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图书馆石刻文献保护工作综述
1
作者 孙乾婧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石刻文献是中华民族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石刻文献的保护和解读,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意,对于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具... 石刻文献是中华民族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石刻文献的保护和解读,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意,对于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综述山西省图书馆近年来石刻文献保护工作的创新思路、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丰富厚重的石刻文献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古籍保护 山西省图书馆 石刻文献 拓本
下载PDF
《水经注》徵引汉晋时期汉水流域石刻文献及其价值
2
作者 巫维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83-85,共3页
郦道元《水经注》著录汉晋时期的金石碑刻众多,在卷二十七至卷二十九《沔水》中,收录了关于汉水流域汉晋时期的多处石刻文献,如司隶校尉犍为杨厥刻石、太尉李固墓碑、仙人唐公房碑等。这些石刻文献对研究汉晋时期的历史地理及地域文化... 郦道元《水经注》著录汉晋时期的金石碑刻众多,在卷二十七至卷二十九《沔水》中,收录了关于汉水流域汉晋时期的多处石刻文献,如司隶校尉犍为杨厥刻石、太尉李固墓碑、仙人唐公房碑等。这些石刻文献对研究汉晋时期的历史地理及地域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探析《水经注·沔水》所收录的汉水流域汉晋时期的多处石刻文献及其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价值,以求促进汉水流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郦道元 《水经注》 汉水流域 石刻文献
下载PDF
北魏初期的佛道信仰与石刻文献概论
3
作者 刘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道教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为了消除汉人的民族隔阂,并加速以鲜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加大了借用宗教力量以推进其民族文化融合的的政策力度。道教作为汉族的本土宗教,首先被得到北魏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道教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为了消除汉人的民族隔阂,并加速以鲜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加大了借用宗教力量以推进其民族文化融合的的政策力度。道教作为汉族的本土宗教,首先被得到北魏鲜卑族拓跋部的信奉与推崇,佛教也得到北魏政权的高度重视。北魏初期的佛道教信仰对其时的政治文化影响深刻,也对石刻文献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佛道教信仰丰富了北魏初期石刻书法面貌。至今仍矗立在河南登封市中岳庙的《嵩高灵庙碑》和原立于陕西华阴市的《大代华岳庙碑》,和建于太和十二年《晖福寺碑》等,就是记载北魏初期政治文化内容和体现石刻书法价值的重要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初期 佛道信仰 石刻文献
下载PDF
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牛红广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文章通过对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用户需求探讨了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石刻文献 石刻文献数据库 数字化
下载PDF
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文献情况调查——兼论地区石刻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靖 李梦霞 林明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3,共9页
综合运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因特网辅助调查4种方法,于2010年1月就广州地区石刻拓片收藏情况、广州地区石刻文献专藏情况以及广州石刻文献地区特性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反馈,首先总结了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拓片的情况,包... 综合运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因特网辅助调查4种方法,于2010年1月就广州地区石刻拓片收藏情况、广州地区石刻文献专藏情况以及广州石刻文献地区特性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反馈,首先总结了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拓片的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保存情况、整理情况和利用情况;继而结合理论研究,在肯定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突出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特性和深度揭示地区石刻文献信息两方面探讨了建立地区石刻文献数据库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广州地区 特色数据库 特藏
下载PDF
石刻文献之“四本论” 被引量:7
6
作者 程章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4,共10页
