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硒对茎瘤芥硒形态及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婉伊 姚云柯 +5 位作者 徐卫红 周鑫斌 王卫中 谢文文 秦余丽 王正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瘤芥游离氨基酸、VC、还原糖的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0.41%、13.36%和46.73%。叶面喷施硒后茎瘤芥中全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6.1%~193.9%和74.0%~271.5%,并且随外源硒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显著提高,1.0、2.5 mg/L硒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33%和23.57%。茎瘤芥吸收的硒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茎瘤芥全硒和有机硒含量与外源硒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 形态 硒吸收 转化 茎瘤芥
下载PDF
土壤施硒对大蒜硒吸收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院金谒 石书兵 +2 位作者 戴俊生 王朴 刘正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4,共4页
选用新疆白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0(CK)、0.15、0.30、0.45、0.60、0.75 g/m2亚硒酸钠进行土施处理,研究大蒜对硒吸收及不同用量的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鳞茎膨大期,即第119天至126天是硒积累的关键时期,硒吸收量最高可... 选用新疆白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0(CK)、0.15、0.30、0.45、0.60、0.75 g/m2亚硒酸钠进行土施处理,研究大蒜对硒吸收及不同用量的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鳞茎膨大期,即第119天至126天是硒积累的关键时期,硒吸收量最高可达1.4 mg/kg,是对照的100.72倍;0.15~0.60 g/m2施硒处理的大蒜,产量较对照均有增加,各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同时,适量的硒使还原糖含量下降,Vc及氨基酸各组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综合分析硒对大蒜含硒量、产量、品质的影响及人类食用富硒大蒜的安全性,施硒量以0.45 g/m2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白蒜 硒吸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富硒和非富硒水稻品种苗期硒吸收和转运差异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联合 郁飞燕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1-386,共6页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富Se和非富Se水稻品种苗期Se吸收和转运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供Se水平,富Se水稻品种根系Se吸收速率和茎叶Se含量明显高于非富Se品种,而两类品种间根部Se含量无明显差异。低Se水平下(20μg/L),富Se品种茎叶/根Se总量比...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富Se和非富Se水稻品种苗期Se吸收和转运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供Se水平,富Se水稻品种根系Se吸收速率和茎叶Se含量明显高于非富Se品种,而两类品种间根部Se含量无明显差异。低Se水平下(20μg/L),富Se品种茎叶/根Se总量比明显高于非富Se品种。可见Se吸收转运差异可能是引起两类水稻品种稻米Se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非富品种 根系硒吸收速率 茎叶含量 茎叶/根总量比 差异
下载PDF
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粪硒含量及饲料硒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华锋 杨建平 +3 位作者 郭孝 介晓磊 胡承孝 刘世亮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3种硒源(植物硒-富硒苜蓿、无机硒-亚硒酸钠和生物硒-酵母硒)对蛋鸡生产性能、粪便含硒量及饲料硒吸收率的影响。选取5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300羽,随机分成5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15%普通苜蓿粉、1.60mg/kg亚...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3种硒源(植物硒-富硒苜蓿、无机硒-亚硒酸钠和生物硒-酵母硒)对蛋鸡生产性能、粪便含硒量及饲料硒吸收率的影响。选取5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300羽,随机分成5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15%普通苜蓿粉、1.60mg/kg亚硒酸钠、730mg/kg酵母硒和15%富硒苜蓿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8d。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添加富硒苜蓿显著提高蛋鸡日产蛋量和产蛋率(P<0.05),降低料蛋比(P<0.05);添加酵母硒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2)基础饲粮添加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苜蓿均极显著提高蛋鸡粪硒含量(P<0.01),却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3)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苜蓿3种硒源均极显著提高蛋鸡饲料硒吸收率(P<0.01),富硒苜蓿组和酵母硒组蛋鸡饲料硒吸收率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蛋鸡饲料硒吸收率(P<0.05);在试验21d后,蛋鸡对无机硒的吸收能力趋于稳定,而蛋鸡对有机硒的吸收能力随试验周期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蛋鸡日粮添加富硒苜蓿,其生产性能略优于酵母硒,显著优于普通苜蓿和亚硒酸钠;且饲粮硒含量相同情况下,蛋鸡对富硒苜蓿硒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硒,但略低于酵母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酸钠 酵母 饲料硒吸收
下载PDF
