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高背景镉土壤中镉磷交互作用对镉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王永壮 韩颖 杨龙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168,共7页
以广西龙州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质量浓度为0、10、20、60、100 mg/L的磷酸二氢钾探究磷肥施用量对无胁迫镉区(<0.6 mg/kg)、低镉区(6.62~9.03 mg/kg)、中镉区(12.03~15.72 mg/kg)和高镉区(18.78~22.32... 以广西龙州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质量浓度为0、10、20、60、100 mg/L的磷酸二氢钾探究磷肥施用量对无胁迫镉区(<0.6 mg/kg)、低镉区(6.62~9.03 mg/kg)、中镉区(12.03~15.72 mg/kg)和高镉区(18.78~22.32 mg/kg)等4个不同程度镉胁迫区土壤中镉和磷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高镉土壤施用10 mg/L磷酸二氢钾,降低了离子交换态(EX)和碳酸盐态(CAR)的含量,增加了生物有效无机磷(NaHCO_(3)-Pi)的含量。在中镉土壤施用60 mg/L磷酸二氢钾,增加了NaHCO_(3)-Pi的含量,降低了铁/铝结合态磷(NaOH-Pi)、较稳定有机磷(NaOH-Po)和钙结合态磷(HCl-Pi)的含量。磷酸二氢钾可以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向较高活性态磷转变,使高活性态镉向低活性态镉转化,从而降低镉的生物利用度。在利用磷镉交互作用治理受污染土壤时,应该考虑土壤镉污染程度,研究结果对广西高背景镉土壤磷肥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土壤 形态 磷形态 交互作用 磷形态转化
下载PDF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陈新宇 杨智 +6 位作者 杨梖 俞映倞 汤婕 周丹一 任卓 薛利红 杨林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7,共8页
定向改性材料能提升吸附磷的能力,高效去除水体中磷污染,然而吸附材料的后端利用却鲜有研究和报道。本研究以镧元素改性秸秆用于吸附畜禽养殖尾水中的磷,并将吸附磷后的材料作为磷肥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测定不同形态的磷含量,分... 定向改性材料能提升吸附磷的能力,高效去除水体中磷污染,然而吸附材料的后端利用却鲜有研究和报道。本研究以镧元素改性秸秆用于吸附畜禽养殖尾水中的磷,并将吸附磷后的材料作为磷肥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测定不同形态的磷含量,分析其对土壤中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镧改性秸秆对养殖尾水中磷吸附效率达到98.59%,最佳投加量为1.4 g/L。小麦生长初期,附磷镧改性秸秆继续吸附土壤的活性态磷,促进土壤中活性磷转化为钙吸附态磷,防止土壤磷的流失。随着小麦生长,钙吸附态磷含量逐渐下降,转变为活性态磷持续供应养分,说明附磷镧改性秸秆具备缓释磷肥的属性。本研究为附磷后材料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改性秸秆 磷形态 面源污染 小麦
下载PDF
短期磷耗竭对褐土磷形态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马秀国 杨华薇 +6 位作者 左强 马良 王胜涛 颜芳 张蕾 陈竹 陈延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2-1325,共14页
磷肥是作物高产的一个重要保障,然而过量施磷及其低利用率,易造成土壤中磷的累积,加剧磷矿耗竭和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因此研究土壤中累积磷素的耗竭特征,能为提高土壤累积磷的高效利用和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为试验作... 磷肥是作物高产的一个重要保障,然而过量施磷及其低利用率,易造成土壤中磷的累积,加剧磷矿耗竭和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因此研究土壤中累积磷素的耗竭特征,能为提高土壤累积磷的高效利用和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为试验作物,以初始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7.23 mg·kg^(-1)(T1)、40.2 mg·kg^(-1)(T2)、108.62 mg·kg^(-1)(T3)和181.33 mg·kg^(-1)(T4)的褐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以连续种植5茬玉米的方式耗竭土壤中的累积磷,分析磷耗竭过程中土壤有效磷、磷形态(改进的Hedley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褐土磷耗竭过程中,有效磷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初始含量越高,降幅越大。对于活性磷组分,T1处理显著升高,T2、T3和T4处理显著降低;中等活性磷含量降低,在耗竭中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要受稀盐酸提取态磷(Dil.HCl-Pi)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影响;稳定性磷含量升高,其中主要为浓盐酸提取态无机磷(Conc.HCl-Pi)和残渣态磷(Residual-P)含量升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与磷形态显著相关。磷耗竭过程影响了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T4处理最为明显。在门分类水平上,T4处理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下降;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上升;在属分类水平上,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_f_AKYG1722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下降;norank_f_67-14和沙壤土杆菌(Ramlibacte)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上升。