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3种石首鱼科鱼类品种区分
1
作者 王世光 杨梦琼 +4 位作者 杨盈悦 梅光明 张小军 黄丽英 顾捷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27-334,共8页
为实现鲈形目石首鱼科中大黄鱼、小黄鱼和黄姑鱼的品种快速准确区分,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大黄鱼、小黄鱼和黄姑鱼肌肉样品在4000~650 cm-1范围内的近中红外光谱吸收特征进行了测定,基于特征波段下的光谱吸收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 为实现鲈形目石首鱼科中大黄鱼、小黄鱼和黄姑鱼的品种快速准确区分,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大黄鱼、小黄鱼和黄姑鱼肌肉样品在4000~650 cm-1范围内的近中红外光谱吸收特征进行了测定,基于特征波段下的光谱吸收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数据建模对3种石首鱼类样品进行品种区分。结果表明:3种鱼类肌肉样本在特征波段1800~650 cm-1下的红外吸光谱选择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 Der)+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和1st Der+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2种方式预处理后进行PCA,3种鱼样本间彼此间距远、无重叠;特征波段1800~650 cm-1下的红外光谱数据经1st Der结合SNV预处理后进行聚类分析时各自聚为一类;特征波段1800~650 cm^(-1)下的红外光谱经过1st Der、SNV、MSC预处理建立的LDA模型和经过SNV、MSC预处理建立的SVM模型测试集准确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中红外光谱吸收特征差异,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手段能够有效对大黄鱼、小黄鱼和黄姑鱼进行品种判别,为水产品真实性鉴别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鱼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品种区分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波 毛兴华 +1 位作者 季如宝 刘洪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42,共7页
本文研究了眼斑拟石首鱼生长的特性以及外界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未成熟鱼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0.0123SL^(3.0511)(r=0.9919,3.5≤SL≤42cm),成熟鱼其关系为W=0.0042SL^(3.2422)(r=0.9098,70≤SL≤93cm);此鱼幼鱼全长与体长呈直线关系TL=1... 本文研究了眼斑拟石首鱼生长的特性以及外界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未成熟鱼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0.0123SL^(3.0511)(r=0.9919,3.5≤SL≤42cm),成熟鱼其关系为W=0.0042SL^(3.2422)(r=0.9098,70≤SL≤93cm);此鱼幼鱼全长与体长呈直线关系TL=1.1506SL+0.2866(r=0.9852,3.0≤SL≤7.5cm)。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尤其在23~28℃)鱼的生长快速,平均最大生长率达4.88g/d。在海水养殖中引起鱼死亡的临界DO值为2.0mg/dm^3左右。我国北方养殖一年鱼的体重可达500g,南方可达1000g左右。其生长率第一年大于1.16g/d,第二年大于2.14g/d,第三年大于3.97g/d,该种鱼在我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养殖 生长特性 鲈形目 石首鱼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石首鱼科(Sciaenidae)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3
作者 柳淑芳 陈亮亮 +1 位作者 戴芳群 庄志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采用CO1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与GenBank已有序列联配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石首鱼科19属30种鱼类75个CO1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石首鱼科鱼类该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8.3%,其中第2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51%-58.4%,平均56.6%),... 采用CO1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与GenBank已有序列联配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石首鱼科19属30种鱼类75个CO1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石首鱼科鱼类该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8.3%,其中第2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51%-58.4%,平均56.6%),第1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27.6%-54.1%,平均44.9%),第3密码子差别较小(41.6%-43.6%,平均42.7%)。