土壤硒水平和硒肥对水稻硒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云 林硕 +4 位作者 金磊 毛东平 王学瑛 刘国侠 方乾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土壤硒含量和硒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及硒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嘉58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在6种不同硒含量的土壤上,通过施用一定量硒肥而形成水稻硒含量水平及产量的差异变化,研究硒转化吸收利用的规律。[结果]喷施... [目的]探讨土壤硒含量和硒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及硒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嘉58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在6种不同硒含量的土壤上,通过施用一定量硒肥而形成水稻硒含量水平及产量的差异变化,研究硒转化吸收利用的规律。[结果]喷施硒肥2 250 mg/hm^2,产量提升5.72%。大米硒含量=38.18%土壤硒含量+0.02%喷施硒肥量。[结论]该研究为富硒水稻生产硒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产量 硒吸收转化率
下载PDF
磷硒交互作用对水稻硒吸收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勤 曹志洪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磷、硒交互作用及其对稻株生长和硒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用一定量的硒,可促进稻株生长;施硒量过多,无论供磷量多少,植株均会受到伤害,生物量降低;供硒量增加,水稻中硒含量持续增加;硒在稻...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磷、硒交互作用及其对稻株生长和硒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用一定量的硒,可促进稻株生长;施硒量过多,无论供磷量多少,植株均会受到伤害,生物量降低;供硒量增加,水稻中硒含量持续增加;硒在稻株各器官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秸秆、糙米和糠。土壤施磷0.08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低于对照,施磷量增加到0.40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增加,分蘖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此相似,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硒吸收 累积 交互作用 生长
下载PDF
外源硒对燕麦硒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蔡天革 陈丽娜 +3 位作者 范宪荣 邵冉冉 张慧娇 唐凤德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376-382,共7页
以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定0、9、12、15、18 mg m^-2 5个外源硒施用量,采用根部基施与叶面喷施2种施用方式,在成熟期对各处理的燕麦硒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研究外源硒对燕麦硒吸收分配的影响,并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 以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定0、9、12、15、18 mg m^-2 5个外源硒施用量,采用根部基施与叶面喷施2种施用方式,在成熟期对各处理的燕麦硒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研究外源硒对燕麦硒吸收分配的影响,并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硒含量的综合分析,确定富硒燕麦的外源硒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2种施用方式均会提高燕麦的硒含量,且各器官硒含量与外源硒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2种施硒方式的硒转移系数均随外源硒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根部基施处理显著低于叶面喷施.硒利用率在外源硒施用量为15 mg m^-2时达到最大.适量施用外源硒可提高燕麦产量,对小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土壤基施和叶面喷施外源硒可影响燕麦体内硒分布情况,提高燕麦籽粒硒含量.适量施用外源硒会提高燕麦产量.以外源硒(纯硒质量分数为0.02%)施用量为15 mg m^-2作为硒元素水溶调理剂在风沙土中富硒燕麦的推荐施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外源 硒吸收 产量 根部基施 叶面喷施 含量 转移系数
下载PDF
硒吸收后液的高效复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修财 梁柱俊 雷刚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1期28-30,共3页
针对以铜阳极泥为原料,经过回转窑硫酸化焙烧得到的硒吸收后液如何高效复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就硒吸收后液酸度对铜阳极泥处理时的脱铜效果和硒还原率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更换吸收液周期,提高硒吸收后液酸度,降低了硒吸收后液产出量,实... 针对以铜阳极泥为原料,经过回转窑硫酸化焙烧得到的硒吸收后液如何高效复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就硒吸收后液酸度对铜阳极泥处理时的脱铜效果和硒还原率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更换吸收液周期,提高硒吸收后液酸度,降低了硒吸收后液产出量,实现了硒吸收后液完全复用到铜阳极泥处理脱铜工序,减少了硫酸等化工试剂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吸收后液 铜阳极泥处理脱铜效果 还原率 更换塔液周期 硒吸收后液酸度 完全复用
下载PDF
磷硒配施对郑麦9023硒吸收及土壤硒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祝姣姣 聂兆君 +5 位作者 赵鹏 李金峰 秦世玉 李畅 刘红恩 李永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2-729,共8页
