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6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经验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成熟度建设的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粮 傅奕蕾 +1 位作者 宋阳 余晓峰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发挥碳金融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以碳减排的价格信号结合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来引导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与欧盟、新西兰等国际成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及碳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 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发挥碳金融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以碳减排的价格信号结合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来引导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与欧盟、新西兰等国际成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及碳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归纳总结国际成熟碳市场及碳金融的发展经验,是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成熟度建设的他山之石。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成熟碳金融市场研究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碳金融市场和欧盟、新西兰、韩国等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比异同;后以欧盟碳金融市场为例,从市场机制、配套措施和交易生态三个方面总结其发展经验,进而提出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成熟度建设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市场 排放权交易 资产 减排 “双”目标 转型 绿色金融
下载PDF
东道国碳定价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低碳转型研究
2
作者 肖慧敏 唐月琪 李子豪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3-111,共9页
在加快发展绿色转型和持续提高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利润和环保绩效。本文采用2010~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企业低碳转型... 在加快发展绿色转型和持续提高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利润和环保绩效。本文采用2010~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企业低碳转型的程度和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企业对碳定价东道国的投资显著减少企业碳排放,且对碳交易东道国投资的减排效果强于对碳税东道国投资的减排效果。机制检验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促进企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实现碳减排,对碳定价东道国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低碳技术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碳减排作用在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显著。本文为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机制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选择国际化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排放强度 定价 技术创新 企业低转型 交易 “双”目标
下载PDF
植物多样性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
作者 马骏杰 陈银萍 +4 位作者 牟晓明 李玉强 张钰清 卢誉之 曹渤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植物多样性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土壤有机碳固存起至关重要作用。以往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多在人工控制植物多样性条件下进行,表明高植物多样性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而在自然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对土壤... 植物多样性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土壤有机碳固存起至关重要作用。以往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多在人工控制植物多样性条件下进行,表明高植物多样性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而在自然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选取了青藏高原东北部15个典型高寒草甸作为研究样地,通过测定植物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土壤pH值、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全氮及全磷等,旨在探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为土壤碳储量的变化及草地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植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了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P<0.01),而对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植物多样性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含量(P<0.05),而对不同土层微生物量氮无影响;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分组发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无相关性。综上,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自然条件下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促进效果,这种促进效果主要表现在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本研究为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碳库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新见解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有机 颗粒有机 矿物结合态有机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核算范围视角下城市社区实现绿色繁荣的规划策略行动
4
作者 费凡 肖越 李晓晖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单元,是碳排放的重点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梳理“绿色繁荣”社区的目标与内涵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理论实践,以碳排放核算的视角进行切入,将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中的“范围”概念应... 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单元,是碳排放的重点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梳理“绿色繁荣”社区的目标与内涵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理论实践,以碳排放核算的视角进行切入,将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中的“范围”概念应用到社区层面,建立社区碳排放的范围分类,识别社区减碳的关键维度,并提出实现绿色繁荣社区的规划设计策略与具体行动,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区域乃至国家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核算 绿色繁荣 社区 排放范围 规划策略