石刻作为一种文献形式,具有写本、刻本、拓本、辑本等四种形态。石刻的四种版本形态,构成了石刻文献从生产、阅读、流通到利用的生命循环的完整过程。不同版本形态,代表不同的生产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生产者参与,“四本”突出了石刻文献... 石刻作为一种文献形式,具有写本、刻本、拓本、辑本等四种形态。石刻的四种版本形态,构成了石刻文献从生产、阅读、流通到利用的生命循环的完整过程。不同版本形态,代表不同的生产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生产者参与,“四本”突出了石刻文献的物质性与复杂性。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这一过程,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四本”彼此的异同和关系,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思考“四本”对于重建整个中国古典文献学体系尤其是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写本 刻本 拓本 辑本
下载PDF
论历史文献中的石刻文献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心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8-91,共4页
自殷商时代算起,到清代末年为止,我国古代石刻文献的制作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石刻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利用石刻文献,既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缺略,又可以订正传世文献的讹误。中国的石刻文献,主要有灵石刻辞... 自殷商时代算起,到清代末年为止,我国古代石刻文献的制作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石刻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利用石刻文献,既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缺略,又可以订正传世文献的讹误。中国的石刻文献,主要有灵石刻辞、摩崖刻辞、器物刻辞、墓葬刻辞等四个来源。石刻文献的分类工作,应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类目体系的设置应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全面而又准确地反映出石刻文献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二是能够便于人们方便快捷而又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料来从事研究工作。在研究石刻文献的过程中,既要阐释石刻文献的思想内容,也要揭示石刻文献的形制特征与行文惯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石刻文献 价值 起源 分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玉树地区石刻文献遗产整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7
8
作者 夏吾李加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5期117-122,共6页
"4.14"地震,不仅使玉树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许多文化遗产亦香消玉殒。本文在对玉树地区石刻文献遗产的整理研究进行详尽梳理的基础上,划分摩崖石刻、嘛呢石刻、石碑文献遗产三大类型,就玉树石刻文献整理研究中存... "4.14"地震,不仅使玉树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许多文化遗产亦香消玉殒。本文在对玉树地区石刻文献遗产的整理研究进行详尽梳理的基础上,划分摩崖石刻、嘛呢石刻、石碑文献遗产三大类型,就玉树石刻文献整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归纳总结,旨在为灾后重建中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提供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灾区 石刻文献遗产 整理研究
下载PDF
中古石刻文献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本才 周阿根 《现代语文》 2019年第4期164-168,共5页
中古石刻文献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同时资料”,它数量巨大,具有同时性、真实性等特点,反映了当时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中古石刻文献对当下的古代汉语教学也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在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的... 中古石刻文献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同时资料”,它数量巨大,具有同时性、真实性等特点,反映了当时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中古石刻文献对当下的古代汉语教学也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在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古石刻文献语料,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古代汉语 教学研究
下载PDF
近四十年古代石刻文献整理出版综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超 张家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27,55,共7页
