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员经颅交流电刺激睡眠调节干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一丹 许兆坤 +11 位作者 马进 刘天 李龙 黄亮 吴林彦 贾光锋 闫克丁 王亚茹 吕昊 焦腾 于霄 张杨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02-406,411,共6页
目的针对飞行员经常需要打破昼夜节律出紧急任务的现状,研究一种经颅神经电刺激睡眠干预方法来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以达到短时间内提高作战效能、提升飞行安全性的目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正弦交流电经颅刺激的睡眠干预方... 目的针对飞行员经常需要打破昼夜节律出紧急任务的现状,研究一种经颅神经电刺激睡眠干预方法来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以达到短时间内提高作战效能、提升飞行安全性的目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正弦交流电经颅刺激的睡眠干预方法,按照设计要求招募20名被试,每名被试参与3组睡眠干预实验,分别为对照组、伪刺激组和刺激组,其中刺激组使用经颅神经电刺激仪根据刺激方案对受试者进行电刺激干预,伪刺激组仅模拟刺激仪开关时的电流,其余时间不刺激,实验全程进行脑电、眼电、肌电信号的同步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delta/theta功率谱密度比值分析,结合眼电、肌电信号确定受试者的入睡时间。结果对照组、伪刺激组和刺激组入睡时间分别为(17.29±7.72)、(11.41±4.71)、(5.21±3.36)min,刺激组入睡时间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伪刺激组入睡时间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入睡时间上刺激组<伪刺激组<对照组,证明该经颅神经交流电刺激方法可有效缩短被试入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调节 经颅交流电刺激 入睡时间 睡眠实验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睡眠调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曼 周光耀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675-675,共1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睡眠调节 免疫系统 非免疫细胞 正常 炎症反应 神经 证据 参与 联系
下载PDF
睡眠调节机制及睡眠障碍分类 被引量:6
3
作者 潘集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睡眠调节 内源性昼夜节律 分类 自主神经系统 觉醒状态 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
下载PDF
腺苷及其受体在睡眠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飞 许崇涛(审校)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I0003-I0004,I0007,共3页
腺苷是由三磷酸腺苷(ATP)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嘌呤类物质。研究表明腺苷具有睡眠调节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激活睡眠调节中枢(腹外侧视前区,VLPO)神经元,并通过γ-氨基丁酸(GABA)抑制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核,TMN)... 腺苷是由三磷酸腺苷(ATP)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嘌呤类物质。研究表明腺苷具有睡眠调节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激活睡眠调节中枢(腹外侧视前区,VLPO)神经元,并通过γ-氨基丁酸(GABA)抑制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核,TMN)组胺能神经元而导致睡眠。本文对腺苷及其受体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腺苷受体 睡眠 睡眠调节 能量代谢 内源性 睡眠诱导物质
下载PDF
前列腺素D_2与睡眠调节 被引量:5
5
作者 陆金春 张红烨 《生命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前列腺素D2(PGD2)是目前已知最有潜力的内源性促睡眠物质之一。鼠脑脊液(CSF)中PGD2浓度与睡眠-觉醒周期一致,呈现节律性改变,并且随睡眠剥夺期间嗜睡倾向增加而增加。催化PGH2转变为PGD2的待异性酶有两种:Li... 前列腺素D2(PGD2)是目前已知最有潜力的内源性促睡眠物质之一。鼠脑脊液(CSF)中PGD2浓度与睡眠-觉醒周期一致,呈现节律性改变,并且随睡眠剥夺期间嗜睡倾向增加而增加。催化PGH2转变为PGD2的待异性酶有两种: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和脾型PGDS。L-PGDS主要在大脑蛛网膜和脉络丛产生,并分泌入CSF。L-PGDS和PGD_2在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及细胞外间隙中循环。循环中的PGD2可与前脑头端基底腹内侧面的化学感受器中的前列腺素D2受体(DPR)相互作用,通过活化具有腺苷A2a。受体的神经元以产生促进睡眠的信号。PGD2敏感区内DPR的活化可导致腹侧视前区(VLPO)内神经元的活化,其可通过抑制结节乳头核(TMN)而促进睡眠。相反,PGE2在维持大脑清醒状态下起主要作用。PGD2和PGE2的平衡对正常睡眠-觉醒周期的维持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D2 睡眠调节 前列腺素D合成酶 腺苷A2A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睡眠调节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辉国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细胞因子与睡眠调节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睡眠调节的有关因子如IL-1、IL-2、IL-6、TNF和IFN在睡眠时的作用,同时复习了它们在睡眠相关性疾病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睡眠调节 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下载PDF
睡眠调控与睡眠调节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崔素颖 秦宇 张永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1-811,共11页
本文以“双过程模型”和“跷跷板开关模型”为主线,评述睡眠医学基础研究的理论框架。“睡眠发生系统(促睡眠神经元)”和“觉醒发生系统(促觉醒神经元)”之间的相互抑制性调节通路,为睡眠和觉醒交替提供了解剖学结构基础。昼夜节律对睡... 本文以“双过程模型”和“跷跷板开关模型”为主线,评述睡眠医学基础研究的理论框架。“睡眠发生系统(促睡眠神经元)”和“觉醒发生系统(促觉醒神经元)”之间的相互抑制性调节通路,为睡眠和觉醒交替提供了解剖学结构基础。昼夜节律对睡眠和觉醒转换提供“定时服务”,内稳态平衡对其提供“驱动力”。在睡眠医学科学理论研究的助推下,基于新机制、作用于新靶点的多种新型睡眠调节药物陆续进入临床,主要分为促眠药和促醒药,作用于γ-氨基丁酸系统、褪黑素系统、促食欲素系统、组胺系统和单胺系统发挥对睡眠疾病的治疗作用。剖析睡眠-觉醒的神经调控机制,把握睡眠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动态,可为睡眠疾病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双过程模型 跷跷板模型 睡眠调节药物
下载PDF
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人眼对睡眠调节起关键作用