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30种石首鱼科鱼类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06,种间为0.210,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的35倍;在分子系统树上,28个种(93.3%)可形成单系,18个属(94.7%)可聚为独立的分支;与形态学分类不同的是,由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与棘头梅童鱼(C.niveatus)的遗传距离(0.004)推断二者遗传变异尚未达到种的分化水平,灰鳍彭纳石首鱼(Pennahia anea)与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的形态学特征相似性和条形码序列同源性都提示二者可能为同种异名,而红牙(Otolithes ruber)印度洋和南海两个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已经达到种的水平。本研究证明线粒体CO1基因可作为DNA条形码对石首鱼科鱼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亦可用于探讨石首鱼科的属、种分类单元系统发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鱼 CO1基因 DNA条形码 分子系统分类
下载PDF
红拟石首鱼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沈智华 钱冬 +2 位作者 许文军 顾金华 邵健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3,共6页
2001年9月—12月,浙江舟山部分网箱养殖红拟石首鱼发生了陆续死鱼,发病鱼表现为眼球突出、浑浊,失去方向性,皮肤溃疡等症状。从病鱼的肾脏和肝脏中分离到菌株SO-2和SO-3,对两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发现两者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 2001年9月—12月,浙江舟山部分网箱养殖红拟石首鱼发生了陆续死鱼,发病鱼表现为眼球突出、浑浊,失去方向性,皮肤溃疡等症状。从病鱼的肾脏和肝脏中分离到菌株SO-2和SO-3,对两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发现两者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均有致病力,SO-2和SO-3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4.8×108CFU/尾和1.9×107CFU/尾2、.8×108CFU/尾和8.3×107CFU/尾及9.6×106CFU/只和4.2×106CFU/只,试验感染鱼出现眼球突出、浑浊及失去方向性等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确定该两株菌为致病菌。两分离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呈链状球菌,β溶血,10℃生长,45℃不生长;接触酶阴性,水解七叶灵、精氨酸;VP试验、脲酶和马脲酸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水杨苷、蔗糖和淀粉,不发醇阿拉伯糖、菊糖、乳糖、蜜二糖、棉子糖和山梨醇。分离株对氨卞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先锋Ⅴ等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氟哌酸等不敏感。应用16SrRNA基因进行的菌株PCR鉴定,确定该两株菌为海豚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拟石首鱼 海豚链球菌 致病性 鉴定
下载PDF
新发现的红拟石首鱼溃疡病病原海藻施万氏菌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偿 胡超群 +1 位作者 陈晓燕 张吕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首次从患溃疡病的养殖红拟石首鱼 (Scinenopsocellata)病灶和肠、肝、肾等处分离到多株细菌 ,发现其中两株经注射和创伤感染后 ,能引起体表溃疡 ,肠道积水等症状 ,与自然发病表现类似。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为弧菌科 (Vibrionacea)施万氏菌... 首次从患溃疡病的养殖红拟石首鱼 (Scinenopsocellata)病灶和肠、肝、肾等处分离到多株细菌 ,发现其中两株经注射和创伤感染后 ,能引起体表溃疡 ,肠道积水等症状 ,与自然发病表现类似。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为弧菌科 (Vibrionacea)施万氏菌属 (Shewanella) ,进一步用1 6SrDNA扩增测序鉴定该菌为海藻施万氏菌 (Shewanellaalgae) ,其主要特征为 :革兰氏阴性 ,TCBS生长 ,产硫化氢 ,嗜盐 ,不利用葡萄糖产酸或产气 ,也不发酵其他糖类产酸 ;蛋白酶 ,硝酸盐还原酶 ,氧化酶阳性 ;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利用作者研制出的PCR检测试剂盒 ,对海藻施万氏菌进行了快速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分子鉴定 海藻施万氏菌 红拟石首鱼 溃疡病 PCR检测试剂盒 海水养殖
下载PDF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几个近缘种中的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林能锋 苏永全 +1 位作者 丁少雄 王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3,共7页
