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关于生存之知的思想和方法
1
作者 唐代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0,198,共10页
孔子哲学是一种生存哲学,它创造出一种人与人、人与家邦如何生活在一起的思想范式和生存范式,贯通这一双重范式的是生存之知。生存之知的核心思想是人必以求知增智为生存的动力和指南。生存之知的基本主题是知人,其前提是知命、知礼、知... 孔子哲学是一种生存哲学,它创造出一种人与人、人与家邦如何生活在一起的思想范式和生存范式,贯通这一双重范式的是生存之知。生存之知的核心思想是人必以求知增智为生存的动力和指南。生存之知的基本主题是知人,其前提是知命、知礼、知言,以此为视域展开为己之知和成人之知。前者之知的紧要问题,即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如何看待生活的贫富?人怎样成为一个人并不断做好一个人?后者之知的总准则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厚责,是严于律己的准则;薄责于人,是宽以待人的准则。借此准则,成人之知既要多闻多见,也应听其言而观其行,更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并“察其所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存范式 生存之 增智 为己之 成人之
下载PDF
中国知行统一观的历史演进及其教育学意义
2
作者 徐卫红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0-72,共13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知行统一观,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这一百年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传统知行合一观的马克思主义化过程。知行统一观的这一转化,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变化。在新时代,重视个...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知行统一观,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这一百年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传统知行合一观的马克思主义化过程。知行统一观的这一转化,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变化。在新时代,重视个人道德体悟和践履的中国传统知行统一观与毛泽东以来的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社会理想建构为终极目的的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再次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正是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统一观 孙中山行统一观 毛泽东行统一观
下载PDF
“理知”的突破、延展及其超越:儿童教育实践中图像的智识价值审视
3
作者 王丽佳 黄瑞昕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图像作为人类识知世界与自我的重要媒介,正不断冲击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理知”的主导地位,并在感知、有感之理知与自我认知三个向度上呈现出独特作用。作为知识表征方式的图像,其在与语言文字的互动中,展现着它作为“感知”世界的... 图像作为人类识知世界与自我的重要媒介,正不断冲击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理知”的主导地位,并在感知、有感之理知与自我认知三个向度上呈现出独特作用。作为知识表征方式的图像,其在与语言文字的互动中,展现着它作为“感知”世界的方式所具有的通向“理知”的附属价值。作为超越“理知”全能的教育资源,图像以其“进境”“临境”“入境”的方式展现世界的可能性,成为建构“有感之理知”的有益来源。在教育促进人之自我理解的昭示下,图像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拓展了儿童自我认知的空间与向度。教育中的图像运用,需要在平衡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的前提下,警惕智识空虚的危机,由此坚守教育使人睿智与明达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图像 自我认 智识
下载PDF
《实践论》的知行观之我见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明建 《理论探索》 1987年第4期31-34,共4页
知行关系问题,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在中国认识论史上经历了两千年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论》诞生之前,却始终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纵观中国认识论发展史,大约在先秦之际,就开始流行着“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朴素知行观。孔子第一个... 知行关系问题,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在中国认识论史上经历了两千年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论》诞生之前,却始终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纵观中国认识论发展史,大约在先秦之际,就开始流行着“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朴素知行观。孔子第一个探讨了知与行的问题,并提出“圣人”“生而知之”和“后人”“学而知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荀子反对圣人生而知之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行”高于“知”、重于“知”的观点。他认为:“闻之”、“见之”、“知之”、“行之”之中,“行”最为重要;主张“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两汉之际,董仲舒从神学唯心主义立场出发,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观 生而 《实践论》 学而 中国认识论史 行关系 认识过程 辩证法思想 行说