下载PDF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4,共19页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排放权交易市场 工业低转型 全国统一市场 排放强度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高速公路建设期碳排放量化分析及特性研究
6
作者 郭风爱 李斐 +4 位作者 赵全胜 徐士钊 胡运朋 王旻泽 周坤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3个阶段,利用碳排放因子法构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以秦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高速公路建设期碳减排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期... 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3个阶段,利用碳排放因子法构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以秦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高速公路建设期碳减排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期总碳排放量为43.72万t,碳排放强度为1.58万t/km,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91.51%,7.81%和0.68%;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高为40.00万t,碳排放强度为1.44万t/km,其中水泥和钢材的生产加工为高速公路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的关键;在所有单位工程中,超过80%的碳排放来自交叉工程、桥涵工程和路基工程,其中交叉工程碳排放量最大,占总工程的3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核算 核算模型 排放因子法 措施
下载PDF
金融支持碳普惠制发展研究:制约因素、实践经验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艳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金融支持碳普惠制发展能实现微观领域碳减排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的双赢目标。本文基于我国碳普惠制试点实践,分析我国碳普惠制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在借鉴国外有关碳普惠制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建立以金融碳账户为核心的碳普惠发展机制... 金融支持碳普惠制发展能实现微观领域碳减排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的双赢目标。本文基于我国碳普惠制试点实践,分析我国碳普惠制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在借鉴国外有关碳普惠制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建立以金融碳账户为核心的碳普惠发展机制,从搭建碳征信服务体系、量化碳减排核算标准、优化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完善正向激励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 减排 账户 交易 绿色金融 绿色信贷 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低发展
下载PDF
国际碳税政策实践发展与经验借鉴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楠 杨晓丽 《金融经济》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尽管国际上碳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但是各国碳税实施路径与政策调整逻辑却有显著差异,仍存在参与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发展缓慢和国际争议调整机制缺失等问题。借鉴当前国际碳...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尽管国际上碳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但是各国碳税实施路径与政策调整逻辑却有显著差异,仍存在参与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发展缓慢和国际争议调整机制缺失等问题。借鉴当前国际碳税制度的具体税收制度、政策设计和税收关系的实践经验,我国碳税的开征应循序渐进,与碳交易协同互补,采取“逐步拓宽”的税制设计,利用税收优惠平衡税收负担,充分参与国际碳税协调,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 定价 边境调节 减排 环境税
下载PDF
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构建的思考
9
作者 李林玲 金陶胜 赵星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4-149,共6页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到地方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但由于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市场体系的完整性和协同性、市场覆盖度及市场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不利于“双碳”目标的落地。欧盟在多层次碳市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到地方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但由于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市场体系的完整性和协同性、市场覆盖度及市场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不利于“双碳”目标的落地。欧盟在多层次碳市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参考欧盟经验,我国多层次碳市场的体系可以采用“重点行业+区域”条块结合的建设思路,对全国碳交易市场、地方碳交易市场、CCER市场和碳普惠市场四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搭建全覆盖、分层次、强协同的高效碳市场体系。此外,推动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加强全国和地方碳市场的配合,提升市场发展的协同性;推动非履约主体入市,提升市场结构的韧性和稳定性;培育发展碳金融市场,为多层次市场体系提供动力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碳市场国际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市场 配额 交易 资产 普惠
下载PDF
碳交易计划对低碳居住建筑经济影响研究
10
作者 薛仲侠 王志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全面开启,低碳居住建筑增量成本过高、资金回笼期太长的现况或将被打破。以北京市一栋居住建筑为例,利用机器学习、工程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方法,运用PKPM软件建模进行碳排放计算,以静态投资回收期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碳交... 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全面开启,低碳居住建筑增量成本过高、资金回笼期太长的现况或将被打破。以北京市一栋居住建筑为例,利用机器学习、工程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方法,运用PKPM软件建模进行碳排放计算,以静态投资回收期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碳交易计划对低碳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碳交易计划可为新建低碳居住建筑整体带来10.92%的额外收益,其中运行阶段碳收益占比7.03%。本研究可为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房屋类型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计划机制 方案 排放 成本效益分析
下载PDF
水泥进入碳市场 提高排放数据的可靠性
11
作者 王秀龙 刘瑞芝 赵喜龙 《中国水泥》 CAS 2024年第7期71-72,共2页
