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1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红2号’苹果花芽分化期枝条和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1
作者 王金鑫 张丹 +2 位作者 邵建柱 孙建设 彭建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7,共9页
以‘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砧木短枝和中枝在花芽分化期间叶片和枝条中10种矿质元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无论嫁接在SH40中间砧还是八棱海棠乔砧上,稳产期‘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无差异,叶片和枝条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 以‘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砧木短枝和中枝在花芽分化期间叶片和枝条中10种矿质元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无论嫁接在SH40中间砧还是八棱海棠乔砧上,稳产期‘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无差异,叶片和枝条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整个花芽分化期,叶片中氮、磷、钾、锰、硼和锌(短枝)含量呈下降趋势,钙含量呈上升趋势,铜含量波动性变化,铁含量呈降-升-降-升的变化;枝条中氮、钾、镁、锰、硼和锌(中枝)含量呈下降趋势,磷和钙含量呈上升趋势,铁含量呈升-降-升的变化。短枝和中枝叶片中氮、钾、镁、锰和硼含量高于枝条,钙、铜和锌含量低于枝条。成花率高的短枝枝条氮、磷、钙、镁、铁、硼和锌含量高于成花率低的中枝枝条;短枝叶片钙、镁和铜含量高于中枝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矿质元素 叶片 枝条
下载PDF
柑橘果实矿质元素、活性物质含量特征及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伟清 林媚 +4 位作者 平新亮 王伟 冯先橘 姚周麟 王天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2-1603,共12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柑橘品种矿质元素、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分析,筛选高营养价值的柑橘资源。【方法】以13个柑橘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果实的8种矿质元素、总黄酮、总酚含量及3种抗氧化性能指标,采用相关性、PCA及热图聚类分析等... 【目的】通过对不同柑橘品种矿质元素、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分析,筛选高营养价值的柑橘资源。【方法】以13个柑橘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果实的8种矿质元素、总黄酮、总酚含量及3种抗氧化性能指标,采用相关性、PCA及热图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果实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果肉和果皮中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0%~41.26%和15.62%~46.23%,平均含量在果肉中从高到低为K>Ca>P>Mg>Na>Fe>Mn>Zn,果皮中排序为K>Ca>P>Mg>Na>Mn>Fe>Zn。柑橘是高K低Na水果,其中Ca、Mn在果皮中的含量高于果肉,而P相反。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以酸橙最高,茶枝柑次高。采用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法得到排名前3的柑橘品种依次为酸橙、高橙、塔罗科血橙。通过PCA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939%。【结论】柑橘矿质元素分布存在空间特异性,不同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酸橙、青瓯柑、媛小春和塔罗科血橙的矿质元素、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研究结果为柑橘优良品种的筛选、培育及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矿质元素 活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品种桃果实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及矿质元素含量差异
3
作者 赵悦 陈蒙 +7 位作者 张雪 李勇 陈健 宋立晓 陈小龙 严娟 吕康 余向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6-184,共9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桃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与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之间的关系。对65份不同品种成熟期桃果实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桃果矿质元素、总酚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K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2.8 g/... 为探究不同品种桃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与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之间的关系。对65份不同品种成熟期桃果实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桃果矿质元素、总酚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K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2.8 g/kg,其次是Mg、Ca和Fe,平均浓度依次是534.2、222.5、32.3 mg/kg。依据品种特征分组发现,相比于黄、白肉桃,红肉桃中Zn、B含量较高;相比于蟠桃和油桃,毛桃中Ca、Be、Fe、Zn含量较高;绵桃相较于硬溶质、软溶质和不溶质桃B、Zn含量较高。依据各桃果实中元素含量,可对各桃果赋予特征元素“标签”,如新疆黄肉中K、Mg含量高,云南桃19号中Fe含量高,大庄甘肃桃中Ca含量高。相关性分析发现,K、Ca、Zn、Fe等元素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n、M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同时,Ca、K、B、Zn元素含量还与单果重呈负相关,表明Ca、K、Zn可能是调控品质及果实重量的主要元素,也是影响桃果实品质的主要元素。试验结果可丰富桃果实矿物营养的知识体系,为培育优良桃果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各品种桃果实营养元素含量及食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矿质元素 总酚 可溶性固形物 品质分析