本研究分析了8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5个亚科8属10个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黄鱼亚科鱼类中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位点PC1C4,PC4H12,PC5E11,PC8F5,PC10F10,PC10G6的引物可在小黄... 本研究分析了8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5个亚科8属10个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黄鱼亚科鱼类中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位点PC1C4,PC4H12,PC5E11,PC8F5,PC10F10,PC10G6的引物可在小黄鱼(P.polyacti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获得清晰扩增条带,位点PC7H4引物也可在小黄鱼中扩增,上述可扩增位点在两个种中均得到多个等位基因,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白姑鱼亚科、叫姑鱼亚科、牙亚科及石首鱼亚科鱼类中也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在银牙(Otolithes argenteus)中得到6个可扩增位点(PC1C4,PC4H12,PC7A2,PC7H4,PC10F10,PC10G6),在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丁氏(Wak tingi)和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中各得到5个可扩增位点,在浅色黄姑鱼(N.Chui)和尖头黄鳍牙(Chrysochir aureus)中各得到4个可扩增位点,在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中得到3个可扩增位点(PC7H4,PC10F10,PC10G6)。位点PC10F10和PC10G6引物在10个种中都可得到清晰的扩增产物,可作为10种石首鱼的通用标记。引物PC5E11和PC8F5只在黄鱼亚科中得到扩增产物,为黄鱼亚科特异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微卫星标记 石首鱼 通用性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凯彬 石存斌 +2 位作者 李新辉 黄志斌 余德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1999年 8~ 10月广东沿海网箱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ocellatus)流行一种暴发性传染病 ,经抗菌药或杀虫剂处理均无效。为查明病因 ,取病鱼镜检 ,未发现寄生虫 ,也分离不到细菌。电镜观察 ,可见病鱼的脾脏细胞内有截面为六边形、... 1999年 8~ 10月广东沿海网箱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ocellatus)流行一种暴发性传染病 ,经抗菌药或杀虫剂处理均无效。为查明病因 ,取病鱼镜检 ,未发现寄生虫 ,也分离不到细菌。电镜观察 ,可见病鱼的脾脏细胞内有截面为六边形、直径约 15 0nm的病毒颗粒 ,且脾、肝、肾都有一定程度的病变 ;用 2对日本所报道的虹彩病毒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在病鱼的脾脏样品中扩增出 2条大小与所报道的虹彩病毒扩增产物吻合的特征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暴发性传病 虹彩病毒 PCR检测 病原研究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眼斑拟石首鱼生长、脂肪酸组成、免疫及肠道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雅婷 陈明 +2 位作者 曾帅霖 刘永坚 田丽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了研究添加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脂肪酸组成、免疫和肠道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4%和5%的龙须菜,饲养初始体质量(9.38±0.06)g的眼斑拟... 为了研究添加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脂肪酸组成、免疫和肠道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4%和5%的龙须菜,饲养初始体质量(9.38±0.06)g的眼斑拟石首鱼8周。结果表明,添加龙须菜对鱼体成活率、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但1%~4%组的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1%组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所有龙须菜添加组全鱼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高于对照组,且添加量为5%时DH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肠道黏膜褶最高且组织状况最好。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眼斑拟石首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添加适量龙须菜可以改善眼斑拟石首鱼的肝脏和肠道健康,提高全鱼DH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眼斑拟石首鱼 脂肪酸 免疫 肠道
下载PDF
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行为和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萍 桂福坤 +1 位作者 吴常文 金姗姗 《南方水产》 2009年第5期57-62,共6页
设置4种光照强度梯度和红、白、橙、绿和蓝5种光照颜色,研究了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mops ocelletus摄食和分布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对光色和光强均有反应;从光照颜色对眼斑拟石首鱼的摄食影响来看,蓝光对其摄食的... 设置4种光照强度梯度和红、白、橙、绿和蓝5种光照颜色,研究了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mops ocelletus摄食和分布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对光色和光强均有反应;从光照颜色对眼斑拟石首鱼的摄食影响来看,蓝光对其摄食的影响最大,4种光照强度下的摄食率都为零,其次是绿光和橙光;从光照强度对眼斑拟石首鱼分布的影响来看,鱼对中强度的橙光和红光表现为正趋性,对其他各光强和光色均表现出负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光照颜色 眼斑拟石首鱼 摄食 分布
下载PDF