为给通过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硒含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80、160mg·kg-1,分别表示为P0、P80和P160)和2个硒水平(0和1mg·kg-1,分别表示为Se0和Se1),共6个处... 为给通过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硒含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80、160mg·kg-1,分别表示为P0、P80和P160)和2个硒水平(0和1mg·kg-1,分别表示为Se0和Se1),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Se0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在Se1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8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在Se1水平下,施磷显著增加了小麦各器官以及整株硒累积量,但是施磷降低了硒从颖壳向籽粒中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了各器官的硒含量。施硒可提高土壤各形态硒的含量,提高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比例。在Se0水平下施磷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所占总硒的比例;而在Se1水平下,施磷增加了土壤水溶态硒、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残渣态硒的含量及比例,但是降低了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含量及比例。因此,适宜的磷硒配施可通过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硒的转化过程,促进土壤硒向水溶态硒的转化,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进而促进郑麦9023对土壤硒的吸收累积,达到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吸收 形态转化 郑麦9023
下载PDF
施硒及不同形态磷肥对小麦硒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军妹 范晓芳 +5 位作者 侯振安 闵伟 冶军 索常凯 安映荷 王宗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4-239,共6页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施用硒肥及4种不同形态磷肥对小麦硒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硒肥设不施硒(SE0)和施硒(SE)2个处理,各硒肥处理下设置5个磷肥处理,分别为不施磷肥(CK)、施用磷酸(AP)、聚磷酸铵(APP)、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施用硒肥及4种不同形态磷肥对小麦硒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硒肥设不施硒(SE0)和施硒(SE)2个处理,各硒肥处理下设置5个磷肥处理,分别为不施磷肥(CK)、施用磷酸(AP)、聚磷酸铵(APP)、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结果表明:不施硒肥条件下,不同形态磷肥均能促进小麦硒吸收,但小麦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稻谷国家标准。其中,APP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较AP、MAP和DAP处理提高2.49、4.86和7.07个百分点。施硒肥条件下,小麦籽粒硒含量显著增加。其中,MAP处理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加68.11%和56.70%,磷肥利用率分别较AP、APP和DAP处理提高16.09、15.03和14.86个百分点。因此,硒肥配合施用磷酸一铵能够增加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磷肥利用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小麦 硒吸收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水分管理对鄱阳湖南矶山土壤硒形态及藜蒿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萍 相明雪 +3 位作者 王亲媛 潘雪梅 王伟 吴代赦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以鄱阳湖南矶山土壤及其上生长藜蒿为试材,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盆栽实验探讨了水分管理对土壤硒的形态分布及其上藜蒿硒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藜蒿硒吸收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呈正相关:湿培组土壤有效态硒含量最低,... 以鄱阳湖南矶山土壤及其上生长藜蒿为试材,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盆栽实验探讨了水分管理对土壤硒的形态分布及其上藜蒿硒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藜蒿硒吸收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呈正相关:湿培组土壤有效态硒含量最低,藜蒿硒吸收量仅有74.73μg·kg^-1;旱培组土壤有效态硒含量最高,藜蒿硒吸收量可达171.43μg·kg^-1;交培组藜蒿硒吸收量波动与土壤有效态硒一致,表现为先降后增。本实验研究表明,旱湿交替促进藜蒿富硒的同时可保证其正常生长,是富硒藜蒿生产的最佳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形态分布 藜蒿 硒吸收
下载PDF
不同硒肥喷施时期对2种富硒土壤水稻产量、米质及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吕 薛亚光 +4 位作者 石晓旭 韩笑 魏亚凤 杨美英 刘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3期44-53,共10页
通过盆栽试验,在2种富硒土壤(沙壤土、草甸土)条件下,于水稻生长后期(始穗期、齐穗期、齐穗后1周、齐穗后2周,分别记为TI、TF、TF1、TF2)进行硒肥叶面喷施,探讨植株地上部硒含量与分配特点,并分析产量和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论是... 通过盆栽试验,在2种富硒土壤(沙壤土、草甸土)条件下,于水稻生长后期(始穗期、齐穗期、齐穗后1周、齐穗后2周,分别记为TI、TF、TF1、TF2)进行硒肥叶面喷施,探讨植株地上部硒含量与分配特点,并分析产量和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论是沙壤土或草甸土条件,硒肥喷施与水稻株高、穗长、枝梗数、盆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实率、实际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 <0.05),不同处理间强弱效应为TF1>TF2>TF>TI。草甸土水稻各器官位置硒含量普遍低于沙壤土。2种土壤类型条件下,植株硒含量均为穗>叶片>茎鞘,硒吸收敏感度均为叶片>茎鞘>穗;就穗部不同位置而言,硒含量为米糠>颖壳>精米>穗轴+枝梗,喷硒使得硒滞留在穗轴+枝梗中的比例有所增加,而精米、米糠和颖壳中硒所占比例有所降低。喷硒可同时促进茎鞘、叶片和穗部硒的富集,且随喷施时期的延长,穗部(不同位置)硒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TI处理更易导致营养器官中硒的积累。2种土壤类型条件下,硒肥喷施改善了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对稻米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胶稠度分别在TI和TF处理达最大值和最小值,直链淀粉含量因土壤类型而异,且趋势相反。不同时期硒肥喷施浓度为0或40 g/hm;时,大米硒日摄入量为156~224μg(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符合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50~250μg/d)。综合来看,TF1处理可协同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改善,TI处理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TF处理促进营养品质的增加。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目标性状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喷硒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时期 水稻 产量 品质 硒吸收
