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黑洞4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1
作者 郜魁 何尧启 +3 位作者 邱万银 张鑫 冯唐慧 姜修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0,共11页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年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结果与结论】发现在4 322~3 526 a B.P.以及803~82 a B.P.时段存在两个显著的δ^(13)C正偏移,说明这两个时段洞穴上方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HD12石笋δ^(13)C记录在约803 a B.P.的显著偏正持续了约290 a,其振幅达4.2‰,指示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过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多个洞穴石笋δ^(13)C值的一致偏正特征,可能指示了宋末靖康事件(823 a B.P.)后,人口的大量迁入和气候的干旱化导致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HD12石笋δ^(13)C值在4 322~3 526 a B.P.时期的偏正,振幅达4.9‰,其中4 322~3 977 a B.P.偏正过程对应于北半球4.2 ka事件,而3 777~3 526 a B.P.的偏正对应3.7 ka事件,两个时期的干旱事件在西南地区的多个石笋与湖泊记录中均有体现,说明在此期间,亚洲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可能引起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降低和土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3)C 晚全新世 喀斯特石漠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重庆金佛洞石笋记录的410 ka弱季风事件
2
作者 许奕滨 杨勋林 +3 位作者 袁道先 胡明广 葛晓艳 龚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8,共20页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照物之一,对期间可能发生的类YD事件及触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文章通过对重庆金佛洞石笋J33δ^(18)O序列记录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MIS11间冰期盛期之前,亚洲季风气候区石笋揭示了一次发生于410 ka BP左右的千年尺度弱季风事件;(2)410 ka弱季风事件与YD事件均发生于间冰期盛期之前季风逐渐增强过程中以及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上升阶段,期间都发生了AMOC(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扰动,除了在变化幅度、冰量条件等方面有些差异,事件的持续时间、内部结构、变化模式相似;(3)410 ka弱季风事件主要受太阳辐射和AMOC共同驱动主导,持续较强的变暖进程加速了格陵兰冰盖融化并导致了冰盖的不稳定,淡水持续注入北大西洋,造成短暂的AMOC振荡。AMOC的减弱使得北大西洋上空产生了冷异常,通过大气遥相关作用导致了较弱的ASM(亚洲夏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MIS 11c 石笋δ^(18)O 弱季风事件 金佛洞 中国西南
下载PDF
近千年气候环境快速变化的长江中游石笋δ^(13)C记录
3
作者 柳静 张伟宏 +4 位作者 徐昊 邵庆丰 卢海欣 李茂霞 陈剑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6-969,共14页
【目的】研究亚洲季风区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和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的生态水文过程及其两个阶段的转变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区域水文生态环境变化与季风气候之间的联系。【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 【目的】研究亚洲季风区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和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的生态水文过程及其两个阶段的转变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区域水文生态环境变化与季风气候之间的联系。【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省永兴洞两支高分辨率石笋的δ^(13)C记录,采用ISCAM(Intra-Site Correlation Age Modelling)程序对这两条记录进行客观拼接,重建了该地区1 044~1 954 A.D.期间局域地表水文环境的变化历史。【结果】δ^(13)C在MCA和LIA时期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δ^(13)C在MCA整体减小,而在LIA整体增大。此变化特征与西南以及长江中游地区众多石笋δ^(13)C一致,表明MCA到LIA局域地表植被呼吸活动和降水发生了从强到弱的转变。永兴洞δ^(13)C显示由MCA向LIA的转变过程迅速,Rampfit方法分析得出此转变过程发生在1 434~1 460 A.D.,持续时间为26年。永兴洞记录支持MCA向LIA的转变可能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所致的认识。通过与其他记录对比,发现永兴洞δ^(13)C与太阳总辐射量、热带辐合带、我国东部温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在MCA和LIA事件尺度上存在对应关系,表明过去千年长江中游地表生态水文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动力联系;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可能与区域或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相关联。【结论】通过对过去千年永兴洞石笋δ^(13)C序列的研究,发现MCA与LIA的生态水文特征差异显著,其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该研究不仅清晰地确立了MCA与LIA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时间界限,而且加深了对过去千年长江中游地区两个时期的生态水文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碳同位素 地表植被 转变 小冰期