8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8年第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睡眠调节 生物学家 人眼 睡眠节律 普通老鼠 敏感性降低 转换机制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谷梓毓 刘雨 +1 位作者 丁怡彤 吴周全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15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40~80岁,术前匹...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15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40~80岁,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术后1 d PSQI评分>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50):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组(DEX1组、DEX2组)。术后常规镇痛48 h之后,DEX1组和DEX2组在PCA镇痛泵中加入右美托咪定400μg、阿托品1 mg,稀释至100 ml,DEX1组背景输注剂量2.5 ml/h,DEX2组首次剂量6 ml,背景输注剂量0.5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10 min。NS组在PCA镇痛泵中加入生理盐水,自控给药方法同DEX2组。于术后1、3、7 d和1个月时记录PSQI评分,术后1、3和7 d时记录VAS评分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于术前1 d行抑郁量表(PHQ)评分,术后7 d行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记录患者PACU停留时间、麻醉药物用量、48 h内镇痛泵按压总次数、镇痛药物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与NS组相比,DEX1组和DEX2组术后3和7 d时N1期睡眠比率、觉醒指数降低,N2期睡眠比率、睡眠效率升高,术后3、7 d和1个月时PSQI评分、术后7 d时VAS评分降低,住院时间缩短,DEX2组QoR-15评分升高(P<0.05)。与DEX1组相比,DEX2组N3期睡眠比率升高,术后3和7 d时PSQI评分降低,QoR-15评分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美托咪定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是术后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睡眠障碍患者,术后连续3 d患者自控式给予右美托咪定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主观睡眠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胃肠肿瘤 右美托咪啶 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
原文传递
果蝇睡眠调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云霞 汤永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睡眠是人类一项重要的基本生命活动过程。现今睡眠障碍的高发病率和复发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激发了科学家们对睡眠病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果蝇的睡眠过程与人类有诸多相似之处,使其成为研究睡眠的生理过程、病因机制以及生物调节... 睡眠是人类一项重要的基本生命活动过程。现今睡眠障碍的高发病率和复发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激发了科学家们对睡眠病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果蝇的睡眠过程与人类有诸多相似之处,使其成为研究睡眠的生理过程、病因机制以及生物调节的模式生物。本文从果蝇的神经结构、生物钟神经元、外界因素影响与睡眠剥夺及机制等方面对其睡眠调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睡眠调节 神经结构 外界因素
下载PDF
舒适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魏秀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524-52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急诊护理中对效果应用对患者睡眠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五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急诊护理中对效果应用对患者睡眠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五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对2组的1 s用力呼气容积、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睡眠质量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AECOPD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32例AECOPD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护理质量、巡回护理、护理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分别为(78.53±3.24)、(82.15±2.18)、(82.37±3.52)、(82.38±1.09)分,观察组患者中护理质量、巡回护理、护理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分别为(94.24±3.24)、(95.61±4.85)、(95.38±3.49)、(97.28±2.92)分,经比较,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急诊护理 睡眠调节作用
下载PDF
灵芝提取物在睡眠改善中的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江海涛 任源浩 +4 位作者 虞蔚岩 周泉澄 崔伟 蔡珺 吴京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31-2232,共2页
目的研究灵芝提取物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和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观察灵芝提取物对睡眠的作用。结果灵芝提取物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 目的研究灵芝提取物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和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观察灵芝提取物对睡眠的作用。结果灵芝提取物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均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灵芝提取物对睡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提取物 生理活性 睡眠调节
下载PDF
探讨深慢波睡眠机制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景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6-69,共4页
睡眠调节涉及多级脑中枢的相互联系 ,应从整体出发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
关键词 慢波睡眠 觉醒 睡眠调节
下载PDF
5 Hz经颅脉冲电刺激对EEG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孙海博 刘皓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7,28,共8页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可以对人体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实现对人体情绪、记忆和睡眠状态的干预。本研究采用经颅脉冲电流刺激(Transcrani...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可以对人体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实现对人体情绪、记忆和睡眠状态的干预。本研究采用经颅脉冲电流刺激(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方式对人体进行经颅电刺激,主要探究在前额叶区域(F3阳极和F4阴极)的5 Hz刺激频率下0.2、0.4和0.6 mA不同刺激处方对EEG信号的影响。对采集的EEG数据进行功率谱密度、能量占比和功率比值分析,结果表明:0.6 mA电刺激的实验组提高了Theta频带(4~8 Hz)能量和Alpha前半段频带(8~10 Hz)能量,这种现象在左侧脑区的中央区(Fp1)和顶叶区(C3)更明显。同时发现5 min、5 Hz、0.4 mA的刺激处方在刺激后对Theta频带能量占比影响要高于5 min、5 Hz、0.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脉冲电刺激 脑电图 功率谱密度 睡眠调节
