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底自发荧光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指南(2023)
1
作者 邵毅 迟玮 +4 位作者 魏雁涛 《眼底自发荧光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专委会 国际转化医学协会眼科专委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5-1241,共7页
眼底自发荧光(FAF)成像是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中的眼内源性荧光团激发的荧光进行成像的技术,荧光激发物质主要是脂褐质(LF)和黑色素。由于该无创检查技术可通过观察LF和黑色素在眼底的空间分布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状况,... 眼底自发荧光(FAF)成像是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中的眼内源性荧光团激发的荧光进行成像的技术,荧光激发物质主要是脂褐质(LF)和黑色素。由于该无创检查技术可通过观察LF和黑色素在眼底的空间分布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状况,在诊断、鉴别和随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指南即对FAF在ARMD不同阶段和分类上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自发荧光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的短波长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2
作者 杨纯 周挺业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63-96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PED的慢性或复发性CSCR 38例38眼。使用Spectralis HRA+OCT仪行SW-FAF、NIR-FAF等多模影像检查,分析FIPED的两种FAF图像特征。结果:38例慢性或复发性CSCR眼中有20眼存在血管化FIPED,18眼存在非血管化FIPED。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弱自发荧光(AF,13例,占65%),混合状弱AF(4例,占20%),点状强弱混合AF(3例,占15%);非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强弱混合AF(10例,占55.6%),点状弱AF(7例,占38.9%),混合状弱AF(1例,占5.6%)。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融合状伴点状弱AF(16例,占80%),斑片状强弱混合AF(4例,占20%);非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弱混合AF(15例,占83.3%),斑片状弱AF(3例,占16.7%)。结论:慢性或复发性CSCR患者的血管化和非血管化FIPED具有特征性SW-FAF和NIR-FAF改变,能够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黑色素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龙婷 杜磊 +1 位作者 赵秋雅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下的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两种模式下NPDR眼底改变的图像特征及阳性率。结果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和FAF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均能反映周边部视网膜的情况。在各种典型的眼底病变中,极其微小的血管瘤以及点片状视网膜出血的显影在FAF上有增强,有助于细微病变的诊断。渗出在FAF上的显影并不明显,分辨率不够。视网膜新鲜性光凝斑在两种模式检查上均显影清晰,陈旧性光凝斑在FAF上易与出血混淆,应谨慎诊断。结论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图像清晰,周边部显示好,可以提供直观的视网膜图像;FAF可以观察到组织结构的细微改变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情况。两种模式相辅相成,能为NPDR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 眼底自发荧光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特点 被引量:7
4
作者 宣懿 王诗园 +1 位作者 赵培泉 彭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观察22例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探究中浆患者在恢复期眼底自发荧光的特点。方法回顾性随访临床病程超过3个月且曾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中心性... 目的观察22例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探究中浆患者在恢复期眼底自发荧光的特点。方法回顾性随访临床病程超过3个月且曾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6例22眼,单眼10例,双眼6例,发病后半年22眼均经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镜HRA2-cSLO拍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2眼中仅有2眼表现为正常FAF,其余20眼均表现为异常FAF。异常FAF可分为3类:第一类,原发病灶渗漏点处呈不规则形状的低荧光,周围环绕0.5-2DD大小的高荧光区,有8眼占36.3%;第二类,在原发病灶处几乎看不到异常荧光,而在其下方或侧下方可见竖椭圆型,葫芦状或斜条状的高荧光区,中央夹杂有点片状的低荧光有7眼占31.8%;第三类,原发病灶处呈明暗相间的斑驳状的异常荧光有5眼占22.7%。这些不同类型的异常FAF说明自行愈合的中浆患者即使黄斑区视网膜下渗液已经消失但在病灶的原始渗漏部位或病灶周围及下方却出现了RPE细胞功能和代谢的损害。结论未经治疗的中浆患者眼底可出现异常FAF,说明RPE细胞出现了永久损害,故对中浆病人应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眼底自发荧光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1 位作者 郑吉琦 王雅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auto fluorescence,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对9例18眼急性期VKH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 目的: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auto fluorescence,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对9例18眼急性期VKH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VKH眼底检查见多囊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FFA检查早期可见色素上皮水平多发性点状荧光素渗漏,晚期形成多囊状的荧光素积存。