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立斌 陈卉睿 +1 位作者 张海发 王安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本研究用敌百虫、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的24h半致死浓度(TL_m)为1.34 mg·L^(-1),48hTL_m为0.41 mg·L^(-1),安全浓度为0.04mg·L^(-1);甲醛的24hTL_m为... 本研究用敌百虫、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的24h半致死浓度(TL_m)为1.34 mg·L^(-1),48hTL_m为0.41 mg·L^(-1),安全浓度为0.04mg·L^(-1);甲醛的24hTL_m为209.35 mg·L^(-1),48hTL_m为150.37 mg·L^(-1),安全浓度为15.04 mg·L^(-1);硫酸铜的24hTL_m为32.73,48hTL_m为16.51 mg·L^(-1),安全浓度为1.65 mg·L^(-1);高锰酸钾的24hTL_m为0.98·L^(-1)mg,48hTL_m为0.6mg·L^(-1),安全浓度为0.06mg·L^(-1)。根据实验结果,敌百虫、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在治疗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疾病时应要慎用,甲醛对于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实际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毒性实验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恩诺沙星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38
11
作者 简纪常 吴灶和 陈刚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 C)研究了恩诺沙星在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s ocellatus)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数据经 DAS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分析后得出 :腹腔注射组血浆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动力学方程为 :C =4 .9...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 C)研究了恩诺沙星在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s ocellatus)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数据经 DAS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分析后得出 :腹腔注射组血浆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动力学方程为 :C =4 .92 5 e- 1 .4 52 t +2 .730 e- 0 .0 75t ,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AU C37.5 33mg· L- 1· h、Cmax 4 .74 7mg/ L、Tmax0 .75 0 h、t α0 .4 77h、t β9.2 92 h、Vd/ F 1 .6 76 L / kg、t Ka0 .1 70 h、Ka 4 .0 81 / h、K 6 .71 4 / h、K1 0 0 .1 91 / h、K1 2 0 .76 9/h、K2 1 0 .5 6 6 / h;灌服组血浆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动力学方程为 :C =6 .4 82 (e- 7.0 92 t- e- 1 0 .356 t) ,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AU C1 5 .80 5 mg· L- 1 · h、Cmax2 .770 mg/ L、Tmax1 .5 0 0 h、t α4 .989h、Vd/ F2 .0 72 L/ kg、Ka7.0 92 /h、K 1 0 .35 6 / h。结果表明 ,腹腔注射给药比灌服给药吸收快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于灌服给药 ,但血药浓度峰值明显高于灌服给药 (P<0 .0 5 ) ,血浆中恩诺沙星的回收率为 94 .5 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恩诺沙星 药物代谢动力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淡水石首鱼幼鱼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闻海波 马学艳 +6 位作者 徐跑 郑冰清 袁新华 邹军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1-1171,共11页
世界上275种石首鱼类中仅有极少数终生生活在淡水中,北美洲特有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是其中一种,其形态学和内部解剖学特征研究对探讨石首鱼类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较系统地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外部形态... 世界上275种石首鱼类中仅有极少数终生生活在淡水中,北美洲特有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是其中一种,其形态学和内部解剖学特征研究对探讨石首鱼类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较系统地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外部形态学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对内部主要器官结构及矢耳石特征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除了吻端、颐部和峡部外,淡水石首鱼体被两种鳞片,头部两侧的鳃盖及眼睛周边覆盖小圆鳞,头后身体包括喉部均被栉鳞,且在头背交界处存在两种鳞片的过渡类型;侧线鳞从头后一直延伸至尾鳍的1/2处。腹鳍第一鳍条膜稍延长形成特有的鳍丝。黏液孔主要分布在颐部,为五孔型;具有犬牙状的颌齿和咽齿,所有齿尖均向口腔内部方向弯曲,上咽齿盘分为左右对称的2个咽齿盘,而下咽齿盘愈合为一体;消化道主要由口咽腔、较短的食道、卜形胃、具有2个弯转的肠道及肛门组成,在胃与肠交界处具有7个环状排列的指状幽门盲囊。矢耳石的形态特征与中国的黄唇鱼相似。基于外部形态学和内部解剖学特征,讨论分析了淡水石首鱼与中国石首鱼物种的亲缘关系。淡水石首鱼归属于低级底栖肉食性鱼类,这与其特定的生态习性和摄食特性等相符合。本研究旨在为中国淡水石首鱼人工驯养和紫黑翼蚌的规模化寄生繁育奠定基础,也为探讨石首鱼类在海淡水区域地理格局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首鱼 形态学 黏液孔 解剖结构 咽齿盘