下载PDF
默会知识论视阈下的中小学舞蹈美育研究
5
作者 陆佳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中小学舞蹈美育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中小学舞蹈教学模式的功利化、技能化倾向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在默会知识论视阈下,舞蹈美育被视为一种关于认知的实践教育,其知识是默会的、身体的、实践的、行动的、... 中小学舞蹈美育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中小学舞蹈教学模式的功利化、技能化倾向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在默会知识论视阈下,舞蹈美育被视为一种关于认知的实践教育,其知识是默会的、身体的、实践的、行动的、动态的、能力的。在中小学舞蹈美育中,通过对认知底层逻辑的转换,基于跳舞过程和跳舞结果、个人维度与外在维度、默会知识与命题性知识、舞蹈表征与舞蹈生成、身体训练与身体思考五个维度相统一的实施原则,学生通过舞蹈默会能力的培养和亲知体验,不仅能习得关于舞蹈的能力之知,还能获得超越舞蹈的能力之知。由此中小学舞蹈美育能够充分发挥“通过艺术”且“超越艺术”的美育功能转化机制,最终指向新课标“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情感融入”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会 中小学舞蹈美育 动态 能力之
下载PDF
基于知乎平台内容挖掘的元宇宙公众感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昊 庄逸彤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80,共16页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公众对元宇宙中个体、业界、政府3方面内容的感知,针对性地为个体、企业、政府参与元宇宙生态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参考三螺旋模型,构建基于个体—业界—政府维度的元宇宙公众感知分析框架,采用改进LDA和BERT算...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公众对元宇宙中个体、业界、政府3方面内容的感知,针对性地为个体、企业、政府参与元宇宙生态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参考三螺旋模型,构建基于个体—业界—政府维度的元宇宙公众感知分析框架,采用改进LDA和BERT算法,基于知乎问答分析公众对元宇宙中个体、业界、政府3方面内容的感知主题,主题的热度、情感及相关演化。[结果/结论]公众在个体、业界、政府维度上的感知既有差异又有联系。演化上,公众关注点逐渐细化深入,态度受体验、舆论影响显著,但趋于理性。通过挖掘不同维度的热点、潜力点及问题,能针对性地为不同主体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乎平台 元宇宙 公众感 内容挖掘 主题识别 情感分析 演化分析
下载PDF
知本的逻辑
7
作者 杨杜 《企业管理》 2020年第10期15-18,共4页
为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广大企业尤其是追求长期持续成长的企业,纷纷开始进行未来3~5年的展望和规划,这是成长道路的选择,也是成长战略的选择。企业的持续成长究竟靠什么?本文在知本的逻辑这一主题下,试着为大家寻找一个方向。
关键词 本主义 识价值 识管理 识增值 规则类
下载PDF
关注语文学习中的程序性知识 被引量:1
8
作者 苏燕 《中学课程资源》 2007年第10期23-23,共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提出了新的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分类观。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主张把知识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提出了新的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分类观。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主张把知识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命题、法则、定理和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 陈述性 信息加工心理学 心理学家 李海林 策略性 识分类 识教学 教学
下载PDF
知识构建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晓春 王晰巍 王宇光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01-1304,共4页
本文对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构建的核心要素,并结合国内外情报学的发展趋势,从研究范畴和学科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知识构建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识构建 识组织 识标引 识导航 硕检索
下载PDF
论知行范畴的逻辑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75-80,共6页
【正】 知行范畴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认识论问题,是历代思想家们所普遍关注和争论不休的范畴。它和哲学上的其他许多重要问题一样,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
关键词 行范畴 行观 先行后 行合一 行统一 行关系 行学说 王阳明 唯物主义 社会实践
下载PDF