FAF检查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呈低自发荧光;低自发荧光区内,尚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高自发荧光,与FFA渗漏点位置对应。VKH恢复期水肿消退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区可见色素紊乱。FAF检查见自发荧光分布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但黄斑区出现一些点状高自发荧光颗粒散在分布。结论:FAF技术为临床医生研究VKH提供了一种活体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代谢和功能改变的手段。但有关FAF在VKH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自发荧光 荧光造影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底自发荧光成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彭锡嘉 王波 +4 位作者 王登廷 郝保安 高琛 王雅东 苏兰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的特征。方法对33例(36眼)IMH患者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分析FAF图像与FFA图像。另外选取1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M IG2000图像测...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的特征。方法对33例(36眼)IMH患者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分析FAF图像与FFA图像。另外选取1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M IG2000图像测量系统对黄斑中心凹进行自发荧光强度测定。结果33例(36眼)IMH患者中,全层黄斑裂孔26眼(72.2%),板层黄斑裂孔10眼(27.7%)。黄斑自发荧光的特征:正常眼底中心凹FAF呈局部低荧光;黄斑裂孔表现为高荧光,与FFA的图像相似。6例板层裂孔FAF、FFA均未见异常,其余4例板层孔中心凹处FFA表现为轻度增强的透见荧光,相应部位FAF见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全层黄斑裂孔在裂孔处有明显增强的FAF,FFA的"窗样缺损",在位置、面积、形状上与FAF一致。结论FAF检测为黄斑裂孔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快速、非创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眼底自发荧光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在部分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付校楠 彭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内脂褐素的含量与分布,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情况。观察视网膜疾病不同时期FAF的分布情况及其强度变化,有助... 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内脂褐素的含量与分布,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情况。观察视网膜疾病不同时期FAF的分布情况及其强度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观察疗效及评价疾病预后。本文对FAF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部分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自发荧光 脂褐质 共焦扫描激光眼底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娟娟 黎铧 郑志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眼急性期和18眼恢复期APMPPE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比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 目的探讨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眼急性期和18眼恢复期APMPPE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比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观察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该病的发展转归。结果急性期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致的高自发荧光区,高荧光边缘可见一低荧光区域。部分眼底彩色照象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已显示的病灶,在自发荧光成像上尚未显现。恢复期患者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一致的完全低荧光区,如尚存部分未完全死亡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则在部分区域可见强荧光。结论 APMPPE患者可根据自发荧光的强弱判断病变阶段、病变进程情况,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彩色照像
下载PDF
萎缩性黄斑变性的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6,共4页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往对AMD的诊断主要参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但眼底自发荧光技术(FAF)无需注射造影剂,大大优化了诊断过程。目的观察萎缩性AMD的FAF特...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往对AMD的诊断主要参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但眼底自发荧光技术(FAF)无需注射造影剂,大大优化了诊断过程。目的观察萎缩性AMD的FAF特征。方法28例39眼萎缩性AMD按照陈松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组,应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HRA2获得所有患者的FAF平均图像,并与眼底照相或FF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萎缩性AMD的FAF信号异常增高或降低区域与眼底的改变可能对应或不对应。萎缩性AMD萎缩前期FAF改变包括轻微改变、局灶性、片状、线性、花边样、网状和斑点状增强等7种形态。萎缩性AMD萎缩期地图状萎缩区呈边界清晰的低FAF区,其交界区表现为正常FAF、FAF带状增强或弥漫性增强;非地图状萎缩呈边界不清的低FAF区,其交界区FAF弥漫性增强。