下载PDF
香榧种实生长早期枝叶和种实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及积累量动态分析
4
作者 叶淑媛 曾燕如 +2 位作者 曹永庆 田苏奎 喻卫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7-1055,共9页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种实早期生长阶段枝叶与种实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积累量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升香榧种仁品质及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2+17)a香榧试验林(砧木为2年生,嫁接后生长了...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种实早期生长阶段枝叶与种实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积累量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升香榧种仁品质及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2+17)a香榧试验林(砧木为2年生,嫁接后生长了17 a),采集3月上旬至7月上旬当年生侧枝(含叶片)及2代种实,对枝叶、种实中氮、磷、钾、钙、镁、锌、锰、铜质量分数及积累量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香榧种实早期生长阶段,种实横纵径、单果干鲜质量及含水率在4月上旬前无明显变化,4月中旬至6月中旬均增长迅速,之后趋于平稳。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枝叶中氮、磷、钾的积累量下降,而种实中氮、磷积累量及钾质量分数持续上升,表明枝叶中的氮、磷、钾优先供应种实的生长,缓生期与花芽分化期种实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小,速生期种实对氮、磷、钾需求增加,该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在时间尺度上,钙在枝叶中逐渐吸收、积累,种实中钙质量分数及积累量则呈显著、极显著降低;速生期后,种实中的镁积累量增高,枝叶中镁积累量及质量分数均随着种实的膨大而下降;香榧种实早期生长阶段枝叶中锌、铜积累量呈下降趋势,种实对锌、铜、锰需求量较小。【结论】①速生期香榧种实的体积和含水率快速增加,进入充实期后趋于稳定。②元素质量分数、积累量与香榧种实生长期密切相关。为提高香榧种实品质,应在种实缓生期末期和速生期开始时施加氮、磷、钾肥,并配合施用适量锌、铜等微量元素肥料,在种实采收后施用镁肥。图5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枝叶及种实 矿质元素 积累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特征分布与膳食风险评估
5
作者 时鹏涛 张莉娟 +4 位作者 李今朝 韦璐阳 张宇 罗景文 杨秀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为了探究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和食用安全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150份茄果类蔬菜样品中7种矿质元素(Fe、Mn、Zn、Cu、Mo、Co、Ni)和5种常见危害重金属(Pb、Cd、As、Hg、Cr)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 为了探究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和食用安全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150份茄果类蔬菜样品中7种矿质元素(Fe、Mn、Zn、Cu、Mo、Co、Ni)和5种常见危害重金属(Pb、Cd、As、Hg、Cr)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茄果类蔬菜中7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Fe>Mn>Zn>Cu>Ni>Mo>Co,变异系数介于44.7%(Fe)~247.8%(Ni),不同样品之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辣椒中6种矿质元素(Fe、Zn、Ni、Mn、Cu、Co)含量均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Fe、Mn、Zn、Cu、Co和Ni是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的特征无机元素,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9.983%。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综合得分排序为辣椒>番茄>茄子,表明辣椒中的有益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茄果类蔬菜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但存在Cd超标情况,辣椒、番茄和茄子超标率分别为10.4%、10.3%和8.0%。5种重金属对不同人群的目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和综合目标危害系数(Total Target Hazard Quotient,TTHQ)均远小于1。总体而言,儿童或成人食用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的膳食健康风险较低,处于安全级;但Cd是今后茄果类蔬菜需要重点监控的重金属污染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果类蔬菜 矿质元素 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秋子梨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分析
6
作者 刘春光 齐丹 +7 位作者 任爱华 杨悦 胡颖慧 刘畅 董航 汤佳翰 顾广军 曹玉芬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45-54,共10页