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机理及管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薛会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97,共5页
衡量和探讨了不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探讨了旅游感知场的形成机理。研究在旅游地感知场的内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场划分为本底感知场、决策感知场、实地感知场和复合感知场四个阶段,并阐述四个阶段之间... 衡量和探讨了不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探讨了旅游感知场的形成机理。研究在旅游地感知场的内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场划分为本底感知场、决策感知场、实地感知场和复合感知场四个阶段,并阐述四个阶段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旅游地感知场形成的内在规律。指出旅游地管理者必须把握这一规律,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感 本底感 决策思 实地感 复合感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露天矿爆破技术知识演化和趋势分析
12
作者 周玉祥 韩心宇 +2 位作者 赵玉 郭立华 周佳峥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为了研究露天矿爆破技术的发展轨迹和热点变化规律,在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中选取“露天矿”并含“爆破”检索条件,获得1116篇有效期刊文献作为样本。通过利用CNKI的文献可视化分析报告和CiteSpace这一可视化知识图谱工具,对我国... 为了研究露天矿爆破技术的发展轨迹和热点变化规律,在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中选取“露天矿”并含“爆破”检索条件,获得1116篇有效期刊文献作为样本。通过利用CNKI的文献可视化分析报告和CiteSpace这一可视化知识图谱工具,对我国露天矿爆破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露天矿爆破研究主要分为:(1)露天矿爆破理论的确立和发展阶段(2010年前)、(2)现代技术运用和创新阶段(2010—2015年)、(3)绿色智能精细化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3个阶段;学科分布主要是矿业工程和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发文期刊主要是《爆破》、《工程爆破》以及其他矿业工程领域的期刊;研究作者及机构主要是矿业相关高等学校教师以及企业、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爆破工艺过程中的爆破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孔网参数、炸药单耗、装药结构等爆破参数优化,深孔爆破、台阶爆破、抛掷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式,爆破振动的控制与监测,数值模拟、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爆破质量原因分析及爆破效果评价。未来的露天矿爆破将继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和环境友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多学科融合,为矿山行业提供更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爆破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爆破 CITESPACE 识图谱 中国网(CNKI)
下载PDF
体知哲学下的设计认知模式研究
13
作者 杨先艺 王乔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28,136,共9页
目的分析体知哲学对传统造物思维的影响,并阐释体知哲学下的当代设计认知模式。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传统“体知”和西方“认知”的结构,挖掘体知中蕴含的整体性、直觉性、践履性、关系性思维模式特征,并通过“解题模式”框架研究“体... 目的分析体知哲学对传统造物思维的影响,并阐释体知哲学下的当代设计认知模式。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传统“体知”和西方“认知”的结构,挖掘体知中蕴含的整体性、直觉性、践履性、关系性思维模式特征,并通过“解题模式”框架研究“体知”思想下的设计认知模式。结论体知活动的基础是整体性思维下的天人合一;体知活动的主体是直觉性思维下的身心一体;体知活动的方法是践履性思维的知行合一;体知活动的结果是关系性思维的两一化生。体知哲学下的设计认知模式在整体思维中表现为满足约束限制与达成目标的过程;在直觉思维中表现为寻找表征的过程;在践履思维中呈现为行动反思与设定问题的过程;在关系思维中展现为联想组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认 造物思维 解题过程
下载PDF
知识维度的格致论建构——论方以智的格致研极思想
14
作者 郭振香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14-25,共12页
在针对晚明舍物言理、重内轻外的空疏之风,方以智提出了核物究理、打通内外的“格致研极”理论,将格物致知的诠释维度由道德论转向知识论。关于认知活动,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是自然、社会、人事之“物理”,而非荒空莽荡之玄理;就其发生路... 在针对晚明舍物言理、重内轻外的空疏之风,方以智提出了核物究理、打通内外的“格致研极”理论,将格物致知的诠释维度由道德论转向知识论。关于认知活动,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是自然、社会、人事之“物理”,而非荒空莽荡之玄理;就其发生路径而言,是“心”无掩饰与“物”无遮蔽的平等相通,而非重内或重外之“两橛”;就其遵守的准则而言,“格致研极”要“以知还物”,不可掺杂私意;就其可达的意境而言,格致到极化处,可至“忘其格”的“心物双泯”之境,不可死守“无意”。方以智从知识维度建构的格致论,是对传统儒释道思想资源的整合、改造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下载PDF
