",本文认为:第一,皮尔斯符号哲学体系中的"社群真知论"可以引领新闻求真实践实现从传统"符合事实"到"社群真知"的目标转向;第二,基于社群真知论所强调的"人化事实""公共合意""持续探究"特征,新闻之"真"的内涵就包含"再现之真""对话之真""历时之真"三个层层递进的构成;第三,新闻之"真"最终得以实现,理论逻辑上依赖于社会文化体裁规定的"假设为真"与新闻文本自身的"不被证伪",实践操作上则需要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化努力与新闻受众的怀疑式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求真 后真相 符合论 社群真知
下载PDF
庄子论真人与真知的关系——《大宗师》篇“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命题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根友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7,共7页
千百年来,《庄子》一书一直成为中国思想家们不断获得新的思想启示意义的宝库。今天,在比较哲学的视域里,《庄子》一书中的诸多哲学命题将会获得广泛的现代意义,从而对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极有价值的启迪意义。本文将着力阐发《... 千百年来,《庄子》一书一直成为中国思想家们不断获得新的思想启示意义的宝库。今天,在比较哲学的视域里,《庄子》一书中的诸多哲学命题将会获得广泛的现代意义,从而对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极有价值的启迪意义。本文将着力阐发《庄子·大宗师》篇“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命题的现代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哲学命题 现代诠释 真知 真人 宗师 思想启示 比较哲学
下载PDF
真知与符号现象学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毅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4,共7页
真知,是任何意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追求真知也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最根本动力。但是"真知"的显现是否真为真知,在什么意义上为真知,如何取得真知,最终能否取得最后的真知,却是意义理论中最困难的问题,也是各种意义理论的最大分歧... 真知,是任何意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追求真知也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最根本动力。但是"真知"的显现是否真为真知,在什么意义上为真知,如何取得真知,最终能否取得最后的真知,却是意义理论中最困难的问题,也是各种意义理论的最大分歧点。皮尔斯的符号现象学理论之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可以清楚把握却又层次复杂的、不同于实用主义的真知观。首先,意义活动是追求真知的;第二,每个符号再现,不可能全真,也不可能全假;第三:正确的意义追求,需要符号活动延续,成为一个社群的一致意见,就出现了"社群真知";第四:因为社群没有边界,符号文本的无限衍义,就能逐渐迫近理想中的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知 意义理论 社群 符号学
下载PDF
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致真知与致良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宏斌 康文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88-90,共3页
西方教育文化的重要理念是“致真知”,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主要倾向是“致良知”;前者的片面追求导致了人和社会的单向度发展,后者的长期积淀形成了社会层面的空泛道德说教和对科学技术的轻视。在当前大学素质教育提倡高尚思想品德、多... 西方教育文化的重要理念是“致真知”,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主要倾向是“致良知”;前者的片面追求导致了人和社会的单向度发展,后者的长期积淀形成了社会层面的空泛道德说教和对科学技术的轻视。在当前大学素质教育提倡高尚思想品德、多维知识结构、综合创新能力、健康身心素质的背景下,应把“致真知”与“致良知”辩证地统一起来,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作为二者结合桥梁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应使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观念,实现从态度、方法和思维方面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真知 致良知
下载PDF
真知与尊重:学术规范的拯救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克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4-159,共6页
学术失范,严重影响制约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阶规则被破坏、二阶制度供给失衡的重要表现。学术失范的出现是外在诱致与内在追求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以求真为旨趣与以财富支配权为皈依的资本以及与权力相结合并被异化的必然产物。... 学术失范,严重影响制约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阶规则被破坏、二阶制度供给失衡的重要表现。学术失范的出现是外在诱致与内在追求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以求真为旨趣与以财富支配权为皈依的资本以及与权力相结合并被异化的必然产物。基本规则、道德自律在资本面前,真知在权力面前,科学常识在官学掮客面前,制度在有意混淆体裁的学阀们面前显得孱弱与无助。废止冗余的制度,官—学、管—研分离,资源配置下沉,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遵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严厉打击论文造假产业链,是拯救学术规范,遏制学术腐败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学术失范 真知 尊重
下载PDF
真语文是“真知”“真教”“真学”的融合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成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8,共6页
2012年11月,34家单位在福建省的泉州聚龙小镇召开了语文教学研讨会,会上联合发表了《聚龙宣言》。宣言向现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陈腐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假大空”的课堂文本解读、好好先生式的评课方式“宣战”,并指出:“语文是影响... 2012年11月,34家单位在福建省的泉州聚龙小镇召开了语文教学研讨会,会上联合发表了《聚龙宣言》。宣言向现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陈腐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假大空”的课堂文本解读、好好先生式的评课方式“宣战”,并指出:“语文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课程,语文是关乎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语文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语文是每个人终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让我们在本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此宣言一出,关于真语文的探讨遂成语文界的热潮。那么,什么样的课可以称得上是真语文课呢?根据近四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的回答是:真语文是“真知”“真教”“真学”三者的融合,三者中如果缺了一项,那就不是真语文课!下面我就从“真知”“真教”“真学”三个方面阐述我的真语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真知 课堂教学观 教学研讨会 文本解读 评课方式 精神成长 学科教学
下载PDF