以黑龙江省36份秋子梨果实为试材,采用ICP-MS法对果皮和果肉中12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秋子梨果实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K>P>Ca>Mg>Na>Al>Fe>Zn>Cu>Cr>Pb>Cd,不同种质... 以黑龙江省36份秋子梨果实为试材,采用ICP-MS法对果皮和果肉中12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秋子梨果实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K>P>Ca>Mg>Na>Al>Fe>Zn>Cu>Cr>Pb>Cd,不同种质中果皮和果肉各元素的含量差异明显,野生资源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高于选育品种、农家品种和优良品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皮和果肉中的P、K、Fe、Cu和Zn这5种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果皮或果肉的矿质元素含量,36份秋子梨种质可分为2个略有不同的类别。主成分分析表明,S23、S20、S16和S10是果实矿质元素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可优先作为功能性品种选育种质材料,为秋子梨果实矿质元素的遗传改良提供更为深入和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子梨 矿质元素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的油茶品种判别分析
7
作者 曹永庆 王开良 +2 位作者 汪舍平 姚小华 陈新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2-18,共7页
以广泛栽培的‘长林’、‘湘林’、‘赣林’系列28个品种为对象,分析不同油茶品种的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探讨其在品种判别分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28个品种的叶片表型特征和矿质元素含量变异丰富,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 以广泛栽培的‘长林’、‘湘林’、‘赣林’系列28个品种为对象,分析不同油茶品种的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探讨其在品种判别分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28个品种的叶片表型特征和矿质元素含量变异丰富,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18.66%),形状系数、形状因子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8%、3.64%);油茶不同品种叶片中氮元素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钙、钾和铝元素,镁、锰、硫和磷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从变异系数来看,锰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大(123.72%),磷、钾、钙、镁元素的变异系数居中(在13.34%~17.71%之间),而氮、硫和铝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在6.77%~9.20%之间);油茶叶片表型特征和矿质元素含量在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指标为变量进行品种判别分析,实现了对供试28个品种的完全判别。本研究为油茶品种鉴别分析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叶片表型 矿质元素 变异系数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动物源营养液对卷叶霸王空气凤梨新叶生长及矿质元素含量影响
8
作者 尹金华 汪华清 张惠贻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42-46,共5页
为分析动物源营养液在空气凤梨上的应用效果,以‘卷叶霸王’空气凤梨为研究对象,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动物源营养液、磷酸二氢钾、尿素喷施后对空气凤梨新叶生长、单株增重、光泽度及矿质元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动物源营养液中含有钙... 为分析动物源营养液在空气凤梨上的应用效果,以‘卷叶霸王’空气凤梨为研究对象,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动物源营养液、磷酸二氢钾、尿素喷施后对空气凤梨新叶生长、单株增重、光泽度及矿质元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动物源营养液中含有钙、镁、铁、锌、硼和锰等矿质元素,空气凤梨在各种处理后3月内都没有新根萌出,均未出现肥害与微量元素中毒现象,光泽度没有明显差异。2.50‰营养液处理的第1小叶生长率增加41.58%,增加幅度最大。0.10‰动物源营养液处理单株增重率最高,2.50‰、0.50‰营养液处理次之;不同浓度动物源营养液处理间单株增重率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3.33‰营养液处理、1.00‰营养液处理显著增加空气凤梨新叶内钙、镁、铁和锰含量,3.33‰动物源营养液处理的钙含量增加27.80%,镁含量增加23.71%,铁含量增加10.75%,锰含量增加104.41%。3.33‰营养液处理新叶内钙、镁、锰和硼含量显著高于1.00‰营养液处理,但铁和锌含量显著低于1.00‰营养液处理,生产上可以将动物源营养液作为卷叶霸王空气凤梨新型叶面营养肥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营养液 空气凤梨 新叶生长 单株增重 矿质元素含量
下载PDF
不同供磷水平对青椒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梦珠 秦志翔 +4 位作者 张帆 崔云浩 王军娥 张毅 石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供磷水平对青椒幼苗光合特性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为青椒栽培的精准施肥、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奥黛丽-红缨枪’青椒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T1(50%P)、T2(75%P)、T3(100%P,对照)、T4(125%P)4个处理... 【目的】探究不同供磷水平对青椒幼苗光合特性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为青椒栽培的精准施肥、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奥黛丽-红缨枪’青椒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T1(50%P)、T2(75%P)、T3(100%P,对照)、T4(125%P)4个处理,测定不同供磷水平下青椒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矿质元素含量、积累量,研究各处理对青椒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处理的综合表现。【结果】与T3处理相比,T1处理青椒幼苗的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分别显著降低了35.03%,33.33%,54.32%,38.65%,61.83%,22.01%,50.48%,36.50%和40.16%,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显著升高了18.43%;T2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b含量及T_(r)和G_(s)分别显著增加了51.76%,54.02%,14.76%,40.49%,62.02%和124.76%;T4处理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a含量和P_(n)分别显著降低了26.60%,32.00%,17.87%,9.81%和28.83%。