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前40的多个细菌属与有效磷、活性磷、有机质显著相关。类诺卡氏菌属和节杆菌属等可能会促进中等活性磷转化为有效磷和活性磷;微枝形杆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等则可能利用土壤中的稳定性磷。褐土磷耗竭会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消耗土壤活性磷中的无机磷NaHCO3-Pi和中等活性磷中的有机磷NaOH-Po,增加土壤中稳定性磷的含量。土壤磷耗竭过程中,门分类水平上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菌门和属分类水平上的类诺卡氏菌属、微枝形杆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等菌属与有效磷间相互影响。本研究为褐土磷耗竭过程中磷形态转化及微生物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土壤累积磷的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耗竭 有效 磷形态 土壤性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高含量金属对污泥生物炭磷形态与释放的影响
4
作者 蒋佳佳 万俊力 +3 位作者 方鑫 张子怡 聂小保 孙士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26-5034,共9页
将市政污泥经高含量金属强化预处理后低温热解制备成不同生物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表征分析方法探讨了高含量金属和热解温度对污泥生物炭磷形态及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的磷释放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内源磷于350℃大... 将市政污泥经高含量金属强化预处理后低温热解制备成不同生物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表征分析方法探讨了高含量金属和热解温度对污泥生物炭磷形态及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的磷释放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内源磷于350℃大量转变为正磷酸盐(ortho-P),强化预处理和pH值更加影响磷释放和金属元素固定,Fe/Al-P与Ca-P竞争共存且Fe/Al-P略占优势,Ca-P则对无机磷(IP)形态影响显著.高含量金属抑制磷释放、促进有机磷(OP)向IP转化以及阻碍HPO_(4)^(2-)向H_(2)PO_(4)^(-)转化的能力排序均为Fe>Al>Ca,钙基和铁基/铝基污泥生物炭的优势磷分别为Ca-P和Fe/Al-P,其中Fe/Al-P被铁铝氧化物包被而更难释放,主要磷释放形态均为Ca(H_(2)PO_(4))_(2).Fe强化预处理对磷形态与释放的影响最大,Ca强化预处理利于提高生物有效磷,可为污泥生物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高含量金属 污泥生物炭 磷形态 释放
下载PDF
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污染评价——以万峰水库为例
5
作者 杨柳英 焦树林 +3 位作者 王磊 李银久 李娟 韦宗校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143,I0018,共14页
开展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研究,对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典型岩溶峡谷型水库——万峰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基础上,识别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异影响... 开展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研究,对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典型岩溶峡谷型水库——万峰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基础上,识别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并进行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79.37~438.04 mg/kg,无机磷(IP)占比为73.26%~78.84%,I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含量为16.86~91.82 mg/kg,是IP的主要赋存形态;弱吸附态有机磷(H_(2)O-Po)含量为0.27~8.03 mg/kg,是有机磷(OP)的主要赋存形态。(2)残渣态磷(Res-P)、弱吸附态无机磷(H_(2)O-Pi)、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潜在活性无机磷(NaHCO_(3)-Pi)、Fe/Al-Pi是TP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沉积物的厚度对于TP具有多重作用,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显著。(3)生物有效性磷(BAP)含量为66.97~201.46 mg/kg,占TP的55.6%~59.6%;磷污染指数均值为0.53,生物有效性指数均值为0.81。表明沉积物磷污染程度整体为轻度污染,但仍存在潜在的内源磷污染上覆水体风险。建议岩溶峡谷型水库在控制外源磷输入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内源磷的管理,以降低内源磷释放污染上覆水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污染评价 生物有效性 岩溶峡谷型水库 万峰水库
下载PDF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6
作者 陈则 唐建业 +2 位作者 刘永虎 程前 张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5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和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和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碎屑磷(De-P)>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的44.77%、46.94%、64.87%和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表层沉积物 渤海
