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家、耶稣会士孙璋(Alexandre de La Charme,1695—1767)在他的拉丁文《诗经》全译本《孔夫子的诗经》中,反思了刚刚结束的中西文化冲突——礼仪之争。在译名之争和是否允许中国礼仪这两个核心问题上,孙璋都提出了与罗马教廷不...法国汉学家、耶稣会士孙璋(Alexandre de La Charme,1695—1767)在他的拉丁文《诗经》全译本《孔夫子的诗经》中,反思了刚刚结束的中西文化冲突——礼仪之争。在译名之争和是否允许中国礼仪这两个核心问题上,孙璋都提出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观点:对于前者,孙璋给出了天-帝-Deus融合的翻译和阐释,隐晦地表达了对“天非Deus”的反对;对于后者,他从多角度为中国祭礼辩护,为中国礼仪的举行提供支持。面对礼仪之争后期中西文化交流之路上的各种阻碍,孙璋用“以经释经”的独特方式,实践了属于自己的中西跨文化对话策略。展开更多
文摘法国汉学家、耶稣会士孙璋(Alexandre de La Charme,1695—1767)在他的拉丁文《诗经》全译本《孔夫子的诗经》中,反思了刚刚结束的中西文化冲突——礼仪之争。在译名之争和是否允许中国礼仪这两个核心问题上,孙璋都提出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观点:对于前者,孙璋给出了天-帝-Deus融合的翻译和阐释,隐晦地表达了对“天非Deus”的反对;对于后者,他从多角度为中国祭礼辩护,为中国礼仪的举行提供支持。面对礼仪之争后期中西文化交流之路上的各种阻碍,孙璋用“以经释经”的独特方式,实践了属于自己的中西跨文化对话策略。