先秦“知止”文化观念发微
15
作者 赵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早期中国文化主体结构中的儒道两家虽然在“人道”与“天道”、社会与自然之间有着迥然不同的思想主张,但二者能够和谐互补,究其原因在于对“道”或“天”的绝对性支配力量所代表的道德宇宙的敬畏。根基于内在超越意识的“知止”观念如... 早期中国文化主体结构中的儒道两家虽然在“人道”与“天道”、社会与自然之间有着迥然不同的思想主张,但二者能够和谐互补,究其原因在于对“道”或“天”的绝对性支配力量所代表的道德宇宙的敬畏。根基于内在超越意识的“知止”观念如一根红线潜隐在早期中国的文化形态中,并具体体现在知识论的界限原则、修养论的自觉意识以及境界论的生态和谐思想等方面。而在文化视域下对“知止”概念的意涵进行再挖掘,有助于消除以往单一视角形成的误读,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观念 识论 修养论 境界论
下载PDF
知识生态系统: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 被引量:10
16
作者 居德华 《数字图书馆论坛》 CSSCI 2014年第9期2-7,共6页
为实现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有效转型,提高图书馆主动知识服务的价值,提出依托图书馆平台建设知识生态系统的目标,利用互联网的高连接性优势,通过开发“知联网”、“人联网”、“务联网”等未来互联网应用支柱技术,完成面向服务目标... 为实现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有效转型,提高图书馆主动知识服务的价值,提出依托图书馆平台建设知识生态系统的目标,利用互联网的高连接性优势,通过开发“知联网”、“人联网”、“务联网”等未来互联网应用支柱技术,完成面向服务目标的知识组织和资源整合,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能面向广众的支持按需知识获取的“知识云服务”,使互联网的应用价值从原先的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提升为“知识高速公路”,成为建设智慧城市和国家的重要软基础设施。为此,还提出“群体知识工程方法学”,利用可支持广泛参与的公共生态平台,实现开放创新与众包共创,设计方案已实际应用于舟山海洋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望将图书馆生态系统建成名符其实的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转型 主动识服务 识生态系统 联网 识云 群体识工程
下载PDF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思辨逻辑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国保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3期72-79,71,共9页
关键词 王阳明 行合一”说 “行” 思辨逻辑 行并进 道德意识 而不行 “致良 道德行为
下载PDF
在“月相变化”观察活动中帮助学生立足已知、探寻未知、建构新知
18
作者 陈健 《小学科学》 2024年第4期49-51,共3页
通过对三个版本课标中有关“月相变化”内容要求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该内容的要求有了回归和提高。笔者围绕课标新的内容要求,对该内容的教学路径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并进... 通过对三个版本课标中有关“月相变化”内容要求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该内容的要求有了回归和提高。笔者围绕课标新的内容要求,对该内容的教学路径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并进行了“立足已知、探寻未知、建构新知”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在有效观察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借助“黑板‘板贴模型’”的“思维支架”,围绕“月相变化”现象进行推理论证,并通过再次观察进行验证,促进对“新知”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月相变化” 立足已 探寻未 建构新
下载PDF
加快构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
19
作者 陈锦昌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32-38,共7页
关键词 识创新 分配 识成果 经济体 识经济社会 识资源 所有制结构 保障机制 识产品 济发展
下载PDF
从道德认知与行动的视角看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三个层面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军 《唐都学刊》 2016年第6期39-44,共6页
正确认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理解王阳明的思想和解决今天的知行脱节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从个体道德认知与行动的理论视角看,王阳明是从本体层面、工夫层面和信仰层面来言说"知行合一"的,这三个层面的"... 正确认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理解王阳明的思想和解决今天的知行脱节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从个体道德认知与行动的理论视角看,王阳明是从本体层面、工夫层面和信仰层面来言说"知行合一"的,这三个层面的"知行合一"是一个有机整体。唯有在生活实践中将三个层面紧密地结合起来,个体的道德修炼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与行动 王阳明 行合一 行本体 行工夫 行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