下载PDF
陕西红碱淖湖泊表层底泥磷形态研究
7
作者 刘晓清 刘昱含 +1 位作者 刘钊 于学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64-172,共9页
磷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必需元素,其与氮都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十分显著。采用连续提取法对陕西红碱淖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析,得到弱吸附态磷(NH4Cl-P)、铁锰螯合态... 磷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必需元素,其与氮都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十分显著。采用连续提取法对陕西红碱淖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析,得到弱吸附态磷(NH4Cl-P)、铁锰螯合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P)、钙磷(HCl-P)、惰性磷(Res-P)五种磷形态。结果表明:总体上,红碱淖表层底泥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较低,但在湖泊水体pH值上升背景下,一些碱溶解磷(如NaOH-P)向湖泊水体释放的风险可能增加。五种形态磷在全湖的空间分布表明:NH4Cl-P与BD-P呈现大致相似的特征,NaOH-P主要在湖泊南岸附近富集,HCl-P和Res-P呈大致相反的变化趋势,总磷(TP)在全湖近乎均匀分布。与国内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对比显示:红碱淖表层底泥无论是总磷还是活泼磷均处于较低水平,也说明该湖泊表层底泥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 表层底泥 磷形态 释放风险
下载PDF
酸浸猪粪磷形态转变及强化蓝铁矿回收的研究
8
作者 张雷 梁嘉林 +4 位作者 李城坚 麦志宏 徐智敏 李月桂 刘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9-1250,共12页
猪粪因其磷含量高而成为具有前景的磷回收原料。为了提高猪粪中磷的回收效果,考察了硫酸(H_(2) SO_(4))、盐酸(HCl)、草酸(H_(2) C_(2) O_(4))和抗坏血酸(C_(6)H_(8)O_(6))4种浸提剂的酸浸浓度、酸浸时间以及液固比对猪粪释磷效果的影响... 猪粪因其磷含量高而成为具有前景的磷回收原料。为了提高猪粪中磷的回收效果,考察了硫酸(H_(2) SO_(4))、盐酸(HCl)、草酸(H_(2) C_(2) O_(4))和抗坏血酸(C_(6)H_(8)O_(6))4种浸提剂的酸浸浓度、酸浸时间以及液固比对猪粪释磷效果的影响,以及对砷(As)、铬(Cr)、铜(Cu)和锌(Zn)等重金属元素浸出行为的影响;通过C-J连续提取法对比分析4种酸处理前后的磷形态,探明猪粪中磷形态转化规律;最后探讨了二价铁(Fe^(2+))诱导结晶生成蓝铁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H_(2) C_(2) O_(4)酸浸释磷性能优于H_(2) SO_(4)和HCl,显著优于C_(6)H_(8)O_(6)。猪粪样品经4种提取液酸浸后,重金属元素释出量大小为Zn>Cu>As>Cr;与H_(2) SO_(4)和HCl相比,H_(2) C_(2) O_(4)对重金属元素的浸出量更低。H_(2) SO_(4)、HCl、H_(2) C_(2) O_(4)和C_(6)H_(8)O_(6)对固相磷中铝结合态磷(Al-P)和钙结合态磷(Ca-P)均具有较优的转化效果,转化率>80%;而对于固相磷中的交换态磷(Ex-P)、液相磷中的颗粒态磷(PP)和溶解性还原磷(RDP),与其他3种酸相比,H_(2) C_(2) O_(4)对其具有更高的转化效率。经综合比选,明确H_(2) C_(2) O_(4)为猪粪磷的最佳浸提剂。在H_(2) C_(2) O_(4)浓度为0.10 mol·L^(-1)、酸浸时间为60 min和液固比为50 mL·g^(-1)条件下处理猪粪,液相中可溶性正磷酸盐(Ortho-P)含量从188 mg·L^(-1)提高到882 mg·L^(-1),释磷量从9.42 mg·g^(-1)提升到44.1 mg·g^(-1),效率提升369%。采用Fe^(2+)诱导结晶生成蓝铁矿回收上清液中的磷,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得出,反应合成的磷回收产物为纯度较高的蓝铁矿。研究成果可为猪粪中磷回收率和回收产物价值的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回收 磷形态 酸浸 蓝铁矿
下载PDF
林下植被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9
作者 朱正青 满秀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50,363,共13页
[目的]由于大兴安岭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差异较大,其土壤理化性质也有较大差异,研究不同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及有效性,为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磷素供给水平及磷循环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大兴安岭寒温... [目的]由于大兴安岭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差异较大,其土壤理化性质也有较大差异,研究不同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及有效性,为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磷素供给水平及磷循环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大兴安岭寒温带4种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6,8,10月采集0-5,5-10,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结果](1)观测期间4种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活性磷(H 2 O-Pi、NaHCO_(3)-Pi、NaHCO_(3)-Po)和中等活性磷(NaOH-Pi、NaOH-Po)在6-10月总体呈降低趋势,中等活性磷含量占全磷的30.08%~52.80%,且中等活性磷均表现出无机磷含量高于有机磷含量。