下载PDF
叶面喷硒对花生硒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13
作者 李云春 赵雪梅 +6 位作者 冯时钦 徐世宏 何礼新 韦鸿雁 方顺 陆思思 魏元茂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富硒能力较强的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设4个硒肥叶面喷施梯度,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硒肥对花生硒吸收积累的影响,分析硒吸收分配规律,为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发富硒花生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施硒条件下,花生硒含量... 以富硒能力较强的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设4个硒肥叶面喷施梯度,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硒肥对花生硒吸收积累的影响,分析硒吸收分配规律,为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发富硒花生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施硒条件下,花生硒含量总体表现为叶>籽仁>茎>根>果壳,硒累积量总体表现为叶>籽仁>茎>根>果壳。花生植株总的硒肥利用率为23.09%~24.88%。花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喷施不同用量硒肥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花生不同器官的硒含量和硒积累量均随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其中籽仁显著增加(p<0.05)。叶片和籽仁是主要的硒存储器官,叶片吸收的硒主要转运到籽仁中,在土壤硒不能满足生产时,叶片喷施硒肥是开发富硒花生极佳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硒吸收 积累与分配 叶面喷施
下载PDF
植物硒吸收转化机制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4
作者 姜英 曾昭海 +3 位作者 杨麒生 赵杰 杨亚东 胡跃高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67-4076,共10页
硒是大多微生物、动物及人类的必要微量元素,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至今存在争议.较低浓度硒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受能力的功能,而大部分植物在高浓度下表现出中毒现象.随着人类对摄入硒及环境硒污染问题的认识加深,... 硒是大多微生物、动物及人类的必要微量元素,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至今存在争议.较低浓度硒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受能力的功能,而大部分植物在高浓度下表现出中毒现象.随着人类对摄入硒及环境硒污染问题的认识加深,作物硒生物强化与硒污染植物修复问题引起重视,推动了对硒在植物中的吸收积累及代谢调控的研究.近年来对植物硒吸收及转化的研究表明,不同硒水平下植物对硒吸收积累及生理响应存在差异,土壤环境因素对植物硒吸收及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对高聚硒植物硒代谢研究逐渐揭示出硒在植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调控机理等.本文总结了目前硒生物强化与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环境中硒分布特点、植物硒吸收及其影响因素、植物体内硒转化及其过程调控关键酶,以及硒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硒生理及分子机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 植物修复 硒吸收 代谢
原文传递
硒硫相互作用对烤烟(Nicotina tabacum L.)吸收硒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马友华 丁瑞兴 +1 位作者 张继榛 竺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8,共4页
采用硒硫二因素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进行烟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烟草各部位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多 ,烟草生长前期根部硒含量高于地上部 ,成熟期烟叶和根部硒含量高于茎部 ,尤以上二棚烟叶硒含量最高。施硫对烟草硒的吸收和积累量... 采用硒硫二因素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进行烟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烟草各部位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多 ,烟草生长前期根部硒含量高于地上部 ,成熟期烟叶和根部硒含量高于茎部 ,尤以上二棚烟叶硒含量最高。施硫对烟草硒的吸收和积累量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生长器官和硒硫浓度不同而异。前期烟草全株及地上部的硒积累量在低硫 (<75μg·g-1)条件下随施硫增加而增多 ,硒硫表现为协同作用 ;在高硫 (>75 μg·g-1)条件下 ,烟草硒积累量则随施硫的增加而减少 ,表现为拮抗作用。不施硒时施硫会降低成熟烟叶硒含量 ,施硒时成熟烟叶硒含量则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多 ,前者表现为硒硫拮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相互作用 硒吸收 安全性 盆栽试验 施肥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对不同无机硒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喻达辉 刘少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硒吸收 无机
下载PDF
茎瘤芥对硒的吸收、转化及其富集特征研究
17
