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流追踪的含光伏储能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方法
1
作者 杨晓林 承昊新 +3 位作者 陈虹 杨凯 马煜承 王琦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具有分布广、间歇性强的特点,其就地消纳的特性造成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不均。为公平衡量分布式光伏与储能装置在配电网中的减碳作用,首先通过双向网损分摊,将实际有损网络转化为无损虚拟网络,进而得到一个时间断面下... 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具有分布广、间歇性强的特点,其就地消纳的特性造成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不均。为公平衡量分布式光伏与储能装置在配电网中的减碳作用,首先通过双向网损分摊,将实际有损网络转化为无损虚拟网络,进而得到一个时间断面下的碳排放流分布。然后,计算长时间尺度下分布式光伏的计划功率与实际功率对应的碳流分布,从而得到分布式光伏的相对碳排放强度。最后,计算不同配电网储能容量场景下分布式光伏的相对碳排放强度,并以此为依据衡量储能装置的减碳作用,从而提出一种满足公平分配原则的含光伏储能的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方法,并在标准算例中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流追踪 配电网 分布式光伏 网损分摊 隐含排放
下载PDF
基于碳流追踪的居民碳排放核查方法研究
2
作者 唐冬来 李擎宇 +3 位作者 钟声 龚奕宇 谢飞 聂潇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随着中国“双碳”工作的逐步推进,居民碳排放核查工作重要性日益增加。为解决居民碳排放核查中存在的分析颗粒度大、核查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碳流追踪的居民碳排放核查方法。首先,采用智能家居采集居民的屋顶光伏、储能、各... 随着中国“双碳”工作的逐步推进,居民碳排放核查工作重要性日益增加。为解决居民碳排放核查中存在的分析颗粒度大、核查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碳流追踪的居民碳排放核查方法。首先,采用智能家居采集居民的屋顶光伏、储能、各类用能设备的能耗情况;其次,采用碳流追踪技术,实现居民家庭用能设备碳排放的正向追踪,屋顶光伏、储能反向供电的碳排放逆向追踪和双向损耗碳流分摊;在此基础上,核定居民的碳排放量。最后,在中国南方某城市进行实例验证,其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居民碳排放核查颗粒度,提升碳排放核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流追踪 排放核查 智能家居 屋顶光伏 储能 居民
下载PDF
基于复功率分布矩阵的电力系统碳流追踪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闫丽梅 胡汶硕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8期1-10,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降碳转型迫在眉睫,为掌握电网运行过程中碳流动情况以及电网碳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功率分布矩阵的电力系统碳流追踪方法。首先以电力系统精准潮流结果为基础,构造电力系统复功率分布矩阵,得到有...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降碳转型迫在眉睫,为掌握电网运行过程中碳流动情况以及电网碳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功率分布矩阵的电力系统碳流追踪方法。首先以电力系统精准潮流结果为基础,构造电力系统复功率分布矩阵,得到有损网络中发电机组所发出的功率在各个节点的分配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发电机组类型与长期运行数据,构建火电机组碳排放模型;最后依据该模型得到的电源侧碳排放数据和碳流与潮流的换算关系,分析负荷、支路和网损三者的碳排放分布情况并基于有功-无功耦合关系对网损的碳排放进行划分,实现电力系统碳流的准确追踪。采用该碳流追踪模型在IEEE 14,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精准计算电力系统实时的碳排放分布情况,计算各负荷、支路及网损的碳排放,明确各支路无功功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可为用户侧碳排放责任分摊及碳减排措施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转型 复功率分布矩阵 精准潮 碳流追踪 排放 有功-无功耦合
下载PDF
考虑碳流追踪和用户碳排放程度评级的绿色责任证书分配模型
4
作者 程昱舒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0-898,共9页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推动下,需求侧管理已逐渐成为降低碳排放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对电网进行需求侧管理,提出了一种考虑碳流追踪和用户碳排放程度评级的两阶段电力消费绿色责任证书分配模型,激励用户更好地承担碳减排责任。...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推动下,需求侧管理已逐渐成为降低碳排放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对电网进行需求侧管理,提出了一种考虑碳流追踪和用户碳排放程度评级的两阶段电力消费绿色责任证书分配模型,激励用户更好地承担碳减排责任。模型的一阶段以系统发电成本最小选为目标函数进行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确定机组的最优组合出力和系统潮流,进而构建碳流追踪模型以得到用户碳排放相关指标;二阶段综合考虑用户碳排放量和碳势建立用户碳排放程度评级体系,并以全网碳排放程度差异最小为目标进行绿色责任证书分配,满足碳减排责任主体共同而有差别地进行责任分摊。用CPLEX求解器对改进的IEEE14节点算例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估用户的碳排放程度情况,并实现对绿色责任证书的有效分配,降低了高碳用户的等效碳排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流追踪 绿色证书分配 排放程度评级 两阶段模型
下载PDF
碳流排放追踪下的电力系统源荷多时间尺度节能调度方法
5
作者 杨鹏 唐人 吴君 《分布式能源》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为促进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提出碳流排放追踪下的电力系统源荷多时间尺度节能调度方法。分析碳流排放追踪下电力系统固定运行模式与灵活运行模式,通过灵活运行模式调节碳捕集设备的捕获水平,基于碳流排放追踪下电力系统的各... 为促进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提出碳流排放追踪下的电力系统源荷多时间尺度节能调度方法。分析碳流排放追踪下电力系统固定运行模式与灵活运行模式,通过灵活运行模式调节碳捕集设备的捕获水平,基于碳流排放追踪下电力系统的各运行模式,构建日前-日内-实时多时间尺度节能调度模型。该模型以电力系统成本最优为各时间尺度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并设定约束条件;采用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或标准粒子群算法,逐级求解所构建的多时间尺度调度模型,完成多时间尺度节能调度。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运行场景下,该方法能基于电力系统源荷可调节的资源调度优势,实现电力系统节能、减碳的调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追踪 多时间尺度 节能调度 日前调度 实时调度