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0-20 cm土层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含量均高于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土壤稳定性磷(HCl-Pi、HCl-Po、residual-P)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落叶松林,且稳定性磷占全磷的58.86%~65.81%。(2)4种林下植被落叶松林土壤全磷(TP)、有效磷(AP)和磷活化系数(PAC)在6-10月变化范围分别为391.81~1081.02,7.34~83.90 mg/kg和1.62%~7.76%,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AP含量和PAC高于另外2种落叶松林,表现出较高的磷有效性;而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在8,10月5-10,10-20 cm土层则出现供磷不足现象。(3)土壤含水率是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溶性碳是苔草-落叶松林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铵态氮对苔藓-落叶松林影响较大。[结论]林下植被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及磷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活性磷组分、中等活性磷组分及有效磷含量较高,磷活化系数均在2.00%以上;而苔草-落叶松林土壤稳定性磷组分含量较高,土壤磷有效性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对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生态功能及土壤养分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林 土壤磷形态 活性 有效
下载PDF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磷形态变化对盐度增加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倪冉旭 胡敏杰 +5 位作者 钟懿 闫睿冰 吴辉 王景涛 刘春雅 廖浩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40-7149,共10页
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沿自然盐度梯度分别采集不同盐度区的短叶茳芏湿地(有植被)和光滩(无植被)土壤样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磷形态等进行研究,以评估盐度增加对湿地土壤磷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调控因... 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沿自然盐度梯度分别采集不同盐度区的短叶茳芏湿地(有植被)和光滩(无植被)土壤样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磷形态等进行研究,以评估盐度增加对湿地土壤磷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调控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盐度条件下,土壤全磷和各形态磷含量大体表现为短叶茳芏湿地高于无植被的光滩,尤其在淡水条件下最为显著。总体上,随盐度增加,土壤全磷和有机磷含量逐渐减低,无机磷和氢氧化钠磷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盐酸磷含量则逐渐增加。无机磷是闽江河口不同盐度湿地土壤全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全磷的74%、77%和83%,占比随盐度增加而增大。②不同植被条件下,短叶茳芏湿地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和氮磷比均显著高于光滩土壤(P<0.05)。不同盐度条件下,淡水区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均显著高于咸水湿地,并且高盐区大于中盐区(P<0.05)。③地上和地下植物生物量沿盐度梯度呈现明显不同的趋势,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随盐度增加而增大,地下生物量在淡水区高于咸水区,尤其是显著高于中等盐度区。④相关分析显示,盐度及其关联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全碳、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变化共同调控了土壤磷形态和有效性的变化。研究表明,滨海河口湿地盐度的增加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地上/地下植物生物量,调控了土壤磷的形态和转化,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化学计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有机质 生物量 自然盐度梯度 闽江河口湿地
下载PDF
巢湖低丘山区典型植被覆盖类型土壤磷形态分异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龙飞 王晓龙 +2 位作者 聂小飞 李恒鹏 胡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3-640,共8页
以巢湖低丘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5种典型植被覆盖类型表层土壤磷素含量与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生马尾松林有机碳、总氮、速效氮、总磷与速效磷均高于其他样地,尾矿裸地养分含量为最低,但酸度最大。5种样地0~5... 以巢湖低丘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5种典型植被覆盖类型表层土壤磷素含量与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生马尾松林有机碳、总氮、速效氮、总磷与速效磷均高于其他样地,尾矿裸地养分含量为最低,但酸度最大。5种样地0~5、5~10与10~20cm3个土层弱吸附态磷(Ex-P)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均较低,灌木林与次生马尾松林土壤活性态磷[铝结合态磷(A1-P)与铁结合态磷(Fe-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惰性态磷[闭蓄态磷(O-P)、钙结合态磷(Ca-P)与残余磷(Res-P)N0以地上群落结构较稳定的草地和次生马尾松林最高,其中5~10cm土层残余磷(Res-P)含量则以人工恢复林最高。