文章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近四十年来的出版情况,从三方面分析石刻整理出版的主要成就、基本方式、整理研究的主体、出版主体、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图书,指出石刻文献整理出版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有关出... 文章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近四十年来的出版情况,从三方面分析石刻整理出版的主要成就、基本方式、整理研究的主体、出版主体、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图书,指出石刻文献整理出版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有关出版成就、当前形势、技术条件等,就古代石刻文献整理、研究、出版的趋势做出深入判断。基于上述材料,得出基本结论: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古代石刻出版繁荣的先决条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未来石刻文献整理出版的基本动力;全面利用古籍数字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推动古代石刻整理出版面向大众、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古为今用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石刻文献 出版 数字化
下载PDF
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中的石刻文献利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尚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2,共5页
陈寅恪先生治史,十分重视地下新出文献,但于石刻文献研究涉足较少。本文分析他对清人过信金石有所不满,认为古史资料应以群经诸史为多数之所汇集,金文古刻仅为少数脱离之片断,重视石刻,但不泥于石刻。他于石刻类著作阅读极广,且... 陈寅恪先生治史,十分重视地下新出文献,但于石刻文献研究涉足较少。本文分析他对清人过信金石有所不满,认为古史资料应以群经诸史为多数之所汇集,金文古刻仅为少数脱离之片断,重视石刻,但不泥于石刻。他于石刻类著作阅读极广,且多曾求取善拓,备校众本,在四裔民族史研究、李唐祖籍及氏族研究、唐代政治史研究和唐代文学研究诸方面,均曾依凭石刻文献,取得可观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唐史研究 石刻文献利用 四裔民族史研究
下载PDF
《水经注》徵引荆襄石刻文献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鹏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1,共7页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注中行旅可知共记载了秦汉以来至北魏各时期的碑碣、石刻、石室画像和摩崖题刻等各种石刻文献三百余处,在地域范围上包罗南北,甚至涉及域外,其中于卷二...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注中行旅可知共记载了秦汉以来至北魏各时期的碑碣、石刻、石室画像和摩崖题刻等各种石刻文献三百余处,在地域范围上包罗南北,甚至涉及域外,其中于卷二十八《沔水注》中集中收录了汉魏时期荆襄地域十一处石刻文献,尤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文化价值。本文试就《水经注》所徵引荆襄地域十一处石刻文献分上、下两篇予以逐一考释,以充实荆楚文化研究之内容,亦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郦道元 水经注 荆襄 石刻文献 徵引
下载PDF
新见石刻文献中的宋佚诗——补《全宋诗》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华泉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3期99-103,共5页
石刻文献中时见《全宋诗》漏收的作品。本文从几种安徽山志的石刻文献和福建福州的石刻文献中辑得宋佚诗46首,涉及作者28人,其中18人不见于《全宋诗》。石刻文献中的佚诗可信度高,对《全宋诗》的完善很有价值。
关键词 《全宋诗》 辑佚 石刻文献
下载PDF
论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的成就与局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清代金石学大盛,在此学术风气影响下,清代地志著作开始著录石刻文献,扬州地志著作著录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始于《(雍正)扬州府志》,其后渐夥。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学术成就卓著、学术贡献良多,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保... 清代金石学大盛,在此学术风气影响下,清代地志著作开始著录石刻文献,扬州地志著作著录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始于《(雍正)扬州府志》,其后渐夥。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学术成就卓著、学术贡献良多,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保存扬州地方史料、弥补正史资料不足;研究扬州史地问题、纠正相关记述讹误;开阔学术视野、更新历史观念;友朋切磋共勉、推进学术发展;拓展学术研究范畴、提供文献考稽线索。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诸如:过于注重石刻文字的释疑考辨,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探索;某些学者心态或动机存在问题,搜集、保存石刻文献,并非出于学术研究,而是基于猎奇心理,甚或收藏石刻以矜人自夸;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以及重复著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金石学 扬州 隋唐五代 石刻文献
下载PDF