下载PDF
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夏季风变化及机制综述
4
作者 杨会会 周祐民 +1 位作者 仲义 刘青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亚洲夏季风(ASM,Asian Summer Monsoon)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热点问题。亚洲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古季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机制的理解。然而,目前东亚夏季风区和印度夏季风区石笋δ^(18)O... 亚洲夏季风(ASM,Asian Summer Monsoon)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热点问题。亚洲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古季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机制的理解。然而,目前东亚夏季风区和印度夏季风区石笋δ^(18)O记录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和主控因素仍存在一些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东亚夏季风(EASM,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区和印度夏季风(ISM,Indian Summer Monsoon)区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发现两者在轨道尺度上都受控于岁差驱动的北半球夏季日照量的变化,其机制涉及海陆热力差异强度、辐合强度和上升气流强度以及夏季时长的变化。这些机制共同导致了在北半球夏季日照高值期EASM和ISM区夏季降雨量增加以及降雨和石笋的δ^(18)O值负偏。在千年尺度上,EASM区和ISM区的石笋δ^(18)O记录则响应于北大西洋区的气候变化,具体响应机制主要有热带辐合带南移导致的印度洋水汽分馏减弱(主要影响ISM区和EASM区),以及西风带调节的水汽来源和降雨季节性变化(主要影响EASM区)。在百年及以下尺度,EASM区和ISM区石笋δ^(18)O记录都受到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有关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未来在关键区域构建更多高分辨率的石笋δ^(18)O记录及相关的降雨指标,将有助于理解大气环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区降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氧同位素 东亚夏季风 印度夏季风 北半球日照 HEINRICH事件
下载PDF
贵州石笋记录的中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球 张伟宏 +2 位作者 刘树双 翟秀敏 邵庆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研究全新世典型气候突变事件的内部结构及区域特征,有助于明晰季风气候突变事件的成因机制。通过对贵州七星洞石笋14个高精度^(230)Th定年和779个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重建了过去6380~2700 yr B.P.时段平均分辨率达4.7年的东亚夏季风演... 研究全新世典型气候突变事件的内部结构及区域特征,有助于明晰季风气候突变事件的成因机制。通过对贵州七星洞石笋14个高精度^(230)Th定年和779个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重建了过去6380~2700 yr B.P.时段平均分辨率达4.7年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序列。该石笋δ^(18)O值整体上呈逐渐偏正的特征,指示中晚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持续变弱的趋势。叠加在此长期季风减弱变化趋势上,最为显著的百年尺度振荡主要发生在4548~3715 yr B.P.时段,对应于4.2 kyr B.P.事件。该记录与同区域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一致,均显示在此事件内部并非持续干旱,而是具有两次显著的季风强降雨期。相似的季风强降雨期在我国北方气候记录中也有体现。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这种4.2 kyr B.P.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与澳洲—印度尼西亚(澳—印)季风区的石笋记录结构相对应,但呈显著的反相位耦合关系,证实了亚洲与澳—印季风间的动力学联系。此外,该事件结构与ENSO记录的耦合暗示了4.2 kyr B.P.事件的发生可能与热带太平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氧同位素 全新世 4.2 kyr B.P.事件
下载PDF
泰国南部石笋记录的晚全新世早期水文气候变化研究
6
作者 殷建军 许琦 +6 位作者 SIRIPORNPIBUL Chaiporn SIRIPATTARAPUREENON Russarint 吴夏 唐伟 程海 宁有丰 秦正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3-581,共9页
中晚全新世气候转型期(4.2 ka事件)气候变化对全球多地古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该事件是否为一次全球性的气候事件,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针对该事件有必要开展全球范围的研究工作。文章以泰国南部洞穴石笋为研究对象,通过年代学... 中晚全新世气候转型期(4.2 ka事件)气候变化对全球多地古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该事件是否为一次全球性的气候事件,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针对该事件有必要开展全球范围的研究工作。文章以泰国南部洞穴石笋为研究对象,通过年代学研究、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重建了该区域晚全新世早期水文气候变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水文气候响应亚洲夏季风变化,晚全新世早期夏季风降水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两次年代际干旱事件(距今3850−3840年和距今3805−3795年)主要受到太阳活动减弱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水文气候变化受到热带辐合带(ITCZ)位置南北移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石笋 水文气候 晚全新世早期 泰国南部