结论FAF成像技术为萎缩性AMD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 眼底自发荧光 萎缩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阳雪 高婷婷 龙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探讨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随访、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的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只眼)采集视力、眼压...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探讨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随访、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的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只眼)采集视力、眼压、屈光度、眼轴、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结果,分析眼底自发荧光对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情况诊疗意义。结果 27例患者中15例(23只眼,占42.6%)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盘旁弧形脉络膜萎缩灶及豹纹状眼底改变,其中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10例(13只眼,占24.1%),漆样裂纹9例(10只眼,占18.5%),脉络膜新生血管(CNV)5例(8只眼,占14.8%),黄斑裂孔2例(2只眼,占3.7%),视网膜出血3例(3只眼,占5.6%)。结论眼底自发荧光通过无创、便捷、实时地监测高度近视眼底表现,可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诊断、评估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眼底自发荧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脂褐质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488-491,共4页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新近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它能显示RPE的分布情况。观察自发荧光的分布及其强度,有助于确定某些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及其预后评价。本文就自发荧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种视网膜疾病中的表现作一综述。
关键词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 眼科 临床应用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联合应用谱域OCT和眼底自发荧光观察激光术后光凝斑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瑞 柳力敏 +1 位作者 万超 陈蕾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86-290,338-340,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谱域OCT(SD-OCT)和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评价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结构变化。方法对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4只眼539个光凝斑进行眼底彩色照相、SD-OCT和FAF检查,部分病例行标... 目的探讨应用谱域OCT(SD-OCT)和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评价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结构变化。方法对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4只眼539个光凝斑进行眼底彩色照相、SD-OCT和FAF检查,部分病例行标准红外线(stand-ard infrared,IR)检查。观察时间为术后1 h、1~2周、1~6个月、6~12个月、1~2.5年和2.5年以上。通过488 nm激发光,500 nm滤光片成像系统采集FAF(Spectralis HRA2+OCT)。结果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 h,SD-OCT图像显示神经感觉层组织全层增厚,高反光,提示神经感觉层全层水肿,色素上皮层(RPE)变薄或者正常,光凝斑处自发荧光信号衰减,表现为自发荧光暗点。激光光凝术后2周,SD-OCT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层全层向光凝斑中心牵拉,RPE层,变厚提示RPE细胞增生;光凝斑自发荧光信号显著增强。激光光凝术后1~6个月,光凝斑自发荧光信号中心部增强,周边部环形减弱,SD-OCT扫描显示激光斑中心部RPE细胞层增厚,周围环形萎缩。激光光凝术后6~12个月,光凝斑处自发荧光表现为周围环形低荧光区域面积扩大,中心强信号范围缩小,呈孤岛状;SD-OCT扫描显示RPE萎缩面积扩大,光凝斑中心部少量RPE细胞增殖。激光光凝术后1年以上,SD-OCT图像显示光凝斑处RPE萎缩伴神经感觉组织严重受损,激光斑自发荧光变成黑点并扩大。结论应用SD-OCT和FAF可以长期随访光凝斑处视网膜结构变化,补充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观察激光光凝治疗效果。二者联合应用为活体内研究激光斑提供新的观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域OCT 眼底自发荧光 激光斑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锡嘉 苏兰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前常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较新的检查手段,... 目前常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较新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的功能状态[2-3]。本研究采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cSLO)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FAF检查,并与眼底照相和/或FFA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孝霞 董洋 彭清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像显示存在渗漏点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图像显示黄斑区有局限性脱离区的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像显示存在渗漏点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图像显示黄斑区有局限性脱离区的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特点。