中古石刻文献中“义”字形体辨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瑞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汉字楷化过程中,形体混同现象的大量存在,不仅为中古文献的整理识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且在梳理各种字迹关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中古石刻文献中的"义"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字例。这个字形和现代通用的"義"... 汉字楷化过程中,形体混同现象的大量存在,不仅为中古文献的整理识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且在梳理各种字迹关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中古石刻文献中的"义"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字例。这个字形和现代通用的"義"字的简化形体"义"相同,但是在中古石刻文献中,"义"字却并不记录"義"这个词,而是"乂"和"叉"的变异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石刻文献 “义”字
下载PDF
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文字处理的思考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阿根 顾若言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我国石刻文献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与语言学研究价值。秦汉以降,石刻铭文种类愈发繁多,诸如碑碣、石阙、摩崖、墓志、表铭、奏赞、文告、契券、经幢、造像题记等材料数不胜数,令人叹为观止。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繁简字... 我国石刻文献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与语言学研究价值。秦汉以降,石刻铭文种类愈发繁多,诸如碑碣、石阙、摩崖、墓志、表铭、奏赞、文告、契券、经幢、造像题记等材料数不胜数,令人叹为观止。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繁简字、古今字、异体字、俗字、通假字、避讳字、同形字、类化字等文字问题复杂多变,这些石刻用字的处理不仅是石刻文献编辑出版工作的难点,也极大地影响着石刻文献编辑质量。目前学界对石刻用字处理标准不一,相关研究有待深入。我们以《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为例,对石刻文献文字编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编辑 文字 吐鲁番出土砖志
下载PDF
石刻文献的内涵及属性——兼与刘延华女士商榷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红广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石刻文献指以石头为介质镌刻书写的,供阅读识别的语言文字资料,也包括石质材料的雕刻、画像等非文字信息。石刻文献的载体类型包括不同形制与功用的石刻原件,也蕴含艺术风格多样的石刻拓片和拓本。石刻文献的文献属性体现为历史文物性... 石刻文献指以石头为介质镌刻书写的,供阅读识别的语言文字资料,也包括石质材料的雕刻、画像等非文字信息。石刻文献的载体类型包括不同形制与功用的石刻原件,也蕴含艺术风格多样的石刻拓片和拓本。石刻文献的文献属性体现为历史文物性和学术资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载体类型 文献属性
下载PDF
由石刻文献看古代陇南佛教、伊斯兰教的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逵夫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陇南其北与丝绸之路的中段相连,而其南同丝绸之重要产供之地蜀中相通,西面与吐蕃、回族聚居之地相邻,所以石刻文献中,有关佛教的碑碣很多。唐贞观年间曾敕赐今礼县东北部寺院"昭玄院""天水湖"之名。北宋时又敕赐&qu... 陇南其北与丝绸之路的中段相连,而其南同丝绸之重要产供之地蜀中相通,西面与吐蕃、回族聚居之地相邻,所以石刻文献中,有关佛教的碑碣很多。唐贞观年间曾敕赐今礼县东北部寺院"昭玄院""天水湖"之名。北宋时又敕赐"妙胜院""天水池"之名,对于弄清"天水"地名之来源及唐宋时期佛教政策很有意义。宋代有几通碑中载"敕降天下郡县名蓝胜刹,未有名额,更赐名额。"并具体定出可以请求敕赐名额的寺院在宫舍数量上的要求。其中有的是关于佛寺管理及佛寺修建的碑文。有的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民族关系都有很大意义。如《岷州新修广仁禅院记》记载了北宋王朝从吐蕃收回岷洮之地以后,官方请长道县圣寿院高僧到理川兴建广仁禅院,且特别在同吐蕃族同胞的团结及移风易俗上作了很多工作,是佛教史上的重要文献。陇南的几通伊斯兰教碑文突出显示了回族同胞的勤劳质朴,尤其记载了对中华民族文化元典《诗》《易》《书》《春秋》等的重视,在清真寺立了《朱子家训碑》等,都可以看出古代回汉团结与回族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石刻文献 佛教 伊斯兰教 民族文化传统 海渊
下载PDF
北朝石刻文献中的佛教活动及信仰动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2-45,50,共5页
北朝石刻文献记述的佛教活动包括了造像、供养、举行法会和参与公益慈善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出北朝佛教重视功德的特征。石刻文献反映出不同阶层、性别信众不同的信仰动机。僧侣、居士和士大夫阶层更多是通过对教理的体悟而信仰。武... 北朝石刻文献记述的佛教活动包括了造像、供养、举行法会和参与公益慈善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出北朝佛教重视功德的特征。石刻文献反映出不同阶层、性别信众不同的信仰动机。僧侣、居士和士大夫阶层更多是通过对教理的体悟而信仰。武人阶层中,更多是追求果报的动机。对女性佛教信仰记述,大多与其人生际遇和修行行为结合在一起,是对人生归宿的一种选择。这些材料,展示出北朝佛教重实践、重果报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北朝 佛教 信仰动机
下载PDF
石刻文献中宋佚诗续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华泉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1期78-88,共11页
本文是继《新见石刻文献中的宋佚诗》之后新发现的石刻宋佚诗的再辑录,共得70馀位作者佚诗115首,零句3则;其中新见作者40馀人。
关键词 《全宋诗》 辑佚 石刻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