与T3处理相比,T2处理青椒幼苗Fe、Zn、Ca、K、Mg和N的积累量分别显著上升了62.67%,44.56%,42.33%,24.00%,33.97%和41.41%,Mn和P的积累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0.85%和34.9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青椒幼苗综合表现为T2>T3>T4>T1。【结论】施75%磷肥(T2)对青椒幼苗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吸收的促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磷水平 青椒幼苗 光合性能 矿质元素吸收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大米中碳氮同位素比率与矿质元素特征及加工影响
10
作者 刘亦鸣 李春霖 +4 位作者 张卫星 聂晶 张永志 许凤 袁玉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3,共6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大米稳定同位素特征指标与矿质元素差异,该研究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有机、绿色和常规种植方式下糙米与精米δ^(13)C、δ^(15)N与11种矿质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精米δ^(13)C、...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大米稳定同位素特征指标与矿质元素差异,该研究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有机、绿色和常规种植方式下糙米与精米δ^(13)C、δ^(15)N与11种矿质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精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7‰~-26.9‰和3.7‰~4.9‰,糙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8‰~-26.9‰和3.4‰~4.7‰。精米δ^(13)C在有机和绿色栽培下差异显著,δ^(15)N在绿色与常规栽培下差异显著,Na、Mg、K、Mo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δ^(13)C和δ^(15)N在各栽培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K、Mn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加工成精米后,有机大米中矿质元素减少42%,绿色大米矿质元素损失40%,常规大米矿质元素下降54%。精米比糙米可以更好地反映稳定同位素特征,常规栽培下糙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绿色栽培下精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不同种植方式和加工制备影响大米中δ^(13)C、δ^(15)N、矿质元素含量,该研究为科学评价大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指导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糙米 精米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下载PDF
南宁盛产期资阳香橙砧沃柑生物量及矿质元素累积特征
11
作者 汪妮娜 苏祖祥 +5 位作者 廖惠红 刘福平 黄宏明 王茜 韦持章 黄其椿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通过研究果实成熟期树体矿质元素积累与养分分配规律,可明确树体矿质养分需求,为“以果定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养分的数字化管理。在南宁一个管理水平较高、中高产量的沃柑园中,于果实成熟期随机选择3株5年生资阳香橙砧沃柑植株进... 通过研究果实成熟期树体矿质元素积累与养分分配规律,可明确树体矿质养分需求,为“以果定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养分的数字化管理。在南宁一个管理水平较高、中高产量的沃柑园中,于果实成熟期随机选择3株5年生资阳香橙砧沃柑植株进行挖掘和解剖取样,对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和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沃柑平均单株鲜果产量为75.90 kg,占全株鲜质量的63.88%。根系、枝干、叶片和果实干质量分别占植株总干质量的13.31%、39.23%、13.74%和33.72%。从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器官中的含量(以干质量计)来看,叶片中N、Ca、Mg、S、Mn、Cu、Zn和B含量最高,根系中P和Fe含量最高,果实中K含量最高。按每株果实产量50 kg计,采收果实带走N、P、K、Ca、Mg、S、Fe、Mn、Cu、Zn和B的量分别为80.84 g、8.29 g、72.91 g、30.79 g、4.82 g、3.50 g、218.75 mg、35.21 mg、41.87 mg、35.99 mg和91.42 mg,分别占树体相应元素总量的31.36%、38.96%、57.87%、9.04%、31.74%、22.20%、12.99%、14.64%、15.07%、25.78%和19.03%。研究探明了沃柑果实养分携出量以及果实养分分配系数,可为沃柑养分需求决策和优化施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生物量 矿质元素 养分需求 施肥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黄伞菌菇光谱特性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12
作者 刘艺涵 郭远 +4 位作者 郑文刚 张馨 郭文忠 王明飞 陈晓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6-2333,共8页