下载PDF
倒数第三次冰消期气候变化的石笋多指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公哲 陈仕涛 +4 位作者 刘笑 赵侃 王真军 张振球 汪永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2-1001,共10页
对生长于倒数第三次冰消期(简称“倒三冰消期”)的石笋进行多指标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该时期气候的变化特征和成因机制。通过对湖北永兴洞石笋(编号:YXB)的同位素测试、石笋纹层生长直径和岩性特征分析,重建了倒三冰消期亚洲季风气候变... 对生长于倒数第三次冰消期(简称“倒三冰消期”)的石笋进行多指标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该时期气候的变化特征和成因机制。通过对湖北永兴洞石笋(编号:YXB)的同位素测试、石笋纹层生长直径和岩性特征分析,重建了倒三冰消期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纹层生长直径与δ^(18)O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δ^(18)O负偏时,纹层生长直径变短,δ^(18)O正偏时,纹层生长直径变长。特别是纹层生长直径变化与石笋δ^(18)O一致,也记录了在倒三冰消期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弱季风事件(亦称“类YD事件”)。石笋岩性特征对该事件也有明显的响应,表现为在该时段石笋主要发育白色不透光纹层,明显不同于其他时段发育的烟灰色透光纹层,表明纹层生长直径和岩性这类代表洞穴岩溶系统的信号也响应于δ^(18)O指示的气候变化。石笋δ^(13)C在整体上与δ^(18)O变化类似,但对类YD事件响应不明显,说明在亚洲季风区,δ^(13)C代表的局域环境响应于冰消过程,但对冰期向间冰期转换大背景下的季风减弱事件响应不敏感。功率谱分析发现,上述指标存在522 a、223~261 a、130~145 a、73~82 a、64 a、30 a等周期信号,这些次一级的气候变率可能是太阳活动与海气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三冰消期 石笋 多指标 碳同位素 纹层生长直径 岩性特征
下载PDF
过去64万年以来湖北三宝洞石笋生长速率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蒋莹 韦唯 +3 位作者 冯小艺 张晗 朱和 董进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2-589,共8页
利用石笋平均生长速率变化来重建古气候环境变迁已成为洞穴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以湖北三宝洞横跨22~64万年的5支石笋167个230Th年龄数据为材料,结合过去的工作,重建了晚更新世64万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过程。... 利用石笋平均生长速率变化来重建古气候环境变迁已成为洞穴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以湖北三宝洞横跨22~64万年的5支石笋167个230Th年龄数据为材料,结合过去的工作,重建了晚更新世64万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深海氧同位素(MIS)1,5.3,5.5,7.3,7.5,9,15.1,15.5阶段石笋生长速率显著增大,指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降水增多;相反,冰期阶段生长速率缓慢或者不发育,指示夏季风强度减弱,降水明显减少,但平均生长速率指标并不能定量指示夏季风强度变化。当石笋生长速率低于10μm·a^(−1)时,不能有效地指示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在轨道尺度上,平均生长速率所揭示的冰期—间冰期波动可能归因于全球冰量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生长速率 冰期—间冰期 东亚夏季风 三宝洞 湖北
下载PDF
贵州黔西县水西洞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期Heinrich Stadial 4气候突变事件
9
作者 冯唐慧 张鑫 +3 位作者 何尧启 杨云月 邱万银 姜修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5-254,共10页
末次冰期Heinrich Stadial 4气候突变事件(HS4事件)是发生于约40 ka B.P.(B.P.表示Before Present, Present为公元1950年)最为显著的一次海因里希冰阶事件,对其转型特征和精细结构的刻画有助于深入理解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机制。本... 末次冰期Heinrich Stadial 4气候突变事件(HS4事件)是发生于约40 ka B.P.(B.P.表示Before Present, Present为公元1950年)最为显著的一次海因里希冰阶事件,对其转型特征和精细结构的刻画有助于深入理解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机制。本研究基于贵州黔西县水西洞SXG-3石笋的11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277个δ^(18)O数据,重建了40.77~37.17 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13 a的亚洲夏季风强度演变序列。该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清晰地捕捉到了HS4弱季风事件,呈现出三阶段变化的特征,即:第1阶段(39.97~39.13 ka B.P.),石笋δ^(18)O在840±90 a内偏正1.32‰,夏季风缓慢减弱,对应于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南移和格陵兰气候快速变冷;第2阶段(39.13~38.35 ka B.P.),石笋δ^(18)O整体偏正,平均为-8.34‰,夏季风强度达到最弱,而南美季风达到最强,对应于ITCZ移动至最南端;第3阶段(38.35~37.59 ka B.P.),石笋δ^(18)O在760±89 a的时间内偏负至-9.25‰,对应于ITCZ的向北移动和格陵兰气候快速变暖。水西洞石笋记录的HS4事件三阶段变化特征与福建仙云洞记录十分相似,对应于NEEM(Northern Greenland Eemian Ice Drilling)冰心^(17)O-excess所反映的低纬水文循环过程变化,同时与南美Toca da Boa Vista(TBV)和Toca da Barrigude(TBR)洞穴石笋记录呈“镜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北半球高纬气候触发后,热带海洋和南半球热量的不断积聚及其随后的释放所引起的ITCZ的南北移动是造成这种三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nrich Stadial 4 石笋 亚洲夏季风 中国西南地区 水西洞