下载PDF
高负荷飞行航卫保障中的技术问题研究与未来展望
15
作者 胡文东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我军高性能战机发展迅速,飞行人员的生理心理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军高负荷飞行医学保障技术也应及时更新换代。因此,飞行人员生理心理选拔、功能状态评估及生理心理训练等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分为5个模块,系统总结了高负荷... 我军高性能战机发展迅速,飞行人员的生理心理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军高负荷飞行医学保障技术也应及时更新换代。因此,飞行人员生理心理选拔、功能状态评估及生理心理训练等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分为5个模块,系统总结了高负荷飞行医学保障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成果,包括飞行人员的心理选拔、功能状态评估、个人及团队的训练、跨节律睡眠调节及加速度造成的腰痛问题。基于整合医学思想,提出了高负荷飞行医学保障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为航空医学及飞行人员保障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将为飞行人员作战效能的提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卫保障 心理选拔 功能状态评估 认知训练 睡眠调节 腰痛
下载PDF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处理
16
作者 吴瑞枝 袁勇贵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疾病患者 神经系统 老年 睡眠-觉醒 疾病相关性 睡眠调节 节律紊乱
下载PDF
远离“春困”有巧方
17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2期49-49,共1页
睡眠调节不熬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人体机能才能得到有效调整,减少白天的困倦。为了缓解下午的困倦,中午可以午睡30分钟左右,哪怕闭目养神也能减轻疲劳感,缓解“春困”。运动调节户外散步、慢跑等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体... 睡眠调节不熬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人体机能才能得到有效调整,减少白天的困倦。为了缓解下午的困倦,中午可以午睡30分钟左右,哪怕闭目养神也能减轻疲劳感,缓解“春困”。运动调节户外散步、慢跑等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体细胞和组织得到更好的新陈代谢,保持大脑清醒,缓解“春困”,赶走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感 运动调节 人体机能 睡眠时间 新陈代谢 午睡 困倦 睡眠调节
下载PDF
光与睡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惠敏 汤琪 +2 位作者 张亚男 王亚茹(综述) 王赞(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141-1143,共3页
失眠障碍、昼夜节律障碍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近期,不合适的光照引发越来越多的睡眠障碍。双过程睡眠调节模型认为:睡眠的时间和结构是由稳态和昼夜节律过程的相互作用决定的。Hubbard等[1]提出三过程睡眠调节模型,即光... 失眠障碍、昼夜节律障碍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近期,不合适的光照引发越来越多的睡眠障碍。双过程睡眠调节模型认为:睡眠的时间和结构是由稳态和昼夜节律过程的相互作用决定的。Hubbard等[1]提出三过程睡眠调节模型,即光照、睡眠稳态与昼夜节律调节。本文将就三过程睡眠调节模型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调节模型 光照治疗
下载PDF
褪黑素有助于睡眠吗
19
作者 彭志平 陈海旭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22年第10期50-51,共2页
流言: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褪黑素算得上是“老朋友”,褪黑素有助于睡眠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可放心服用。真相:褪黑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参与人体睡眠调节、免疫调节、生殖循环、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人体重要的... 流言: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褪黑素算得上是“老朋友”,褪黑素有助于睡眠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可放心服用。真相:褪黑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参与人体睡眠调节、免疫调节、生殖循环、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睡眠激素和调节人体昼夜节律的“遥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昼夜节律 睡眠障碍 免疫调节 松果体 遥控器 睡眠调节 激素
下载PDF
从营卫理论探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
20
作者 王莉莉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31-1035,共5页
营卫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卫二气皆为饮食所化,其精粹部分为营气,剽悍部分为卫气。营气行于脉中,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发挥着营养机体的功能;卫气与营气并行,其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 营卫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卫二气皆为饮食所化,其精粹部分为营气,剽悍部分为卫气。营气行于脉中,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发挥着营养机体的功能;卫气与营气并行,其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发挥护卫固表、保护机体的作用。营、卫二气联络机体的脏腑与经络,保持内环境的稳态,维护机体的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在控制血脉、调节精神、睡眠、体温、人体防御能力、人体周期律等方面,营卫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有一定的相关性。营、卫二气运行失常时,机体会发生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时的一些细胞因子或激素等物质产生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有助于防未病治已病,推动对营卫理论的现代化认识与研究,加强对营、卫二气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理论 营气 卫气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调节精神 控制血脉 调节睡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