食用菌子实体发育阶段对光较为敏感,目前尚无黄伞菌菇生长及营养品质对不同光谱照射响应的相关研究。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种植黄伞菌菇(Pholiota adiposa),以纯白光为对照(CK),设置纯绿(G)、纯蓝(B)、纯红(R)、红蓝(RB)4个处理,光照周... 食用菌子实体发育阶段对光较为敏感,目前尚无黄伞菌菇生长及营养品质对不同光谱照射响应的相关研究。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种植黄伞菌菇(Pholiota adiposa),以纯白光为对照(CK),设置纯绿(G)、纯蓝(B)、纯红(R)、红蓝(RB)4个处理,光照周期为12 h光照/12 h黑暗。通过分析不同光质对黄伞子实体性状、光谱特性和矿质元素的影响,探究适宜黄伞菌菇生长发育的最佳光配方。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红光显著提高了黄伞菌柄长度及子实体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8.4%和90.0%(p<0.05);蓝光显著促进黄伞菌柄直径和菌盖直径的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2.8%和19.1%(p<0.05);各处理菌盖厚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光质对菌盖厚度的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黄伞菌盖光谱参量Hue(色相)值均有所提高(增幅5.3%~28.9%),而菌柄Hue值均有所降低(降幅26.3%~46.7%);绿光处理下黄伞菌盖和菌柄色泽饱和度C值、MACRI值和PRI值等色度光谱参量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相比,各光质处理均提高了菌盖中P、K元素含量,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菌柄中K、Ca、Mg、Na、Mn元素含量;绿光提高了除Ca、Na元素外其他所有矿质元素的积累量,且均为处理间最高。红光有利于黄伞菌柄增长及子实体重量增加,蓝光有利于促进黄伞菌柄和菌盖直径的增加,而绿光有利于黄伞的着色及其矿质元素的积累。该研究为特色菌菇黄伞工厂化生产中光环境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黄伞 反射率 光谱特性 矿质元素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大葱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13
作者 陈奕璇 谢坤豪 +6 位作者 王晓芹 闫妍 李衍素 于贤昌 王君 陈增杰 贺超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6,共7页
以大葱品种青叶1号为试材,探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葱苗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AMF与大葱根系形成了良好且稳定的共生关系,接种45 d后根段的侵染率达到83.3%。与未接种处理(CK)相比,接种... 以大葱品种青叶1号为试材,探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葱苗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AMF与大葱根系形成了良好且稳定的共生关系,接种45 d后根段的侵染率达到83.3%。与未接种处理(CK)相比,接种AMF显著提高了葱苗的株高、假茎长、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鲜质量、根系活力、根系表面积、光合色素含量,以及矿质营养元素N、P、K和Mn的含量,促进了健壮葱苗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丛枝菌根真菌 矿质元素 生长
下载PDF
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米品种植株矿质元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14
作者 张盼盼 乔江方 +5 位作者 李川 张美微 穆蔚林 郭涵潇 周艳丽 程泽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以锌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锌不敏感品种隆平638为试验材料,设置90 kg/hm^(2)(LN)、180kg/hm^(2)(MN)、225 kg/hm^(2)(HN)3个施氮量和不喷施锌肥(F0)、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F1)2个喷锌处理,分析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 以锌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锌不敏感品种隆平638为试验材料,设置90 kg/hm^(2)(LN)、180kg/hm^(2)(MN)、225 kg/hm^(2)(HN)3个施氮量和不喷施锌肥(F0)、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F1)2个喷锌处理,分析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米品种植株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分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上氮锌合理配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铜、锌含量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1.82、16.23 mg/kg。F1处理能够提高籽粒中氮、锌含量和锌有效性。植株中氮、磷、钾累积量以MNF1处理隆平638最高,籽粒中铜和锌、锰和铁累积量分别以LNF1、HNF1处理郑单958最高。籽粒中氮、磷、铜的占比以隆平638 HNF1处理最高,籽粒中锌占比以郑单958 HNF0和LNF0处理较高。HN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平均为10.31 t/hm^(2),其次是MN处理,LN处理最低。2个品种籽粒磷含量与锰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隆平638籽粒钾含量与铁、锌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施氮量180 kg/hm^(2)配合拔节期和大口期1∶1叶面喷施锌肥能够提高玉米籽粒中锌生物有效性和矿质元素累积量,促进玉米籽粒产量和矿质元素营养同步提高,可在大田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氮锌配施 锌效率 矿质元素 累积分配 有效性
下载PDF
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籽粒矿质元素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15
作者 王健胜 王二伟 +2 位作者 马爱锄 侯桂玲 程世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34,共9页
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解析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矿质元素遗传机制并为小麦矿质元素遗传改良提供新材料。以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与京4839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55K SNP芯片对小麦籽粒Ca、Mg、Fe、Z... 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解析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矿质元素遗传机制并为小麦矿质元素遗传改良提供新材料。