下载PDF
基于RAG1基因的中国近海13种石首鱼科鱼类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春艳 马凌波 +2 位作者 倪勇 沈盎绿 张永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6,共8页
为探讨中国近海石首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了石首鱼类9属13个种类的RAG1基因序列。对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法计算属间和种间的遗传距离,并结合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以攀鲈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 为探讨中国近海石首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了石首鱼类9属13个种类的RAG1基因序列。对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法计算属间和种间的遗传距离,并结合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以攀鲈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将所得的分子数据与形态学分类进行比较,推论如下:(1)中国近海石首鱼类分为两个类群。(2)叫姑鱼亚科与石首鱼亚科以极高的置信度(90%)聚类,并处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支持了形态学上二者是原始种类的分类观点。(3)分子系统树显示黄姑鱼属比银姑鱼属更为原始,但二者在形态分类上归为一个亚科的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4)支持尖头黄鳍牙与银牙置于同一牙亚科的不同属的观点。(5)支持了形态学上黄鱼亚科分化最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鱼 RAG1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一种危害眼斑拟石首鱼的寄生涡虫及其防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彦愔 郭果为 +3 位作者 高如承 林能峰 杨金先 陈秀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又称红鼓鱼,是福建水产养殖业中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它们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适应性强,饵料转化率高,一年即可养成1kg重的成品鱼,出口韩国,价格好.较之养殖大黄鱼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又称红鼓鱼,是福建水产养殖业中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它们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适应性强,饵料转化率高,一年即可养成1kg重的成品鱼,出口韩国,价格好.较之养殖大黄鱼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资金周转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福建省罗源湾的水质适于养殖美国红鱼,因此,近年大量投苗养殖,但在养殖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我们在诊治美国红鱼幼鱼(100g左右)大量死亡的病例中,发现鱼鳃上寄生了一种罕见的涡虫,它们没有钩和吸盘,寄生方式特殊,由鱼鳃分泌的大量粘液和增生的组织将其包裹.涡虫的寄生造成幼鱼鳃丝间塞满了泥土样脏物及鳃丝严重缺损,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危害 寄生涡虫 防治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朴贤 曾志南 +2 位作者 林琪 吴建绍 陈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人工育苗 海水鱼 网箱养殖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的生化组成及预测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波 刘世禄 +2 位作者 左言明 张朝晖 张锡烈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61,共6页
测定了养殖眼斑拟石首鱼肌肉及鱼体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和水分等生化组成。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 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建立了以鱼体体重、体长、含水量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灰份、比能值的回归关系的预测模型。回归结果表明 ,眼... 测定了养殖眼斑拟石首鱼肌肉及鱼体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和水分等生化组成。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 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建立了以鱼体体重、体长、含水量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灰份、比能值的回归关系的预测模型。