方法:选择FFA图像上存在渗漏点的CSC患者19例(19眼),其中病程少于6个月的CSC患者8例(8眼),为急性CSC患者(急性组);病程大于6个月的CSC患者11例(11眼),为慢性CSC患者(慢性组)。结合SD-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等观察19例CSC患者的眼底FAF特点。结果:FFA图像显示出现渗漏点的视网膜区域的FAF表现为:急性组的8眼中,6眼(占75.0%)呈现低自发荧光,1眼(占12.5%)为高自发荧光,1眼(占12.5%)为正常自发荧光;慢性组的11例眼中,8眼(占72.7%)显示为低自发荧光,3眼(占27.3%)显示为高自发荧光。SD-OCT图像显示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的FAF表现为:急性组的8眼中,5眼(占62.5%)为低自发荧光,3眼(占37.5%)为高自发荧光;慢性组的11例眼中,8眼(占72.7%)呈现高自发荧光,3眼(占27.3%)为低自发荧光。结论:急慢性CSC患者FFA图像所显示的渗漏点部位以及SD-OCT图像上显示的浆液性脱离部位的视网膜区域呈现出不同的FAF表现。FAF检查可为临床上评估CSC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功能、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黄斑囊样水肿的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的表现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肇萌 张琳轶 +2 位作者 魏玮 崔红波 李志国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研究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的影像特点。方法 102例(127眼)CME均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或眼底荧光造影(FFA)确诊,予行FAF检查,FAF图片的采集采用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激发光波长为488 nm蓝光,光栅为500 nm。采... 目的研究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的影像特点。方法 102例(127眼)CME均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或眼底荧光造影(FFA)确诊,予行FAF检查,FAF图片的采集采用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激发光波长为488 nm蓝光,光栅为500 nm。采用cirrus 4000 OCT对患者的眼底黄斑部进行扫描,并自动进行黄斑厚度分析。结果 CME在FAF图像中表现为黄斑中心凹部位一个或数个囊样、花瓣样高荧光,形态同晚期FFA的囊样荧光积存相似。127个CME患眼中FAF阳性(真阳性)90眼,中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488.2±148.1)m;FAF阴性(假阴性)37眼,中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408.1±132.8)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FAF对CME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快捷、安全及无创的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囊样水肿 眼底自发荧光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谢娟 侯军军 +1 位作者 侯佳 常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好发于青年女性,具体机制不明,Lages等[1]认为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炎症引起。该病最早在1984年Jampol等[2]首次提出。因该病起病急,有自限性,病程短且变化快,尤其是病情轻微的患者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好发于青年女性,具体机制不明,Lages等[1]认为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炎症引起。该病最早在1984年Jampol等[2]首次提出。因该病起病急,有自限性,病程短且变化快,尤其是病情轻微的患者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诊。临床上主要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眼底吲哚箐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明确诊断,但FFA及ICGA检查时均需要注射造影剂,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毛细血管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眼底自发荧光 自限性 明确诊断 不良反应 吲哚箐绿 ICGA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功能及结构变化中的研究
17
作者 万敏婕 罗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94-3696,共3页
目的:采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自发荧光图片,分析其高荧光环/弧与视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6眼)和1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视网膜的形态用谱域OCT评估,同时测量从中心凹到缺损或丢失的IS/OS连接部的距离(I... 目的:采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自发荧光图片,分析其高荧光环/弧与视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6眼)和1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视网膜的形态用谱域OCT评估,同时测量从中心凹到缺损或丢失的IS/OS连接部的距离(IS/OS的长度)及感光细胞层(IS/OS)及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厚度。在眼底自发荧光中测量中心凹到环/弧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结果:在靠近中心凹的环/弧内缘,FAF表现正常,环/弧的外部表现为低荧光,对应于SD-OCT中,IS/OS的缺损或丢失接近高荧光环/弧的内缘,其中有5只眼靠近中心凹。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RPE细胞对感光细胞外节盘膜的吞噬作用是高荧光环/弧的形成的关键,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先于FAF中高荧光环/弧的表现,且在高荧光环/弧内(靠近黄斑中心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炎 色素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自发荧光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应用于后葡萄膜炎的观察研究