哲学符号学视域下的认知差和真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新朋 王永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4-59,共6页
依据赵毅衡的哲学符号学,探讨符号学视域下的认知解读,依次解析认知与认知差的定义,面对事物、文本与他者的认知差,对认知差的客观衡量,以及文本内横向真知。
关键词 哲学符号学 认知差 真知
下载PDF
《大学》“教——学”论与《中庸》“教——化”论——儒家政治的“真知”困境与可能出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晓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38,共9页
《大学》在"教—学"意识下认定"知识现成",从而将"知而不行—意志软弱"视为最大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执政者采取声色威势导民就范。因为轻忽了"真知"问题,这种政治模式潜藏着将执政者的错... 《大学》在"教—学"意识下认定"知识现成",从而将"知而不行—意志软弱"视为最大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执政者采取声色威势导民就范。因为轻忽了"真知"问题,这种政治模式潜藏着将执政者的错知谬见无节制地放大为社会灾难的风险。《中庸》则在"真知"问题意识推动下,设立"天命之性—率性"意识,作为恰当的"知识—理解"之起点。《中庸》后半篇转而触及"何为真正的率性(诚)"这一特殊的"真知"难题,并为此引进了出神入化的"至圣/至诚"者之"教—化",以便感化其他社会成员达至"真正的率性(诚)"。然而,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至圣/至诚"者生成与推举机制,在现实政治中,这种浪漫的想像注定只能沦为《大学》式威势"教—学"的装饰。在"率性自明"的大前提下,设立并维系"执政者凭借政权持守既定的权威政见,普通社会成员通过特定渠道表达自己的率性体认与异见,双方在率性意识中相互承受政治压力,从而阶段性地就争议之事达成新的政见共识"的张力机制,乃是走出上述困境的可能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知而不行 《中庸》 真知问题 率性自明 政见更新
下载PDF
鱼乐、真知与浑沌——濠梁之辩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耀明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52-74,共23页
对于庄子与惠施在濠梁之上的"鱼之乐"的辩论,本文试图论证:庄子并无意图要证明他知道知鱼之乐,他的目的在否证"他者心灵的不可理解/通接性"这一惠子的假定。本文认为庄子的"知"与他的"为一"观... 对于庄子与惠施在濠梁之上的"鱼之乐"的辩论,本文试图论证:庄子并无意图要证明他知道知鱼之乐,他的目的在否证"他者心灵的不可理解/通接性"这一惠子的假定。本文认为庄子的"知"与他的"为一"观念是密切相关的,而庄子的"为一"观念与惠子的"一体"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此外,本文还对庄子的实在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知 鱼乐 为一 一体 浑沌 真知
下载PDF
真信·真教·真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层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胜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主渠道。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真信,才能在实践中去真... 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主渠道。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真信,才能在实践中去真教,从而让学生学到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真信 真教 真知
下载PDF
庄子的真知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梓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真知的内容是道,庄子自己所认识的那部分道便是庄子真知的内容。道的内容除了庄子所独有的思想之外,其他内容大部分没有超过俗知的范围。获得真知的方法是"心斋"。随着庄子对真知的认识不断深入,真知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
关键词 庄子 真知 俗知 坐忘
下载PDF
皮尔斯“真知目的论”与维纳“反馈目的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毅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3,共9页
目的论是一种用"达到某种目的"来解释人类活动意义的方式,目的直接影响到价值。"非目的论"主要有两种,一是"偶然论";二是过程的因果论,认为任何意义的发生都是先有原因引出的过程,无须目的。它们是两种... 目的论是一种用"达到某种目的"来解释人类活动意义的方式,目的直接影响到价值。"非目的论"主要有两种,一是"偶然论";二是过程的因果论,认为任何意义的发生都是先有原因引出的过程,无须目的。它们是两种不同时间向度的展开:我们把现状当作"果"去追溯过去,找到成为现状之因;我们看到现状,而根据目的预判选择的价值。中西古哲人有清晰的目的观,而现代思想首先就着力于消除目的论,因果观成为机械论与进化论的基础。但是现代性成熟后,目的论重新兴起:维纳的控制论的"反馈即目的"思想,对20世纪下半期影响极大。本文详细讨论了一个多世纪前皮尔斯提出的"真知目的论",指出其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维纳式的内在目的论不同,二者可以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因果论 控制论 反馈 真知
下载PDF
本性论视野下的郭象真知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圣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郭象是魏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本性论是其玄学思想的核心特征。真知论是郭象认知观的核心内容,对其思想的分析应在本性论的理论视野下进行,而这就要求我们分别从物性论和圣性论两个方面对之加以研究,再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郭象是魏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本性论是其玄学思想的核心特征。真知论是郭象认知观的核心内容,对其思想的分析应在本性论的理论视野下进行,而这就要求我们分别从物性论和圣性论两个方面对之加以研究,再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的研究本身表明,以本性论的理论视野来研究郭象的真知论是必要的,也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真知 本性论
下载PDF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说的伦理学意义及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泗岩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命题主要着眼于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具有伦理学意义,它与中国古代知行观侧重于解决道德建设问题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宋明时期,知行观开始了理论化、本体化的发展,出现重知的趋势,王守仁的&qu...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命题主要着眼于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具有伦理学意义,它与中国古代知行观侧重于解决道德建设问题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宋明时期,知行观开始了理论化、本体化的发展,出现重知的趋势,王守仁的"真知必在于行"说以其实践性意义纠正了这种偏向。"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建立在心学理论基础上的命题未免具有道德先验性的缺憾,与王守仁"一念发动即是行"的表述存在着矛盾,但梁启超等人的研究从为善与去恶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对道德修养过程具有的积极意义。就命题本身而言,"真知必在于行"指出了道德知识与道德认识的区别,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真知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