3个土层尾矿裸地各形态磷含量均显示较低水平,但其Fe-P、Al—P含量在总磷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样地,所以流失危害大。土层间Ex—P、Al—P、O—P、Ca-P与TP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但Fe-P与Res-P含量在土层间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Res-P与其他形态磷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活化磷”,即Ex-P、Fe-P、A1-P三者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与磷的各种形态显示了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速效磷与O-P、Res-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土壤养分 土壤磷形态 岩石磷形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0
12
作者 金相灿 庞燕 +1 位作者 王圣瑞 周小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9-285,共7页
对长江中下游7个浅水湖泊的表层沉积物,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测定了其中的总磷、无机磷、有机磷、铁/铝磷和钙磷等5个部份,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沉积物理化性质如总氮、有机质、主要氧化物组成之间的... 对长江中下游7个浅水湖泊的表层沉积物,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测定了其中的总磷、无机磷、有机磷、铁/铝磷和钙磷等5个部份,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沉积物理化性质如总氮、有机质、主要氧化物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在217.8~3337.2mg·kg-1之间,城市湖泊总磷含量总体上高于太湖等五大淡水湖;表层沉积物中的磷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为辅,前者占总磷的比例多数处于60%~80%之间;从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范围来看,Fe/Al-P>OP>Ca-P,而从百分含量的变化范围来看,则是Fe/Al-P>Ca-P>OP。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的增加主要来自Fe-P部分,其次来自OP部分;OP含量与Ca-P和Fe/Al-P的含量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Ca-P与Fe/Al-P只有很弱的相关性。TN、有机质含量与OP、TP、Ca-P和Fe/Al-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TFe2O3与Fe/Al-P、TP、OP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a-P的相关性较弱;CaO与C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OP有一定的正相关,与其他形态的磷则没有或只有微弱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 沉积物 磷形态 理化性质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及内源磷负荷 被引量:49
13
作者 黎睿 王圣瑞 +3 位作者 肖尚斌 焦立新 刘文斌 倪兆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31-1839,共9页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及沉积物-水界面磷负荷特征,探讨其区域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区域内9个湖泊100个沉积物样品总磷(TP)及不同形态磷含量,比较了不同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负荷.结果表明,云南高原湖泊...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及沉积物-水界面磷负荷特征,探讨其区域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区域内9个湖泊100个沉积物样品总磷(TP)及不同形态磷含量,比较了不同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负荷.结果表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ω(TP)为(1256±621)mg/kg,高于长江中下游湖泊[(601±76)mg/kg];前者沉积物磷形态以钙结合态磷(HCl-P)为主,主要受水土流失等影响,湖泊较高的矿化度易于磷埋藏,且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减缓了磷的移动能力,其沉积物-水界面磷负荷为0.17~1.07mg/(m2·d),对湖泊富营养的贡献较小;而长江中下游湖区湖泊沉积物磷形态以可还原态磷(BD-P)等形态为主,主要由面源及浮游植物生长调控,其中可移动磷(Mobile-P,除残渣态磷(Res-P)和HCl-P以外的所有形态磷之和)相对含量占ω(TP)的60.60%,约为云南高原湖泊的2倍,其沉积物-水界面磷负荷为0.002~1.32mg/(m2·d),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较大.由此可见,长江中下游湖区湖泊应该加强流域面源污染等外源治理,修复退化水生植被,而在云南高原湖泊则应重点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施行农田最佳施肥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内源负荷 湖泊沉积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光照对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及磷形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姚扬 金相灿 +1 位作者 姜霞 李丽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0-33,共4页