下载PDF
基于碳流追踪的电力系统源网荷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毅 易文飞 +4 位作者 王晨清 王明深 吴志军 穆云飞 郑明忠 《电力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9,共12页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低碳调度中,将发电厂视为唯一碳排放责任承担者对发电侧极不公平。追踪碳排放的来源,公平地将碳排放分摊到发电侧和用户侧并引导用户环保用电意义重大。针对已有碳流追踪方法因复功率运算导致追踪结果出现负碳排的问题...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低碳调度中,将发电厂视为唯一碳排放责任承担者对发电侧极不公平。追踪碳排放的来源,公平地将碳排放分摊到发电侧和用户侧并引导用户环保用电意义重大。针对已有碳流追踪方法因复功率运算导致追踪结果出现负碳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碳排放流的碳流追踪方法,在碳流计算的基础上对系统碳流进行直接追踪;基于追踪结果,构建了由发电厂和用户共同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分摊模型;进而提出了基于碳流追踪的电力系统源网荷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该方法在一阶段以发电成本和发电侧碳排放成本最小为目标对机组组合进行优化;二阶段以需求响应成本和用户碳排放成本最小化优化负荷分布。算例分析表明:相比于已有追踪方法,所提碳流追踪方法能够避免负碳排的出现;所提低碳经济调度方法可以兼顾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同时引导用户主动响应并降低系统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流追踪 责任分摊 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 源网荷
原文传递
基于复功率潮流追踪的电力用户侧碳排放计量 被引量:33
7
作者 龚昱 蒋传文 +2 位作者 李明炜 王旭 李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3-117,共5页
中国电力行业传统的碳排放计量都是以电源为排放源,这种计量方式没有考虑电力的传输过程,用户也无法直观感受到自身消费行为引起的碳排放。为了鼓励绿色电力的接入,明确用户消费电能产生的碳排放量,促进绿色电力证书市场的发展,有必要... 中国电力行业传统的碳排放计量都是以电源为排放源,这种计量方式没有考虑电力的传输过程,用户也无法直观感受到自身消费行为引起的碳排放。为了鼓励绿色电力的接入,明确用户消费电能产生的碳排放量,促进绿色电力证书市场的发展,有必要从用户侧进行碳排放计量。文中在计及网损的复功率潮流追踪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碳流追踪模型,将无功功率对于有功功率的间接作用通过共同追踪的方式体现,全面分析了电力网络中二氧化碳伴随功率从电源侧向用户侧的"流动"。通过IEEE 57节点算例检验了碳流追踪模型的正确性,碳流追踪结果可以计量引入绿色电力后用户侧各节点以及全网网损的减排比例,亦可为各区域间减排责任的划分提供依据。同时,线路网损产生的碳排放量为低碳电力调度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功率潮追踪 碳流追踪 排放计量 绿色电力证书 电力调度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分摊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交易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洁 游铭豪 邬凯浪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为寻求在满足用户用能需求的同时降低系统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考虑碳排放分摊的多综合能源服务商能源交易策略。基于网络流模型实现碳流追踪并联合Shapley理论建立了综合能源服务商碳排放成本计算模型。应用Nash议价理论构建了... 为寻求在满足用户用能需求的同时降低系统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考虑碳排放分摊的多综合能源服务商能源交易策略。基于网络流模型实现碳流追踪并联合Shapley理论建立了综合能源服务商碳排放成本计算模型。应用Nash议价理论构建了多综合能源服务商合作博弈运行模型,将综合能源服务商碳排放成本引入优化目标函数,并利用分布式算法求解最优能源交易量和交易费用。基于由修改的IEEE 39节点电网和12节点气网构成的多综合能源服务商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综合能源服务商 网络 碳流追踪 Nash议价理论 合作博弈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交通网-电网耦合网络中电动汽车负荷低碳优化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宇剑 袁泉 汤奕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是全球化石能源消耗的两大主体,也是双碳目标下需要重点优化的对象。电动汽车兼具交通与用电属性,其作为燃油车的环保替代品虽然可以避免行驶过程中的直观碳排放,却会在充电的同时产生上游发电碳排放,因此亟待解决如... 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是全球化石能源消耗的两大主体,也是双碳目标下需要重点优化的对象。电动汽车兼具交通与用电属性,其作为燃油车的环保替代品虽然可以避免行驶过程中的直观碳排放,却会在充电的同时产生上游发电碳排放,因此亟待解决如何通过优化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来减少整个系统的碳排放。提出一种面向双碳目标的交通网-电网耦合网络中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低碳优化方法。先将电动汽车的行驶、充电行为进行建模得到电动汽车的聚合充电负荷,再依据电网最优潮流结果进行碳排放的溯源与追踪,进而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求解框架与方法,在不牺牲用户原本充电需求的前提下,仅通过转移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将原本由火电承担的部分功率转移给新能源发电,在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同时降低整个耦合网络的碳排放总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低碳调度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电动汽车 交通网-电网耦合网络 优化 碳流追踪 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电力碳排放区域分摊的原则与模型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保卫 胡泽春 +1 位作者 宋永华 王广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8,共7页