以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与京4839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55K SNP芯片对小麦籽粒Ca、Mg、Fe、Zn这4种元素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普冰3228×京4839 RIL群体4种矿质元素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差异;共检测到与矿质元素相关的QTL 15个,这些QTL主要分布于1A、1D、3D、5A、5B、6B和7D染色体上,QTL LOD值介于2.58~35.89之间,解释变异率分布于0.16%~12.30%之间,其中包括与Zn元素含量相关的QTL 4个,与Ca元素含量相关的QTL 4个,与Mg元素含量相关的QTL 7个。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18个,这些候选基因主要与小麦矿质元素的吸收、转运、累积等功能相关。该结果将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遗传机制深入解析及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普冰3228 矿质元素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播期和叶面肥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颜为 李晓靖 +5 位作者 姜玉玮 黄萌 刘波 张春艳 崔振岭 薛艳芳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研究旨在探讨播期和叶面肥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于2019年5—10月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置玉米大田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5个玉米播期(5月31日、6月6日、6月13日、6月21日和6月28日,分别记作B1~B5)... 研究旨在探讨播期和叶面肥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于2019年5—10月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置玉米大田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5个玉米播期(5月31日、6月6日、6月13日、6月21日和6月28日,分别记作B1~B5),裂区为‘登海605’和‘郑单309’2个玉米品种,裂区-裂区为5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Water)、氯化钙(Ca)、硫酸锌(Zn)、谷氨酰胺(N)和谷氨酰胺与硫酸锌混合溶液(N+Zn)。于玉米成熟期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登海605’和‘郑单309’均在B3播期时(6月13日)产量最高,最高产量平均分别为11.9、10.9 t/hm^(2),主要由于该播期下穗粒数最高,表明B3播期是该区域最佳播期,而早播和晚播均会显著降低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对于‘登海605’,叶面喷施N溶液可略提高早播条件下(B1和B2播期)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Ca、Zn、N和N+Zn溶液可提高晚播条件下(B4和B5播期)籽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N+Zn溶液的增产效果最好,在B4和B5播期下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5.5%和16.0%。对于‘郑单309’,叶面喷施N或Zn溶液可提高B4播期籽粒产量,而喷施Ca溶液可提高B5播期的籽粒产量。另外,叶面喷施Zn或N+Zn溶液可显著提高‘登海605’和‘郑单309’在B2和B3播期的籽粒Zn浓度。叶面喷施Zn溶液可以显著提高B2和B3播期下‘郑单309’的籽粒Fe、Mn、Cu、N和Mg浓度。以上研究结果为协同实现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叶面肥 玉米 产量 籽粒矿质元素含量
下载PDF
‘渝城1号’核桃矿质元素周年吸收规律研究
17
作者 魏立本 黄小辉 +4 位作者 王玉书 唐佳佳 杨华均 冯大兰 邹孝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以‘渝城1号’核桃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器官样品的生物量和N,P,K,Ca,Mg质量分数,总结分析核桃对5种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①开花坐果以后,核桃干物质快速增加,增加的干物质主要累积在果实、根和茎中,并在果实膨... 以‘渝城1号’核桃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器官样品的生物量和N,P,K,Ca,Mg质量分数,总结分析核桃对5种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①开花坐果以后,核桃干物质快速增加,增加的干物质主要累积在果实、根和茎中,并在果实膨大期后,果实中的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②从各器官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上看,茎、营养枝和果枝中的N,P,K质量分数在展叶抽梢期最高,茎和营养枝中的Ca质量分数在果实膨大期最高,营养枝和果枝中Mg质量分数在落叶期最高.③从各器官矿质元素的累积量看,开花坐果前,N,P,K在根部的累积量最高.开花坐果后,果实中N,P,K的累积量逐渐升高.整个生育期,Ca在根部中的累积量最高,而Mg在果实膨大期前以根部累积量最高,之后在果实中的累积量最高;④5个矿质元素中,核桃对N,K,Ca吸收量大于P和Mg,其中核桃对N,P吸收量最大的时间在开花坐果期,对K和Mg吸收量最大的时间在坐果初期,对Ca吸收量最大的时间在果实膨大期.因此,开花坐果期到果实膨大期是核桃施肥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应及时补充相应的矿质元素,以实现核桃的科学高效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城1号’核桃 矿质元素 吸收规律
下载PDF
川黄檗不同树龄矿质元素含量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孙志鹏 罗建勋 王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9,共10页