将采自太湖的沉积物移至实验室内进行磷释放模拟实验。通过对水-沉积物界面在不同照度下的磷释放趋势研究发现,照度与水-沉积物界面的磷释放量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而藻类计数的结果表明,照度与底栖藻类生物量存在正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断... 将采自太湖的沉积物移至实验室内进行磷释放模拟实验。通过对水-沉积物界面在不同照度下的磷释放趋势研究发现,照度与水-沉积物界面的磷释放量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而藻类计数的结果表明,照度与底栖藻类生物量存在正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断,光照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受照度控制生长的底栖藻类吸收沉积物中释放的磷,阻挡其进入上覆水中。不同照度下pH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pH的升高趋势随照度的增强而升高,稳定后的水体偏碱性。通过对在不同照度下沉积物中总磷及磷形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沉积物中总磷减少量表现为无光>中照度>高照度;沉积物中磷出现无机态减少,有机态增加的现象;照度越高,沉积物中NaOH-P(Fe(Al)-P)减少量与HCl-P(Ca-P)减少量的比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释放 照度 底栖藻类 磷形态
下载PDF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磷形态顺序提取分析方法 被引量:50
15
作者 许春雪 袁建 +2 位作者 王亚平 王苏明 代阿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94,共10页
阐述了当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水体中磷、氮的浓度以及二者的浓度比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富营养化时氮和磷的浓度均很高,但没有一个固定的值,是在一个较宽泛的富营养范围内,氮和磷的浓度比值大多在10∶1~20∶1... 阐述了当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水体中磷、氮的浓度以及二者的浓度比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富营养化时氮和磷的浓度均很高,但没有一个固定的值,是在一个较宽泛的富营养范围内,氮和磷的浓度比值大多在10∶1~20∶1。湖泊沉积物作为湖泊水体中磷的重要蓄积库,是湖泊流域磷循环的重要归属,也是湖泊水体内源性磷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极少量的稳定磷转化为活性磷就会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文中介绍了沉积物中无机磷形态的分类,评述了欧盟标准局在研制湖泊沉积物磷形态标准物质时比对采用的4种提取方法(Willimas法、Hieltjes-Lijklema法、Ruttenberg法、Golterman法),总结了国内外学者所应用的沉积物中磷的各种形态提取方法和磷各形态的分析测定方法,国内学者应用的方法是在国外学者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阐述了顺序提取方法及其地球化学意义。简要评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磷的生物释放、物理释放和化学释放三种释放机制,这三种释放机制相辅相成,在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一过程可能占主导地位来控制沉积物磷的释放。最后提出应该加强对沉积物中磷的各种形态的专属提取剂及其提取有效性的分子表征和检测,更加细化对于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类和创新各种磷形态的分析方法,建立沉积物-水体磷的迁移、循环和转化模型,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沉积物 顺序提取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分级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庆军 唐亚东 +4 位作者 王小明 徐一峰 彭来 吴振斌 张义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8期29-37,共9页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其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化学形态和迁移转化过程是调控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文章综述了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无机磷和有机磷连续提取方法及发展演变,分析和总结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详细介...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其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化学形态和迁移转化过程是调控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文章综述了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无机磷和有机磷连续提取方法及发展演变,分析和总结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详细介绍了当前较前沿的沉积物磷分析方法,如X射线吸收光谱、原子配对分布函数和核磁共振光谱等,总结了各项分析技术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指出各种分析技术应与磷连续分级提取方法有机结合,多种表征手段优势互补,以期为沉积物中磷素形态表征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分级提取 磷形态表征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60
17