回归结果表明 ,眼斑拟石首鱼的鱼体组分与鱼体重、含水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 ,而与全长则呈乘幂函数 ,基本呈立方关系 ,比能值与体重无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蛋白质 >水份 >灰分 >脂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生化组成 蛋白质 灰分 水分 氨基酸 体长 体重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薛良义 李婷 +1 位作者 杨巧一 肖章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101,共7页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对肌肉生长起负调控作用,在动物育种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MSTN基因的序列结构特征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MSTN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376个氨基酸。...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对肌肉生长起负调控作用,在动物育种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MSTN基因的序列结构特征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MSTN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内含子Ⅰ和3′-UTR区内,分别发现了(TC)4CC(TC)4CT(TC)4和(AC)7微卫星序列。推断的眼斑拟石首鱼的MSTN氨基酸序列具很强的保守性,与石鼓鱼、金鲷、条纹石鮨、白鲈、金眼石鮨之间的相似性在90%以上。在结构上,眼斑拟石首鱼的MSTN包含N端信号序列(1~22氨基酸残基),TGF-β前肽域(41~256氨基酸残基),RXXR蛋白水解位点(264~267位的RARR)和TGF-β区域(282~376氨基酸残基)。在检测的10种组织中,MSTN只在眼斑拟石首鱼的肌肉、脑和眼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肌肉表达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胚胎及仔鱼、稚鱼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波 房慧 +3 位作者 张榭令 张进兴 郭文 刘洪杰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初步观察描述了眼斑拟石首鱼胚胎发育及仔鱼、稚鱼的形态特征。眼斑拟石首鱼的卵径平均为0.95mm,大多数含1个油球,约<10×10-2含2个油球,1cm3卵含量约1000粒。受精卵在23~24.3℃约26h孵化... 本文初步观察描述了眼斑拟石首鱼胚胎发育及仔鱼、稚鱼的形态特征。眼斑拟石首鱼的卵径平均为0.95mm,大多数含1个油球,约<10×10-2含2个油球,1cm3卵含量约1000粒。受精卵在23~24.3℃约26h孵化出仔鱼。在25℃条件下,前半个月仔鱼日增长约0.2mm,稚鱼期日增长约1.0mm,幼鱼期日增长约1.5mm。仔鱼鳍的发育顺序为尾鳍、臀鳍、背鳍和腹鳍,最后为胸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胚胎 仔鱼 稚鱼 发育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眼斑拟石首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平 叶霆 +2 位作者 吴向丹 闫家强 竺俊全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5期438-442,共5页
通过测定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研究了pH、盐度、离子及葡萄糖等因子变化对眼斑拟石首鱼(Csiaenops ocellatus)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精液中精子平均浓度为(1.203±0.22)×10^(10)个·mL^(-1);精... 通过测定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研究了pH、盐度、离子及葡萄糖等因子变化对眼斑拟石首鱼(Csiaenops ocellatus)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精液中精子平均浓度为(1.203±0.22)×10^(10)个·mL^(-1);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其中盐度25时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达94.32%、9.14min及12.55min;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pH为6.0~8.5,适宜的KCl、NaCl及CaCl_2溶液浓度分别为600~700 mmol·L^(-1)、600mmol·L^(-1)及400~600 mmol·L^(-1),适宜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700~900mmol·L^(-1);精子在缺少HCO_3^-或Mg^(2+)或Ca^(2+)的人工海水中激活率与在人工海水中的激活率无显著差异,但运动时间和寿命有所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精子 活力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石首鱼科(Sciaenidae)三种鱼耳石CaCO_3晶相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学红 唐兆子 +2 位作者 何海平 唐承欢 童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1-45,共5页
软骨及硬骨鱼以及其它高等脊椎动物耳石中,CaCO_3占绝大部分.本文主要以X射线衍射分析对白姑鱼,大黄鱼,小黄鱼三种石首鱼科鱼类耳石作了分析,发现CaCO_3结晶均为霰石结构.依文献,对耳石晶相结构在动物分类上的意义作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耳石 石首鱼 晶体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