【目的】探究川黄檗不同树龄各部位和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矿质元素和土壤因子相关性,以期为川黄檗幼龄林营养诊断、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川黄檗1~3年生苗木为试材,对不同部位(叶、当年生枝和根)和根际土壤中矿... 【目的】探究川黄檗不同树龄各部位和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矿质元素和土壤因子相关性,以期为川黄檗幼龄林营养诊断、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川黄檗1~3年生苗木为试材,对不同部位(叶、当年生枝和根)和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根际土壤与不同部位间以及各部位中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而评价不同部位对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1)不同树龄和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中N、Ca、Cu和Zn,当年生枝中P和Cu以及根中Mg含量显著下降(P<0.05)。2)不同树龄根际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树龄增加,Ca、Mn和Zn含量显著增加(P<0.05),Fe含量显著下降(P<0.05);元素含量大小为:N>K>Ca>Fe>P>Mn>Mg>Cu>Zn。3)川黄檗对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对Ca、Mg的富集能力较强,对N、P和K的富集能力居中,对Fe、Mn和Cu的富集能力较低。4)叶中K与P,当年生枝及根中的N与K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各部位N与多种元素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中元素与叶、根中多种元素显著相关(P<0.05)。【结论】川黄檗幼龄林不同生长年限各部位及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各部位元素之间及与土壤中矿质元素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不同部位对矿质营养元素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依据研究结果,川黄檗幼龄林施肥时应该注意补充叶中N、Ca、Cu和Zn,同时合理搭配P和Mg等元素,注意用量的协调,保证植株营养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黄檗 不同部位 根际土壤 矿质元素 相关性分析 富集特征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的檀香木材产地溯源
19
作者 林传阳 焦立超 +1 位作者 陈家宝 殷亚方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为明确树木心边材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对木材产地溯源准确性的影响,以檀香(Santalum album)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及广东肇庆的檀香木材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 为明确树木心边材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对木材产地溯源准确性的影响,以檀香(Santalum album)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及广东肇庆的檀香木材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别测定心材和边材位置的5种稳定同位素(δ^(13)C、δ^(2)H、δ^(18)O、δ^(15)N、δ^(34)S)比值和3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学法进行产地判别。结果表明:檀香边材和心材组织间的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和25种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性;采用同一径向位置的檀香样品集进行产地判别准确率优于木材(不区分心边材)样品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取样部位以获得最优的产地判别效率。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采用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檀香木产地判别准确率为86.54%~100.00%,显著优于稳定同位素方法(51.32%~60.00%);而基于稳定同位素比值和矿质元素含量结合的方法则没有明显提高产地判别准确率(88.46%~100.00%)。2种稳定同位素(δ^(2)H和δ^(15)N)及14种矿质元素(Sb、Mo、Cr、Pd、V、Cs、Rb、Sn、As、Ni、Co、Pb、Cd、Fe)是对我国3个主产区檀香木材产地判别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木材产地判定分析,为溯源木材产地、应对木材非法采伐、保护森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偏最小二乘判别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产地溯源
下载PDF
核桃叶片生理性焦枯与矿质元素关系研究
20
作者 王霞磊 梁鑫淼 +3 位作者 刘佳乐 贾鹏 陈利英 齐国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目的]以叶片营养诊断为主的方法对核桃叶片的矿质元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找出核桃叶片焦枯发生的原因,为核桃生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叶片焦枯程度对核桃树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焦枯程度、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N、P、K、Na、C... [目的]以叶片营养诊断为主的方法对核桃叶片的矿质元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找出核桃叶片焦枯发生的原因,为核桃生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叶片焦枯程度对核桃树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焦枯程度、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N、P、K、Na、Ca、Mg、Fe、Mn、Cu、Zn、B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叶片矿质元素间、矿质元素与焦枯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焦枯程度的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随着焦枯程度及时间的推移大体呈下降的趋势,焦枯现象会从叶缘向叶片中部发展。病情程度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与Mn、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91。B含量与病情程度的Logistic回归系数值为-0.872,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p<0.05),对焦枯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且喷施不同浓度的B肥后焦枯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测定分析了‘绿岭’核桃焦枯叶片11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发现缺B是引起‘绿岭’核桃叶片焦枯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片 矿质元素 生理性焦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