下载PDF
第四纪石笋剖面的初步建立——以北京石花洞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金波 李铁英 +2 位作者 汪训一 赵树森 李红春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年第1期63-70,共8页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均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洞内石笋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北京西山古环境的变化,可以建立第四纪石笋剖面。钙板的铀系年龄为334.99~366.74 ka,定名钙板组...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均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洞内石笋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北京西山古环境的变化,可以建立第四纪石笋剖面。钙板的铀系年龄为334.99~366.74 ka,定名钙板组(Qp2g)。粗犷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69~235 ka,粗犷石笋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为130~518 ka,属中更新世沉积,定名云水洞组(Qp2y)。杆状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4.9±2.1~100.3±11.1 ka,属晚更新世沉积,定名石花洞组(Qp3sh)。在全新世石笋中,微层与微层之间存在厚约1μm的条带状纹线,是划分微层层数的标志,具有微层理的石笋14C年龄为0.58~2.50 ka,定名守备支洞组(Qh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石笋剖面 石笋微层理 石笋叠置关系 北京石花洞
下载PDF
重庆金佛洞石笋δ13C记录的Heinrich6期间气候环境变化
11
作者 组里塞斯 杨勋林 +2 位作者 王勇 胡明广 许奕滨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602,共13页
在末次冰期发生的6次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事件,简称H事件)中,H6事件发生年代最早,对其研究较少,利用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研究H6事件期间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助于理解高低纬度气候变化对H事件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F2017铀... 在末次冰期发生的6次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事件,简称H事件)中,H6事件发生年代最早,对其研究较少,利用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研究H6事件期间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助于理解高低纬度气候变化对H事件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F2017铀系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重建H6事件期间中国西南地区季风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石笋JF2017的δ13C值在61811±204 a B.P.~59716±159 a B.P.时段显著偏重,持续大约2095 a,暗示该时段季风减弱和生态植被退化,对应北大西洋H6事件。H6事件期间,石笋JF2017的δ13C记录在61811~60848 a B.P.期间开始先逐渐偏重至最大值,随后发生短时间尺度的波动变化;最后在60848~59716 a B.P.期间缓慢偏轻至H6事件结束,整体呈现先逐渐偏重后又缓慢偏轻的趋势,内部存在百年际尺度的气候震荡,表明H6事件期间当地气候不稳定。石笋JF2017记录的百年际尺度的季风气候变化可能与热带辐合带和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Heinrich 6 石笋δ13C 金佛洞 中国西南
下载PDF
江西武宁石笋蛋类恐龙蛋蛋窝的发现
12
作者 周明笑 严允 +4 位作者 邱文江 方开永 朱旭峰 王强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7-325,共9页
记述了江西省武宁县发现的一恐龙蛋不完整蛋窝。基于以下特征将这一新发现归入石嘴湾珊瑚蛋(Coralloidoolithus shizuiwanensis):恐龙蛋化石近球形,在蛋窝中紧密不规则分布,蛋壳厚度2.76-2.97 mm;水平生长线均匀分布于整个蛋壳,柱状层... 记述了江西省武宁县发现的一恐龙蛋不完整蛋窝。基于以下特征将这一新发现归入石嘴湾珊瑚蛋(Coralloidoolithus shizuiwanensis):恐龙蛋化石近球形,在蛋窝中紧密不规则分布,蛋壳厚度2.76-2.97 mm;水平生长线均匀分布于整个蛋壳,柱状层中段和外段发育大量次生壳单元。这一蛋窝代表了武宁县恐龙蛋化石的首次发现,也说明该区域产恐龙蛋地层时代应该为晚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武宁 晚白垩世 恐龙蛋 石笋蛋类
下载PDF
石笋与环境——石笋纹层形成的环境机理初探 被引量:53
13
作者 谭明 潘根兴 +4 位作者 王先锋 秦小光 滕永忠 宋林华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7-205,共9页