0 引言水泥行业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进入强制的量化减排阶段。因此,碳排放计量的准确性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乎到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关乎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水泥行业的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行业的减排对双碳目标的... 0 引言水泥行业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进入强制的量化减排阶段。因此,碳排放计量的准确性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乎到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关乎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水泥行业的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行业的减排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依据来自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数据。如果碳排放计量数据不准确,将直接影响碳排放清单的制定以及减排政策和目标的制定,从而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排放总量 市场 排放计量 中和 水泥行业 减排政策 排放清单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的制度进路
12
作者 李坤海 于宏源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共12页
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全国碳排放管理及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最新通过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条款的修改进一步显示了碳排放数据作为碳市场运行的“生命线”角色。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不仅要解决... 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全国碳排放管理及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最新通过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条款的修改进一步显示了碳排放数据作为碳市场运行的“生命线”角色。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不仅要解决减排单位、核查机构、会计与审计等参与主体间的多重利益博弈,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等多对基本关系,这对监管制度的弹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国际碳排放数据监管制度围绕MRV体系展开,各国际机构建立起了不同的监管框架,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对此进行了落实并发展。我国刚建立全国性碳市场不久,现有的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在体系、内容上仍有短板,难以适应新要求。为此,本文立足国际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的制度内容与经验,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碳排放数据监管制度存在的短板,最后提出了完善监管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排放 减排 核算 排放权交易 市场 环境信息披露 ESG
下载PDF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43
13
作者 邹才能 熊波 +6 位作者 薛华庆 郑德温 葛稚新 王影 蒋璐阳 潘松圻 吴松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是人类发展的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治、资源、技术、市场、能源结构等诸多挑战。提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碳替代将是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新能源已经成为第3次能源转换的主角,未来将成为碳中和的主导。目前,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等是新能源的主力军,助力电力部门实现低碳排放;"绿氢"是新能源的后备军,助力工业与交通等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人工碳转化技术是连接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桥梁,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预测2030年中国碳达峰的峰值约110×10^(8) t。按照高、中、低3种情景预测2060年中国碳排放将分别降至22×10^(8),33×10^(8),44×10^(8)t。针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提出7项实施建议。构建中国新的"三小一大"能源结构,推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自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达峰 中和 替代 减排 封存 循环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测算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文洪 张晓明 +5 位作者 张永娥 刘冰 王友胜 赵阳 殷小琳 韩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持碳汇途径,构建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方法,估算全国水土保持碳汇量。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具有垂向碳增汇、横向保土固碳(减少侵蚀土壤横向输移导致的碳流失)与减蚀减碳(避免碳排放)的多重功能。2021年,全国现存水土保持措施垂向碳增汇总量为1.54亿t,对陆域碳汇的贡献约43.5%~56.5%,其中林草措施植被和土壤碳汇量超过95%。水土保持保土固碳作用显著,2021年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固碳总量为3 040.86万t,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和长效作用。总体来说,2021年水土保持碳增汇(不包括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被碳汇量和土壤碳汇量)和减碳量为5 115万~6 230万t CO_(2),约占到全国现有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总量的4%~6%,这一部分尚未纳入国家碳汇核算体系,其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土固 中和 水土保持措施 有机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文梅 《中国商论》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为有效减排,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文系统梳理并总结了我国在碳税、碳市场、碳边境调节措施等碳定价机制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碳定价机制正在运行的仅有碳市场,内部碳定价在部分企业被采用,其他碳定... 为有效减排,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文系统梳理并总结了我国在碳税、碳市场、碳边境调节措施等碳定价机制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碳定价机制正在运行的仅有碳市场,内部碳定价在部分企业被采用,其他碳定价机制还未实施,整体尚处于碳定价机制的加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我国碳定价机制应该推进碳定价机制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性碳定价机制、积极与其他经济体合作构建碳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价机制 市场 边境调节措施 内部定价 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碳边境调节机制下近零碳制造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成润婷 张勇军 +4 位作者 李立浧 丁茂生 林靖淳 章春锋 韩永霞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实施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尽快实现低碳和零碳转型,成为关注焦点和发展亟需。