18
作者 颜智鹏 姚进 《眼科学》 2014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 FAF)技术是近年来应用到临床的一项视网膜影像学技术,其可用于快速、无创地诊断和监测包括后葡萄膜炎在内的很多眼底疾病。本文将探讨FAF在后葡萄膜炎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 目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 FAF)技术是近年来应用到临床的一项视网膜影像学技术,其可用于快速、无创地诊断和监测包括后葡萄膜炎在内的很多眼底疾病。本文将探讨FAF在后葡萄膜炎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15只眼)后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FAF、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FFA)或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等检查,对比FAF与眼底血管造影(FFA或ICGA)在监测黄斑水肿中的效果分析;对比后葡萄膜炎治疗前后眼底自发荧光的表现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 9例(15眼)后葡萄膜炎患者行FAF检查显示12只眼黄斑区呈范围大小不一的异常强荧光,而FFA/ICGA检查显示其中9眼黄斑区呈强荧光积存,同时OCT检查显示其中10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均有不同程度隆起增厚。2) 9例(15眼)后葡萄膜炎患者在治疗前后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11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眼视力保持不变),其相应FAF检查显示异常高荧光减弱,范围稍有缩小,同时异常低荧光区域不变或稍有扩大。结论:FAF在评估后葡萄膜炎黄斑水肿及评价后葡萄膜炎治疗前后疗效分析等方面具有简单无创、临床应用性强且随访性强的特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葡萄膜炎 眼底自发荧光
下载PDF
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眼底自发荧光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龙永华 王卫峻 +1 位作者 宫媛媛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1-624,共4页
背景眼底自发荧光(FAF)能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功能状态,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而其在梅毒性后葡萄膜炎中的应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和对比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FA... 背景眼底自发荧光(FAF)能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功能状态,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而其在梅毒性后葡萄膜炎中的应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和对比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FAF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眼科诊断为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患者18例27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根据眼部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病程2个月内)组和慢性迁延期(病程2个月以上)组,均进行FFA、ICGA及FAF检查,对各期患者的FAF表现与FFA、ICGA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的FFA像主要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渗漏改变及视网膜的斑驳状透见荧光改变,部分患者伴有视盘着染或荧光素渗漏,急性期患者可见黄斑区渗出的低荧光,慢性迁延期患者可出现囊样水肿的高荧光。患者的ICGA显示,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点片状低荧光,造影晚期更明显。患者的FAF像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弥漫性荧光增强,尤以急性期患者更为明显,可见斑驳状荧光,局部有点片状FAF减弱;慢性迁延期患者FAF缺失更明显;伴有视盘水肿及黄斑水肿的患者表现为相应区域的低荧光。结论梅毒性后葡萄膜炎以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血管炎表现为主,ICGA显示出广泛的RPE及脉络膜受累,而FAF表现提示急性期患者有RPE代谢的障碍,慢性迁延期患者为RPE萎缩或缺失。FAF是反映RPE形态变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后葡萄膜炎 眼底自发荧光 血管造影术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造影
下载PDF
基于纹理特征的糖网临床前期眼底自发荧光图像识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傅志翔 张元勋 +2 位作者 王历辉 陈嘉玮 柯大观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年第1期251-255,共5页
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帮助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视觉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和正常人的眼底荧光图像在视觉感观基本上没有差别,为此本文通过目前应用较广的纹理特... 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帮助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视觉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和正常人的眼底荧光图像在视觉感观基本上没有差别,为此本文通过目前应用较广的纹理特征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对这两组图像进行了模式识别.通过将185张眼底荧光图片十折交叉检验发现, LBP算法对其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等价模式下的59维LBP算子的十折交叉准确率达到了91.89%,同时在测试集和训练集以1:1随机划分的情况下,由训练集数据所生成的模型对测试集中92张眼底荧光图像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8.12%, AUC值为0.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图像 纹理特征 交叉检验 AU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