电力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其碳排放产权的合理界定是区域减排合作的基础。针对电力跨区输送的碳排放产权界定问题,考虑电力供应的社会贡献和环境代价,提出了以公平性为基础的分摊原则。基于电力市场下潮流追踪思想,建立了碳流追踪数... 电力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其碳排放产权的合理界定是区域减排合作的基础。针对电力跨区输送的碳排放产权界定问题,考虑电力供应的社会贡献和环境代价,提出了以公平性为基础的分摊原则。基于电力市场下潮流追踪思想,建立了碳流追踪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追溯受电区域的电力来源进行碳排放产权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促成区域减排合作、促进能源结构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上述碳排放分摊原则和模型同样适用于电力碳交易市场,有利于从用户侧激励电力节能减排的实施。实际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排放分摊 追踪 碳流追踪
下载PDF
用户侧电力碳排放强度的评估原则与模型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保卫 胡泽春 +2 位作者 宋永华 方晓松 杨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1,共6页
针对电力碳足迹评估问题,借鉴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评价思路,提出基于潮流追踪理论的用户侧电力碳排放强度评估模型。模型追溯负荷有功源头,计入传输损耗,按电力来源属性评估其清洁程度,使碳排放分析覆盖电力系统运行的各主要环节,而电力... 针对电力碳足迹评估问题,借鉴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评价思路,提出基于潮流追踪理论的用户侧电力碳排放强度评估模型。模型追溯负荷有功源头,计入传输损耗,按电力来源属性评估其清洁程度,使碳排放分析覆盖电力系统运行的各主要环节,而电力设施建设和燃料供应过程不包含在内。评估结果反映了电力消费的间接环境影响,有利于用户了解并管理其碳足迹,可为用户所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及成本提供合理依据,并有利于提高用户响应清洁能源消纳的积极性。仿真算例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排放强度 追踪 碳流追踪
下载PDF
用户侧碳排放强度评级及绿色电力证书分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一凡 龚昱 +2 位作者 蒋传文 李春哲 薛金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203,共5页
为提升绿色电力竞争力、引导电力用户参与绿色电力证书市场,以碳流追踪模型为基础,建立用户侧碳排放强度评级体系,并构建用户侧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指导电网展开需求侧管理。利用碳流追踪模型评估用户侧碳排放强度,依据平均排放强度... 为提升绿色电力竞争力、引导电力用户参与绿色电力证书市场,以碳流追踪模型为基础,建立用户侧碳排放强度评级体系,并构建用户侧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指导电网展开需求侧管理。利用碳流追踪模型评估用户侧碳排放强度,依据平均排放强度对用户进行排放强度评级;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根据用户排放分级状况,以全网用户排放强度差异最小为目标进行证书分配,可满足全网用户共同且有差别地承担减排责任的公平性准则。通过IEEE30节点算例模拟了某系统典型方式下的日运行状况,对算例节点进行了碳排放强度评级,基于碳流追踪的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实现了系统绿色电力证书的完全有效分配,分配后的用户侧排放状况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流追踪 排放强度评级 绿色电力证书 粒子群优化算法 电力
下载PDF
Tracking embodied carbon flows in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s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梦瑶 姚秋蕙 +1 位作者 刘卫东 Michael DUNFORD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1263-1274,共12页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driven rapid growth of cross-border trade and a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leading to increasing inter-country embodied carbon flows. Multi-region input-ou...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driven rapid growth of cross-border trade and a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leading to increasing inter-country embodied carbon flows. Multi-region input-output(MRIO) analysis is used to identify embodied carbon flows between major world regions, including seven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BR),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and consumption-based carbon int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rrent embodied carbon flows are virtually all from BR region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more than 95% of world net embodied carbon exports coming from BR regions. Consum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induce about 30%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most BR reg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former bear a high proportion of consumer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arbon emitted in the latter. For this reason, measuring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from consumption rather than a production-based perspective is more equitable,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be given a louder voice in the construction through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in par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an inclusive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O embodied carbon transfers consumption-based carbon emissio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