本文重点探讨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基于此梳理了近...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实施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尽快实现低碳和零碳转型,成为关注焦点和发展亟需。本文重点探讨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基于此梳理了近零碳制造体系的概念特征,从关键技术、计量基础、市场驱动力等主要维度出发,详细阐述了近零碳制造体系的核心内容。分别从产品制造、电力供应两方面,提炼了近零碳制造体系的技术发展方向,建议形成“源网荷”碳计量系统以细化碳排放责任;借鉴国外碳市场发展经验并分析我国碳市场发展格局,在理论层面探讨了未来我国碳市场构建路径以促进近零碳制造体系发展。提出的近零碳制造体系实践方案,可为深化“双碳”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CBAM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低碳转型建设研究提供先导性和基础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边境调节机制 转型 排放计量 市场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森林碳储量、碳汇变化预估与潜力提升途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世荣 王晖 +2 位作者 李海奎 余振 栾军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72,共16页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碳和碳资源化利用的汇转移4个途径对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修复、精准绿化、科学经营与合理利用以及多时空尺度的优化布局,同时重视森林土壤碳库增汇的长期效应。在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框架下,森林碳汇潜力提升未来研究重点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适宜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经营增汇技术,森林碳储、碳汇协同提升与木质产品库的碳汇转移与存续的时空配置优化模式,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机制以及潜力研究,准确评估森林碳汇对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及其时间表和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储量 森林面积 潜力 增汇技术
下载PDF
考虑超碳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调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杨 姜帅 +4 位作者 赵钰婷 徐扬 张节潭 王茂春 王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3-1872,I0015,I0012-I0014,共14页
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光热资源优势,同时结合火电低碳化改造与新能源协同运行,有利于推动当地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为尽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的减碳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源荷协同降碳的超碳需求响应模型,将动态碳排... 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光热资源优势,同时结合火电低碳化改造与新能源协同运行,有利于推动当地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为尽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的减碳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源荷协同降碳的超碳需求响应模型,将动态碳排放因子作为分时电价的惩罚因子,从而将源侧碳信号传递至荷侧,驱使用户侧进行低碳性状态转移。首先,在日前调度阶段,构建预调度-再调度两阶段调度运行机制,再调度根据预调度的系统状态信息进行超碳需求响应,来深度降低系统碳排量。其次,将光热电站引入综合能源系统,与风电场、碳捕集电厂协同运行,从而构建高比例新能源场景,来验证超碳需求响应在此场景下的减碳效益。最后,建立了基于超碳需求响应的预调度-再调度两阶段低碳调度模型。经算例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源荷协同降碳的新思路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减碳能力,深入挖掘系统的降碳空间,提升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动态排放因子 需求响应 捕集电厂 经济调度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科 吕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7,共12页
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 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家,从欧洲、北美等地逐步拓展至拉美、东亚等地,更多的区域选择将碳市场减排目标与宏观减排目标绑定,并通过不断优化制度提高市场有效性,碳市场影响力逐步提高。2023年中国全国碳市场核算、核查、配额分配、数据管理、自愿减排等制度方法取得重要突破,全年配额成交2.12亿吨,是2022年的4.2倍,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上涨23.24%,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59.04%。经过两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全国碳市场已形成要素完整的全流程制度框架,责任主体分工明确,支撑平台安全运转,碳排放数据质量大幅提高,碳价格发现机制初步形成,碳减排激励约束效果初显,推动碳市场成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梯次纳入水泥、民航、电解铝、钢铁等行业;优化配额分配方法,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机制;调整履约机制,明确结余配额结转规定;出台多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方法学,完善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市场的衔接;加快推进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促进技术、方法、标准、数据互认互通,协助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市场 欧盟市场 试点市场 成效与展望 价格
下载PDF
“双碳”目标再解析:概念、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家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必然是碳中和的表征。中国实现碳中和只能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退和零碳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攀升,使得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80%;零碳能源的革命... 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必然是碳中和的表征。中国实现碳中和只能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退和零碳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攀升,使得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80%;零碳能源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革命,可推动就业增长、安全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零碳能源的消费革命,可提升民生福祉,促使区域协同和发展范式的升级;同时,碳移除的净零碳路径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较弱,潜在风险较大,只可起到辅助作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摒弃碳思维,充分释放零碳转型的增长动能,多路径优化集成,才能行稳致远,迈向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中和 净零转型 能源 移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