石笋沉积的生长条带从剖面图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没有明确的沉积旋回界面,难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纹理”;另一类具有确定的沉积旋回界面,可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层理”。石笋生长层理可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断代工具。中国北方... 石笋沉积的生长条带从剖面图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没有明确的沉积旋回界面,难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纹理”;另一类具有确定的沉积旋回界面,可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层理”。石笋生长层理可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断代工具。中国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气候条件、以及富含有机质和碱性交换态离子的土壤类型密切相关。而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较长时间的降水和有机质淋滤以及盛夏高温少降水的配置有关。如果沉积物中某种要素对物源或水流通过路径的环境变化能够灵敏反应,并按一定的时间单元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环境 气候-土壤动力 石笋纹层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南方发现大型文石笋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玉石 黄新耀 +6 位作者 张美良 覃家铭 姜光辉 朱晓燕 杨琰 向官生 黄智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中国南方大量石笋剖面研究表明,石笋矿物组成有方解石、文石、方解石-文石三种类型。石笋沉积纹(微)层结构构造特征大同小异,但是文石石笋的放射状纹(微)层构造更显著。文石石笋沉积生长的气候环境是滴水多而稳定,水温低、气温略高的冷... 中国南方大量石笋剖面研究表明,石笋矿物组成有方解石、文石、方解石-文石三种类型。石笋沉积纹(微)层结构构造特征大同小异,但是文石石笋的放射状纹(微)层构造更显著。文石石笋沉积生长的气候环境是滴水多而稳定,水温低、气温略高的冷、湿的洞穴气候条件。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常保留文石的针状、柱状晶形,并存在于石笋沉积生长的始终。文石结构构造转化在常温或低温、常压或低压下自调整作用的成晶成岩环境进行,其强度取决于所在洞穴气候环境、滴水在石笋的渗流和石笋的含水度。转化作用不影响同位素分馏,石笋同时全面记录古气候环境信息。研究文石石笋对重建古气候环境、成岩成矿作用都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石笋 沉积纹(微)层 石笋结构构造
下载PDF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利用组成石笋的方解石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结构、层面构造、沉积间断或风化壳等特征标志,阐述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特征以及古滴水动态变化。经铀系法测年,确定石笋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其年龄为8.07... 利用组成石笋的方解石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结构、层面构造、沉积间断或风化壳等特征标志,阐述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特征以及古滴水动态变化。经铀系法测年,确定石笋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其年龄为8.07万年至22.91万年,经历了14.84万年,沉积速率为2.08~2.82mm/100a(未扣除间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沉积特征 石笋年龄 桂林水南洞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微生长层与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谭明 刘东生 +5 位作者 秦小光 钟华 李铁英 赵树森 李红春 吕金波②鲁向阳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水源氧同位素的变化,因而也反映了季风强弱的变化。碳同位素反映了土壤有机环境的变化。微层层厚与氧同位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微层 稳定同位素 季风 石花洞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23
17
作者 程海 艾思本 +7 位作者 王先锋 汪永进 孔兴功 袁道先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冉景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记载了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应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时首先需要考虑检验石笋的平衡结晶生长,特别是重复性检验,以排除可能的偶然性或地方因素。中国南部重复性很好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主要... 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记载了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应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时首先需要考虑检验石笋的平衡结晶生长,特别是重复性检验,以排除可能的偶然性或地方因素。中国南部重复性很好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主要代表了当时的降水氧同位素信息。两洞的记录都显示,在冰期或冰段时期降水的氧同位素比间冰期或间冰段时期明显偏重。受夏季风强弱变化的控制,与目前亚洲季风降水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相对应,在间冰期或间冰段时,ITCZ偏北,降水以夏季风的大规模大气环流下的对流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轻;相反地,在冰期或冰段时,ITCZ偏南,降水以夏季风爆发前的锋面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重。虽然尚有其他许多影响因素,亚洲季风的变化应是影响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在冰期 /间冰期或冰段 /间冰段的尺度上变化的主导因素。但在更小的尺度上(例如小冰期),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解释则需要谨慎。虽然下最终结论为时尚早,但作为亚洲季风的两个组成部分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很可能是同步的,至少在冰期 /间冰期或冰段 /间冰段的尺度上是如此。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亚洲夏季风强段 /弱段的概念 (AsianSummerMonsoonInterstadial/stadial, 或ASMI/ASMS),其在上个冰期中与格陵兰冰芯间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氧同位素 亚洲夏季风强/弱段 葫芦洞 董歌洞