作者 饶小琛 谢文文 +3 位作者 徐卫红 迟荪琳 周鑫斌 赵婉伊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了探讨硒在茎瘤芥中的吸收、富集机制,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1、2.5 mg/L)的Na_2SeO_3进行茎瘤芥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茎瘤芥对硒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规律,以及硒对茎瘤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硒浓度(1 mg/L)下,供试作物茎瘤... 为了探讨硒在茎瘤芥中的吸收、富集机制,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1、2.5 mg/L)的Na_2SeO_3进行茎瘤芥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茎瘤芥对硒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规律,以及硒对茎瘤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硒浓度(1 mg/L)下,供试作物茎瘤芥产量提高,未达到显著水平;茎瘤芥中硝酸盐含量下降到最低点,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Vc则为相反趋势,在Se 1 mg/L上升到最高,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46.73%、40.41%和13.36%;茎瘤芥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随硒浓度升高而增加,且呈显著正相关,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4.0%~271.5%和46.1%~193.9%,而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也会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较对照组分别上升了23.57%和1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 形态 硒吸收 转化 茎瘤芥
下载PDF
大豆根系吸收亚硒酸盐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联合 郁飞燕 +1 位作者 邓坤 谢玉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9-523,共5页
通过生理学和药理学方法,探讨了大豆根系吸收亚硒酸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大豆离体根吸收亚硒酸盐速率随pH升高而降低。pH3.0和8.0时,大豆吸收亚硒酸盐速率随硒含量增加呈比例升高,数据符合直线方程。pH5.0时,大豆吸收亚硒酸盐随硒含... 通过生理学和药理学方法,探讨了大豆根系吸收亚硒酸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大豆离体根吸收亚硒酸盐速率随pH升高而降低。pH3.0和8.0时,大豆吸收亚硒酸盐速率随硒含量增加呈比例升高,数据符合直线方程。pH5.0时,大豆吸收亚硒酸盐随硒含量增加而升高直至饱和,数据符合米氏动力学曲线方程。pH3.0时,DNP、NaF和4℃抑制亚硒酸盐吸收的程度分别为15%、19%和23%;pH5.0时,分别达到81%、80%和79%;pH8.0时,分别为16%、8%和11%。进一步研究表明,pH3.0时,HgCl2和AgNO3抑制亚硒酸盐吸收的程度分别为78%和79%;pH5.0时,磷饥饿显著促进亚硒酸盐吸收;pH8.0时,NPPB、9-CA、NPAA、TEACl、NA和DIDS分别抑制亚硒酸吸收的程度为13%、17%、22%、7%、18%和6%。表明大豆根系能通过水通道以被动方式吸收H2SeO3,通过磷转运蛋白以主动方式吸收HSe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离体根 酸盐吸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 被引量:51
19
作者 徐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3期46-47,67,共3页
硒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 硒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植物吸收、富集硒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的形态 吸收利用
下载PDF
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体内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斐 姜淑苓 +4 位作者 欧春青 毋永龙 王海波 李连文 马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7-1582,共6页
【目的】以华酥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体内硒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氨基酸硒肥的合理施用及富硒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叶面喷施和土壤施入两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置4个处理,其中土壤施入设每... 【目的】以华酥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体内硒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氨基酸硒肥的合理施用及富硒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叶面喷施和土壤施入两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置4个处理,其中土壤施入设每株施入30 m L(900 mg/plant)、60 m L(1800 mg/plant)、90 m L(2700 mg/plant)和120m L(3600 mg/plant),叶面喷施设每株喷施300倍(150.0 mg/plant)、400倍(112.5 mg/plant)、600倍(75.0mg/plant)和1000倍(45.0 mg/plant)。叶面喷施从盛花期开始,每隔15天喷施一次,直至果实成熟前15天左右停止,共喷施7次。土壤施入前将氨基酸硒肥兑清水,均匀浇于施肥坑中,于盛花期一次性施入。分别于花后15 d、30 d、45 d、60 d、75 d、90 d取果实和叶片,并将果实解析为果皮、果肉和果心3个部分,分别测定硒含量。【结果】1)两种施肥方式均可极显著提高梨果实和叶片中的硒含量。2)喷施氨基酸硒肥后梨果实和叶片中硒含量在发育初期最高,不同部位硒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而土施氨基酸硒肥后梨果实和叶片中硒含量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并在采收时达到最高。3)施肥后单果硒吸收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花后30 45 d为果实吸收硒的关键期。4)梨叶片的硒含量高于果肉,而且含量高低顺序不受施肥的影响,但果皮、果肉和果心3个部位硒含量的高低顺序与施肥方式有关,喷施氨基酸硒肥可以改变硒在果实各部位含量的高低顺序,而土施氨基酸硒肥对其没有影响。5)施肥量较小时,果肉和叶片中硒含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但当施肥时有效硒含量超过2700 mg/plant时,硒含量反而会下降。【结论】施用氨基酸硒肥影响着梨树体内硒含量。与土施相比,喷施处理后梨对硒的吸收快、吸收和积累效率高、硒利用率高,因此,喷施氨基酸硒肥是富硒梨生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施肥量以有效硒含量不超过2700mg/plant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含量 单果硒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