作者 王琦 姜霞 +1 位作者 金相灿 徐玉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采用EDTA螯合剂法和不同的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太湖3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中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各组分磷及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分布,探讨了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的释磷潜力和生物可利用磷的来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营养水平... 采用EDTA螯合剂法和不同的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太湖3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中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各组分磷及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分布,探讨了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的释磷潜力和生物可利用磷的来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总磷、无机磷和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分布差异较大,且与各湖的营养水平相一致.有机磷含量与有机质和含水率显著相关;沉积物中Fe-P和Ca-P对生物可利用磷的贡献较大,这部分磷具有较大的潜在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磷形态 生物可利用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磷形态及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9
18
作者 金相灿 王圣瑞 庞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1,共5页
对太湖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特征的4种沉积物的总磷、磷形态、粒径组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了不同pH值对上覆水体中总溶解性磷和溶解性活性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在336.1~3408.01mg/kg,属于中富营养化... 对太湖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特征的4种沉积物的总磷、磷形态、粒径组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了不同pH值对上覆水体中总溶解性磷和溶解性活性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在336.1~3408.01mg/kg,属于中富营养化到极富营养化水平.pH值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碱性条件下,促进NaOH-P的释放;酸性条件下,促进HCl-P的释放.严重富营养化湖区沉积物的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其中主要是NaOH-P,该区中pH值增加会导致磷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而pH值下降对磷释放量的影响较小.中富营养化湖区沉积物的无机磷组成中,部分湖区NaOH-P含量高,部分湖区HCl-P含量高,所以该区中pH值变化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由于NaOH-P和HCl-P含量不同而存在差异,NaOH-P含量较高,pH值增加会导致磷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HCl-P含量较高,pH值下降会导致磷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磷形态 释放 营养水平 PH值
下载PDF
五里湖与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和磷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王圣瑞 赵海超 +1 位作者 周小宁 楚建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14,共4页
研究了五里湖与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化学组成,总氮、总磷、有机质、各形态磷含量及其在粒径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五里湖与贡湖沉积物不同粒径磷含量的差异主要在无机磷,而有机磷含量相差不大;各形态磷含量均为五里湖大于贡湖;五... 研究了五里湖与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化学组成,总氮、总磷、有机质、各形态磷含量及其在粒径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五里湖与贡湖沉积物不同粒径磷含量的差异主要在无机磷,而有机磷含量相差不大;各形态磷含量均为五里湖大于贡湖;五里湖沉积物总氮和总磷、有机质以及各形态磷的85%以上分布在细颗粒中,贡湖沉积物仅有50%~60%左右分布在细颗粒中,而分布在粗砂粒中的比例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贡湖 沉积物 粒径 有机质 总氮 磷形态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20
作者 胡宁 袁红 +3 位作者 蓝家程 袁道先 傅瓦利 文志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393-7402,共10页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磷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磷、速效磷、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磷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磷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磷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磷在总无机磷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 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岩溶石漠化 无机磷形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