下载PDF
桂林44kaB.P.石笋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解译 被引量:49
18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2 位作者 林玉石 张美良 李彬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通过大气降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以及平均温差较大的 2个时段生长的石笋C、O同位素的明显差异性 ,论证了本区石笋碳酸盐的C、O同位素与全球气温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l 1和X 1石笋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C、O同位... 通过大气降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以及平均温差较大的 2个时段生长的石笋C、O同位素的明显差异性 ,论证了本区石笋碳酸盐的C、O同位素与全球气温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l 1和X 1石笋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C、O同位素确定了冰期旋回冰消期的终止点“I” ,其时限为 10 .7kaB .P .。自 4 4kaB .P .以来桂林地区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 3个阶段 :4 4~ 2 5.6kaB .P .的冰期 ,寒冷 ,但比盛冰期暖和 ;2 5.6~ 10 .7kaB .P .的盛冰期 ,气候干冷 ,温度最低 ;10 .7kaB .P .至今的全新世 ,气候温暖、潮湿。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自 4 4~10 .7kaB .P .由暖变冷 ,温差变幅由小变大。末次冰期最后一次冷事件 ,发生在 11kaB .P .前后 ,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的表现。这些特点可以与南极东方冰芯及苏禄海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石笋 同位素 古环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贵州荔波1.5万年以来石笋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记录 被引量:60
19
作者 张美良 程海 +5 位作者 林玉石 覃嘉铭 张会领 涂琳玲 王华 冯玉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4,共10页
通过对董哥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贵州省荔波地区15470a以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15470a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4个气候变化阶段:(1)1... 通过对董哥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贵州省荔波地区15470a以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15470a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4个气候变化阶段:(1)15470~11350a期间的晚更新世晚期——Heinrich(H1)事件和新仙女木(YD)事件期间,反映本阶段东亚冬季风强盛,气温降低,有效大气降水相对减少,表现为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2)11350~9190a期间的早全新世——干热期,反映东亚夏季风相对增强,气温升高,有效降水相对较少,表现为干热的气候环境;(3)9190~3320a期间的中全新世——稳定的气候适宜期,反映东亚夏季风相对强盛,气温升高,有效降水相对较大,表现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4)3320~130a期间的晚全新世降温期,反映本阶段东亚夏季风明显减弱,东亚冬季风相对增强,有效降水相对增大,而气候变化的波动频率却在增加,越至现代冷温变化时间渐趋缩短。石笋的C、O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末次冰期最后的2次冷事件,其冷谷年龄分别为:(15440±130)a(H1事件)和(11910±70)a(YD事件),同时,还确定了终止点Ⅰ的界线年龄为(11350±70)a,并证实了末次冰期在中国南方东亚季风气候区也存在有与北大西洋H1事件和YD事件相对应的冷事件。荔波地区的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环境 高分辨率 石笋 TIMS年龄
下载PDF
贵州荔波第四纪晚近期石笋地质年表与气候事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林玉石 张美良 +4 位作者 程海 袁道先 覃嘉铭 王兆荣 冉景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41-350,共10页
南方岩溶区大型石笋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石笋是第四纪 (系 )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笋比其他第四纪沉积物更易高精度定年。贵州荔波地区以 6 8个TIMS U系正序平行测年 ,建立了第四纪晚近期 16 2 .3ka以来的地质年表 ,确定全新世与晚更新... 南方岩溶区大型石笋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石笋是第四纪 (系 )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笋比其他第四纪沉积物更易高精度定年。贵州荔波地区以 6 8个TIMS U系正序平行测年 ,建立了第四纪晚近期 16 2 .3ka以来的地质年表 ,确定全新世与晚更新世以 9.36 3ka分界 ,而晚更新世与中更新世以12 8.5ka分界 ,提出距今 35 0年、2 30 0年……和新仙女木、类Heinrich等一系列冷事件的跃变年代 ,事件的冷暖转 (突 )变时限具区域对比意义。认定应以大型石笋系统测年建立第四纪地质年表 ,不宜用少数测年值按 2~ 3个沉积速率推算建年表 ,亦不宜以小型石笋“系统”测年建年表 ,以免因间断沉积造成自然的、人为的缺层和漏测 ,使年表失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第四纪 石笋 沉积物 气候事件 地质年表 沉积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